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杨浦区)以“寂寞”为题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800字。

② 不要写成诗歌。

③文中不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评分标准

一类卷(63―40)基准分67分

紧扣话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3)基准分67分

符合话题,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基准分67分

基本符合话题,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四类卷(21―38)基准分67分

偏离话题,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话题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600字

说明:(1)未拟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08年杨浦区)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菊花者,秋季之牡丹、芍药也。种类之繁衍同,花色之全备同,而性能持久复过之。从来种植之花,是花皆略,而叙牡丹、芍药与菊者独详。人皆谓三种奇葩,可以齐观等视,而予独判为两截。谓有天工人力之分,何也?牡丹芍药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植此二花者,不过冬溉以肥,夏浇以湿,如是焉止矣。其开也,烂漫芬芳,未尝以人力不勤,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微假天工。艺菊之家,当其未入土也,则有治地酿土之劳。既入土也,则有插标记种之事。是萌芽未发之先,已费人力几许矣。迨分秧植定之后,劳瘁万端,复从此始:防燥也,虑湿也,摘头也,掐叶也,芟蕊也,接枝也,捕虫掘蚓以防害也,此皆花事未成之日,竭尽人力,以候天工者也。即花之既开,亦有防雨避霜之患,缚枝系蕊之勤,置盏引水之烦,染色变容之苦,又皆以人力之有余,补天工之不足者也。

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若是,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吾知敛翠凝红而为沙中偶语者,必花神也。

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揄扬,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艺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从来,饮水忘源,并置汲者于不问,其心安乎?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

予尝观老圃之种菊,而慨然于修士之立身与儒者之治业。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使能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则何虑其不掇青紫?乃士人爱身爱名之心,终不能如老圃之爱菊,奈何!

(《闲情偶寄》)

22.文章第1段按照 顺序来叙述养植菊花的过程的,说明 (2分)

23.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观全文,最主要的对比有(2分)

菊花 牡丹、芍药

2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花分两类,天然和人工的。而作者推崇的是人工的花卉,因为经过劳动,花会开得更美丽。

B.人们往往只看到菊花之美,而看不到种花人背后的辛苦。作者对此颇有微词。

C.修士和儒者与种菊者一样,具有勤勉精神和恒心,这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D.这篇文章赞颂了菊花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精神品质。

25.作者写菊花的用意有(用原文回答)(2分)

26.这篇文章选自《闲情偶记》,然而此文“闲情”并不“闲”,请你对此作出说明。(2分)

22.时间;在菊花生长的每一段时段都倾注了种菊人辛勤的劳动,说明了“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2分)

23.丰丽美观的养殖菊花与婆婆野菊;高人逸士的饮水忘本与“予”的饮水思源;

士人的爱身爱名之心与老圃之爱菊之情(写出两名即可)(2分)

24.B(3分)

25.①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②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2分)

26.此文闲情并不闲。文章看似写菊花,其实要赞颂却是种菊人的“无逸”和“有恒”并批评了世人对此的无视和漠然,进而指出“修士”、“儒者”当以种菊人的“无逸”和“有恒”之心来自勉,就这样,文章的立意逐步深入。主题无疑具有教化的意义。所以说。闲情并不闲。(3分)

17.①造访  ②确实  ③像云一样  ④提拔(4分)

18.A(2分)

19.B(2分)

20.(张纲)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得分点:被动“举”;省略“就”赴命,就任。句子翻译意思通顺)(3分)(皇上)想用爵禄使你们荣耀(得分点:“以”、“相”、使动用法。句子翻译意思通顺。)(3分)

21.B(3分)

(08年杨浦区)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4―16题。(8分)

满江红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①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②成底事③?平凡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④。

注释:①严陵滩:东汉严光隐居时钓鱼的地方。②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③“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④从军乐:即指玉粲《从军行》一诗,因为平仄要求,故改“行”为“乐”。

14.柳永, 派词人。(2分)

15.选择对词的上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写“雨”、“川”、“帆”、“蓼”和“风”,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B.“飞短艇”的“飞”字,表现渔人归心似箭的喜悦之情。

C.“村落”寄托了词人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

D.一静一动,通过对比,表达词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

16.词的下片运用了典故,请具体说出其表达效果。(3分)

14.宋(或北宋);婉约(2分)

15.D(3分)

16.什么典故,什么情感,表达效果。(各1分)

写严光钓鱼处,(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王粲《从军行》,表达词人渴望归隐,向往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运用典故,不仅含蓄,而且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3分)

(08年杨浦区)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存亡存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询《六国论》)

,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众芳摇落独暄妍, 。(林逋《山园小海》)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5分)

②脚著谢公屐

③占尽风情向小园

④榆柳荫后檐

⑤九州生气恃风雷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穷则独善其身

6. 《故郁的秋》(1分)

7. 白居易通过写枣树的忍辱负重、木质坚硬,喻外貌不起眼,但能担当重任的人。表达了他的人格理想。(2分)如果直接引用“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再作分析也对;引错则错。

8. C、F(6分)

9. 羡慕青春年华,为自己夭折的青春痛心。(2分)(为应有而没有的青春或者短暂仓促的青春而痛心也可以)

10.不同意。看起来前面写枣都从正面展开,而牛汉那颗“早熟的枣子”却是苦涩的,但是全文写枣树都是突出它的磨难、孤寂和沧桑,基调的是沉重的、压抑的。所以二者是吻合的。这样处理把“文人与枣”的话题引入到令人深思的哲理层面,丰富了“文人与枣”的内涵。(3分)

11.通过对比,反映了当代人追逐繁华高贵,而对质朴而内涵丰富的事物却很淡漠的社会现实。结尾处一笔,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3分)

12.(诗或诗句1分,分析3分。要求能联系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扣住“悲悯情怀”。)

(08年杨浦区)阅读下文,完成1―5题。(17分)

①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感觉而消费。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②相对于过去而言,感性诉求广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亲切、柔和的广告语言,让你有所感触,令你着迷。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你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感性上被它征服,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

③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以人为主体的世界丰富多彩,人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生命是新陈代谢、人的喜怒哀乐、感情的相互交流以及对生活的追求等都构成了生活中极为广泛的题材。因此,广告善于挖掘人性的心灵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祈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景等都成为了广告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

④我们知道,现代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的名字比产品更重要”。可口可乐不再是只用来解渴的起泡饮料,而是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始终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贝尔电话公司以“情感沟通”为主题的广告来减轻思念远方亲人的寂寞感,这些广告以“家人团聚”为诉求,表现温暖的家庭后气氛,恰似一个美好的梦,慰抚了人们寂寞的心灵,把他们重新带回健康的感情世界,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⑤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们采用了大量以大自然景象为背景的主题,他们把大自然加以简化或象征,或为装饰目的而抽象化。

⑥今天,人们为了舒缓疲惫的身心,躲避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逃离城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而正因这样,它成了感性诉求广告的一个切入点。广告人针对这一需求,再现大自然各种美景,满足都市人盼望实现”逍遥梦”的潜在心理,从而感染消费者,使消费者为之心动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芬兰的伏特加酒广告,画面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树林酒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魔幻似的场景,又如EBEL手表广告, 在皎洁的月光下,古老的独木舟载着豪华轿车,伴着古老的金字塔在水中荡漾,把手表处于这种古老与现代的结合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浪漫又神秘的时间新境界,让消费者为之心动。

⑦情调设计,即广告作品基于一种主题意念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感__彩和审美抒情,将审美抒情融于创意表现之中,情调设计经常以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文选内容,从而使消费者生产身临其境,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广告只有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消费者引进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中,才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⑧情调设计需要将奇异的构思、非凡的想象力和充满智慧的激情结合在一起。国外的很多酒类、香水等广告也多采用情调设计的手法并获得了成功。

⑨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广告总是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因为它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正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它才能造成一种生气勃勃、富于情趣地意境,才能极大地增强了广告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⑩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广告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只有在广告中尽量减少点商业味,把情感融入到无情商业之中,才更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1.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的原因是

。(2分)

2.感性诉求广告具有哪些特征? (3分)

3.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两项:(6分)

A.社会物质生活的富裕,使广告的切入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广告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观众得到精神上的感染。

C.人们对品牌的喜爱,可能因为它代表一种文化,或寄托着人们某种情感。

D.广告“回归自然”的构思是贴近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的。

E.情调广告常用于香水和酒类广告中,这与这些产品的特性有关联。

F.广告的艺术化有助于提高广告的宣传效果。

4.文章的最后一段不仅对第一段中的“□□□□□□”进行了呼应,而且总结了全文。(2分)

5.下列世界著名广告语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感受。任选一条,具体分析其所体现的“感性诉求”的这一特征。(4分)

万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大众甲克虫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戴比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柯达:串起生活每一刻

山叶钢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麦氏咖啡: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人头马XO: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1.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造成情感缺失。人们需要情感,这种情感需求在消费中体现,于是

  情感诉求广告应运而生。(2分)

2. ①以亲切、柔和的广告语言让你有所感触

②善于挖掘人性的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期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憬。

③广告与大自然相结合。

④广告强调情调设计。

⑤广告注重艺术表现力。(5点答出3点即可)(3分)

3. B、E(6分)

4. 为感觉而消费(2分)

5. (指出其广告特性1分,分析3分。分析必须联系该广告的典型特征,联系文章有关观点,稍能展开,具有一定说服力,而不是仅仅贴标签似的)(4分)

(08年徐汇区诊断卷)生命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灵和头脑去经营。请以“经营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全文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08年徐汇区诊断卷)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谏院题名记①

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宫。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②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③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④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注]①选自《温国文公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马光于宋仁宗末年知谏院时所写。②天禧,宋真宗的第四个年号。③庆历,宋仁宗的第六个年号。 ④嘉,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

22、从上文内容来看,谏官的职责是

23、上文第一段追述了谏官的来历,同时也阐明了

24、请在上文找出和第五大题选文里“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意思相呼应的句子:

25、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旨在于说明宋朝设立谏官的目的和特殊之处。

B.、本文也体现了作者司马光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

C.、本文的记叙简洁利落,既做到面面俱到,又惜墨如金。

D.、本文涉古论今,文意丰厚,感情充沛,令人回味不尽。

26、后人评价这篇《谏院题名记》谓“节短音长,文约势宽者也”。请分析文末画线句,具体说明其“文约势宽”的特点。

22、关注关系国家大政方略和广大百姓的得失利弊的大事,直接向君王进言。(2分)

23、谏官的重要性:谏官应怎样恪尽职责(2分)

24、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1分)

25、A(2分)

26、“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作者用这一排比将后入的议论凸现在当事的谏官面前,警示谏官:题名于石,绝非树碑勒石以示殊荥,而是高悬一只警钟。篇末运用总收的手法,一个“惧”字浓缩全篇的精神气血,一个字却有干钧之重,再次警策谏官们严于自律、公而忘私,充分揭示了作者之所以题名于石的良苦熠心。  (5分)

(08年徐汇区诊断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l6题。(8分)

村 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4、能表现出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的诗句是:

15、下面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榆钱落尽表明时已清秋,尽管残存几朵木槿花,但盛时已过,不免有美人迟暮之叹,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B、诗的前两句写了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更加凸显了整首诗宁静的基调。

C、此诗通过细致的描摹,以新巧亮丽的语言,勾勒出别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忘情田园的悠闲心境。

D、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景画,充分体现了诗人所说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特点。

1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时人推赏,你认为其写法好在何处?请作 简单的赏析。

14、水绕陂田竹绕篱(2分) 

15、C(2分)

16、可从以下任一角度赏析:

    (1)以动静结合的手法: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动静相衬;而牛的缓缓行进又愈见环境之静,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2)诗人用“夕阳”、“牛背”、“寒鸦”构成 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牛的怡然自得、牛与鸦的相得无猜,渲染了静谧的气氛,夕阳和寒鸦又使作品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3)。“无人卧”是一处顿笔,引起读者的疑问: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自然地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这一顿挫使得诗作更有韵致。(4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