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学业调研二)请以“使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8. C   9. D    10. B 

(08年学业调研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受难者

周晓枫

蛇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充当寓言家,同时,它也是个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盘踞时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的“S”形移动,草丛里的蛇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滑入深处。印度人把蛇训练为天才的舞蹈家,其实起舞与音乐无关──由于没有听觉,蛇把世界理解为绝对的寂静。
  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只因说出一个真相,蛇失去了迷人的翅膀。灾难不止于此,没有四肢,没有声带,没有听力,没有良好的视力……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蛇最感兴趣的食物是鸟:那些唯一能够来往天堂的飞翔使者。它伺机偷袭,洗劫巢穴,吞食幼鸟和蛋卵。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明亮的歌喉和绚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里。
  身体柔软而富于弹性,蛇的嘴几乎可以碰触到自己体表的任意部分,它可以慵懒地枕在自己波斯地毯般复杂的花纹上度过悠长的午后。蛇类终生生长,即使到了老年,也不因与死亡衔接而放弃努力。响尾蛇每次蜕皮时最后一个鳞片都不能脱落而加在末端,这些鳞环就是它的年轮,它慢慢聚敛的财富。鳞环叠合在一起,振动起来就像响板──这是一种罪恶的音乐,因为它常常是发出攻击的前奏;野外的旅行者高度警觉,他知道这种节奏出自一个可能比他更经风雨、只是增加经验而不减耗体力的老家伙。毒液从齿尖流出,可以让一个大动物几分钟之内昏迷──不喜欢有失身份的博斗,蛇从不过多支付体力上的代价。

匐匍在地,很容易被人们的平视习惯所忽略──蛇悄无声息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秘密的接近方式以及随后而来的缠绕,让人想起和阴谋、危险、罪恶有关的东西。很少有什么能逃脱蛇的胜算,一条蝰蛇的出击速度只有1/25秒,西方的枪手常被描述成“像眼镜蛇一样万无一失”。另外,蛇的许多习性都与我们对罪孽的设想相符,比如它大多没有护卵或育幼习性,蛇产卵之后竟自离去。贪婪无度的性欲与淡漠的责任感,让人有理由推猜蛇是一种热衷享乐而丧失亲情的动物──它是冷血的,注定与温暖的物质无关。
  蛇诡异得令人恐惧,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弱点在哪儿。世间最大的迷宫是沙漠,最小的,是蛇让人猜不出地址的冷酷的心。

5.蛇类容易让人产生“阴谋”“罪恶”等负面联想,从原文来看,下列对其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蛇的贪婪无度与冷血,与我们对罪孽的设想相符。

B.蛇的攻击方式容易让人产生“蛇很阴险”这样的评价。

C.蛇天性热衷享乐而不顾亲情,这与人类的道义相悖。

D.蛇的弱点不易被抓住,表现的极为诡异。

6.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蛇“身体柔软而富于弹性”的一项是

A.蛇能被印度人调纱为天才的舞蹈家。

B.鸟类被蛇捉住后,那明亮的歌喉和绚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里。

C.蛇的嘴几乎可以枕在自己体表的任意部分上睡一个悠长的午觉。

D.蛇匍匐在地进行攻击后,随之而来的对对手的缠绕。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没有听觉,蛇并不能随音乐翩翩起舞。

B.从只能吞食而不能撕咬食物,能得知蛇是无牙齿的。

C.幼蛇出生后,常常需要自己照顾自己。

D.人们总能根据响尾蛇在远处游动时麟环的舞动来调整行走路线,从而避开与它遭遇。

5. C  6. B  7. C

(08年学业调研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先前,这个区域的几个国家之间倾轧严重,为了结盟,必须弥补的国际裂痕和需要制定的经济多方努力,已经初步完成。 B: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精彩不断,房地产需进一步大幅提价的论调遭到了猛烈抨击,很是泼了一盆冷水。 C:员工结构和企业文化的本质差异,使各家汽车制造商的计划和举措不尽相同。这些差异最终将影响到企业的世界排名及发展走势。 D:母亲接过女儿递过来的花,放在鼻端嗅了嗅。这几朵花,极为吻合她的个性,清淡幽雅。

(08年学业调研二)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名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许多人都在一颗挂在嘴边拿得出手的中国心,我有一双 不安的中国脚,说走就走,心在野外,心在路上。 ②古塔是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锈迹斑斑,跃动着岁月的 ;今年的候鸟依然能从中找到去年的缺口,重筑它残破的巢。 ③有趣的是,民众的口味一旦形成就相当 ,这种表天大老爷的形象会被民众传诵成一种固定的脸谱,为历代人津津乐道。 ④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 我们琐碎而陈旧的生活。

A:焦躁 纹理 顽固 拂拭 B:躁动 波澜 顽劣 拂拭 C:躁动 波澜 顽固 擦拭 D:焦躁 纹理 顽劣 擦试

(08年学业调研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神采 蛰居 振聋发聩 形迹不定 乏善可陈 B:废置 腊梅 执迷不悟 费心劳神 负屈含冤 C:倾泻 通牒 励行节约 意气风发 死心塌地 D:赌博 妥贴 遗害无穷 立案侦查 先礼后兵

(08年第八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08年第八中学一模)请接着下面的开头写一段话,不得少于60字。(5分)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

(08年第八中学一模)比兴手法是《诗经》开创的,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非常好的表现手法。在后来的民歌中以及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发扬。请你按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兴的手法写两句或几句歌词,内容不限。(内容提示:青克、理想、亲情、奥运、“嫦娥一号”)(4分)

示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陕北民歌《泪蛋蛋》)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歌词)

仿写:

参考答案

   (1)火红的旗帜哗啦啦飘,我们的青春在燃烧。

   (2)山清水秀天蓝蓝,我们的奥运超历年。(4分)

(08年第八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散文,按要求回答15―18题。

家之恋

乔安娜・门特

11月的一天下午,昏暗的光线伴着寒风透过光秃秃的树枝,在我家的窗户上投下了一张黑色的网。微弱的光线渗进室内。屋里,父亲沉重的躯干颓然倒在椅子里。房中一片寂静。我不时抬起头来注视着父亲的腹部。我看见它轻微地起伏,运动神经仍在工作。他坐在一张已磨损的特制的桃色丝绒椅子里,衣服上油墨斑斑,周围放着报纸和其他杂志。右边的茶几上放着一盏灯和几星期来的《奥马哈世界先驱》,左边的杂志架上塞满了一年的《全国地理》,上面又堆放着《时代》《内布拉斯加农场主》,而更多的是《世界先驱》。所有这些报刊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土。有时当我用吸尘器打扫时,我故意把吸尘管对着他和报纸来吓唬他,或者就干脆在他手臂上吸尘。这使他开怀大笑。我很喜欢他能这样,我喜欢感到父亲仍然在那儿并且伸手可及。

突然间,他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他的头和双手一起抽搐,同时抓起弄皱了的报纸。当他用颤抖的双手试图举起报纸阅读时,又开始了那特有的“沙沙”响声。下面就是他读报的样子:运动神经开始工作,双手拿起报纸,头开始颤动着向前倾,并且和手一起愈来愈往下沉,眼睑一张一闭,直到报纸掉在腿上,随后运动神经又停止工作。有时他一连几天都看同一版报纸。但是,正如他说的,“生活对我来说总是崭新的。”

他与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前相比判若两人,那时他还未得震颤性麻痹,是一位高大,黝黑,膀宽,眼睛碧蓝的德国人。而现在他却永远地弓腰驼背,突出的眼睛越过总是滑到鼻尖的眼镜上端,直勾勾地盯着什么。左脚吃力地拖荡着,步履维艰。最近三年里,他脸部肌肉失控,时而不由自主地弄出嘈杂的声响,但仍然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动。他读报时坐的椅子的弹簧已经断裂。他习惯在上床时让两百磅重的身体一下子倒在床上,把床架也弄断了。我们的家庭就是如此地望着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而度过了十三年。父亲变糊涂已有六年。我和母亲认为这是件幸事,因为他似乎不再去注意岁月的流逝及其对他的影响。正如他有时说的,“我仅仅是在这儿打发时光。”

但在我们家里总要有人照看他,主要是我母亲。她默默地在实现1940年11月22日的誓言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她俩是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玻利斯物价管理办公室工作时结识的。婚后第四年当共和党削减开支时,物价管理办公室关闭了。母亲跟着父亲回到了内布拉斯加的家乡。在这儿他们养育了五个孩子。母亲常常告诉我,过去他们一起生活得多么幸福。她多么为他而感到自豪!他具有她想在一个丈夫身上找到的一切品质:洒脱,善良,虔诚,是一位她能在众多方面依赖的人。

现在关系变了。父亲成了一个要全部依靠母亲的人了。以前生活中的许多乐趣一去不复返。母亲挑起了曾经由父亲承担的照料家庭的重担,还要额外地添上照看父亲(这是非常花时间的)和干全日工作。所有这一切都要一位五十九岁的妇女包揽,实难想象。我的两个弟弟无知透顶,他们竟指责母亲对父亲缺乏同情,建议母亲花更多的时间与父亲做伴。我想说的是:要知道,正视死亡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们喜欢抱抱婴儿,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因为他们是生活中的新生力量,然而我们中间又有谁愿意看着死亡之神一步步走近我们爱着的人呢母亲过去和现在都一直爱着父亲,而她的爱并不是能轻易被两个弟弟所理解的那种简单的爱情。她把爱留在记忆中,爱使她照料好一个空荡荡的家,一个失去精神的灵魂。她与他在新的关系中同舟共济。就像一位母亲尽管看着自己的孩子不幸地死去,她还是深深地爱着。

15.从第一段写父亲身边摆设(画线处)的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6分)

答:

16.父亲变糊涂了,“我和母亲认为这是件幸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4分)

答:

17.请简要分析一下“母亲”的形象(6分)

答:

18.从全文的内容看,作者的“家之恋”是怎样表现的?请有条理地回答。(6分)

答:

15.①“所有这些报刊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土”,说明这些报刊父亲其实是看不了的;②父亲依然顽强地追求着崭新的生活;③看不了但还是给父亲准备好,因为读报刊是父亲平时唯一的生活内容,表现了家人对父亲的关爱。(三点内容,每一点2分)

16.这并非家人对父亲无情,其实“我”和母亲都是在替父亲着想,这是对父亲爱的表现(2分),因为精神的丧失可以“使他不再注意岁月的流逝及其对他的影响”,可以减少他的痛苦(2分)。

17.母亲是一位对自己的丈夫有着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妇女(妻子)形象(1分)。突然降临的不幸并没有动摇她对丈夫的爱(1分),即使这样,也仍然不尽能为儿女理解(1分)。

18 .①作者将自己对家的深情寄寓父亲和母亲两个具体的人物身上。(2分)②表达了对在病榻上度过了十三年生涯但每况愈下的父亲深沉的爱和对含辛茹苦的母亲的崇敬之情(2分)。③这种情感体现在对具体事情的描述,而非空洞地抒情,作者描述这些人与事时,自然而然流露出对家的爱(2分)。(把父亲和母亲分开作为两点来说也是可以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