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有人说,成熟的标志是“可以用理智战胜感情”;有人说是“遇事有主见”;有人说是“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我”;有人说是“善于给予爱”;有人说是“善于否定自己”。根据上面的材料,对于“成熟的标志”你是如何看得呢?谈谈你对成熟的理解。要求:①对成熟的标志可就材料所提供的几种看法作出选择,也可另立观点。
②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观点要正确、鲜明。
③书写要清晰工整,不少于800字。
范文1:
成熟不完全取决于年龄。年龄主要是生理成熟标志,不是心理成熟的标志。
成熟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是察颜观色、八面玲珑,不是见风使舵,老奸巨猾。
成熟是面对诬陷不会丧失自信,面对恭维也不会飘然自傲。对诬陷和恭维,都可以像对灰尘一样的轻轻拂去。
成熟是面对无理取闹也能从容,沉着,面对突发事件也能镇静,稳重,每临大事有静气。
成熟是同村夫交谈也保持谦恭之态,陪王侯散步也毫无陷媚之颜。
成熟是住在茅屋草棚也不会觉得没脸见人,住在琼楼玉宇也不会感 到身价倍增。
成熟是在背后讲过的话,也能公之于大庭广众。
成熟是他人的爱憎喜怒左右不了自己的正气和情绪,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成熟、是视生命和权力为责任,而不是视生命和权力为实惠,对亲人,对同事,对工作和对社会更加牵挂,更加负责,更加珍爱。
成熟是爱,宽容。宁静和淡泊越来越多,也是恨、狭隘、浮躁和张杨越来越少。
成熟是即使灾难降临也勇于咀嚼苦果,即使成了命运的宠儿也不会忘乎所以。
成熟是荣辱不惊。去留无意,惨遭失败也敢于从头再来,功成名就也能从零做起。
……
成熟不是没有失误,不是完美无缺,而是不刺眼的光辉,是恰到好处的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坚持不懈地提高修养,坚持不懈地向着成功的人生挺进。
范文2:
成熟,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对于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对成熟的渴望之情就跟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之情一模一样。然而,对于成熟,我们又能领悟多少呢?
其实,成熟是一种心境。如果说生理上的成熟是秋天的金色,那心理上的成熟便是果实的芬芳。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而我们常说的成熟,便是这种内在的成熟。
作家池莉曾写道:“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果我们真正地对生活、对人生的本质领悟到了第三重境界,那我们才能算得上成熟。但事实上,在我们这些青年人中间,大多数认为自己很成熟的人,却处在第二重境界。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一些看法,便认为自己成熟了,其实这与成熟还差得很远。成熟就像品茶,喝第一口是那的苦且涩,等喝到第二口、第三口时,就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苦涩的后面生出,这就是成熟。
成熟最基本的含义是自立。一个饭不会做,衣不会洗,自己的起居都照顾不了的人,整天将成熟挂在嘴边,那就像井底之蛙大侃天鹅肉有多鲜美一样。自己的事情都做不了,却整天说自己很成熟,这真是让人无法恭维。成熟还必须拥有一种宽阔的胸怀,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人对事不斤斤计较,以博大的胸襟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就是成熟。成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负责任。成熟者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做人原则。那么他就必须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负责,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成熟就是做自己的主人。
做一个成熟的人,还必须具有对事业、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英国作家柯蒂斯曾说:“拥护一项非凡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这就是我对那些追求不朽之名的年轻人的忠告。”人生的成败,关键是事业的成败。挪威有句谚语:“人的灵魂在他的事业上。”我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为自己的伟大 事业轰轰烈烈地拼搏一次,你会发现自己成熟了许多。但如果在这大好光阴下,整天大呼“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那你只会变得更加幼稚。
成熟不是学成年人的模样,吞云吐雾,猜拳行令,带着世故和圆滑,整天作沉思状。也不是偶遇一两次挫折,就大彻大悟,看透了一切。更不是以凝重的口吻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人生经验,哀叹人生的艰难,路途的坎坷。在成熟者眼中,这些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这种成熟下面掩盖的是幼稚,是空虚。真正的成熟是自然的潇洒。
现在的我也不成熟,刻意去模仿成熟已成为一种多余。因为成熟就是相信自己,相信青春,心平气和地等待未来的日子。而我坚信,成熟真的距我不远了。
略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此文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作了较为公正的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对比较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能起促进作用。
B.和国际接轨,转换经营机制,对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的确感到不习惯。
C.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更新、补漏、改错,也就是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的地名。
D.由于学校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委的表彰。
A
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我”的经验。
想得清楚,就说得清楚。说得清楚,就写得明白。这样说对吗?对是对,但是不全面。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想不清楚,我努力去说,一说再说,就想清楚了。同样,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说不清楚,我仍努力去写,一写再写,就说清楚了。
(多)说有助于想清楚,(多)写有助于说清楚。
注意题目要求“概括‘我’的经验”,所以解答此题只关注文章的最后两句话就可以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留守在家的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得到了老师、学校和社会各界无所不至的关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B.参加华商会的客人们赞叹道:“南京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是人间的又一天堂。”
C.尽管伊拉克新__在全民公决中通过,但摆在伊美当局面前首当其冲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平息种族仇视和__。
D.每天凌晨,人民公园里就挤满了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晨练老人。" \8 W% [1 A; `9 h) K2 _
B
无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12月19日起,我省北部、西部以及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受高空暖湿气流和冷空气
的交汇影响,形成今冬第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
B.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细致,但却是我们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之一。
C.这个地区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增加智力投资,改变了落后局面,贫困面减
少了三倍以上。
D.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D
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捷、聪明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幸:宠幸
D.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益:增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顷之,拜受为少傅。 填然鼓之。
B.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
(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所以我很乐意与宗族乡亲共同享受他的恩赐,以此来过完我的余生,(2)我们复社里的品行可以成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们伸张正义。
【小题1】幸:皇帝到某地
【小题2】第一句表方法,第二句表原因。A衬音助词;C都译成“因为”;D都译成“将要”
【小题3】“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不合文意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少年爱学习,通晓《春秋》,在家里传授学业,学习的人从很远地方来。地节三年(前67),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后,疏广改任太傅。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他讲礼节做事恭谨,敏捷而又善辞令。汉宣帝幸临太子宫,疏受迎接拜见应对,以及设酒宴,捧觞祝寿,言辞礼节闲静文雅,皇上很高兴。不久,授疏受为少傅。太子每次朝见皇上,或进见父皇,太傅导于前,少博护于后。叔侄并为太子师傅,朝廷以此为荣。
疏广叔侄做太子傅五年了,皇太子也已十二岁了,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足不会受辱,知止不会危险’,功成自退,这是自然规律啊。现在做官到二千石,官居高位,名望也树立了,像这样不离开,恐怕有后悔的事情,不如我们叔侄相随出官,告老回乡,以长寿命终,岂不是好事?”疏广便称说自己年老,上疏皇上请求退职。皇上因为他们的确年纪很大,都准许了。
疏广回到乡里,常令家人准备酒食,邀请同族以及旧日熟识的来家作客,一起快乐。他常问家里还剩多少黄金,并催促家人卖掉黄金来准备酒食。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下对疏广信任的兄弟老人说:“子孙希望趁君健在时多立些产业根基,现在吃喝费用将尽。最好用您老的意思劝说他老人家买些田宅。”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谈起此事。疏广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顾子孙吗?我们家已有些田地房舍,让子孙努力耕种于其中,足够他们穿衣吃饭,同普通人一样。现在如果再增加些田产作为赢余,只能教子孙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再说有钱的人,是人怨恨的对象;我既无什么教化子孙,又不准备增加他们的过失而使人怨恨。况且这些钱,是圣明的皇上赐给我养老的,所以我很乐意与宗族乡亲共同享受他的恩赐,以此来过完我的余生,这不也是可以的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得以寿终正寝。
选出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攻讦 jié 框架 kuāng 雪茄 jiā 汗涔涔 cén
B. 商贾 gǔ 觊觎 jì 揣摩 chuǎi 安土重迁 chóng
C. 上溯 sù 笑靥 yè 秩序 zhì 以邻为壑 hè
D. 解剖pōu 攒钱 zǎn 哀恸 dòng 良莠不齐 yǒu
C
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堂房亲属
B.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笨拙,不擅长
C.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定罪
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雕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此论喧于朝列 称荐于公卿间
B.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愈自以才高
C.执政览其文而怜之 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
D.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
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
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
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的深深印记。
小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时,纯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__诗词鉴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__。”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以往每年,请求题词、题诗、题名、作序、写评论的接连不断,来访者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我们的臧老,挤占了本来很忙的诗人时间。然而,热心肠的臧克家只是尽最大的能力“应酬”,再累也心甘情愿。在臧克家的心目中,感情这座天平上,友情的砝码是重于亲情的——他对朋友的满腔热情真像火一般炽烈。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老先生已经走过了99个人生历程,99个春秋使他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些糖果吃。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同时,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年景虽云暮,玮光犹灿然”,他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夕阳情,从中可以感到老诗人一颗年轻的心在搏动。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一次,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4个大字,表现出诗人的激情和爱心;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10000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因为自小生活在乡村,臧克家的诗都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这为他赢得了“人民诗人”的美誉。
B.丰富的生活给诗人提供了许许多多写作素材,从这一点看,诗人离不开生活的锤炼,艺术离不开生活的源头活水。
C.臧克家热爱生活,激情如火,即使年近百岁,仍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同时,他还是一位葆有童真,悉心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老人。
D.本文对臧克家诗句的引用,起到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的作用,也突出了臧克家非凡的诗歌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E.因为看重友情,臧克家再累也心甘,在晚年还写了许多题词、题诗、题名、作序、评论性质的文章,接连不断的劳累是他过早离世。
(2)为什么说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
(3)传记往往撷取传主的几个侧面加以介绍,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臧克家的?
(4)探究思考臧克家的艺术人生,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诗人?
(1)A、E
(2)童年生活在农村深受农民的影响,同情、热爱农民,为农民和底层小人物呐喊;(3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生活更丰富,题材更广阔,成了人民的代言人。(3分)
(3)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成就;读书写作的执着追求;童心未泯、爱心如火的人生境界。(酌情判分)
(4)深入生活,热爱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读书学习,笔耕不辍;
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被称为“法国社会百科全书”的《人间喜剧》的作者是 。
(2)歌台暖响, ;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w.w.w.k.s.5.u.C.o.m》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 纵豆蔻词工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巴尔扎克
(2)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 可谓智力孤危
云归而岩穴暝 《聊斋志异》
(每句1分,共5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