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安庆市二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几年,一些国际__势力假借“圣战”之名,在全球各地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__。 B: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应用及运行,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C: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元旦、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D: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再次告诉中国人,若人民币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SARS。
(08年安庆市二模)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拇指 天燃气 与时俱进 朽木不可雕 B:震撼 彩铃 圆舞曲 九洲同庆 疾风知劲草 C:募捐 旋律 高材生 反腐倡廉 图穷匕首见 D:按揭 凑合 斑马线 星火相传 人不可貌相
(08年安庆市三模)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2007年9月祭孔大典上, “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揭晓,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被推荐给北京奥组委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可结合五个名句,也可任选其中一个名句,根据你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800字以上。
(2)请以“色彩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示例: 你不知挂过多少奖牌,
奖牌摘掉你又立刻前进;
你不知捧过多少奖杯,
奖杯放下你又重上赛场。
因为你心中有一种崇高的精神,
它的名字叫“拼搏”
――“拼搏”是登上领奖台的阶梯。
(08年安庆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北方的盐
迟子建
盐那雪白的颜色常使我联想到雪。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
盐与雪来历不同。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雪的成因与低沉的云气有关,而盐的提取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多年矿物质的沉积,其二是海水的凝结。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其氤氲与浩淼的气质总令人浮想联翩,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化出那么轻盈、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是北方的寒冷引得雪花翩跹起舞,还是姿态婀娜的雪的降临赋予了北方以寒冷?反正在北方,寒冷与雪花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总是结伴而来,形影不离。尤其在北方之北方,也就是我的故乡北极村一一那个夏至时能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进入冬季了,雪花会与还没有享受够暖阳的我们不期而遇。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们发现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们毫发无损,又能保持其明艳的肤色时,它们就一改矜持的姿态,沸沸扬扬的腾空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
雪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时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绿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战利品,被彻底俘虏了,无声无息。我童年记忆中的北方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的。不似现在,运输的畅通和市场的发达,数九寒冬也能吃到来处南国的蔬菜。
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她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腌菜的时节。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萝卜、芥菜等等塞进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做成咸菜,以备冬季食用。北方人爱吃的、一直以来被大张旗鼓腌制的酸菜,更是缺少不了盐。盐被白花花的地撒向缸里的时候,会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盐在唱歌。在秋天,山间的蘑菇也露出毛茸茸的头了,蘑菇除了晒干外,还可以用盐腌渍在坛子里存储起来,冬天时用清水漂出它的盐放在菜蔬最后的清香中。如果你问一个北方人,你们的灶房里什么物件最多?我猜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冲口而出:咸菜缸!的确,腌酸菜的大缸,腌萝卜和芥菜的中等型号的缸,以及腌糖蒜和韭菜花的坛子等等,就像乐池上摆放着的形形色色的乐器一样,一进灶房,它们直扑你的视野,并且在你不小心碰撞了它们的时候,为你奏出或沉郁或清脆的乐声。
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北方人较其它地区的人摄盐量大,形成了口重的习惯,似乎不多加盐的食物都是寡淡无味的。北方人对盐有种近乎崇拜的心理,靠力气生活的伐木工及家庭主妇,对盐的青睐可想而知。记得童年时看电影《白毛女》,看到白毛女在山洞里因为多年吃不到盐,而过早地白了少年头的时候,盐在我心目中还具有乌发作用,这印象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现代膳食讲究低盐少糖,这与北方人对的巨大热情是背道而驰的。北方人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江南,其气候的寒冷与摄盐过量无疑是两大元凶。尽管如此,北方人对盐仍然像对老朋友一样紧紧相拥,人们并未将它当敌人一样警惕着,虽然冬季可以从副食品商场购得新鲜蔬菜,紫白红黄地点缀着餐桌,但在餐桌的上角,总会有几碟颜色黯淡的酱菜与之唱和着,有如一部歌剧在结尾时撕下的袅袅余音,它们呈现着旧时阳光的那种温暖与美好,令人回味。
在过去的岁月中,当我们吃着腌制的酱菜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浓云会在深冬的空中翻卷,海水会在遥远的天际涌流。‘而当我们为着北方的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无限感怀时,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咸的?
因为有了寒冷,有了对寒冷尽头的温暖的永恒的渴望,有了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
14、本文题目是《北方的盐》,可一开篇为什么却用相当的篇幅写雪? (4分)
。
15、北方人对“盐”怀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为什么会如此?请简述。(6分)
。
16、结合文意回答下列两个问题。(6分)
(1)“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意? (3分)
(2)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
17.本文修辞运用生动传神,语言形象且富有意蕴,请举出一例加以赏析。(6分)
14.(4分)①盐与雪的颜色相同且都有一个浪漫的形成过程,易于产生类似的联想。(2分)②雪的降临赋予了北方以寒冷,天气的寒冷引出北方餐桌上的咸菜,再引出与北方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盐。(2分)。
15.(6分)①北方人对“盐”怀有巨大的热情和近乎崇拜的心理。(2分)
②因为“盐”是力量的化身,它与北方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分)它呈现着北方人对昔日的温暖与美好生活的记忆,令人回味。(2分)
16.(6分)⑴盐是和过去的岁月、和北方人的情感与生命融合在一起的;它体现了北方人生活的艰辛及对温暖生活的永恒渴望。(3分)
⑵通过议论抒情来深化主题,由对北方盐的赞美升华到对北方人的赞美。(3分)
17.(6分)示例:“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她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1分)“银色的铠甲”“亮着她的白牙”展示了盐的色彩之亮丽;(2分)“闪亮登场”“微笑”描绘盐的行为,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盐的情怀,盐对北方人的重要及其与北方人的亲密关系。(3分,能举例,指出修辞手法及意蕴即可)
(08年安庆市三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表述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①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④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⑤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⑦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⑧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①或重于泰山 ②千载谁堪伯仲间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桑榆非晚 ⑤觉今是而昨非 ⑥齐彭觞为妄作 ⑦哀民生之多艰 ⑧唯见江心秋月白
(08年安庆市三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意蕴丰富,感情深沉。试简要分析。(4分)
(2)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本诗作一点赏析。(4分)
(1)“少孤为客早”感叹个人早年不幸且飘零不定,“多难”点出身逢乱世,“识君迟”暗示知音难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感情沉郁。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4分)
(2)前四句写送别的节令、环境等悲凄之景,后四句抒发身世之悲和惜别之慨。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4分)

8. D(A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示被动。B介词,用;介词,因为。C动词,是;介词,替。D于是,就。)
9. C (“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应要奖赏”错。)
(08年安庆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为实现和谐的追求,中国文化提供了两大法宝,一是“和”,一是“中”。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主张借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和”与“同”是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所谓“和同”之辩。“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同”是简单的同一。《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周其弊乎”的发问时认为,西周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这样区别“和”与“同”:“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说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产生新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以同裨同”,就是说把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是不能产生新事物的。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综合不同意见,防止偏于一端、专横独断,否则,则“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则同而不和。”他认为,君子能汲取别人的有益思想,纠正其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绝不盲从,这叫“和而不同”;而小人只会随声附和,从不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叫“同而不和”。
“和”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重要特征,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同”的“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
“和”不是“同”,“和”是有矛盾、有斗争的。宋代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讲:有向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意思是说只要有一种事物、一种现象,必定有和它相对的事物和现象,两者免不了有矛盾、有斗争,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求“和”。张载看到了宇宙世界、人间社会都是有矛盾的,但在矛盾的解决上他主张“仇必和而解”,而不是“仇必仇到底”。对立和斗争不应以一方消灭另一方作为最终的结局,而应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趋向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中国文化合人生智慧充分体现这句“仇必和而解”之中,以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向另一个更新的方面来发展,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是求和,不是让矛盾冲突扩大。只有“和”才有生机和活力,这种对待矛盾的朴素的辨证思想,对于我们实现和谐人生的理想是大有裨益的。
(选自《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5.下列对“和而不同”中“和”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汲取别人有益的思想,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
B.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C.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
D.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在建立和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中礼仪的重要作用。
B.史伯认为西周王朝统治者由于“去和而取同”,专横独断,直接导致了统治的崩溃。
C.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普遍和谐的基本特质。
D.“仇必和而解”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现象,最后一定能找到求得和解的办法。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贯彻“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问题。
B.“和而不同”的主张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C.利用包括“和而不同”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维护统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保持国家统―的重要原因。
D.在人际关系领域采取“求同存异”的做法是符合“和而不同”思想的,“求同”与 “不同”并不矛盾。
5.B(从原文尤其是第四段看,“和而不同”的“和”主要是思想、观念层面的概念,其内涵可以从文章对孔子原话的阐释得知,而B项则是从“仁”的角度解释“和”的)
6.D(A项错在把“礼”和“礼仪”混为一谈;B项,错在原文认为“去和而取同”是西周的最大弊端,而“直接导致了统治的崩溃”并非史伯的观点。C项,错在扩大了“和”的外延,孔子主要是从人际关系角度提出“和而不同”主张的。)
7.C(封建统治者的确是利用儒家学说来维护其统治的,但是“和而不同”思想不在其内,因为“和而不同”思想与思想__格格不入的)
(08年安庆市三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 )
A: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尊老爱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 B: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客观原因,也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C: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得日益狭窄,这成了――个焦点问题。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