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重庆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XX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 和管理工作。 ②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 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 ③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干, 早一点完成任务。
A:接收 看来 尽量 B:接收 可见 尽快 C:接洽 看来 尽量 D:接洽 可见 尽快
(04年重庆卷)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零售 语重心长 直抒胸意 礼义之邦 B:怠慢 励精图治 以德抱怨 语无轮次 C:枢纽 夜郎自大 招致非议 五色斑斓 D:敲诈 变本加厉 风餐露宿 挑肥捡瘦
(03年北京春季卷)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
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
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
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得 分 | 扣 分 | 评卷人 |
基础等级得分 | 一等 50―40 | 二等 40―31 | 三等 30―21 | 四等 20―0 | 错别字扣分 | | |
| | | |
发展等级得分 | 一等 10―9 | 二等 8―7 | 三等 6―4 | 四等 3―0 | 字数不足扣 分 | | |
| | | |
总 分 | | | |
略

略
(03年北京春季卷)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3分)
拥有巨大市场的某电子集团,在美国发生的“9.11”__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沉重打击如雪上加霜般作用于今年以来已经不景气的世界信息产业时,也不能不做出裁员的反应了。
改为:
美国发生的“9.11__事件沉重打击了全球的经济,它使今年以来已不景气的世界信息产业雪上加霜,拥有巨大市场的某电子集团也不能不做出裁员的反应了。
(03年北京春季卷)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3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开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 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03年北京春季卷) 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2)移船相近邀相风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琵琶行》)。
(1)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03年北京春季卷)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释:[1]窃,私下。 [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 [3]矫,假传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2)忘其口而念我
(1)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译为“弥子吃到特别甘甜的桃子”也可以)。没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译成“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也可以)。
(2)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咬过”也可以)。
(03年北京春季卷)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
这两首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
(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03年北京春季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
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蓝的。
天天,天蓝,白天黑夜地“蓝”着地球之巅的人们。
我头顶的蓝天,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它当然是无声的,一只鸟便可以划破它的宁静。天,把心情蓝得很高,很畅,像天边的经幡,随着风的节奏而摇曳。
天天,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全部答案裹起来,让人们以各种姿势在天底下猜测它为何蓝得让人生疑。你常常会看到,有人满腹狐疑地盖上相机镜头,说:“我不相信天能蓝到这种地步。”也有人一下飞机,抬头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呀?”
我说:“当然是因了你的远道而来。你一定会爱上它,对吗?”
“但是你必须回答我,它干吗如此的蓝?”
是呀,天之蓝总得有个答案吧。
我习惯地将两手放入衣袋,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紧张地思虑,让腾起风暴的脑海去筛选一个最精确的解答,一时感觉满眼全是正确答案。稍顷,一切又恢复了静止。抬头望天,天还是那么蓝。丝毫没有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变化。面对无限的蓝,瞬间,想好的答案又全部消失了。
多数时候,我们会刻意去找寻一个完美的答案,以便对自己和对方的疑问做个解释。可实在是困难。初来西藏的人时常会为诸如天为什么那么蓝等问题冥思苦想而导致大脑缺氧,反不能轻松享受天然风光的美丽。所以你不必过分去深究太多问题,在你抵达之前,西藏的天就这么蓝,在你离开之后,它还将依然蓝下去。我在西藏看了八年天,只求与蓝共度,以免亵渎了天天天蓝的纯洁和真诚。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否认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严格地说,这就是自然的作用,它很容易左右一个人的审美视野,感觉习惯,心理情绪,思想态度,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制约着人的生活状态。
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瞰着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纷纭变幻。
我常常爬上大地的阶梯,看见闪电划过天边,雷声惊走天的睡眠,一丝忧蓝之情裸露心底,我想去看看天――
天天,天还蓝吗?
请不要问我。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通过对西藏天之蓝的赞美,集中论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西藏的天是在远道而来的人的眼里才变得“如此的蓝”。
C.文章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天是否能永远这么蓝下去的隐忧。
D.初来西藏的人大脑缺氧,是对“天为什么那么蓝”等问题冥思苦想所致。
E.本文潜藏着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思索。
答:【 】【 】
17.为什么有人一下飞机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对人们所提问题,作者给出了怎样的回答?(4分)
答:
18.文章倒数第5自然段中用了三个色彩词,请根据文意解释它们含义(4分)
(1)“蓝”:
(2)“灰”:
(3)“白”:
19.文章倒数第4自然段中,作者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通观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
答:
(2)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答:
16.(4分) C E
17.(4分)因为人们想用这个问题表达对于西藏天之蓝吃惊的感受(如答因为远道而来的人从没有见过这么蓝的天,也对)。刻意寻找答案反而妨碍了对自然的享受,所以不必过分去深究。
18.(4分)(1)纯净的空气和天空(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或自然的本来面目)
(2)不纯净的天空(或灰色的情绪,或不愉快的情绪)
(3)日照不足的肤色(或苍白的肤色,或原始生命力的欠缺)
19.(6分)(1)天之蓝是天本来具有的面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天之蓝影响着人的生活,也受人的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