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5分,共10处断句,错2处扣1分,“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可断可不断)

6.C(让(安置)------到树阴下)

7.A(两个“虽”字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其他三项,两个“故”字,前一个是连词,所以;第二个是副词,本来,原来。两个“与”字,前一个是介词, “跟”“同”;后一个是动词,相当于“结交”“亲附”。两个“必”字,前一个是副词,“一定”“必定”;后一个是连词,“如果真的”。)

8.B(这里应是“罢武”)

9.D(①是“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的人的表现;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总结,包括正反两个方面;④只是表明田子方见到老马表示感慨,还没见到他的行为。)

10.C(“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是御者说的话;齐庄公并没有否定螳螂的做法,反而赞赏它的勇气)

(08年海淀区一模)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B:由于本市对擅自夸大疗效、严重欺骗消费者的药品采取了暂停在京销售的强制措施,使本市去年药品严重违法广告率下降了5%。 C: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订阅报纸杂志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很难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D:他说《末代皇帝》剧中真实的部分基本都出自于他的作品,不真实的部分则 是编剧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纯属编造了大量情爱故事。

(08年海淀区一模)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动合同,以 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②华天饮食服务公司由于狠抓管理,杜绝铺张浪费,三个月下来,仅办公经费一项就 了五十万元。③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历时近两年,研发了200多个样品,从中 出第一批“新北京特产”。

A:规避 结余 遴选 B:回避 节余 遴选 C:规避 节余 筛选 D:回避 结余 筛选

(08年海淀区一模)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装潢 必竟 毕恭毕敬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B:宣泻 简朴 精兵减政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C:荟萃 表帅 率性而为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D:针砭 闲暇 闻名遐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08年东城区一模)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晒”译为英语share,有“分享”的意思。当今在我们周围,“晒”是一种时尚。在网上,如果你自愿把自己的隐私:工资条、结婚照、化妆品、成绩单……总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公众,与人分离,由人评说,那么,你说是一个“晒客”,你的行为就是“晒”。

请针对上述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角度。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全文不少于800字。

(08年东城区一模)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离去,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抑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③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X.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答:① 改为

改为

改为

①“家父”改为“令尊”。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称对方父亲为“令尊”。

②“久仰”改为“久违”。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③“鼻祖”改为“大家”。鼻祖:始祖,比喻创始人。

(08年东城区一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墨点无多泪点多

裴志强

①有人把中国书画艺术分为三大类:一类为“洗眼”的艺术,这类艺术作品看上去法度森严,和谐完美,给人以纯粹的美的享受,如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及古典派绘画等;另一类为“动魄”的艺术,此类风格如宋代苏东坡的词,气势磅礴、跌宕起伏,犹如站在黄河岸边,看着惊涛拍岸,心绪难平,如王铎、傅青主的书法,画家李伯安的《走出巴颜喀拉》等;再一类便是“洗心”的艺术,欣赏此类艺术作品就像听了一首风格独特的轻音乐,使人忘掉世间一切的烦恼和喧哗,灵魂和思想不由得进入另一种境界,这一类作品非具有独特超凡的思想境界和人格不可得,八大山人朱耷的书画艺术便是此类风格的优秀代表。

②八大山人即朱耷,明太祖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身经明、清两个王朝,历四代帝王。八大山人其晚年的号。在明朝灭亡也就是顺治二年清军占领南昌之前,朱耷在王府里度过了十九年较为安定的钟鸣鼎食的生活。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儒士到僧人,又由僧人转为道士,晚年又还俗复为儒士这样一个循环之图。他一生的遭遇和磨难,特别是__之痛给他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酿就了他孤傲、狂狷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为后世崇拜和敬仰的书法家和画家。

③作为明王朝的旧王孙,虽然家国倾覆之恨燃起了他的抗节情绪,但他并没有象文天祥那样抗节殉国,肝脑涂地,也没有象傅山一样鄙视功名,劳饿沟壑。而是采取不合作、不逢迎的孤傲态度。他的__不在于行迹,而在于心迹,这心迹的凭借则是他那特立独行的艺术世界

④他画山水多是渺无人烟的残山剩水,意境荒凉,以寄托“__”之痛;花鸟画则多破荷败叶,孤松奇石,冷峻傲岸之气,直透心田;尤其所写鱼鸟之形,白眼向上,或漫游空际,或独立危石,孤傲淡泊之情感人肺腑。鸟是无名之鸟,鱼是无名之鱼,以至其画也是无名之画。这些无不是山人自身人品、品格、精神、情操的幻化。在他的一幅题画诗中还表达出对满清官员的蔑视与嘲讽,他讽刺那些头戴“三眼花翎”的官员们,二更天就去守侯主子的奴才相。他既然不能在政治上赢得自尊,只好在艺术上慰藉了。

⑤山人的作品幽深玄远、疏淡空旷、恣肆__,特别是他的花鸟画,孤傲冷峻、超凡脱俗,把中国花岛画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山人为清初画坛革新派“四僧”的主将,三百年来,“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一代又一代大家,无不在山人的艺术世界中汲取营养。山人之书,于篆、隶、草、真、行六体皆善,晚年形成的“八大体”书法更是以简表意、恬淡悠远,圆润流畅、简练浑朴,气象浑穆高古,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结字怪伟,然而却没有丝毫的生硬别扭,反而有一种异样的氛围。张庚在《画徵录》说:“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书法有晋唐风格”,曾熙说山人的书法“天机浑浩,无意求工而自到妙处,此所以过人也”,这也许就是“八大体”的根本所在,它冷傲、简古,面无表情,似乎要拒人以千里之外,却又让人产生出无限的敬意,难怪黄宾虹评其为“书法第一,画在次”。后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评价山人的艺术时发出了“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感慨,实在是中肯之极。山人的艺术确是以苦难为笔,蘸着眼泪书写而就的。

⑥三百多年来的今天,当人们再次捧读山人的艺术作品时,又有谁能真正体验到山人那内心深处的痛呢?

(有改动)

17.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朱耷的身世具有传奇色彩,他的生命的归宿仍是一个读书人。

B.文天祥、傅山抗节情绪是积极的,而朱耷的态度是消极的。

C.朱耷的书画,超凡脱俗,不愧被后人称为“洗心”的艺术。

D.清初画坛革新派朱耷,把中国花岛画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E.黄宾虹评价朱耷“书法第一,画在次”,作者认为此评欠妥。

18.文章为何取“墨点无多泪点多”为题?若换成“朱耷的书画艺术”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

19.阅读第④自然段,简要分析朱耷“特立独行的艺术世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20.有人把中国书画艺术分为三类:洗眼、动魄和洗心。请就你品读过的中国艺术作品,选择其中一类,另举一例,谈谈你的感受。(4分)

答:

17.(4分)B、E

18.(4分)[参考答案]朱耷简古、疏淡的书画风格,可谓“墨点无多”;而其岭峻、孤傲之气下深藏的__之痛,正是所谓“泪点多”。板桥诗句能高度概括朱耷书画艺术特征而以形象妙语出之,文章借来做题,醒目,启思,且提领篇旨。若以“朱耷的书画艺术”为题,相比之下则失之平淡,大而无当。(每点1分)

19.(6分)他画出水,是多残山剩水;画花,则多破荷败叶;松,是孤松,石,是奇石;鱼鸟之形,白眼向上,漫游空际;鸟鱼无名,甚至其画亦无名。由此不难看出朱耷孤傲淡泊之情(或:表现出一种冷峻、凄绝、纯真和伤感)。(每点1分)

20.(4分)此题答案不唯一。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选择其中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李白的《将进酒》堪称“动魄”之作。它集中描写了诗人豪放不羁,蔑视功名利禄的形象。全诗以快饮欢歌为线索,形象地抒发了内心的不平。这种炽热的感情,汇成一段豪迈而奔放的气势,震动着读者的心弦。

    示例二:倪云林《六君子图》是“洗心”之作。图的下面画一平坡,上有松、柏、樟、榆、槐、楠六棵大树。上部有淡淡的一抹山丘,当中一大块空白,好似广阔的湖面。图的右方是画家的自题诗。整个画树木疏疏朗朗,姿势挺拔,湖面空旷迷离,给人一种清空淡雅的感受。这画也折射出一个无求于世,正直特行,孤寂抑而又清高的文人形象。

(08年东城区一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中医与中国文化

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如果不懂得中医的话,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是把握不住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体会不到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体会不到的。中医不仅仅是跟西医相对的概念,中医有更深层的含义。最早提出“中医”这个概念的大概是《汉书・艺文志》“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医的根本原则是治未病的,而不是治已病的。而有了病以后也主要是要调整自身整体的生理机制,从而打通闭塞,平衡阴阳。中医不是专门让你吃药,吃药吃得不好反而增加病,所以后面才提出来“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样一个“中医”概念。

如果不懂中医的这个含义,是根本无法理解中医的。中医让你不得病难道不科学吗?只有得了病以后你去治他才叫科学吗?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医的思维方式问题。中医思维方式就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种分析还原的方法。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整体关联的还原,它也是还原,还原到每一个个体,但这个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所以说是生命。医学根本的问题是研究生命的问题,是研究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也就因为这样,所以中医的理论里才有整体生命力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的观念,而不是只反映他那个部分。肝脏不只反映肝脏这部分,心不只反映心这部分,而是与其他脏器生理功能密切关联在一起的。

我们要把中国哲学这样一个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充分地阐发出来,就是每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反映一个天人关系的整体。 这个整体观点在中国哲学领域里最后总结出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呢?这就是“自然合理”的理念。玄学对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玄学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的方式,即“自然合理”,也就是说凡是合理的必然是自然的,凡是自然的必然是合理的。所以,中国的思维方式整个就是“自然合理”的方式。而我们现在受到西方的影响以后,在有一些人的头脑里只有科学才能合理。

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概念是本然的意思,违背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做,都得有问题,是不合理的。中国人寻找自然合理,证明这一切事物是符合自然的,意思是它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呢?我们就应该按照这个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的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对中国哲学的“自然合理”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我们是要这样去认识,这样去实践。

而所谓“科学合理”的理念,在它寻找到事物的本来面貌以后怎么去做呢?它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造这个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某种“科学”要以私志去改造公道,它就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对科学认识的误区。现在很多科学家开始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科学的目标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这个自然界的本来关系(生态关系),而是使这个自然界和人类能够和谐地相处,所以中国人讲天人合一。

(取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03/27楼宇烈)

14.下列对“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 中医诊治主要是使人不得病,一旦有了病,也是调整自身整体的生理机制,不需要用药物治疗。

B.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以防病为先,即使得了病,也是调整自身的生理机制,打通闭塞,平衡阴阳。

C.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以防病为先,如果得了病,通常要请医生依照整体病情来调理诊治,恰当用药。

D. 中医诊治主要是使人不得病,即使得了病也不用治疗,只需加强锻炼,调整自身整体的生理机制。

15.根据文意填空(4分)

中国哲学的“自然合理”的理念在中医的思维方式和中医理论中分别是

16.文章中说“如果某种‘科学’要以私志的改造公道,它就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对科学认识的误区”,为什么?(4分)

答:

14.(2分)C

15.(4分)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整体生活力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的观念。

16.(4分)从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和自然合理的理念看,真正的科学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是要适合、符合事物的本来发展途径、趋势、而不是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08年东城区一模)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③题。(9分)

南浦・旅怀

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注释:①鲁逸仲:北宋末年(元中)隐士。

②《单于》:曲调名,唐代《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等曲。

③:读qīn ,马速行貌。

④绿罗裙:家中绿罗裙之人。

①词的上阕,作者勾勒了

、四幅画面,渲染出凄凉、冷落的气氛。(2分)

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认为“‘为问’二语淋漓痛快,笔仗亦佳,”说说你对“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的理解。(4分)

答:

③《蓼园词选》云:“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第词旨含蓄,耐人寻味。”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①(2分)谯门画角、孤村飞雪、乱叶敲窗、寒云惊雁。(字数不限,意思成画面感即可)(对2个1分)

②(4分)

参考答案:“为问”句,写诗人试问暗香浮动的梅花,是否也有万点相思泪。诗人以拟人写法将人的相思之情赋予梅花,又夸张地写出情泪万点,极言相思之深,情感上淋漓痛快。此外,还运用借代(“暗香”借代梅花)、比喻(泪珠比喻为“啼痕”)等写法,文采斐然,笔法十分精妙。

③(3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通观全词,上阕写景:“风悲”“孤村”“乱叶”“寒云”,这不仅是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是战乱之后民生凋敝、疮痍满目的现实写照;下阕写抒情:“故国”“归梦”“相思”“余恨”,是写自己的思家思亲,又无不在写“中原失地”之悲愤细玩词意,便觉寄托遥深,其“词旨”的确“耐人寻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