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上海卷) 作文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1000字左右。
(3)不要写成诗歌。
(04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12分)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由、行伍、訾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24.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2分)
25.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26.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后者□□。(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
27.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_______。 (2分)
28.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24.编年 司马光
25. D
26.简易 烦扰
27.用法(或:从严)
28.要点:前一问(1)李广才气高(2)士卒乐于为他献身 后一问(1)后继者难以为继(2)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3)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写出两点即可)

19.(1)命名(2)养(3)确实(或:真)(4)使……正(或:整理好)
20. B
21.(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
22. C
23.狱讼不正 完善法制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04年上海卷)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句)(4分)
(1)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论语》)
(1)未成曲调先有情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我劝天公重抖擞
(4)绝知此事要躬行
(5)匹夫不可夺志也

7.舞蹈所假之物是自然存在的人 8. B 9. D 10.(略)
11.把内在的情感表现为美的舞姿 通过与舞者的情感交流见到一个更美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12.(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
13.舞蹈是因内心情感的摇荡而手舞足蹈 欣赏舞蹈能发现和升华自己美的意识和素养
14.舞蹈的美表现在外形和内蕴两个方面。外形美指美的舞姿和衣饰;内蕴美指美的情感,它借助音乐与观众交流,让观众升华美的素养。
(04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
(04年天津卷)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童年是旭日,
老年是夕阳,
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
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

18.① 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
② 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
③ 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19.① 人生如书,书如人生。
② 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
③ 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20.① 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②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21. A D
(04年天津卷)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
(《论语・为政》)
(2)云销雨霁, ,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2)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3)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