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B:怀良辰以孤往 有怀投笔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8.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①都督阎公之雅望 ②是所望于群公 B:①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 C: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不久。 B: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止、挽回。 C:披绣闼,俯雕甍 披:开。 D: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袂:衣襟。
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料:估计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攻打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寻:不久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
9.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 B:既自以心为形役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8.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问征夫以前路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B:觉宇宙之无穷 C:既窈窕以寻壑 D:响穷彭蠡之滨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__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之靡途 靡:没有
B.脱然有怀 脱然:轻快的样子
C.会有四方之事 四方之事:战争爆发
D.尝从人事 人事:指做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耕植不足以自给 作《师说》以贻之
B.眷然有归欤之情 此小大之辩也
C.家叔以余贫苦 但以刘日薄西山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急于星火
13.下列不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于时__未静,心惮远役。
B.质性自然。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1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11.C
12.D
13.A
14.
(1)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2)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解析】
1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四方之事:任命出使的事。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A连词,表目的,来。B结构助词,的。C连词,因为。B介词,在;介词,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于时__未静,心惮远役”是不愿做官的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