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这个人大大咧咧的,干什么事都似乎不大________。②这个责任他是无法_______的。③因台湾当局宣布与圣卢西亚恢复所谓“外交关系”,中国驻圣卢西亚大使宣布_______中国与圣卢西亚外交关系。

A:精心 推托 终止 B:精心 推脱 中止 C:经心 推托 终止 D:经心 推脱 中止

阅读下列论述文段,完成15-18题

文段一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经常讲孝道,尤其儒家更讲孝道。我们要研究孝道,就必须看孔子思想系统下的这部《孝经》。《孝经》中说什么样子才是孝呢?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为政的人以孝子之心来为政,也就是我们所讲公务员是人民公仆的道理一样的。所以后来发展下去,唐宋以后的论调:“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也一定是忠臣。①

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他向孔子请教有关“孝”的问题。孟懿子是从政的人,孔子相当尊敬他,答话就比较含蓄,只说:“不要违背”,不要违背什么呢?不违背天下人的意思,必须大孝于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他知道这样的答复孟懿子也不一定懂,这种说法,土话名之为“歇后语”、“隐语”,后面的意思要人猜的。他为什么这样答复?意思是说,你孟懿子的身份不同,既然是从政的人,对天下人要负公道的责任,视天下人如父母,那才是真孝,这是大臣的风度。所以“无违”,就是不可违反人心。②

但是他对孟武伯这位世家公子的问孝,答复就大不同了,他说孝道很简单,你只要想到当你病的时候,你的父母那种着急的程度,你就懂得孝了。以个人而言――所谓孝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么着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父母,就是孝;换句话说,你孟武伯是世家公子,将来一定会当政的。我们读历史晓得一句话,就是最怕世家公子当政“不知民间之疾苦”。所以为政的道理,要知道民间疾苦,晓得中下层社会老百姓的苦痛在哪里。所以爱天下人,就要知道天下人的疾苦,如父母了解子女一样,你将来从政,必须记住这个道理。③

世家公子不知民间之疾苦,往往是失败的。我们看到晋惠帝当天下大荒年的时候,太监对他讲大家没有饭吃,他说:“何不食肉糜?”这就是不知道民间之疾苦。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上得到一个结论,凡是创业的帝王,都了不起,两三代以后的皇帝“长于深宫寺人女子之手”,连米从哪棵“树”上长出来都不知道的这一类皇帝,我代他创造了一个名称,叫他们为“职业皇帝”,他天生的一定当皇帝。这些“职业皇帝”往往犯一个心理毛病――自卑感,他们非常自卑。所以历史上“职业皇帝”非常糟糕,对于文臣,反感他学问比自己好,对于武将,他也要反感,觉得武功不如人,所以“职业皇帝”往往是做出杀戮重臣、罢黜能臣等等莫名其妙的事,注定了他的失败。④

然后,我们要讨论到一个孝道的大问题。中国文化,对于家庭教育来讲,素来就有以“忠孝传家”相标榜的,可见中国文化把孝道看得很重,这个我们就要先懂得中国整个的历史文化了。中国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与欧美各国都不同。研究西方文化,要从整个欧洲去看;而研究欧洲文化,必须研究希腊文化,从雅典、斯巴达两千多年以前开始;同时要知道西方文化与我们有基本的不同,中国这个国家,因为地理环境影响,能够“以农立国”,欧洲做不到,尤其希腊做不到,他们要生存,必须发展商业。过去欧洲的历史,在海上的所谓商业,看得见就是做生意,看不见时就做海盗,所以十六世纪以前,西方缺乏财富,穷得一塌糊涂;十六世纪以后,抢印度、骗中国,黄金才流到西方去,所谓西方文化、经济发展等等,原先都是这样来的。⑤

我们了解西方文化以后,再回头来看中国,中国以农立国,有一个文化精神与西方根本不同,那就是中国的宗法社会。秦汉以后,又由宗法的社会变成家族的社会,也是宗法社会的一个形态。家族的孝道,虽然把范围缩小了,但精神是一贯的。这个孝字,也是我们刚刚提到的,是人情世故的扩充,把中国这个孝字,在政治上提倡实行而蔚为风气,是在西汉以后,魏晋时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晋朝以后,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下来,都是“以孝治天下”。我们看历朝大臣,凡是为国家大问题,或是为爱护老百姓的问题,所提供的奏议,很多都有“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话,先拿这个大帽子给皇帝头上一戴,然后再提出该“如何如何”的建议,这是我们看到中国文化提倡孝的好处、优点。⑥

――节选自《论语别裁》

15.从文章的内容看,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中国封建社会提倡“孝道”的目的就是要求子女孝顺父母,构建和谐的教庭关系。

B、孔子对孟懿子提出“无违”,是因为孔子认为“孝道”是对一个大臣的基本要求。

C、孔子对孟武伯“问孝”的答复,意在告诫孟武伯为政者要关心天下人的疾苦。

D、历史上的“职业皇帝”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久居深宫,孤陋寡闻。

E、无论是宗法社会还是家族社会,“孝道”的精神是一贯的。

16.1.作者认为要研究“孝道”,就必须读《孝经》,理由是:( )(3分)

A、“孝道”是儒家的观点,而《孝经》是儒家的经典。

B、“孝道”是儒家的观点,而孔子是《孝经》的编纂者。

C、《孝经》对儒家“孝道”的含义作了明确的阐释。

D、《孝经》指出了“忠臣”和“孝子”之间的因果关系。

17.文章在第五、六自然段将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作了比较,请简答这样写的目的。 (4分)

18.中国从魏晋以来,历朝都提倡“以孝治天下”。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5分)

15.C、E(6分)(A.中国封建社会提倡“孝道”的目的不仅要求子女孝顺父母,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B.是因为孔子认为从政的人,对天下人要负公道的责任,视天下人如父母,那才是真孝, “孝道”就是“无违”,即不可违反人心。D.历史上的“职业皇帝”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民间疾苦,还犯自卑感的心理毛病)

16.C(3分)

17.说明孝道历来为中国人所推崇的文化背景,同时隐含着作者对西方文明发展的藐视态度。(4分)

18.(1)孝和忠密切联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2)推崇孝道可以使为官不违天下人心,爱护百姓。(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

11.B(跟随.不是使动用法)

12.A 的. (B.既然, 已经C.于是,才.D. 你.但是)

13.C((5)战后的惨况.(6)元谌争论的话.)

14.B(元谌没有不满)

7.B(尚:崇尚)

8.D(应是“符融。”)

9.B(①句是政治措施,⑤是拒绝游谈的表态,有①⑤的项不能选。)

10.B(王涣对仇览的做法不满,理解分析有误。王涣基本上认可,但有疑问,经过仇览解

   释后,他很赞赏,并让仇览去太学学习。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B:“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的,”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这事准能完成”。 C:中美海军将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中国参演兵力为海军“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和“洞庭湖”号补给舰。 D:近日,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数码产品――“笔式”复印机(汉王随抄资料笔),只需轻轻一刷,资料自动进笔中,它可储存300万汉字。(相当于四大名著)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21世纪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基地,教会了勤劳的松江人怎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B:生态文明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等都具有重大影响。 C:我市作为全省医疗制度改革首批16个试验点,所有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 D:美国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诬蔑与仇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同是斜阳照,王之焕眼里是“白日依山尽”,一派苍茫;孟浩然则是“日暮客愁新”,愁肠百结;陶渊明却是“山气日夕佳”,一脸悠然。因为所感不同,所悟各异。对斜阳的感悟如此,对事业、人生、社会的感悟也是如此。

请以“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结合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在画线处添上相应的句子 (6分)

美是骚动不安的, ,艺术家却要使它永存 。可能吗?艺术家肩负的是悲剧性的使命:

艺术家却要使它静止。美是稍纵即逝的,    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每一句2分共6分)

模仿下列写两组句子,回答:“家是什么?” (6分)

家是什么?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拴心留人的地方,是你在受到伤害时能给你温暖的地方!

家是什么?家是一点一滴被照射出来爱的阳光,我就是一朵艳丽的玫瑰,家用爱的阳光,滋润着我。

答案必须是暗喻的形式,后半句的解释紧扣喻体。(每句3分,共6分)

参考答案:

家是什么?

家是沙漠中的一杯清水,在你干枯的时候,它就为你解渴。

家是什么?

家是一句安慰的话语,当你伤心的时候,它就会跑到你的身旁。

家是什么?

家是大海中的一只救生圈,它给你了一线一丝的生机。

家是什么?

家是男人的天地,女人的世界,孩子的天堂,也是我们的乐园。

家是什么?

家是为你遮阳挡雨的雨伞,家不愿看着你淋雨,也不愿看你被晒,就用伞把你的整个身体遮掩住。

家是什么?

家是__中的一盏明灯,你绝望的时候,家里的明灯就都点亮了…

阅读下面的实用文段,完成21~23题。

【时事快评】

洛克如何理解超女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年)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人类理解论》是洛克最重要著作之一。在该书中,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论”。在他看来,人的心灵如同一张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从经验中来。由此出发,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洛克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若要人服从于政治权力之下,必得出自他们的同意。在此基础上,洛克致力于建设一套宽宏而有希望的政治,强调法律旨在保护和扩大公民自由,并不受他人束缚与强暴。

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所以在强调教育的同时,也指出了承载教育的根基:每个人都应该自由思考,而且只能通过自己思考,每个人都只能通过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获得触摸世界的经验。

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洛克这样写道:“我们如果不运用自己的思想,就好像用别人的眼来看,用别人的理解来了解世界。”洛克认为,人的脑子里有的一切观念,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的。谁也不能直接给你关于“甜”或“红”的经验。你必须自己尝一尝,看一看。换言之,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看见的是“红色”,但是映射在各自脑海中的“红色”也未必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意义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而不是处于文化之中。洛克因此强调人要保卫自己的两个财产,一个是实体的财产(生命与不动产等),一个是个人的意识财产(观念)。人必须决定自己的价值观,靠自己的经验来感知世界,因为“如果个人不控制意义,或者说意义在个人的经验之外,暴政就会在附近徘徊。”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不难解释当有人一厢情愿地指责超女“毒害”观众并要求取缔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要求捍卫自己“有被毒害的权利”。洛克所说“每个人都应该自主地控制意义”,即传播学上说的意义形成之关键在于受众。

1973年,墨西哥电影《贞洁堡垒》的主人公加比雷尔・利玛靠着制售老鼠药为生,为了避免外面“肮脏世界”的污染,他纪律严明,从不让妻子和三个孩子走出家门半步。整整十八年,为了这个位于墨西哥市中心的“城堡”的“纯洁”,他甚至将三个孩子的名字分别改为“将来”、“乌托邦”和“意志”,以此表明他将包办孩子的精神、思想与未来。

显然,利玛将自己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强加给了自己的孩子。这种例子很多,套用心理学上关于“__症”的一些理论描述,在此我们不妨称之为“户外__症”或“开放__症”。前两年,有则关于“母爱”的新闻足以令人悲叹:哈尔滨一位叫姜滨蓝的母亲,因为害怕自己和女儿受到外面世界的污染与伤害,于是钉死房门足不出户,与女儿一起过了十五年与世隔绝的日子。

当然,以上极端的事例并不能反映我们生活的全部。但是,作为一种象征或隐喻,它有助于我们解释和分析在文化与精神领域遇到的诸多问题,甚至包括当下的一些争论。不难发现,无论是那位墨西哥的利玛先生,还是中国的姜滨蓝女士,都是“以爱行恶”,以父母的积极自由压倒孩子的消极自由。具体而言,就是用自己的经验没收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知觉代替孩子本可自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知觉。在此情形下,孩子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大脑,而且只能作为大人肢体的延伸而存在。

2006年5月15日《南方都市报》熊培云专栏 原长1900字

21、简要概述洛克《人类理解论》的主要理论及其主张。(6分)

22、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你如何理解“作为一种象征或隐喻”这句话?(6分)

23、洛克如何理解超女,本文似乎并未作答而答案却又在其中了,请你简要回答。(4分)

21、简要概述洛克《人类理解论》的主要理论及其主张。(6分)

①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论”,主张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  主张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获得触摸世界的经验。

③  人必须决定自己的价值观,靠自己的经验来感知世界。

答对一点2分

22、文章最后一段,你如何理解“作为一种象征或隐喻”这句话?(6分)

①用自己的经验没收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知觉代替孩子本可自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知觉

②类似利玛、姜滨蓝这种“以爱行恶”的极端事例在现实社会的百姓生活中依然存在。

③这种“以爱行恶”的极端做法也表现在文化和精神领域

④这种“以爱行恶”的极端做法其结果都是可怕的。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可。

23、洛克如何理解超女,本文似乎并未作答而答案却又在其中了,请你简要回答。(4分)

答案关键词:尊重    相信

参考答案:解放思想,开放思维,走出封闭,尊重孩子(观众)对新生事物的直觉,相信每一个有着自由心智的人可以做出合乎自己的趋利避害的选择。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对超女妄加指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