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A(慷慨:胸有大志。)
7.C(C项中前“相”作副词,偏指一方,指“我薛胄”;后“相”也作副词,表动作行为涵及双方或双方,为“互相”之义。A项中两个“为”均作介词,“被”;B项中两个“乃”均作副词,“才”;D项中两个“以”都作动词,,“认为”。)
8.A(司马王君馥固谏,乃听(向道力)诣郡。)
9.C(②薛胄途遇向道力发现他有可疑之处,要留下他盘问,表明他明辨诈伪。③司马王馥,竭力袒护向道力,薛胄毫不客气指斥他的过错,表明他洞愁问题本质的坚决态度。⑤在皇上准备罗织高的罪名时,薛胄勇敢地站出来公正地辨明真相,为其洗清冤屈,表明他明辨诈伪。①是说薛胄刚任兖州刺史,就迅速审现陈案,表现了出色的断案才能。④是说他在兖州兴修水利,造福百姓。⑥指薛胄被冤屈,相州吏民一百多人到朝廷替他申辩,表明他深得民心。)
10.B(第二段对向道力事件的叙述思路是:薛胄察觉向道力诈伪,斥责王君馥袒护向道力,而后派人抓捕了向道力。)

(1)①“新年未花”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渴盼之情,开篇明义。②“未有芳华”与下文“惊见草芽”“白雪作花”相应,先抑后扬,开篇的阴郁为后文的热闹作铺垫。[评分标准:本题4分,2个要点各2分。]
(2)①东方诗将雪比作花,说雪落在树上分不清哪个是雪哪个是花。韩诗将雪拟作人。“却嫌”“故作”等人格化描写,将雪“等不得”的情态表现得很有魅力,突出了诗人对春的渴盼。②两首诗都寓有作者盼春的心情,但东方诗侧重在形态方面,而韩诗则写出雪的神韵、情态,所以说韩诗在咏物(雪)方面更胜一筹。[评分标准:本题4分。两诗“怎么写的”,2分;两诗咏物比较,2分。]

6.B.[当:相当(的食宿费用)。]
7.B.[A项第一句“其”:代词,领属性定语,“这个人的”;第二句“其”:代词,作小主语,“他”。B项两个“所以”为固定结构,可以解为“用来……”。C项第一句“惟”:副词,只、仅仅;第二句“惟”:副词,表祈使,“希望”。D项第一句“于”:介词,“被”;第二句“于”:介词,“在……中”。]
8.C.[“皆待人力而后完也”这句的主语应该是上文“其他所以养生之具。”]
9.B.[A项第一句“手馒衣食”充分表明他自食其力的准则;可第二句说的对象是“各级官吏”;并非专指“食焉怠其事”者。B项第一句说王承福吃住雇主家都要用劳动所得来偿还,充分表明他自食其力的准则;第二句直接对“食焉而怠其事”者进行批判。C项第一句说王承福心地善良,肯于周济弱者,与“自食其力”无关;第二句是批判“食焉而怠其事者”聪明反被聪明误。D项第一句说王承福自陈干些力所能及之事,是对“自食其力”准则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述;第二句是王承福对富贵之家衰败原因的思考,指出“盛衰无常”的世间常理,谈不上“批判”。]
10.A.[王承福并未做官,所以他放弃的只是官勋。做泥瓦匠卑贱是一种社会认识,并非王承福的认识。]
(08年石景山一模)有人说:有着纯正追求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请你根据自己对这句话或其中某些关键词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08年石景山一模) 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火车奔驰在松嫩在平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是这大海风平浪静,毫无波涛汹涌之状。
②这时,在我眼中,草原蓦地变成了大海,火车成了轮船。
③黄昏时分,一轮红日即将下落。
④这里不能讲太阳落山,因为根本没有山,只有草原。
⑤然而气势却依然宏伟非凡,不亚于真正的大海。
⑥车外草原百里,一望无际。
⑥③④②①⑤
(08年石景山一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过去的故事
葛兆光
半幅窗帘暂时隔开尘世喧嚣,三架两架插满了线装洋装的旧书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那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过去的故事。偶然翻开一本书,书名却是三个沉甸甸的字“追问录”,小引写道:“向世界追问她的真面目,这本是生存的最后一项价值,我又怎敢轻易放弃?”其实该追问的是历史,我们生存的第一件事是金蝉脱壳似地换脱历史,而我们生存的最后一件事是叶落归根似地把自己交还给历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把身后一切都凝固成过去的故事,人在时间里生活就摆脱不了历史,它的好像是人在月夜里行走时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我们没有办法甩掉影子,于是也没有办法不追问历史。
过去的故事写进书里。书并不等于故事,就说二十四史吧,其中剪去了多少甘苦,删去了多少悲欢;故事也不等于历史,文字已把过去的故事里活生生的精神钉成了死板的纪事,仿佛看讣告和悼词难以还原故人的音容笑貌。于是,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故事,访问演出只好用心体以验,带着自身的经历细数身上的旧痕。在这种将心比心的体验中,历史成了传统,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连成了一片,这时我们可以开始历史的追问。
过去的故事太多,治乱盛衰之间,有理不清的头绪,道不尽的酸辛:清规戒律给手上脚上勒出了绳印,天理人欲在心底深处留下了痕迹,弦管梵音让人们沉湎于盛世的追忆,坚船利炮使人们猛醒于衰世的教训。三皇五帝、汉唐宋明,又在今人心中弥漫成如烟往事,如海心潮土。最令人怆然的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的时间流逝,而是遥想“风流人物”时那种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齐集心头。电视上在演《唐明皇》,屏幕中三千宫女,霓裳羽衣,竟说不出是艳羡大唐盛世的奢靡风流,还是哀叹天宝皇帝的有命无运。
清末几个读书人看了西洋情事后再读中国书,就从《周礼》中看出欧罗巴文学政教来自老子西出流沙时的遗教,从《墨子》中看到西人光学、重学、机械之学乃至联络旗语都只是拾中国人牙慧。这样,过去的故事不免就成了走夜路唱的歌词或临阵时念的咒语。不过,若要追问历史,问自己从何来,往何去,大抵还是收起这一套为好。过去的故事有的虽然不那么赏心悦目,但若追问出了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历史,却也能有悦乐,这悦乐乃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根”,中国的“根”。
寻根,有发根才会有枝繁叶茂。忘记了根叫做忘本,一个民族的根在历史中。有一首诗说,历史像人的掌心,“一只掌/皱缩成一幅古舆图/覆你多皱的前额/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绪”。既然抽刀断水水更流,何不让历史的河流畅快地流过额头?既然过去的故事总像影子随人走,何妨回头看看这影子的长短肥瘦?“五千年沉重的思绪”被历史挟裹着印进了书册,但它未必肯安安静静地枕着书架任凭尘落虫蛀,却时时来人们心中拷问灵魂,当我们翻开书页的进时候,它就会出现在眼前,我们随着它追问历史,历史也随着它追问我们。
通过追问历史,我们让过去的故事偿还我们的精神债务。历史追问我们,是替后代问一问我们又偿还了多少精神债务。一代代地欠债一代代地还债,在这一代又一代的连锁债背后,就留下了无数“过去的故事”。
17.文章开头引用《追问录》中的话有何作用?(4分)
18.作者反复强调要追问历史,理由是什么?(4分)
19.说说引用诗句“一只掌/皱缩成一幅古舆图/覆你多皱的前额/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绪”的
作用。(4分)
20.作者提到了哪些过去的故事?又引发了哪些思考?(6分)
17.(4分)一方面说明“追问”的管理重要性,另一方面引出自己的观点。
18.(4分)事弄清自己的根,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承担起民族发展的责任
(答出两点可得满分)
19.(4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历史比作人的手掌(1分)。生动形象地表明历史
总引发的思考,并影响人的思想。(2分)
20.(6分)唐明皇的故事(1分),旨在告诫人们不要仅仅沉湎于对历史的追忆中,而是要
从治乱盛衰中吸取经验教训(2分),只答“遥想风流人物时那种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
齐集心头”得1分。清末几个读书人的故事(1分),旨在告诫人们不以过去的辉煌夸
耀自己,自欺欺人(2分),只答“过去的故事不免就成了走夜路唱的歌词或临阵时念
的咒语”得1分。
(08年石景山一模)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6题。
法海寺的明代壁画,是世界上最美的图画之一。和著名的敦煌壁画、芮城永乐宫壁画相比,特点显著。
莫高窟壁画是4世纪到14世纪的:永乐宫壁画是元代的,建于13至14世纪;而法海寺是明代的,建于1439年,距今五百五十多年。艺术往往随着时间走“粗―细―粗”的路。三者皆美,但风格相差极大。法海寺壁画达到了精细的顶端,在壁画史中占了独一无二的位置。壁画一角画有一只小兽,颇像一小犬,逆光而立,耳朵竖着,上面的微细的血管脉络清晰可见,真是一个自然写实的精品。
法海寺是皇家寺庙,档次高,由宫廷的工部营缮所主建,壁画作者全是画师,非同一般。用料也豪华,画中七十六个人物的衣服图案统统描金,每平方寸都有极细极工的描金服饰花团。每一条轮廓都是小手指粗细的极工整的“浮雕”线,机时且是沥粉贴金。如果有光线射去,一定是一片金碧辉煌!
fó jiāo 本是外域传来的,以北线而论,越靠西部,时间越早,外国味也越多。法海寺几乎是最东边的,时间最晚,外国味差不多全无。人物,不论是老者、是guān yīn 、是小孩,还是护法天王们,已经是地道貌岸然的中国人的形象了。尤其是女人的鼻子,男人的胡子一派东方韵味。法海寺壁画恰是由西到东、由古到今的佛都逐渐民族公、国产化的变化线的终点。
法海寺壁画与其他中国fó jiāo 壁画相比还有一个重大不同点:它有作者,或者说,它的作者不是“无名氏”,而是有名有姓的。法海寺有一座1444年立的经幢,上面记载画是由画士官宛福清、王恕和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藩福、徐福林等八人完成的。这样,这批壁画就有“主儿”了,可以称为“宛福清、王恕壁画”民,像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
托尔斯泰书桌上方挂着幅意大利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的复制品,他认为这是世上是最美的画。法海寺里的水月guān yīn 就是中国的西斯廷圣母!宛福清、王恕就是中国的拉斐尔!法海寺壁画也是世上最美的图画之一!
说来也巧,宛福清、王恕和拉斐尔差不多是同期人,画的中心也都是顶好看的妇人,和蔼可亲,完全世俗,西方的光着脚,东方的裸着肩,连构图都像,站在一旁的都是一位白胡子老头,意大利的叫西斯廷教长,中国的叫“月下老儿”。世上就有如此的妙事。
眼下,您要去法海寺观画,可千万别忘了带上多节电池的大手电棒,那时,将由__中走出一大群出类拔萃的精灵,给你永世难忘的激动。
(取材于 舒乙《最美的就在这儿》有删改)
14.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芮城永乐宫壁画和法海寺壁画都很精细
B.法海寺在最东边,时间最晚,是由西到东、由古到今的fó jiāo 逐渐民族化、国产化的
变化线的终点。
C.托尔斯泰认为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的复制品比真品还要美。
D.说“宛福清、王恕壁画”像“达・芬奇的蒙娜莎”一样,是为了说明其艺术成就很
高。
15.作者为什么说法海寺里的水月guān yīn 就是中国的西斯廷圣母,宛福清、王恕就是中国的拉
斐尔?(3分)
16.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概括法海寺壁画的特点。(4分)
14.(3分)A
15.(1)宛福清、王恕和拉斐尔差不多是同期人
(2)画中中心人物的容貌、神态、气质和装束相似
(3)构图都像
(3分,三个要点各1分)
16.最精细 最艳丽 最民族化
(4分,一个要点1分,三个要点符合得4分)
(08年石景山一模)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5题限选作4题)(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难赋深情。(姜《扬州慢》)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③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④向使__________,___________,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苏洵《六国论》)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①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
④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⑤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08年石景山一模)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8分)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释:①珏垒:玉垒山,在今四川省汶川、茂县之间。
②梁甫吟:乐府篇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①首联与杜甫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工之妙,请略加分析。
(4分)
②本诗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除外)第五字的锤炼。请你给合其中一句诗,作简要平
析。(4分)
①(手法2分,分析2分)要点:反衬(烘托、衬托、以乐景写哀情)
②示例: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己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垫浩大,令人由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沧桑,一语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还”,是还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

6.A 7.C 8.C 9.C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