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芜湖一中最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自从台湾电视剧《戏说乾隆》风靡大陆以来,中国历代帝王戏、尤其是清宫帝王戏就一再火爆荧屏:《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雍正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乱世英雄吕不韦》《康熙王朝》和《天下粮仓》等,这些电视剧虽然各有特点,但大多数对于帝王历史故事的特殊讲述而取得很高的收视率。这并不表明中国公众果真具有浓厚的历史兴趣,或者说我们今天正置身在一个历史意识高涨的年代。这些帝王戏与其说是按照严肃历史学的规则去据实虚构,不如说是根据现代人的娱乐需要去凭空虚构。

“野史化”的清宫戏之所以得宠,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的。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某种无序和混沌,都市大众的心灵难掩迷惘和空洞,迫切需要“减压阀”,需要消遣和“娱乐总动员”。观看电视剧,无疑是一种方便、有效、廉价的大众文化消费方式。而曲折离奇的情节、异彩纷呈的人物、丰富多变的故事、香艳动人的感情,正是清宫剧吸引观众好奇心的法宝。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乾隆,为了得到香香公主的爱情,不惜涉险,不惜和皇后家族势力作对,甚至愿意牺牲君主地位,实为性情中人。在《康熙微服私访》里,康熙经历了下人、囚犯、商人等三教九流的生活,遭遇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以自身的行为塑造了平易亲切、英明机智、武功了得、有血有肉、极具同情心和人情味的康熙皇帝。一边是至高无上的君权带来的生杀予夺、享受荣华富贵的自由,一边是深入民间的离奇遭遇、艳遇和为民做主的“正义”形象,由此构成了一个个“有看头”的人物――既拥有强大的政权、不凡的武功,又有惩罚腐败的正义道德,还有平常心、高尚心、儿女情。这些人物及其遭遇,无疑牵动着观众的心,在观看清宫戏时,观众也进行着一趟趟集爱情、冒险和英雄主义于一身的叙事旅行,享受着悬念、窥探和满足的多重刺激。它并能促使大家去寻求能够弥合理想和现实差距的幻想,消解现实中的不如意,对于心理空白进行补偿,哪怕只是虚妄的安慰。清宫戏是一个适时而来的电视文化产品,观众还可以在观看行为中想象性建构自我形象――如同乾隆和康熙那样有情有义、有权有势,且具有非常能力,能够“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做自由的人、理想的人、非凡的人。

可以说,清宫戏的流行,正是迎合了部分或许多观众填补内心欲望空白的心理取向。作为一个整体,清宫戏的空想可以把当代社会里的人们领到遥远的、幸福的虚拟世界,从而暂时规避现实生活中的诸种不合理。遁入历史(野史)诚然可以产生一种替代性满足,然而这种替代性满足毕竟不能代替对于现实问题的真正解决。

(节选自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

5.下列关于“清宫帝王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宫帝王戏”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娱乐需求凭空虚构的关于帝王历史故事的电视剧。

B.“清宫帝王戏”大多“野史化”,表现为曲折离奇的情节、异彩纷呈的人物、丰富多变的故事、香艳动人的感情。

C.“清宫帝王戏”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能可替代性地把人们引到幸福的虚拟世界,从而规避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不合理。

D.“清宫帝王戏”可以满足人们享受悬念、窥探和满足的多重刺激,在幻想中弥合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消解现实中的不如意。

6.下列关于中国公众对电视清宫戏的审美心态的理解和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今流行的中国历代帝王戏,有的是据实虚构的,有的是凭空虚构的,但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娱乐需求。

B.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种无序和混乱,都市大众的心灵出现了迷惘和空洞。

C.看电视是一种方便、有效、廉价的大众文化消费方式,而“清宫帝王戏”就是能满足大众需求的的大众文化产品。

D.电视剧中康熙和乾隆的形象,融合了都市大众做自由的人、理想的人、非凡的人格理想和追求。因此,观众在观看行为中有自我形象的想象性构建。

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一个电视剧要取得很高的收视率,一定要切合当代社会的主流的社会心理。

B.当今荧屏火爆“古装武打戏”,有着与“清宫帝王戏”同样的社会心理根源。

C.观众在观看行为中对康熙和乾隆的形象的想象性自我构建表明,古代帝王在荧屏中可能成为当代大众心目中的偶像。

D.迎合当代大众的心理需求是优秀电视剧创作唯一的重要原则。赋予历史人物以当代价值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的宝贵经验。

5.C   6.A   7.D

(08年芜湖一中最后一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B: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现象,一个个事物,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C:要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准确率,考生平时要多读例文、精做习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D:人们的语言能力在彼此交往中逐步有了提高,语言表达也越来越规范。

8.B  9.B  10.D

11.(10分)

(1)译文: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4分)

(2)译文:只有把恩德施于百姓,为国家建功立业,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6分)

 

(08年芜湖一中最后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林则徐这位禁毒先驱的铜像 在美国大都会纽约,对世界人民的反毒斗争是一种鼓舞。②面对拥有资本与品牌的强势国际企业竞争,一个具有长远抱负的本土型企业进行品牌的与集中,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程。③王小川见到分别多年的老同学张勇,起初惊讶, 暗暗佩服,心中觉得老同学发展很好,真该刮目相看了。

A:竖立 整合 继而 B:树立 整合 既而 C:树立 组合 继而 D:竖立 组合 既而

(08年芜湖一中最后一模)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一项是

A: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什么隽(jùn)永的哲言,或要我恪(kè)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逝之后,她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B:在亵(xiè)渎一切、消费一切的氛(fēn)围中,精典正在被调侃、嘲讽、戏说所消解,人们心中只残留下少得可怜的一点美好回忆。 C: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jué)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zhuó)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D:在雨中,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雨淋湿是多么惬(qiè)意啊!然而许多人在美丽的雨天却成了匆匆过客,忘了咂(zā)摸品味一下大自然赋予的香茗。

(08年芜湖一中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故事,说某公司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不知道为什么,很看不惯一个清洁工,一见那个清洁工就烦。那个清洁工也很敌视这个高管,总是对他报以冷眼,不是故意在他经过的时候拖地,就是在他下楼的时候关掉走廊里的灯,高管想要发火,可又没有什么借口,只好把火憋在心里。于是他更加地讨厌那个清洁工,每次见到他时总做出鄙视的姿态,清洁工也对他做出各种报复的行动。终于有一天,高管忍无可忍,找个碴儿把那个清洁工痛骂了一顿。出乎意料的是,清洁工在他高声怒骂时始终不吭一声,等他骂得筋疲力尽时,才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你天天和一个清洁工较劲值得吗?

这句话让高管无比难堪,那种在较高职位上的优势荡然无存。他羞惭地想,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自己竟和一个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人产生了对峙,严重地影响到了平时的好心情。

仔细想想,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为自己制造了多少没必要的烦恼啊!身居高位的人把下属当成了对手,对他们横加指责,大发雷霆;老板把员工当成了对手,对他们吹毛求疵,怒目相向;衣冠楚楚的城里人把农民当成了对手,在他们无意中弄脏了自己的裤子时,对他们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有些人甚至把朋友当成了对手,因为对方一句善意的玩笑、一个小小的误会与其反目成仇……

他们其实是选错了对手,在应当大度宽容的时候,做出了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举动,或者陷入了一些无意义的矛盾中,让自己成为了被耻笑的一方。

请以“选准对手”为话题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把自己当成对手可以超越自己,把强者当成对手回以激励自己,而把弱小者或者无关紧要的人作为对手,只会贬低自己,最终只能是自取其辱。

(08年芜湖一中二模)下面是一个通知的原文,它非常罗嗦,试加以修改,不超过32字(含标点)。(5分)

明天下午两点在会议室召开教师座谈会,座谈《教学新大纲》,希望教师准时出席,并带上《新教学大纲》。

答:

明天下午两点,教师带《新教学大纲》在会议室开会。

(08年芜湖一中二模)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语义相近的句子。(5分)

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答:

(1)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2)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4)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08年芜湖一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论无话可说

朱自清

  十年前我写过诗;后来不写诗了,写散文;入中年以后,散文也不大写得出了――现在是,比散文还要“散”的无话可说!许多人苦于有话说不出;另有许多人苦于有话无处说;他们的苦还在话中,我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

  在别处说过,我的“忆的路”是“平如砥”“直如矢”的;我永远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活,即使在别人想来最风华的少年时代。我的颜色永远是灰的。我的职业是三个教书;我的朋友永远是那么几个,我的女人永远是那么一个。有些人生活太丰富了,太复杂了,会忘记自己,看不清楚自己,我是什么时候都“了了玲玲地”知道,记住,自己是怎样简单的一个人。

  但是为什么还会写出诗文呢?――虽然都是些废话。这是时代为之!十年前正是五四运动的时期,大伙儿蓬蓬勃勃的朝气,紧逼着我这个年轻的学生;于是乎跟着人家的脚印,也说说什么自然,什么人生。但这只是些范畴而已。我是个懒人,平心而论,又不曾遭过怎样了不得的逆境;既不深思力索,又未亲自体验,范畴终于只是范畴,此外也只是廉价的,新瓶里装旧酒的感伤。当时芝麻黄豆大的事,都不惜郑重地写出来,现在看看,苦笑而已。

  先驱者告诉我们说自己的话。不幸这些自己往往是简单的,说来说去是那一套;终于说的听的都腻了。――我便是其中的一个。这些人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话,只是说些中外贤哲说过的和并世少年将说的话。真正有自己的话要说的是不多的几个人;因为真正一面生活一面吟味那生活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一般人只是生活,按着不同的程度照例生活。

  这点简单的意思也还是到中年才觉出的;少年时多少有些热气,想不到这里。中年人无论怎样不好,但看事看得清楚,看得开,却是可取的。这时候眼前没有雾,顶上没有云彩,有的只是自己的路。他负着经验的担子,一步步踏上这条无尽的然而实在的路。他回看少年人那些情感的玩意,觉得一种轻松的意味。他乐意分析他背上的经验,不止是少年时的那些;他不愿远远地捉摸,而愿剥开来细细地看。也知道剥开后便没了那跳跃着的力量,但他不在乎这个,他明白在冷静中有他所需要的。这时候他若偶然说话,决不会是感伤的或印象的,他要告诉你怎样走着他的路,不然就是,所剥开的是些什么玩意。但中年人是很胆小的;他听别人的话渐渐多了,说了的他不说,说得好的他不说。所以终于往往无话可说――特别是一个寻常的人像我。但沉默又是寻常的人所难堪的,我说苦在话外,以此。

  中年人若还打着少年人的调子,――姑不论调子的好坏――原也未尝不可,只总觉“像煞有介事”。他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写出那冒着热气或流着眼泪的话;一个神经敏锐的人对于这个是不容易忍耐的,无论在自己在别人。这好比上了年纪的太太小姐们不涂脂抹粉地到大庭广众里去卖弄一般,是殊可不必的了

  其实这些都可以说是废话,只要想一想咱们这年头。这年头要的是“代言人”,而且将一切说话的都看作“代言人”;压根儿就无所谓自己的话。这样一来,如我辈者,倒可以将从前狂妄之罪减轻,而现在是更无话可说了。

  但近来在戴译《唯物史观的文学论》里看到,法国俗语“无话可说”竟与“一切皆好”同意。呜呼,这是多么损的一句话,对于我,对于我的时代!

14.作者为什么说“我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4分)

15.分析“这时候眼前没有雾,顶上没有云彩,有的只是自己的路”的含义。(5分)

16. “这好比上了年纪的太太小姐们不涂脂抹粉地到大庭广众里去卖弄一般,是殊可不必的了”这句比喻说明什么?

17.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写的诗文都是些“废话”?(6分)

18. “法国俗语‘无话可说’竟与‘一切皆好’同意。呜呼,这是多么损的一句话,对于我,对于我的时代!”这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4.作者人到中年,中年人是很胆小的;他听别人的话渐渐多了,说了的他不说,说得好的他不说。所以终于往往无话可说,但沉默又是寻常的人所难堪的。所以作者说“我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

15.人到中年,不再会被各种纷繁的事物所干扰,看事看得清楚,看得开,一心只想走自己的路。

16.中年人没有必要还打着少年人的调子,写出那冒着热气或流着眼泪的话

17.十年前正是五四运动的时期,大伙儿蓬蓬勃勃的朝气,紧逼着我这个年轻的学生;我也跟在别人后面,谈自然,谈人生。但这只是些范畴而已,是新瓶里装旧酒的感伤,并无什么新意。(或真正有自己的话要说的是不多的几个人;因为真正一面生活一面吟味那生活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一般人只是生活,按着不同的程度照例生活,而自己只是那按着不同的程度照例生活的“一般人”)

18.这个时代一切皆好,所以无话可说。这是作者在自嘲,也是在嘲笑这个时代。这一句照应第一段“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深化了“无话可说”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这个时代的不满和激愤。

(08年芜湖一中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本诗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事事幽或幽。中间四句写梁上燕、水中鸥、老妻画纸、稚子敲针都紧扣“事事幽”。结尾一句“微躯此外更何求”,关合“事事幽”)

(2)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目前生活的欣喜、满足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的悲苦和无奈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