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淮南市实验中学2月模拟)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便是黄州赤壁。 , , , ,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①江面上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 ②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③赭红色的陡峭山坡直通着浩荡东去的大江 ④地方不大
A:④③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08年淮南市实验中学2月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昨天,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以“国家法定假节日调整研究小组”名义刊登国家法定 假节日调整方案,与此同时,为更广泛地征求民意,该研究小组在网上展开了民意调查。 B: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仅坚强地在病榻上和疾病、痛苦作斗争,还为千千万万青年点燃了生命之火,写下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 D: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障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08年淮南市实验中学2月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涵盖 名信片 口蜜腹剑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B:浏览 挖墙脚 察言观色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意蕴 入场券 要言不烦 老骥伏枥,智在千里 D:更迭 泊来品 两全其美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08年合肥市质检一)以“那目光令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08年合肥市质检一)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4~17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却未必,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能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纱窗”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__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今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出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4.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4分)
15.文章的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16.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__彩,请其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17.文章第④段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14.(4分)①新桐初乳②绿叶成阴③梧桐叶落(每点1分,答出3点给4分)
15.(6分)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蓄势,(2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2分)
16.(6分)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亲切、欣喜,(2分)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2分)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淡然。(2分)
17.(6分)①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叶不忍落下而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②比喻,“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自然与社会的联系,形象深刻;③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④对比,将 “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深。(答3点即可。每点2分)
(08年合肥市质检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5分)
(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4)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7)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8)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术业有专攻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鸟倦飞而知还
(5)连峰去天不盈尺
(6)万里悲秋常作客
(7)杨柳岸晓风残月
(8)两情若是久长时
(08年合肥市质检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请说明理由。(4分)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4分)
(1)(4分)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是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这句,由此生发的。(2分)
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恨),(2分)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2分)
(2)(4分)“今春花鸟作边愁”。(1分)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人以“花鸟”染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3分)(答“以乐景写衷情”亦可。)

8.A 忤,触犯
9.D A承接连词;表示修饰的连词;B介词,引进对象,相当于“给”;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不译;C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承接连词。
10.C 皇甫认为自己的文章高于白居易的文章。
(08年合肥市质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当生态文明因子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因素时,人类文明也就实现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
西方的工业文明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就因其弊端而成为许多思想家反思和批评的对象。对生态文明的选择,可以说是人类对灰色文明泛滥和恶果的积极反思以及在推崇绿色感召下的积极实践,它大大拓展了人类文明的含义和内容。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成的。人不能选择脱离自然的道路,只能选择某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能力空前提高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和谐。生态文明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人类开始了为有效遏制生态危机,为自己重建一个可以使儿孙万代永续发展的绿色家园做了一次有益的伟大尝试。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评价自然物种的非经济价值时,要承认物种有其自身天然生存的权利。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井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价值观并不能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见许的范围。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与幸福。但是,功利与幸福及其程度的界定又是由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生态文明的伦理道德是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状态为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人类其他的一切行为,首先必须以服从这一道德准则为前提。重新学习在地球上生活的艺术,生态先于一切,告别传统的“物质主义”,这是生态文明条件下生态伦理道德的主题。生态文明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发展的结构理论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中加上“生态环境”,建立起“四领域”的总体框架。
(节选自李景源的《生态文叫》)
5.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生态环境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文明形态。
B.生态文明是高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自然和社会文明形态。
C.生态文明是一种主张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人是自然一部分的文明形态。
D.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基础上的文明形态。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价值观来看,生态文明不以人本身为目标,认为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
B.生态伦理道德的主题是人类重新学习在地球上生活的艺术,生态先于一切,告别传统的“物质主义”。
C.生态文明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社会结构。
D.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泛滥及其带来的恶果的反思以及在推崇绿色感召下的积极实践的结果。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要求,人类要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与幸福,必须使自身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
B.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以原始产业为核心的文明则就是原始文明。
C.人类文明要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必须使生态文明因子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因素。
D.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因此它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相比是进步的。
5.C A“生态环境”应为“生态产业”;B“高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当;D“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基础上”不当)
6.A 原文是“不能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
7.B 无中生有,再说,原始社会没有产业。
(08年合肥市质检一)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日益普及的电脑,在给现代人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认知方式和习惯。 B:以通俗的语言来解读《论语》,是否影响其学术含量,于丹教授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予以坚决否定。 C: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中,艺术家们围绕以提升节目的品位为中心,注重节目的立意,尤其突出艺术效果。 D:近年来,我市从中小学教师中先后抽调了2000多人次去农村学校支教,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