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巢湖市质检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__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4分)

(1)前三句写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景物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前三句寓情于景,为下文“离人”句作铺垫(或引出下文,意思对即可)。(2)最后一联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此联一方面表现了诗人的自伤怅惘之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念友之情(或因友人归去逢新年的欣慰之情)。

8. B项。(“间”是“夹杂”的意思)

9. A项。(两个“之”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B项前一“以”介词,译作“用来”;后一“以”连词,“因为”的意思。C项前一“因”连词,表顺承上文;后一“因”介词,“依靠”、“凭借”的意思。D项前一“焉”疑问代词,译作“哪里”、“哪儿”;后一“焉”兼词,相当于“于之”,译作“在这件事上”)

10. B项。(无中生有,文言文中未涉及皇帝评价《历学疑问》的好坏,据《清史稿》载:“光地复请此书疵缪所在,上云:‘无疵缪,但算法未备’。”)

(08年巢湖市质检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5~7题。

抵制春晚无异痴人说梦

据新快报报道,由凌沧洲、裴钰、孔慧、黄梓峰、蒙昧联手推出《宣言》表示,“春节”作为一种文明的现象,本质就是“人的自由”,不受任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羁绊。但如今“春节”被赋予了太多的教化、劝导和条条框框。五位学者认为,当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电视文明的话语垄断工具开始“改造”春节之后,过年就变成了看电视,让千万年存在的文明现象化作一种单一的视听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庸俗”。当春节晚会承担了很多教化、吹捧和歌功颂德后,“春节”又被工具化、舞台化、政治功能化了。

笔者以为,春晚成为新民俗,并没有谁在推动,从来没有哪个部门下文件发通知让大家观看,完全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事实上,民俗的形成总是因为得到了全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同,并乐意参与,虽然也有自上而下推行到民间的风俗,但这也至少得到了民间的认可。而春晚正是为亿万观众所喜爱,才逐渐成为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尽管如此,春晚与其他传统的过年形式并没有什么冲突。过年的习俗并没有因为有了春晚,就受到影响甚至排斥。春晚只不过是让人们多了一种过年的形式。“正是春节晚会这种工具化的方式,扭曲了春节这个人类文明节日的纯朴和自由,亵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显然不符事实。

而且,电视机的开关并不掌握在春晚的手里,如果有人要完全恪守传统,过一个原汁原味的“老法”年,春晚对此也不可能有什么作用力,你完全可以悉听尊便。当然,这在事实上却不可能。其实,当电视文化已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即使抵制得了一个春晚,也抵制不了电视。

当然,多元化时代,终究各有所爱,也因此,除夕之夜,其实已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其他的方式辞旧迎新,但这并非是因为要“抵制春晚”。如果你抵挡不住春晚的__,只能说春晚这种新民俗对你而言更有魅力。风俗必然是优胜劣汰,这样的趋势不可能因有人抵制而改变。而且,虽然说春晚每况愈下,需要改进,但春晚作为一台综合性晚会,其质量依然是不可否认的,无论如何,也比打麻将之类有着更多的思想文化含量。

春晚说到底只是一台晚会,看春晚不是过春节,五学者声称“当春节晚会承担了很多教化、吹捧和歌功颂德的五花八门的职能之后,‘春节’就在被庸俗化之后,又被工具化、舞台化、政治功能化了”,这显然是太抬举了春晚。当然,也唯有如此,“抵制春晚”才有理由。然而,这也愈加显出这些学者“抵制春晚”,并非出于无知,而明知是痴人说梦,却还要故意抛出惊世骇俗之论,其用心,当然不过是不甘于自己尊为学者,却少有关注,因此想掠取一点眼球效应罢了。

5.下列不属于五位学者抵制春晚理由的一项是

A.“春节”作为一种文明的现象,本质是“人的自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羁绊都是不应该的。

B.春节作为人类文明的节日,其纯朴和自由不应该被春节晚会这种工具化的方式扭曲。

C.现在的春节晚会形式上运用了电视单一的视听感受,内容上充满了很多教化、吹捧和歌功颂德的内容,政治功能太强。

D.人们应该恪守传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与电视文明决裂,尽量过一个原汁原味的“老法”年。

6.在下列不赞成抵制春晚的观点中,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民俗的形成是以全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同并乐意参与为必要条件,春晚这种新的民俗至少得到了民间的认可。

B.五位学者抬举春晚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掠取一点眼球效应。

C.春晚只是春节活动的一种形式,没必要上纲上线,认为春晚破坏了传统文化。

D.春晚成为新民俗,对不少人是有魅力的,而且它至少比打麻将更有思想文化含量。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待春晚,一味批判和一味接受都是错误的,要思考和改进这种活动形式,才符合时代需要。

B.不管是有人拥护,还是有人抵制,春晚的生命力都要受到优胜劣汰的考验。

C.春晚是和电视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要电视文化存在下去,春晚就有理由延续下去。

D.爱春晚和不爱春晚都是可以的,因为我们处于多元化时代,各有所爱无须苛求。

 5.D (此项是作者的猜测,并非五位学者的意见)

 6.B (此项与抵制春晚没有直接的联系)

 7.C (说法绝对。文中没有提到这层意思)

(08年巢湖市质检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解放军总部和有关军区已经做好了动用坦克、装甲车辆等大型装备参加道路破冰,随时可以应地方政府的要求投入使用。 B: 如果说,胡雪岩故居反映了胡雪岩生活中穷奢极侈的一面,那么,至今挂着“戒欺”牌匾的胡庆余堂,不就呈现出他以诚信做生意的另一面? C: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缺点,不应该袒护,而应该及时提出批评,加以帮助。 D: 今春,有不少酒店重新诠释了吃年糕的传统,除了制作传统年糕照顾老一辈食客,还有更多酒店和商家以英式蛋糕吸引年轻人。

(08年安庆一中三模)以“柳暗花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定

(08年安庆一中三模)在下面的方格内填上主标题,不超过12个字(4分)

卫生部就手足口病疫情发出通知

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出现手足口疫情爆发的地区,必须启动每日疫情报告制度。通知指出,根据以往境内外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经验及肠道病毒季节性感染特点,预计全国在六七月份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将出现发病高峰,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仍会出现。

通知指出,肠道病毒型别多,传染途径不容易完全切断,隐形感染和不典型病例比例高。EV71等部分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没有疫苗和特异性预防及治疗方法。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编制本地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在收到疫情报告后,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及早进行干预,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在最小的范围内扑灭。在重点地区和高发季节,要加大对疫情的监测力度和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5月1日《法制日报》】

疫区启动每日报告制度(4分)(“疫区”1分 ,“启动”1分,“每日报告”或“每日疫情报告”1分,“制度”1分)

(08年安庆一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紫藤架下

张巧慧

①读师范的时候,校园里有一个紫藤架,几棵紫藤树伸展着弯曲的枝条,缠绕在水泥架上,使得灰白的水泥架也有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苍老的虬枝和浅紫的花形成的对比总让人觉着枯木逢春的喜悦。我是很喜欢这类藤本植物的,例如葡萄树也是,干枯的根茎,皱皱巴巴的皮,疑是枯竭,可是一阵春雨几缕春风,它偏偏又执拗地冒出嫩芽,让你不得不相信它的枝条里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时常去那条廊上坐,春天看繁花,夏季享受绿荫。晚秋落叶时,踩着黄叶,还听得见它沙沙的歌唱,冬日雪压残枝,又是一番风情。

②毕业以后,久别了紫藤树,只是偶尔想起,那一树繁花仍然像青春年华一样在心底灿烂着。后来有了自家小院,种了一院子的花花草草,还是没有紫藤。可是院子靠墙门的角落总是养不活花,因为造房时曾经拌过石灰,虽然现在放上了不少沙土,还铺了一层黄泥,花草依然营养不良地萎靡不振着。一日去人家的花圃散步,看到了一棵一人多高的小紫藤树,一臂多粗的树干向左刚劲地扭着,藤条缠缠绕绕,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它移植到了院中,在树旁立了一根粗粗的竹竿,用拆下来的一个旧窗框搁在墙上搭了一个架子,居然成活了。

③第一次开花,恰逢女儿出世。那时休假在家,女儿太小,不舍得带出门,每天就抱着女儿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看看花草。紫藤树倚着竹竿长得很好,新发的枝条青翠浅绿,浓淡不一,还调皮地顺着架子爬上了墙角,嫩绿的枝叶和白色的架子清新宜目。花开得不多,没有几串,因为它还小,而且移植没多久,可还是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清香,浅浅地氤氲着,让人不禁想起老舍的名句“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没有那么丰满热闹,但那幼小的圆满也有它的可亲可爱。娇嫩的花瓣就像女儿弹指欲破的粉色的脸颊,闻闻花香,亲亲女儿的小脸,催人心醉。

④女儿渐渐长大了,紫藤树也渐渐粗壮起来,枝条向四下里曲曲弯弯,尽力地想攀附住一些什么,像葱茏的手臂伸展着。母亲常常抱着女儿,在架前玩耍。女儿伸出小手,抓住一根枝条,一老一少玩着拔萝卜的游戏。叶片被捋掉了,可是紫藤树也不生气,过几天又偷偷钻出几个嫩芽。第二年花开时,女儿呀呀学语了,便开始教女儿学古诗,十八个月的时候,女儿会背了第一首古诗。从最简单的五言诗到七言诗,女儿和紫藤树一起茁壮成长着。“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这是唐代李白的。 “遥闻碧潭上,春晚紫藤开。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这是唐朝李德裕的。“云溪一带净无沙,门对青山是我家。几日不来亭子坐,东风开过紫藤花。”这是明代刘泰的。“不道衰翁天倚著,藤花又让别人看。”这是清代朱彝尊的。等女儿学会了这些古诗,紫藤花也渐渐褪去了华丽的深紫,无声息地凋谢了,一年的岁月又穿过掌心。

⑤今年不知为什么,紫藤花开得比较晚,但异常旺盛,而且花期特别长,居然一直开到了初秋。我觉得真是奇怪,依稀记得《花经》里说紫藤是暮春时节开的,只有半月的花期,然而今年,竟陆续地开了一茬又一茬,长得几近奢侈,像是积蓄已久的热情终于撑不住了,活泼泼一树的生命力。

⑥那一日,阳光很好,紫藤开得更是热闹。是谁说的,“蒙茸一架自成林,窈窕繁葩灼暮阴”,说得多好!椭圆形的叶子密密地挨挤着,重叠着,簇发着绿生生的节拍和旋律;枝条柔劲地相互缠绕着,说不出的亲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热烈地荡漾开来,不是一点,而是成片成林地踊跃着。那些花,一朵朵,一串串,一脉脉相承,千朵百朵的花儿蒸成一片紫色的烟霞。每一个花穗上面是盛开的花朵,浅淡一些,像一只只杯盏盛着芳香;下面是待放的花苞,洋溢着深紫的光泽,像鼓足帆的小船整装待发。繁密的花序像飞扬的流苏,又像一串串摇曳的风铃,在起劲地唱着青春的歌。三三两两的粉蝶绕着花丛忙碌地追逐,让人分不清究竟是花在动,还是蝶在飞,只觉得眼前满园翩跹着。这是一株多么旺盛的花树啊,虽然植根在贫瘠的土地,却依然乐观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毫不吝啬,毫不退缩,用年轻的力量见证着欣欣向荣的决心和自信,把你的内心荡涤得一片纯净。

⑦我站在树下,不禁浮想联翩。我想着,明年在紫藤架下做一个秋千,一树垂婉的紫花衬着女儿翩飞的衣裙,摇啊摇啊…… 我想着,明年茂密的架上是否会安上小鸟热闹的巢,一窝啾啾的幼稚声伴着女儿清脆的笑声、歌声……

⑧女儿倚着我站在紫藤架旁,仰着小脸,满眼生花,兴奋地说:“妈妈,你看!花,紫色的花,还有蝴蝶呢……”阳光落在她柔嫩的小脸上,像千瓣万瓣的鲜花正在竞相吐蕊。

⑨真的,一棵开得正旺的树,一朵开得正好的花。

(选自《散文百家》2007.3)

14. 阅读二、三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第二自然段中介绍院子靠墙门的角落的一些情况有何用意?(3分)

②联系上下文分析,第三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5. 文章第六自然段,具体表现了紫藤“活泼泼一树的生命力”,在表达上有哪

些特色?(4分)

16. “一棵开得正旺的树,一朵开得正好的花”紫藤架下,作者将紫藤和女儿融合到了一起,人花相映,人花合一。根据文意说说女儿和紫藤有哪些内在联系。(6分)

17. 本文文笔舒畅优美,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也向我们传达了作者的生活态

度。联系文意说说你将怎样对待生活?(6分)

14. ①(3分)突出环境的恶劣;用其他花草的萎靡不振来反衬紫藤;表现紫藤生命力的顽强。(每点1分)

②承接上文:写第一次开花不多,也不那么热闹,照应花是刚移的。(1分)双线融合:写紫藤第一次开花恰逢女儿出世,把女儿的成长和紫藤联系在了一起。(2分)

15.(4分)抓住紫藤开花的特征,既绘声绘色,有传其神韵;运用多种修辞(引用、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用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答出一点得2分)

16.(6分)第一次开花,恰逢女儿出世;女儿常在紫藤下玩耍,与紫藤一起成长;紫藤现实旺盛生机,女儿天真洋溢生命的活力,都令作者欢欣。(每点2分)

17.(6分)要奋斗;不管环境怎样,都能自信地绽放紫荆生命的光彩;能感受自然和平常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答出一点得2分)

(08年安庆一中三模)默写名言名句(任选五小题)(5分)

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⑤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⑦三十功名尘与土, 。(岳飞《满江红》)

⑧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气吞万里如虎

③犹抱琵琶半遮面     ④剑阁峥嵘而崔嵬

⑤杨柳岸,晓风残月   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⑦八千里路云和月     ⑧门前流水尚能西

(08年安庆一中三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送客时唱的歌。

(1)试分析“红叶青山水急流”中“急”的妙用。(3分)

(2)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情感,具体分析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不同。(5分)

(1)“流水急”即言舟行之迅疾,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从而折射出诗人的惜别和无奈之情。(3分)

(2)第二句所写的是明丽之景,树叶红艳,山峦青翠,水流湍急,但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伤感,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的是反衬手法。第四句并不直接抒写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此时景是凄凉迷茫的,表露出诗人萧索迷茫的情怀,这是借景寓情,以景结情――以风雨的暗淡景色正衬离情。(5分)

8. A (病:担忧。)

9. D (D项前一个“其”为“我的”,后一个“其”为“它”;A项“乃”均为副词,“于是,就”;B项“为”可解释为“是”;C项“而”表转折,可译为“却”。)

10. B(本文的主旨句应该是:“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