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

孙葆丽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当回首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时,我们感到,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类的决不仅仅是四年一次的盛大的体育比赛与优异的运动成绩,也不仅仅是某些城市在物质层面的高速发展,它带给我们更丰富、深刻的人文价值,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奥林匹克追求探索极限与人性复归――让我们更像人。奥林匹克竞技凝聚了人类的竞争、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把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直观的展现于奥林匹克运动中。

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关注,首先是从体力与智力的协调发展入手的,在奥林匹克圣火下,参加体育竞技不仅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与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使个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必须是公平的竞争,所有的竞争都有严格的制度,所有参赛者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项竞赛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评判标准,场地、器材都有统一的要求,体现了人人拥有平等权利的人文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它蕴含着公正、平等、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理想,它为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这是一个平等得使每一个人都乐于接受,通俗得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模式。

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并不仅仅限于促进参与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它还对人类总体社会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进行着更积极的思考。在国际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为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具有国际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是因为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人们便可以自由地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不分肤色、种族、贫富、zōng jiāo 信仰,在统一的规则下,参加紧张激烈而又公正友好的竞争,这种大规模的群众互相接触、互相了解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理解与沟通环境。

以体育运动为手段,努力促进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促进世界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4年一次的奥运会这一形式,它使全世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运动员荟萃一堂,相互交流,增进友谊,进而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建立国际间的友善关系,发展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

(选自2007年2月9日《光明日报》,文章有改动)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以及优异的运动成绩并不能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通过奥运会竞技,使人的精神、道德、意志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所在。

B.奥运会上的竞技凝聚乎了人类的竞技、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以及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卓越品质的追求。

C.奥林匹克运动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它所提倡的公平竞争是它人文价值的核心,是人类对平等权利、公平正义的社会崇高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

D.奥林匹克运动利用体育这样一种国际语言使不同国度、民族的人们和运动员可以自由交流,进行公正友好的竞技,增进理解和友谊。

E.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运动为手段,通过4年一次的奥运会这一形式,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3.下面各项中,对文中“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奥林匹克之前探索极限与人性复归――让人更像人,体力智力都得到协调的发展。

B.奥林匹克运动关注人的生存、发展、自由,通过奥运会竞技运动的途径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C.奥林匹克的竞技运动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竞争的模式,一个通俗和人人都能接受的模式。

D.《奥林匹克宪章》反对任何歧视,提倡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助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

14.文章从哪几个层面(方面)阐述了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请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说“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列举。(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D、E(.“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以及优异的运动成绩并不能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不符合文意,原文是“决不仅仅是”并未否定;B.“以及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卓越品质的追求”不符合文意,是无中生有;C。“公平竞争是它人文价值的核心”不符合文意,“是人类对平等权利、公平正义的社会崇高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也属拔高概括)

13.(3分)B(“通过奥运会竞技运动的途径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合文意,也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所在,因为参与奥运会竞技运动的只是极少数人。)

14.(4分)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个人层面的人文价值(2)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一个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3)奥林匹克运动对于国际社会层面的文人价值

或:(1)努力促进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2)促进社会公平、进步和发展(3)促进国际交流、友谊和世界和平(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的2分,写出3点的得4分)

15.(5分)所有的竞技都有严格的制度,所有平等的权利,每项竞赛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评判标准,场地、器材都有统一的要求;它体现了人人拥有平等的人文价值。(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5点得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四项任选三项)(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官舍竹

王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

(1)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五、六句中“拂”和“侵”字在运用上的特点或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答:绘声绘色、托物言志、托物抒怀皆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每答对一问得1分)

(2)(3分)“拂”和“侵”字都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使人感受到竹的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每分析一个得1分,对两个字的分析都合理的可得3分)

5.A.(寻:不久)

6.D

7.C(“受到弹劾和中伤,被罢免了尚书的官职”不符合文意。)

8.(9分)(1)(3分)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材议/不尽行/勋益怒。(说明:每错2处扣1分;错一处不扣分)

(2)(6)①郭勋登记出不到的人,责令(要求)供给(交付)银两雇工,同班军一样供给口粮(3分“藉”、“视”1分,句意2分)②大臣中有的阿谀媚上以邀宠,唯独梁材正直不屈,因此终究不被朝廷所容。(3分;“阿”、“挠”1分,句意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国内游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B:这所希望学校不仅免收学生就读的所有费用,还为部分特困生提供教材、作业本、笔、校服等学习用品. C: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它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的普通价值观,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共同追求人类美好的未来. D: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厅厅长宣布,凡是毕业后到山区任教不少于规定年限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都可以按在大学就读的年限,获得返还三年或四年学费的奖励.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语句,与实现问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3分)不只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他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人生比喻为运动会,把抱有不同生活目的、不同追求的人比喻成四种人:竞赛者、喝彩者、观看者和经商者。对此你有哪些启示?

要求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1题。

马云的江湖(节选) 上善若水

1964年,马云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儿时的他是个顽童,对学习不上心,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逃课高手。那个时候他痴迷于武侠,尤其是金庸的小说。他梦想里的偶像是《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他觉得“无招胜有招”是一件最拉风的事情。

他的转变是在进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从那个时候开始,马云拼命地学起英文来。他想知道,在大洋彼岸究竟有些什么自己不了解的新奇的东西。然后他在学校当了7年的教师。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曾经是顽童的他开始“改邪归正”,会从事一份稳妥而平淡的工作直到老去,可是,马云心里依旧不能遗忘自己的那个关于“江湖”的梦想。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投入经商和创业的浪潮里去,他的心里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自己要不要去走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生活之路。他知道,那条路正是他所喜爱的路,尽管险象环生,却无比有趣。

为此,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开始接一些翻译的工作,并且在西湖发起了第一个英语角。不过,起初因为名气的原因,翻译社的生意并不是太好。为了能坚持下去,把自己这条江湖路走好,马云不得不到义乌去背一些小商品回来卖,依靠这个利润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那段日子是最艰辛的,稍微犹豫,就可能放弃,可他从未想过回到原来的路上去,哪怕一秒。

1995年,翻译社终于渐渐做出名气,有人慕名来雇用马云去做一件事――单枪匹马到美国去收账。收帐之行,除了惊险外,马云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在西雅图他第一次登录了国际互联网。好奇的马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Chinese”的关键词,但是搜索结果却是一片空白。

那个时候电脑正在中国慢慢普及,这个没有任何资料一片空白的“Chinese”的网络市场会有多大?马云几乎掩饰不住自己这种发现后的快乐。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他开始飞快地在脑子里构建自己在这个江湖上的行走蓝图,他似乎都能看到自己最终博得侠士名声时的样子。他找到了自己新的江湖,他想自己可以在这里做到无招胜有招。

回到中国后,他开办了自己的网站――中国黄页。他选择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他觉得,互联网的便捷性会让它成为企业最好的展示平台。当时公司每个月的利润是700元,费用是200元,马云又一次沦落到了要砸锅卖铁的地步。这个国内第一企业信息网引起了当时浙江省委书记__的注意,他来过玫瑰园小区,对着几台电脑和十几个人,问马云:“你估计这个公司会做到多大?”

马云认真地说:“我想,起码市值50亿美元。”

马云如今回忆起来说:“张书记当时没有笑,估计是憋住了。但我是绝对有信心的,因为我做的事情我自己清楚,一定会有潜力,有市场!”

1997年,是中国互联网大热的一年。马云受到邀请,到北方去做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当时不少人要他也去做门户网站。

马云说:“门户现在是有样可模仿,有迹可循,所以大家比拼相当激烈,而我做B.2B是无迹可循,是无招胜有招啊!”阿里巴巴时代的马云,是激情而霸气的。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出自于他,意思是,就算面对四十大盗,最后胜利得到宝藏的还是我。

到现在为止,马云都觉得激情是最重要的东西。他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被琐碎的事情磨灭了创业的激情,干脆把自己儿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在他的公司里,有丐帮,有少林,有武当,有黑木崖,这些一个个有着江湖气息的名称让他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一段江湖经历。在保证了自己激情的同时,马云给所有员工的环境也都是一个江湖的环境。阿里巴巴当时给其团队带来的就是愉悦的心情和奋斗的动力。

不过,互联网很快迎来了一个低潮期,所有媒体都在报道――互联网是个大泡沫。“江湖”上一时间开始风雨飘摇,员工们或多或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了信心。这时只见马云端上一杯啤酒,坐在会议室里对大家说:“(1)最好喝的啤酒,就是要带着泡沫去喝!

好喝的啤酒果然被能坚持的马云尝到,他的阿里巴巴逐渐得到了全球商业机构的认可,一大批名牌企业在他那里做广告,做主页。在国内,许多原材料企业甚至把阿里巴巴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供货窗口。

2003年,将B.2B(英文Business-to-Business的缩写,指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已经做到炉火纯青的马云投资开设了C.2C(英文Consumer-to-Consumer的缩写,指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的业务,他把这个新的网站叫做淘宝。如果说过去的阿里巴巴针对的是商业企业,而这次淘宝的客户群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络使用者。从B.2B到C.2C,马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无招却创造了他在江湖上的神话。

公司里有人说:“我们做大了,干脆淘宝开始收费吧,凭着交易的费用,我们就能成富翁。”马云的理由是:“(2)要当伟大的淘金者,就不要光看到山边零碎的金子,等你捡满了口袋,那么就等于你放弃了山顶的金矿。

(摘自《读者》2008年第3期)

19.马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锋人物,他的语言却非常有文学色彩。请分别简析文中划横线两个句子的意思及对表现传主个性的作用。(4分)

20.作者在文中把马云的互联网事业称为“马云的江湖”,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5分)

21.马云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请概括原因,并就其中你最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句(1)的意思是尽管互联网有泡沫,但我们也要看到其诱人的前景。这句话反映了马云有独到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句(2)的意思是只有懂得舍弃小的利益,才能有大的收获。这句话突出了马云懂得取舍的性格。

20.(1)马云喜欢看武侠小说,小说中险象环生却无比有趣的江湖带给马云创业的激情;(2)马云给公司的员工创设了江湖的环境,把武侠小说中的梦想和激情映射在他的公司里。

(3)借鉴江湖中“无招胜有招”的法则,马云在互联网各个发展阶段中都能超越别人,取得突破。

21.马云成功的原因有:(1)永远想办法保持自己的激情;(2)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不放弃;(3)有独到的眼光,“无招胜有招”;(4)懂得取舍。

看法:结合其中的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8题。

最后一趟生意

这是一个战火和硝烟密布的国家,有一次轰炸结束以后,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出现在沙漠上空。
哈伊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这天正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使,道路的两旁,处处可见坐满外国士兵的坦克车。哈伊边开车边在心里咒骂:“该死的战争!”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集市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哈伊转头看看驾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让他感到欣慰,他自言自语的说:“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我把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旁停着不少坦克,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旁。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哈伊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剩下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来?到哪里去?”
哈伊笑了笑,用那士兵能听懂的语言,不太流利的回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
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问道:“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很快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神情挺满意,他看到了车里的相框,问:“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大。”
哈伊看了看那外国士兵,仍然微笑的回答说:“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了,我不想干了。”
那个士兵大概是很久都没遇上对他微笑的本地居民了,所以他的心情不错,靠在车窗上,说:“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__者,你就可以放心的回来开车了。”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士兵摇摇头,说:“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他忽然想起什么,问:“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哈伊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士兵,还有他身后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哈伊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因为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哈伊按下了引爆炸弹的按钮。
注:故事背景为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期。

16.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 “最后一趟生意”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4分)

17.相框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8.你如何看待哈伊的自杀性袭击行动与外国士兵对哈伊的亲切态度?(6分)

16.一是实指,因为这的确是哈伊作为出租车司机做的最后一笔生意;二是虚指,他是哈伊在人世间最后与入侵的外国士兵同归于尽的行动。

17.文中三次写到相框,第一次写相框碎了,暗示哈伊的妻子、儿女在战争中被杀;第二次是外国士兵留意到了那相框并提到自己的小孩,说明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疼爱自己的儿女的;第三次写哈伊“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说明哈伊为替妻儿报仇,已决心赴死。从内容上看,对相框的几次描写,主要是突出哈伊采取自杀性袭击的原因及战争的残酷;从结构上看,是起到线索的作用。

18.哈伊被迫采取战争的方式来对抗战争,是十分无奈的行为,而个体的力量在战争中也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但当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时,爱的精神支撑他成为复仇的使者时,这种力量也不容忽略。外国士兵由于很久都没遇上对他们微笑的本地居民,再加上他们一直以为他们所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所以他们也向哈伊表达好感,但最终却送了命。这正说明战争对两国无辜百姓的伤害有多重,他们面对的都是一场悲剧!热爱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大学文化的力量 尹明华

①文化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是独立的,又是可以被理解、被接受和加以欣赏的。共处于一种比较的环境,不同文化相互能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共存相融而绝无替代的必要和可能,并且,自我演绎和深入创造的理由朴素而充分。因此,无论是未名湖畔的思想,还是水木清华的理想,或是旦复旦兮的梦想,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不妨碍我们去体味其中的差异,让人在心仪已久之际又可以进行选择。这是大学文化的魅力!

②大学精神究竟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文化力量?

③大学造就了许多文明的知识先驱,缔造了许多让人景仰的思想的丰碑。能够接受各种出色思想的熏陶,经常聆听名家教授的直面教诲,无疑是一段不可复制的重要的人生过程。但是,勤奋的背诵、惊人的记忆和准确地复述前人的思想,并非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纷繁社会现象的应对,对复杂现实关系的处理,往往取决于某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对多种思维方式的比选换乘。这种把握思考的能力,是我们独立处世并且可以避免人生失败获得成功的利器。为此,今天我们感谢大学,不仅仅是我们获得的记忆中关于思想容量的规模性存储,而且是一种始终拥有的自我判断的价值情思和独立思考的文化境界。

④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书本的海洋。大学不仅培育了我们求知的兴趣,还催生了我们对书籍忠贞不渝的情感,使我们甘愿与书籍结为伴侣从而摆脱漫漫人生旅途中的孤独。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知识会被淘汰,而我们对书籍的兴趣绝不能丢失。如果有人认为在大学里接受的知识已经可以受用终生了,而不必在走出校门之后继续保持求知的状态,那么几乎可以断言,这将会遭遇平庸苍白而难有事业建树、甚至几近失败的人生。二百年前的英国物理学家赫胥黎曾经预言,未来文化的消亡并非由于文化__主义而是因为娱乐化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因为拥有多元的求知选择,或者能够以娱乐替代求知而会放弃读书,没人读书也就没有人写书,这样,文化自然就会走向消亡。因此,在许多时候有许多人花费许多精力读许多书,把读书视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应该被视作是一个社会、一座城市极为珍贵的兴旺向上的文化形态。为此,今天我们感恩于大学,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大学赐予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对知识的热爱和阅读鉴赏的能力。

⑤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想象力是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为许多受教育者提供了想象的灵感,知识在这里被赋予想象力的传授。为此,大学既不缺乏相同的观点去抚慰疲惫的心灵,又时常有独树一帜的见解去刺激缺乏活力的思维。从文化的立场看,运用想象力去获取知识,知识才不会是纯粹的知识。知识作为个人技能,才能激发创新诉求;作为社会建构,才能引发创新冲动;作为话语叙事,才能充盈创新特质。运用想象力去辨察事物,事物将不再是纯粹的事物,它被赋予产生丰富思考和进行改造的全部可能。为此,今天我们感念于大学,不仅仅是因为获得的职业化知识教育,让我们知道许多“是什么?”,而且是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内心深处从此被唤醒的、并且可持续产生的创造性智慧和生活的激情。

⑥古往今来,有许多人生理想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理想的正确,而是理想者使用手段的正确。著名教育家亨利・纽曼早就说过,大学不能保证培养出名人天才,大学训练是达到一种伟大而平凡目的的手段。正确地运用手段和运用正确的手段抵达理想的彼岸,是大学精神立人的根本。因为比起其他社会机构,大学是传授人才必需的技术手段的专业领地。然而懂得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去实现人生的理想追求,又往往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是使个人成就获得社会本质认可并能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为此今天,我们感怀于大学,不仅仅是因为人生理想的壮观与崇高,而且是那每一次让我们有可能产生链接理想与现实捷径的重大发现。

⑦大学,是社会的一面旗帜;大学精神,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圣洁光环;大学精神的文化力量,在她时时被我们触摸的深层温度的表层,还可以有以下通俗浅显的表达:

⑧一种特立独行的思想;一种深远巨大的影响;一种兼容并收的氛围;一种穿行时空的光芒;一种刻骨铭心的境界;一种运行人生的能力;……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大学文化的魅力在于它向每个人传递了文化力量。

B.不同文化共存相融而绝无替代的必要和可能是因为它们有自身的不同优势。

C.只是学会勤奋的背诵,拥有惊人的记忆和能够准确地复述前人的思想是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D.根据赫胥黎的预言,在当代,文化还没有消亡是因为娱乐化时代还没到来。

E.从文化的立场看,如果不运用想象力去获取知识,知识只是纯粹的知识。

F.大学精神立人的根本是训练人拥有达到一种伟大而平凡目的的手段。

13.下列各项不属于大学教会我们的是(3分)

A.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B.阅读鉴赏的能力

C.职业化知识

D.人生理想

14.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分析作者引用赫胥黎预言的作用是什么?(4分)

15.根据文章的③-⑥段,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出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5分)

答:

12.答案:C E

13.答案:D

14.答案:赫胥黎预言警告了世人“以娱乐替代求知而会放弃读书”“写书”,文化会走向消亡。因此,读书很重要,而大学正教会了我们怎样读书。引用赫胥黎预言从反面论证了读书的作用及我们应该感恩大学的原因。

15.答案:①大学教会我们怎样思想;②大学教会我们爱知识及怎样读书;③大学教会我们学会想象;④大学教会了我们实现理想的手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