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汉语文全国卷)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的人不喜欢听别人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缺少一种宽广的胸杯。 B:单有敢于实践的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做好工作。 C: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去写,你才会越练越熟。 D:王华苦干两周才写出了这篇很有水平的论文,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05年汉语文全国卷) 下列四句古诗,是祈使句的一句是 ( )
A:红豆生南国 B:春来发几枝 C:愿君多彩撷 D:此物最相思(注:采撷――采摘)
(05年汉语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 只满足于了解提要和最后的结论, 不研究全书的内容,不了解结论产生的过程, 不可能全面地掌握书上的知识, 有了一点点收获, 往往是肤浅的、靠不住的。
A:如果 而且 就 既然 也 B:假如 然而 那么 既然 就 C:假如 而 就 即使 也 D: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却
(05年汉语文全国卷)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语,完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 ( )
A:晦暗―昏暗 嗟叹―赞叹 恬静―安静 B:着实―确实 羁绊―束缚 安分―安逸 C:孤僻―冷僻 慰藉―安慰 绮丽―美丽 D:苍穹―天空 腐朽―腐败 放任―放纵
(05年汉语文全国卷)下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那张白淅的脸,十分亲佩地听着。 B:海伦以惊人的毅力登上了成就的高峰,在厄动投下的阴影里安详而愉快地生活着。 C:曙光玩皮地挥舞着透明的画笔,随意地涂抹着,忽而明快,忽而暗淡。 D:小摔跤手低着头,挺着颈,两只宝石似的眼睛敛神凝视,神彩飞扬。
(06年汉语文辽宁卷) 作文题目:我多想……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得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说明:
1.要考虑到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情况,恰当掌握评分标准。
2.内容或语言有一项特别突出的,加1―5分,作文总分不得超过60分。
3.不足60字的,每少30字扣1分。
(06年汉语文辽宁卷) 阅读下文,完成17―29题,共42分。
雨和瓦
①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记得那时,雨点落在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夸张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怪僻,喜怒无常。突然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使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淤积在屋檐上的雨水慢慢滴落在窗前门外。
②十二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我家屋顶上的哪一片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子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
③那是我第一次在雨中看我家的屋顶。我看见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是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出期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④我记得二十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我哥哥的衬衣。
⑤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去世多年。但是二十年前的那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⑥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⑦这也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17.①自然段描写的情景是记忆中的雨,还是现实中的雨?(3分)
18.①自然段的描写角度是(3分)
A.视觉角度 B.听觉角度
C.触觉角度 D.嗅觉角度
19.在①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3分)
20.从②自然段的文意看,“我”当时正处在什么年龄段?(3分)
21.依据②自然段回答,“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后,心情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22.下列选项中,对③自然段内容概括较为全面的一项是(3分)
A.描写“我”所见到的暴雨的情景。
B.描写雨水和瓦较量的情景。
C.说明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D.叙写“我”对暴雨和青瓦的观察与思考。
23.从下列③自然段出现的动词中,找出“我”是行为主体的四个动词,用横线“――”标出(4分)
看见 溅出 露出 注意 较量 洗涤
焕发 观察 制作 发现 制造 反弹
24.下列选项中,对④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笔触由物及人,内容由描写自然现象转入描写家庭。
B.突出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C.这段文字深化了文章主题。
D.这段文字是对上文的总结。
25.你如何理解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26.本文中有没有正面描写“现在”的雨?(3分)
27.在下列选项中,给本文分段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8.对本文的表达方式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议为主,叙议结合
B.以叙为主,叙议结合
C.只有记叙,没有描写
D.抒情为主,记叙次之
29.对本文的体裁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抒情散文 B.议论文
C.叙事散文 D.小小说
17.是记忆中的雨。(3分)
18.B(3分)
19.比喻(或明喻);拟人(或比拟)。(回答“比喻;拟人、拟物”亦可)(3分)
答出比喻(或明喻)给1分;答出拟人(或比拟,或拟人、拟物)给1分;两项都对给
3分。
20.孩子(儿童或少年)。(3分)意思对即可。
21.发现了自家屋顶的壮美,消解了对自家旧屋的不屑。产生了奇特的记忆。(4分)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完整酌情扣分。
22.D(3分)
23.看见 注意 观察 发现(4分)
所选动词,数量的四个之内,每答对一个给1分;超过四个,每超过一个扣1分,扣至
0分为止。
24.D(3分)
25.有家就不会认为雨可恶;有母亲的爱就不会感到孤独。(4分)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完整酌情扣分。符合题意,有其他见解也应酌情给分。
26.没有。(3分)
27.C(3分)
28.B(3分)
29.C(3分)
(06年汉语文辽宁卷)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都有运用,但以叙述、抒 情为主。 B: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和程序顺序。 C:写招领启事的目的是要失主来认领物件,所以物件的数量、特征要写得具体明确, 以便失主认领时核对。 D: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和方法。
(06年汉语文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上来,他们扯着老师的衣服,牵着老师的手,把早就准备好的礼物 一张张明信片、一支支铅笔、一件件亲手制作的小手工艺品 争着抢着装进了老师的书包里。
A:―― …… B:…… : C:…… ―― D:: ――
(06年汉语文辽宁卷)将下列语句连成语意贯通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②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③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④无论对古人的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我们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⑤否则,就是盲从,就是迷信 ⑥因怀疑而思索
A:④①⑥②③⑤ B:③②④⑥①⑤ C:④⑥①③②⑤ D:③②⑤⑥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