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天津卷)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0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1题。
看 树 高林瑜
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18.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这句话。(3分)
答:
19.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8分)
春天看树:
夏天看树:
秋天看树:
冬天看树:
20.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2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述树的特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其中“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一句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方法。
C.“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前面写树转到后面写人。
D.文中提到树“能够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委婉地传达出一位乡村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
E.文章最后一段中哲人的话,把树的形象描绘得更加具体、逼真,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 】【 】
18.(3分)
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19.(8分)
心灵得到净化 心情昂扬振奋 得到自我完善的启迪 激励自己坚毅执著
20.(3分)
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21.(4分)C E
(05年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3)三十功名尘与土, 。莫等闲、 ,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 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2)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3) 八千里路云和月 白了少年头

(1)“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8.A 9.C 10.D

5.C 6.D 7.D

略

22.避实击虚
23.笔法灵活出奇 引经据典,贴切通畅
24.B
25.审题立意 写作技巧
26.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的见解来。(或用自己的话说出“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基本涵义也可。)

17.(1)掌管(2)往常 (3)希望 (4)高傲
18.B D
19.(1)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略、课、补出省略)
(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达)
20.担心他恃才傲物
21.知人善任
(05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日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疑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 滴仙:李白。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14.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15.(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16.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