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重庆卷)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人物参加庆典活动。 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 的规律。 ③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 离开学校呢?

A:重要 臆造 径自 B:重要 编造 径自 C:要害 编造 径直 D:要害 臆造 径直

(05年重庆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帐篷 跚跚来迟 对簿公堂 恃强凌弱 B:肤浅 出神入化 衣衫烂褛 韦编三绝 C:赐予 耳鬓厮磨 切中肯綮 蛛丝马迹 D:逡巡 稗官野史 方枘圆凿 戛然而止

(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诗日:“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砍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05年浙江卷)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 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②④①③

(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一22题。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去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工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__菩提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bān ruò 智慧;法国大哲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于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更高的存在商量,卢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同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赵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注]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

19.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20个字)(2分)

20.孔子、庄子、shì jiā móu ní 、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6分)

21.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6分)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笔锋一转,写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为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了暗示和铺垫。

B.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C.通过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澄明,琐碎而陈旧的生活也由此得到改变。

D.作者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单位,认为这种机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

E.“低处的池塘”和“高处的白云”在文中是一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作者借它们含畜地表达了对两种不同境界的理解。

答:[ ][ ]

19.(2分)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

20.(6分)

“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感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末远离人群。

作用: 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1.(6分)

    (1) 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22.(4分)

A  D

(05年浙江卷)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 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 》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

(05年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苏拭《赤壁赋》)

(2)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 。(《论语》)

(1)侣鱼虾而友麋鹿    渺沧海之一粟    (2)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频烦天下计

(3)天上人间     思无邪

(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革摇头忽报依,技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1l、B   l2、B   13、D   14、A

15.(1)(褒城驿)在当时此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3)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更换两次。

(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早在1949年,一位名叫Donald Hebb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简单法则,来说明经验如何塑造某个特定的神经回路。受巴甫洛夫著名的狗实验的启发,Hebb的理论认为在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比如,铃声响时一个神经元被激发,在同一时间食物的出现会激发附近的另一个神经元,那么这两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就会强化,形成一个细胞回路,记住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神经元就像个微处理芯片,它通过突触接收大量的信号,并且不断地把从突触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整合。但不同的是,微处理器有许多输出途径,神经元则只有一个,就是它的轴突。所以,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反应方式只有一个:要么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要么相反,不发出信号。

当神经元接收这样一个信号时,它的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这种膜电位的局部改变被称为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一过性强化,即在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但是通常单个突触短暂地激发不足以使一个神经元发放冲动,即术语称的动作电位。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把信号传递到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Hebb认为,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如果神经元上的一个突触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就会被当作蹩脚的角色剔除。但是那些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这样一来,大脑根据神经冲动流的方向,发展神经回路,逐步精化和完善,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从Hebb的理论出发分析该过程的确切机制,你会再次面对这样的问题,即在大脑铺设网络联系过程中,能强化或减弱突触联系的酶和蛋白必定是由某种特定的基因合成的,所以我们就开始寻找能激活这种基因的信号分子。

因为大脑中,神经系统中的信号表现为神经冲动的活动,所以我提出了一个假设;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为验证这个假设,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Kouichi Itoh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取出胎儿小鼠的神经元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在培养皿中以电极刺激神经细胞。以不同形式刺激使之发放动作电位,然后检测对形成神经回路或者适应环境有重要作用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总量,结果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只需通过选择电生理刺激器上适宜的刺激频率就能打开或关闭特定的基因,就像你选择特定的频率收听某个无线电台的广播一样简单。

7.下面不属于Donald Hebb提出的“简单法则”的一项是 ( )

A.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

B.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

C.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

D.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

8.“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这个句子中,“管弦乐队”喻指的是 ( )

A.神经回路 B.神经元膜 C.神经细胞 D.神经冲动

9.下面是对神经元工作原理的简单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

A.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整合,再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或不发出信号。

B.神经元接收到信号后,多个突触同步激发,使神经元发放冲动,把信号传递给细胞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C.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其突触与其它神经元上的突触一起激发,从而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D.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引起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10.根据全文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经元总是将接收来的信号整合以后产生自己的信号,这种信号通过轴突传递。

B.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形成细胞回路,建立大脑神经元之间网络联系的重要条件。

C.在信息传递与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些神经元被淘汰,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

D.神经细胞在不同电极形式的刺激下,其特定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的总量不变。

7、D   8、C   9、B   l0、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