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合肥市质检三)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为什么我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是阳刚,而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他是阴柔呢?这是因为各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 。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 。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①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虎不免给那一片香潮醉倒②有人的心原是虎穴,穴口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③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④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08年合肥市质检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进一步保障我省成品油市场,我们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快成品油资源的调进,在油品供应上切实保证质量。 B:如果将废旧电池丢弃到荒郊野外,就会对地下水发生严重污染,而这些污染又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人类的健康。 C:近日,东航云南分公司18个航班的飞行员,因劳资纠纷在驾机到达目的地机场上空后,相继强行返航。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 D:贫困大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申请助学贷款,并且可以随时了解审批的情况,不仅使贷款工作完全透明化,而且大大简化了贷款手续。

(08年合肥市质检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淹没 湮没无闻 代劳 以逸待劳 B:退化 蜕化变质 题纲 提纲挈领 C:谋取 牟取暴利 截至 截止日期 D:报复 抱负远大 正规 步入正轨

(08年合肥市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企业家曾问别人,怎样让石头漂在水上,在大家冥思苦想之际,他告诉大家,有了速度就能做到。

美国土著人有个习惯,每逢外出,走两天,就要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用他们的话说,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

有学者主张,提了多年的发展战略“又快又好”,应改为“又好又快”,这引发了各方的思考。

请以“快与好”为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题目目拟。④不得抄袭。

(08年合肥市调研)仿照下前画线句子的格式,运用对偶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6分)

列车行至南京,有这样一段广播稿:

各位旅客:前方到达的是六朝古都南京,这里山川形胜,人文荟萃。紫金山松柏苍翠.玄武湖波光荡漾。东吴大帝指点江山.中山国父经纬天地。诗人曾感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现在.接下来,你已经随着列车进人了安徽大地, 从沃土千里的淮北平原到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         ,                              前人曾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示例:风光秀美,历史悠久。黄山松奇绝天下,采石矶雄踞大江。曹操父子诗兴盎然,徽州商人叱咤风云

(08年合肥市调研)下面是某家长收到的学校通知.有多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

兹定于本周五(24日)下午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①请您11:00到学校阶梯教室聆听校长报告②随后分班听取期中考试情况汇报③并与科任老师碰碰头④.望你百忙之中莅临指导⑤.

序号

修改

②句不得体,“聆听”多用于自谦。可改为“请家长于11:00到学校阶梯教室听校长做报告”

④句不得体,“碰碰头”是口语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并与科任老师交流”

⑤句不得体,“莅临指导”多用于对贵宾的敬语。可改为“请您届时光临”或“请您准时与会”。(4分,改正一句得1分,改正两句得3分,改正三句得4分)

(08年合肥市调研)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40字。(5分)

从去年12月初开始.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熊猫烧香”病毒.短短两个月内,被该病毒感染的个人用户高达几百万,受害企业用户达上千家,直接和间接损失无法估量。那只卡通“熊猫”在大“烧”了网络一通后,又变种为“金猪报喜”,危害指数再度升级。

在全国各地有关警方的协作下,此案很快告破,六名嫌犯被抓获。主犯李俊归案后后悔不已,在看守所内写出了杀毒程序软件,经试验,该程序能在几分钟内彻底杀灭“熊猫烧香”病毒。公安部门正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鉴定,预计一周内可在互联网上公布,供网民免费下载。

答:

“熊猫烧香”病毒危害巨大,制作者李俊归案后为表示悔过,编制了杀毒程序。(5分,其中“熊猫烧香”1分,“危害巨大”1分,“制作者李俊归案”1分,“悔过”1分,“编制了杀毒程序”1分。)

(08年合肥市调研)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惜别樱桃园

童道明

为了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女主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故乡。一个商人建议她把樱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人不听, 樱桃园易主。新的主人正是那个提建议的商人。樱桃园原先的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走了,落幕前,观众听到“从远处隐稳传来砍伐树木的斧声”……这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

从《樱桃园》这部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题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入木的20世纪初,由此可以反思到“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茶的十月革命后,由此可以导引出“阶级斗争的火花”;而在阶级观点逐渐让位给人类意识的上世纪中后叶,则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类的困惑”。

“困惑”在哪?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物质经济效益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在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声”;同时还可以听作“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樱桃园》里包裹的那颗俄罗斯因惑的灵魂,像是升腾到了天空,它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

五十年末,旅欧华人作家凌叔华重游日本京都银阁寺,发观“当年池上那树斜卧的粉色山茶不见了。猩红的天竹也不在水边照影了……清脆的鸟声也听不到了”。而在寺庙山门旁边“却多了一个卖票窗口了”。告别已经成为营业性旅游点的银阁寺,凌叔华女士在她的散文《重游日本》里写下了自己的“心灵困惑”;“我惘惘的走出了庙门,大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有一天这锦镜池内会不会填上了洋灰,作为公共游泳池呢?我不由得一路问自己。”

有《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并不非得是女性,也并不非得熟悉契诃夫的剧本。五十年代中期,当北京的老牌楼、老城墙在新马路不断拓展的同时不断消失与萎缩的时候,最有契诃夫《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北京市民,我想一定是梁思成先生了。

时代在快速地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跟着时汽前进的我们.不得不与一些旧的但也美丽的事物告别。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纪之初,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别墅楼”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都在目睹“樱桃园”就地消失。我们好像每天都能隐隐听到令我们忧喜参半,令我们心潮澎湃、也令我们心灵怅惘的“砍伐树木的斧声” 。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一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大到巍峨的北京城墙,小到被曹禺写进们《北京人》的发出“孜妞妞、孜妞妞”声响的曾为“北平独有的单轮小水车”。

谢谢契诃夫。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拢地知道,为什么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进入21世纪的人,和复杂的、冷冰冰的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情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满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14.(1)本文中“樱桃园”喻指什么?《2)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4分)

答:

15.文中写凌叔华和梁思成,用意是什么?,并具体说说写这两个人手法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6.(1)文中画线句中的“忧喜参半”指的是什么?(2)文章反复提到“砍伐树木的斧声”有什么作用?(8分)

答;

17.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作者是怎样逐层表达文章主旨的。(6分)

答:

14。(1)“樱桃园”喻不断消失的、具有精神家园意味的那些事物(2分,“消失”“精神家园”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心境”是伤感(答成“惘惘地”“惆怅、眷念、依依不舍”亦可2分)

15.说明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心态、共同面对的困惑(如答“罗斯困惑灵魂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中引起了共鸣,也包括我们中国人”亦可)(2分)手法是前详后略。前者具体描写了凌叔华重游银阁寺的心境,后者只是概括提及(2分,说详略得当1分)

16.(1)忧的是“砍伐树木的斧声”中樱桃园被砍掉了。(2分)喜的是斧声又代表了“时代的脚步声”(2分,意思对即可)

(2)强化了作者甜蜜与苦涩并存的复杂感受(2分),警醒读者正视樱桃园消失的困惑(2分,意思对即可)

17.主旨:现代人在社会进步中要懂得珍惜精神家园.(2分,“社会进步”1分,“珍惜”1分,意思对即可)文章首先由介绍《樱桃园》的剧情入手,引出“人类的困惑”这个话题;然后以凌叔华和梁思成为例,揭示这种困惑的普遍性;接着揭示“樱桃园”情绪的时代意义;最后呼应标题。升华主题。(4分,每层一分)

 

(08年合肥市调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5)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6)        ,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2)无边落木萧萧下(3)只是当时已惘然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6)穷则独善其身

(08年合肥市调研)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4分)

答:

(1)答案要点:1.身在病中。2.思念故乡。3.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4.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5.秋景凄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2)答案要点:1.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2.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