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4题。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节选)

钮卫星

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④伯纳姆在书中提到了导致在大众层面上“科学失败、迷信胜利”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剥离了具体知识背景,采用新闻、广告宣传模式支离破碎地介绍科学的产品或成果,往往同时还伴随着追求轰动效应的煽情主义和商业利益的追逐;二是科学家撤出了科普阵地,把科学普及的任务拱手让给了媒体从业人员和初等教育人员。这两个问题在当前中国也同样存在。
⑤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⑥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⑦伯纳姆著作描述的科普历史确实不容乐观,但它是一剂清醒剂,帮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也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科学毕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科学活动也占据越来越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现在有这样一个说法:“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通过科学普及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毕竟,人们对他们要参与并要发表决策性意见――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东西,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是最起码的。 
                           节选自《〈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译序》
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如今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将被迷信击败。
B.作者认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是出于想通过数字的发音来避凶趋吉的心理。
D.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来得到普及。
E.作者认为航天活动首先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应是一种政治活动。
F.本文通过美国科普现状和中国科普现状进行对比,指出了问题所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2.以下各项中不能证明“中国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
B.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
C. 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
D. 一些科学家从曾经坚守的科普阵地上撤退了。
3.“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请从科学和公众两个角度概括这句话所强调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__;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它来当饭吃。”请结合本文的观点和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科学和迷信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C  E(A项理解上少了“在大众层面上”这一重要前提;B项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无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破除迷信;D项中媒体的这种做法正是导致在大众层面上科学失败的因素之一;F项并未构成对比,美国存在的问题,中国同样也存在)(6分,每项3分)
2.D(说的是美国的情况)(3分)
3.科学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公众应该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4分,每点2分)
4.示例:
科学和迷信有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例如中国古代的巫和医就是如此;有时又是互相转化的,例如炼丹者发明了火药,而火药又做爆竹敬神。科普的工作有时可以使其向有利的方向转化。(5分,结合本文1分,举例1分,看法2分,语言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什么是现代城市文化的试金石

顾土

①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最扣动心弦并且令我念念不忘的,是城市的阅读状态。当我身处地铁车厢,满目都是正在阅读的男女老少,尽管车速飞快,尽管乘坐的时间短暂,但他们人人手捧一本书,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②在美国大都市、小城镇,最让我留恋的是遍布各个角落的书店。这里的书店,不像是赢利的场所,看不出交易的动机,找不到焦躁的气息,因为厚厚的地毯、悠闲的咖啡角、宽大的沙发、舒展的空间,甚至整洁清香近在咫尺的厕所,都使你觉得不能不坐下来静静地阅读一整天。

③看一座现代城市的文化高低,看一个居住群体的现代文明程度,标准是什么呢?――阅读。只有通过阅读状态,才足以洞彻一切。

④诗书传家久,虽说是我们历来信奉的传统,但在过去的时代,多数人是文盲,绝大多数人胼手胝足,终年忙于劳作,诗书阅读只属于少数人。而现代的社会,义务教育是基本,所有人都可以阅读为标志,所以,现代城市文化,人人阅读就是基础,大家都爱阅读也就成了起码的标准。

⑤当一个城市所有人都可以识文断字后,当一个群体拥有了大量闲暇时间后,除了工作需要、赚钱需要、生存需要而简单阅览外,多数人对情趣阅读、知识阅读,依然毫无兴致,将阅读还只是停留在简单致用的层面上,这个城市的文化实在说不上是现代城市的文化。现代城市的文化,已经不再是基本生存状况的反映,不再是少数人的酬唱、抒怀、记事,也不再是“言之不足,歌之舞之咏之蹈之”,更不是信息传布、文件传达、景物解说、聊天交友,而是多数人的一种高层次阅读。

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乘飞机和火车,周围的人不是聊天、打牌,就是吃吃喝喝;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养神、睡觉、翻阅新闻纸,成了普遍的景致,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所谓进步,是因为不再干扰别人,也不再以打发肚皮作为无聊时的乐趣。但是寻找信息式的浏览,与读书这样的阅读仍然不属于一个层次。读书是深层的阅读,这种阅读需要沉浸和静心,需要享受和领略,需要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是带有审美因素与文化意义的。今天,当我们登上飞机或火车,由多数人阅读不阅读以及阅读的内容,就可以发觉这些人和他们所处环境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品位。

⑦一个城市、一个群体、一个地区,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显露了风气是否浮躁,认知是否浅显,心态是否焦灼,思索是否深入。在花园长椅上、建筑台阶前、公共汽车里、地铁车厢内,是阅读的人多,还是闲聊、发呆的人多;在家里,是傻盯着电视、上网胡扯的时间长,还是阅读的时间长;在所有公共图书馆,每天的阅读者的流量究竟占当地人口的多少,这些都是检验现代城市文化最为真切的方式。

⑧电脑在城市人口的拥有率,不一定体现城市的文化水平。是利用网络阅读,还是为了聊天交友查取信息,结果截然不同。并且,网络有可能让未经任何阅读思考、知识储备、纵横比较的轻言狂议变得畅行起来。从前,没有相关阅读经历的议论,因为害怕露怯而不敢贸然出场,今天,由于网络在身份、名称、来源上的含混与虚拟,正在促使阅读的分量在许多人的话语中日渐微薄。

⑨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剧、访谈节目、相关链接、时事讨论,还是通过阅读,这不是一个喜好或习惯,而是表明了一种层次:人们对知识对问题,是在乎结论、情绪、爆料、猎奇,还是注重思维过程、文化情趣?是浮光掠影还是沉静思索?是打发时光还是探讨究竟?尤其是,大量阅读可以多元地并且正负面地观察问题,让人们多角度多层次深入知识。近些年,每看到一部电视剧热播,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此欣喜若狂,好像由此才明白了历史的真相,我总会悲哀不已;每当一档节目收尾,于是一帮不属于文盲的人兴高采烈,似乎刚刚才得到了思想的启蒙,我也会禁不住叹息。

⑩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正是现代城市文化的试金石!

(选自《文汇报》2006.10.1.有删改)

1.以下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6分)

A.现代城市的文化高低、文明程度高低,与人们的阅读状态有密切关系。

B.历史上“诗书传家”的优秀传统,在现代城市文化中没有能坚持下去。

C.电脑的普及,使没有相关阅读经历者,也敢于在网络上轻率发表见解。

D.把电视剧、访谈节目等,当作历史真相或思想启蒙,是低层次的阅读。

E.现代社会需要信息传布、文件传达等等,所以阅读是城市文化的标准。

F.城市图书馆每天阅读人数占人口比例的多少,可以反映城市文化状况。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状态”的一项是(3分)

A.因工作需要等而进行的简单致用层面上的阅览。

B.九十年代后寻找信息式的浏览。

C.带有审美因素与文化意义的高层次的阅读。

D.通过电视剧、访谈节目等渠道以获取知识。

3.为什么说“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正是现代城市文化的试金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赞成“电脑在城市人口的拥有率,不一定体现城市的文化水平”这一观点?请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加以分析。(不要再用文中的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E (B项,文中没有这一层意思;E项,阅读之所以是“标准”,是因为现代社会教育普及,人人都能阅读,也应该喜欢阅读)(6分,各3分)

2.D(3分)

3.因为一个城市、一个群体、一个地区,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显露了风气是否浮躁,认知是否浅显,心态是否焦灼,思索是否深入,而这一切又与城市文化与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密切的关联,所以说,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是现代城市文化的试金石(4分)

4.本题为开放题,赞成与否均可,但必须言之成理。(5分,看法2分,举例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

  西班牙《趣味》月刊载文说,为了预防疾病的侵袭,药品和营养品产业推出了一系列产品、生活准则和应摒弃的不良习惯清单,为的是能让人们延年益寿。在药片综合征流行的今天,人们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在抢占市场的战略引导下,大型医药企业甚至开始觊觎健康人群的医药市场。

  文章说,英国《医学旅行》杂志曾在其读者中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旨在确定那些最常见的“非疾病”。调查结果显示200多种状态属于“非疾病”,名列首位的是老年人的一些怪癖,然后是倦怠厌烦的情绪、黑眼圈、秃顶、雀斑、招风耳、灰头发或白头发、分娩和时差反应等等。

  商业公司试图说服人们相信那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属于病症,促使人们相信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困扰也属于健康问题。性格腼腆被称为社交焦虑紊乱;工作中缺乏恒心和自制力则变成注意力不足;失去至亲或是一段感情破裂带来的痛苦成了创伤后抑郁症;月经前的情绪波动成了月经前营养不良或机能障碍。为此,在美国调整血清素含量的药物已经被普遍使用,如最为人所知的氟西汀。

  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疾病类型,比如荷兰科学家宾格豪尔斯在对3%的荷兰人调查后提出的“空闲病”,表现为一些人对假日或空余时间无所适从。还有“思乡病”,通常是指那些移居他国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另外,还有蜘蛛恐惧症、天文恐惧症、恐雨症和恐海症等一系列精神病学上记录在案的恐惧症。

  目前医药产业经常使用的另一个策略是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比如说把疲倦定性为慢性疲乏症状,或是把周期性的腹泻和便秘定性为应激性结肠炎的症状。在美国和新西兰对处方药品直接进行广告宣传是合法的,这和医药产业夸大其词的策略也有很大关系。

  汉诺威达特茅斯医学院的莉萨•施瓦茨提醒人们注意避免把一些日常的小问题诊断为某种疾病的危险倾向,比如认为普通的鼻腔黏膜炎是过敏性鼻炎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法,健康可以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而如果完全按照该定义的字面意思,很少有人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人们对于健康的狂热追求没有限度。现在有些人已经不需要出现任何症状,只要了解患有某种疾病会有何危害,就会自动把自己归入病人行列。

  调查显示,越是富有的国家在医疗体制上的投入越多,饮食也越好,而人们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倾向也越明显。有什么办法能抑制这种倾向呢?解决方法可以是使用那些建立在确凿实验基础上的药物,并且只有在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文章说,“患者”本人也可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因为现在人们通常对健康的过度在意恰恰是不利于健康的。我们的需要是一致的:让健康人安静地生活吧。

   (选摘自北京参考网)

1.以下对相关行业“抢占市场”做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图说服人们相信那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属于病症。

B.促使人们相信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困扰属于健康问题。

C.经常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

D.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

2.以下表述,不属于“过度在意健康”的一项是( )

A.英国《医学旅行》杂志曾在其读者中做一项民意调查。

B.在美国调整血清素含量的药物已经被普遍使用。

C.某些科学家提出“空闲病”“思乡病”等许多新的疾病类型。

D.人们了解患有某种疾病会有何危害,就自动把自己归入病人行列。

3.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药品和营养品产业推出一系列产品、生活准则和应摒弃的不良习惯清单,也是为了实施抢占市场战略。

B.医药产业无孔不入,觊觎健康人群的医药市场,又夸大其词,如在美国和新西兰对处方药品直接进行广告宣传合法化。

C.某些西方国家在医疗体制上的投入越多,饮食也越好,而人们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倾向也越明显。

D.为了抑制“杞人忧天”倾向,要让健康人安静地生活,也可以使用建立在确凿实验基础上的药物,并且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法,健康可以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只是一种科学界定,目的不是为了“抢占市场”。)

2.A(旨在确定那些最常见的“非疾病”。)

3.B(A.为了预防疾病的侵袭,能让人们延年益寿。C.越富的国家。D.只有在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再采取……措施。)

1.D  [右:在……之上]

2.A [A是   B因为/用来   C(喝酒)这种行为/(得到剑)这件事    D做/被]

3.C  [②③⑤不是反映人物的品德操守]

4.C[文中没有说到邴原喜欢指责他人,也没有说到公孙度要治他的罪]

5.(1) 时 避 难 者 多 居 郡 南 / 而 宁独 居 北 / 示 无还 志 / 后 渐 来 从 之 / 旬 月 而 成 邑 / 宁 每 见 度 / 语 唯 经 典 / 不 及 世 事 / 还 山 / 专 讲 《诗》《书》 / 非 学者 无 见 也。[对3处得1分。] 

(2)1、隐藏的龙以不被人见到而成就品德。不合时宜地发表意见,都会招来灾祸。[注意“成”“非其时”的翻译]

    2、公孙度想任命王烈为长史,王烈推辞不受,而去做商人来自贬身份,公孙度这才作罢。[注意“以为”“自秽”的翻译]

1、D(顾:但是)

2、A(A在   B连词,用来/介词,用(它)   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往        D语气副词,表揣测/他的)

3、C(A客游者   B陈君   D陈君)

4、B(是陈君要到粤西做官。)

5、(1)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

(2)1、舍弃家乡胜景来到京城,应当对这个园子是不屑一顾的。(注意“舍、宜、是”的翻译)

2、那么陈君羡慕相国的家业而不仰慕相国一心为国品质的心思,就可以知道了。(注意“慕、业、为国”的翻译)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视察团在充分肯定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老工业基地改造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对山西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希望。 B:这些措施有的放矢,有利于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受到的各种限制,有利于缓解“贷款难、融资难”这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C:高等学校扩招后,学校对整个录取比例不那么看重了,开始拼命追求考上名牌和重点大学。现在更得寸进尺,只比考上北大和清华的人数了。 D:如果说原来劳动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让广大务工者因为担心“饭碗”不保而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话,如今劳务工紧缺的状况则为劳务工有效维权提供了机遇。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龙应台认为,欧洲的现代与传统之间也有一种紧张的拉锯,但在欧洲人眼里,“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怀”。 B:北京市前副市长王宝森畏罪自杀,河北省__原主任程维高被开除党籍,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被执行死刑:他们都有了应得的下场。 C:本市江北经济开发区拥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旅游等资源。 D:是义无反顾地坚持激进的对抗做法,与美军“圣战”到底?还是无条件地和美军进行谈判?萨德尔的强硬立场似乎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原物璧还 裨官野史 纵横捭阖 言必信,行必果 B:敝帚自珍 针砭时弊 刚愎自用 协天子以令诸侯 C:渊远流长 明火执仗 各行其是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D:矫揉造作 娇生惯养 并行不悖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对财富有不同的看法。澳大利亚人认为,如果给财富按先后顺序排列,那么,第一大财富便是健康。澳大利亚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同时也是个高福利的国家,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机,所以他们把健康的体魄看成是第一位。第二大财富是接受高等教育。他们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只有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三大财富是有幸福的家庭。第四是有金钱。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审题立意提示:

    从诠释财富的角度来立意均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