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安庆市二模)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书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个性光芒,记录人间情义,见证时代变迁。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令人深思,林觉民《与妻书》令人敬仰,鲁迅、许广平《两地书》令人感叹……今天传统书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有人担心,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下一代也许只能从典籍中才能寻觅书信的芳踪了。
请围绕这一文化现象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示例]就像一颗种子,要想生根发芽,就必须先要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如果不肯忍受被埋没的苦闷,破土而出之时,就是它生命枯萎之日。(仿句形式完整2分,说明道理清楚2分,语言表达连贯、通畅1分。)
(08年安庆市二模) 根据下面句子填空(4分)
北大教授张颐武在谈论时尚时说道:“时尚就是比普通人的生活快半步。”
那么快一步叫什么,慢一步又叫什么呢?请分别用一个双音词说明,
快一步叫 ,慢一步叫 。
前卫(新潮、先锋); 落伍(滞后、落后)
(08年安庆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徽州之思
何孔睦
不是故乡之思,而是古韵之思,因而徽州是屡行屡有感触。深沉幽远、淳厚古朴的徽文化,让我的一点有限的历史知识在古韵徽州的历史积淀中散发开来,在欣赏、咀嚼、回味中去感知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是我乐此不疲多次游徽州的原因,这恐怕也是大多数徽州之行的人的同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一种感觉,确切点说是始于今年的宏村之行,民居、山水依在,厅堂、楹联犹存,然而,古朴徽州已经有了在其他景区同样能见到的东西了。过去当你走进一家民居时,他们是那样的安详,只是客气地朝你点点头就忙自己的事去了,让游人尽情地观看评论拍照,他们偶尔也会插上一句,那是在纠正你的话,这是一种很是自在的逍遥游。而现在服务项目多了,让人有点应接不暇。触目皆是导游,甚至每户都有导游。民居主人滔滔不绝似乎是经过训练背书似的,详尽的解说和热情的导演安排,倒让我们有点不自在起来。拦住游客兜售玉器、推销纪念品的叫卖声和一些村道上现搭的景观,让雅致的游兴多少打了点折扣。古老宁静的徽州已是有点商气外露了。徽州的先人们很少是在家门口做生意的,古徽州虽然是因商出名,然而当你来到这山清水秀的地方时,感受到的却是厚重的诗书文化和恬静的心态。
汤显祖在诗中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自是有另一番心境,可是大多数游徽州的人都是带着梦去的,商气外露和无序竞争多少有点扰梦!当然,这种目前还不是很明显的变化,是时代使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从古老徽州的“古韵”角度来看,多少还是有一点遗憾。
徽州有多少梦可寻啊。这里有朱熹、戴震、詹天佑、胡适、陶行知、黄宾虹,这里有胡雪岩、胡贯三,这里有牌坊、民居、祠堂古建三绝,这里有崇文尚义、亦儒亦商、恤灾扶困和“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古朴民风。恕我不谙时事和愚腐呆板,直到现在我仍然把徽州叫作徽州,而不是黄山,可摊开最新的中国地图,在山清水秀的皖南,愣是没有徽州的名字。从宋代那个会写瘦金字的宋徽宗开始,“一府六县”的徽州沿续了千余年。歙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县如同六兄弟拱卫着徽州府,把一个儒商大本营掩映于皖南的青山碧水间。婺源,在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这里是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进而构成了徽文化的理性内核。徽州人是读着《朱子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去持家、治学、经商的。1949年婺源划归江西,可婺源人并不喜欢“老依”这个称呼,年轻人甚至办起了婺源徽文化网站。六兄弟中最早离开的婺源人,至今仍认为自己是徽州人。绩溪,同婺源一样对徽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是徽州人心中的家园,徽菜、徽墨、徽剧均发源于此。开一时风气之先、勉励同乡“努力做徽骆驼”的胡适先生就是绩溪上庄人。随着1987年原徽州地区被黄山市取代,这个徽文化的发源地也划给了宣州。徽州人总是忘不了徽州,“我是徽州人”的故乡情节深植于一府六县的徽州人心中。胡适之先生在他的《四十自述》里曾深情地说:“我是徽州人……从绩溪县城一路颠簸到公路尽头就是上庄,它的身后是铁一样的黄山余脉”,“徽州话是我的第一语言”。陶行知先生也说:“我们徽州,山灵水秀,气候温和,人人安居乐业。查看它的背景,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和它相类,这个地方就是瑞士。”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我是徽州人”的认同感(包括婺源的那些年轻人),注定了徽文化的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遥望皖南的青山碧水,徽州的六兄弟还能再次聚首吗?地图上看不到的徽州,渐行渐远的徽州还能回来吗?
14.理解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6分)
①简要分析“不是故乡之思,而是古韵之思,因而徽州是屡行屡有感触。”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
②简要分析“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内容和作用(3分)
答:
15.文中画线的句子,“徽州的六兄弟还能再次聚首吗?”这句话中“六兄弟”的含义是什么?“再次聚首”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6.阅读全文,说说过去的徽州和如今的徽州有哪些不同?(6分)
答:
17.文章题为“徽州之思”,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之“思”包含哪些内容?(6分)
答:
14.(6分)⑴①点明作者深沉的思考,②总领全文,③开启下文。(3分,每点1分)
⑵内容:①上联点明徽州人尚义,②下联点明徽州人崇文。作用:引用这副对联,突出过去徽州人厚重的诗书文化和古朴民风。(3分,内容每点1分,作用1分)
15.(4分)“六兄弟”指古徽州所辖的六个县。或具体写出六个县名:即歙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县(2分)
“再次聚首”含义是:将过去徽州六个县仍划归在一起,沿用过去徽州区域的名称。(或答:把1949年从徽州划归江西的婺源、1987年划给宣州的绩溪划归给现在的黄山市,并将黄山市改为徽州。)(2分)
16.(6分)
⑴过去的徽州:①古朴、安详、逍遥,②诗书文化厚重,③因商出名。(3分,每点1分)
⑵如今的徽州:①商气外露,②无序竞争,③徽州的地名和区域已有变化。(3分,每点1分)
17.(6分)一思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或历史文化繁盛);二思徽州古今变化;三思徽州能否再成一体。(每点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08年安庆市二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5分)
①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②信而见疑, ,能无怨乎? (司马迁《屈原列传》)
③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记》)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⑤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⑥客日:“‘月明星稀,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苏轼《赤壁赋》)
⑦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⑧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①杨柳依依 ②忠而被谤 ③俯察品类之盛 ④道之所存 ⑤春江花朝秋月夜 ⑥乌鹊南飞 ⑦梧桐更兼细雨 ⑧楼船夜雪瓜洲渡
(08年安庆市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本诗的首联、颔联选取了哪些景物?(2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2分)
答:
(2)简要说明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
(1)选取流水、谢花、东风、子规、夜月等景物(只要列出相关的四个景物即可)。(2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清冷、惆怅、凄凉、黯淡、愁惨、悲伤的意境(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分)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苦和对年华流逝的悲叹。(2分)

8.D(征:验证、证实、证明)
9.B (A组前句“以”字为介词,可译为“拿,用”;后句“以”字为连词,可译为“以致”。B组“为”字均为介词,可译为“替、给”。 C组前句“则”字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就”;后句 “则”字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 “却”。 D组前句“于”字是介词,可译为“到”、“在”;后句 “于”字是介词,可译为“被”。)
10.C(轿夫说要当众羞辱老僧,是否真这么做了,原文没有写。)
(08年安庆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小议文化软实力
第一点认识,要搞清楚文化软实力的涵义,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真正成为大国、强国的重要作用,发展反映我们国家、民族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化。
概言之,文化软实力是指反映一个国家创造力、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很多是看不见的,不能物化、不能指标化、不能市场化的。一些地方的领导一提增强文化软实力,似乎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值在GDP中的比重。部分文化门类实行产业化是必然的、必要的,但文化软实力不等于文化产值,不等于文化GDP。
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要有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没有软实力,就只是一个物质外壳,没有内涵,没有支撑,不能叫真正的强国。一个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能只靠一个经济的躯体,还要有强大的精神丈化支撑。
第二点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身份。在各种文化的交融激荡中,在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中,我们能不能保护好文化这一民族身份,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身份还会不会很清晰,这是一个非常严肃而现实的问题。
我看到一篇资料讲到滥用英语的情况。比如,不少专供中国市场的国外进口商品,说明书上竟然全是英文,甚至还有一些中国人生产供中国人消费的商品也找不到中国字,取英文姓名就更多了。还有一些媒体任意使用英语,在公共建筑上使用永久性英语标志等。而德、法、俄、意等国家,面对英语的“霸权主义”,是用立法的形式保护本国语言文字在大众传媒和公共场所的使用和主权地位的。
中国语言文字并不丑陋。年代久远的英文典籍,今人已读不懂。曾经盛行的拉丁文,只剩下几个字母和一些药名。而中国语言文字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还在继续使用,今天还能够没有什么障碍地表达任何新鲜的事物。我们要保护好中国语言文字的主权地位,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身份和中国身份。
我们的丈化走向世界,一定要是能代表我们民族身份的文化走向世界。我们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走向了世界,我们许多伟大的人物走向了世界。从孔子到__、鲁迅等,他们走向世界,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们已经成为能够代表中国身份和中华民族身份的文化标志。
总之,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一定要是反映民族、国家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一定要是反映民族、国家独特思想体系、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化软实力,要更加注重创造我们自己的思想体系、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5.从原文内容看,下列对“文化软实力”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软实力包括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众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多种因素。
B.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真正立身于世界大国、强国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C.文化软实力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代表一个固家、一个民族的身份。
D.文化软实力很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能物化、指标化和市场化。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片面追求文化产值的做法说明当地的一些领导对“文化软实力”的内涵理解不够准确。
B.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强国,硬实力和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C.我国的语言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强的生命力,保护好我们现存所有的汉语言文字,使之处于主权地位,也就是保护了我们的民族身份和中国身份。
D.在多元文化交融激荡、兼容并蓄的今天,保护好代表我们国家、民族身份的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B.我同已经走向世界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是代表了我们民族身份、中国身份的优秀文化。
C.西方一些国家保护本国语言文字的做法值得我国借签。
D.目前我国滥用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作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而采取适当措施制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则是十分必要的。
5.A (一个国家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并不都构成文化软实力,只有那些能“反映一个国家创造力、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才构成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6.C( “汉语言文字”缩小了我国语言文字的范围, “保护好我们现存所有的汉语言文字”与原文的说法不符。)
7.B (说法绝对,表述不严密,已经走向世界的文化并非都是代表了我们民族身份、中国身份的优秀文化。)
(08年安庆市二模)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论面子大小,只要伤及面子,总是令人难堪的事情,往往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不舒服。 ②一般说来,等级高的人面子大,遮蔽范围大;等级低的人面子小,遮蔽的范围也小。 ③只是这种羞辱性惩罚的运用,往往强化了人们的暴虐心态。 ④面子也是有运用范围的,如果一个人的面子可以遮住有权施加惩罚的人,那么羞辱就不容易落到他的头上。 ⑤面子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的人,面子的概念是不同的。
A:②①③⑤④ B:⑤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⑤④ D:⑤④①③②
(08年安庆市二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几年,一些国际__势力假借“圣战”之名,在全球各地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__。 B: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应用及运行,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C: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元旦、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D: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再次告诉中国人,若人民币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S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