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
湖 的 味 道
蒋新
也许我幼年生长的地方只有山泉、小溪,没有湖的缘故,所以对湖的感觉有种只可意会的绵长情怀。在我走过的许多湖中,都能感觉到一种超现实的亲近。走近湖,我觉得如一片树叶,落到湖上。这时候,我好像把自己的心交给了湖,任湖中荡漾的鳞片与湖上的风洗涤抚摸。等离开湖的时候,总被有些说也说不清楚的情愫缠绕着,依依不舍的,但那颗洗涤过的心也鳞光一片,洁净如蓝。
细细想来,或许不能全是湖的缘故,似乎只要有水,池也好,塘也好,泉也好,清澈地簇成独具的风韵,波光鳞片绣出的风景都可以让我产生许多喜欢。喜欢似乎又有些浅薄,应该是来自心灵的一种崇拜。湖弹奏出无声无形而又弥漫的旋律,旋律如指,撩拨扣击着共鸣的心境,就像在西湖月下听琴瑟箜篌,虽然我不懂音乐,可是在那种场景下欣赏,如同进入天光的沐浴中,没有杂念,没有畅想,没有粗俗,没有崇高,也没有了别人熟悉的自己,只剩下一个完全自然的我,如月边的一朵云,在月光里悠然的飘着。
我喜欢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湖,感觉这样的湖实际上是在感受贴在湖中的那层厚厚的“人文包浆”。我曾泊小船在西湖里听灵隐寺的钟声,钟声在湖面上起落,眼里已不单是一湖碧波,湖上的雾霭完全消融在此处有声胜无声的钟声里,至于包涵融进了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只是感到钟声如佛尘,而在杜甫草堂、瘦西湖、莫愁湖上,则仿佛见“群贤毕至”。游历这样的湖,湖的大小已经不重要,里面都有一片开阔的景观和耐读的天地。
带着向往的目的去欣赏天然的秀美湖景,仿佛去赴一个让人心跳的约会。因势或因形而起的自然雕琢之湖,常让人惊诧得找不到合适的表达语言,唯有把眼睛作为摄像机近景远景的贪婪扫描,看黄山的太平湖,苏州的太湖,浙江的千岛湖,东北的松花湖,都产生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看湖,有时不但有想不到的乐趣,也有想不到的收获。有一次,到牡丹江镜泊湖去,我以为湖会充满林海雪原似的雄奇,有着北方坚硬的骨骼。等走进翘首以盼的湖,竟吃惊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登上湖边的观景亭,湖在山峦之间穿越,蓝玻璃的湖面呈现的只是一片宁静和自由。
一个星期,天天去看湖。有一天到湖上去,船老大边忙活边有意地问我: 你们家乡有海,海好?湖好? 海有海的魅力,湖有湖的风韵,两者怎么能在一个“好”字上论高低呢? 我笑而不答,反问他。 他稍稍思忖,很认真地说:“湖的味道与海的味道不一样,海是男的,湖是女的罢”。质朴的话语里把“西湖比西子”百姓化了,道出了湖的阴柔之美。
对湖的禅悟我依旧推崇范仲淹,那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至少有一半是为湖而歌的,我虽然没有体验“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感受,但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境界,令人肃然起敬。我明白了老舍为什么将生命托付给湖来延续,因为“仓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无奈中仍绵延着那种韧那种柔,还有对湖的亲近与放心。
湖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月,没有湖的生活就像元宵节的夜里,有元宵有热闹但无明月一样遗憾。可是,有的地方的湖已经不像湖了,只是一湾或一片无法引起兴奋和快感的水,静止中淹没了让人亮眼球的那种精神。
湖的味道在人的匆忙中逐渐变成了麦当劳或肯德基式的快餐。湖决不是简单的快餐,失去了自身味道的湖,还值得走近和去感受吗?
(选自2006年《散文世界》创刊号,原文有改动)
16.文章开头两段写到水,池塘、山泉、小溪,主要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主要写了哪几种“味道”的湖?文中的湖,共同的味道(特点)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如何理解作者说“湖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月”的?你的看法又是怎样的,简要说说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主要起衬托和铺垫作用,引出对湖的叙写,突出对湖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17.(5分)(1)主要写了两种味道的湖:一种是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湖,一种是体现自然之美的天然秀湖。(3分,答对一种的得1分,答对两种的可以得4分)(2)宁静、高洁、平和、柔美的。(2分,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的2分)
18.(6分)在作者心中,湖是人的精神家园,或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或可净化人的心灵。从这一角度讲,生活中当然不能缺少湖。缺了明月的元宵是没有味道品味的热闹,缺少湖――人的精神家园的生活,也没有品味和乏味,(对文意的理解3分;谈自己的认识、理由3分,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
孙葆丽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当回首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时,我们感到,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类的决不仅仅是四年一次的盛大的体育比赛与优异的运动成绩,也不仅仅是某些城市在物质层面的高速发展,它带给我们更丰富、深刻的人文价值,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奥林匹克追求探索极限与人性复归――让我们更像人。奥林匹克竞技凝聚了人类的竞争、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把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直观的展现于奥林匹克运动中。
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关注,首先是从体力与智力的协调发展入手的,在奥林匹克圣火下,参加体育竞技不仅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与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使个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必须是公平的竞争,所有的竞争都有严格的制度,所有参赛者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项竞赛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评判标准,场地、器材都有统一的要求,体现了人人拥有平等权利的人文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它蕴含着公正、平等、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理想,它为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这是一个平等得使每一个人都乐于接受,通俗得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模式。
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并不仅仅限于促进参与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它还对人类总体社会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进行着更积极的思考。在国际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为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具有国际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是因为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人们便可以自由地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不分肤色、种族、贫富、zōng jiāo 信仰,在统一的规则下,参加紧张激烈而又公正友好的竞争,这种大规模的群众互相接触、互相了解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理解与沟通环境。
以体育运动为手段,努力促进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促进世界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4年一次的奥运会这一形式,它使全世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运动员荟萃一堂,相互交流,增进友谊,进而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建立国际间的友善关系,发展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
(选自2007年2月9日《光明日报》,文章有改动)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以及优异的运动成绩并不能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通过奥运会竞技,使人的精神、道德、意志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所在。
B.奥运会上的竞技凝聚乎了人类的竞技、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以及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卓越品质的追求。
C.奥林匹克运动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它所提倡的公平竞争是它人文价值的核心,是人类对平等权利、公平正义的社会崇高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
D.奥林匹克运动利用体育这样一种国际语言使不同国度、民族的人们和运动员可以自由交流,进行公正友好的竞技,增进理解和友谊。
E.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运动为手段,通过4年一次的奥运会这一形式,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3.下面各项中,对文中“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奥林匹克之前探索极限与人性复归――让人更像人,体力智力都得到协调的发展。
B.奥林匹克运动关注人的生存、发展、自由,通过奥运会竞技运动的途径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C.奥林匹克的竞技运动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竞争的模式,一个通俗和人人都能接受的模式。
D.《奥林匹克宪章》反对任何歧视,提倡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助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
14.文章从哪几个层面(方面)阐述了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请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说“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列举。(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D、E(.“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以及优异的运动成绩并不能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不符合文意,原文是“决不仅仅是”并未否定;B.“以及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卓越品质的追求”不符合文意,是无中生有;C。“公平竞争是它人文价值的核心”不符合文意,“是人类对平等权利、公平正义的社会崇高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也属拔高概括)
13.(3分)B(“通过奥运会竞技运动的途径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合文意,也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所在,因为参与奥运会竞技运动的只是极少数人。)
14.(4分)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个人层面的人文价值(2)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一个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3)奥林匹克运动对于国际社会层面的文人价值
或:(1)努力促进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2)促进社会公平、进步和发展(3)促进国际交流、友谊和世界和平(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的2分,写出3点的得4分)
15.(5分)所有的竞技都有严格的制度,所有平等的权利,每项竞赛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评判标准,场地、器材都有统一的要求;它体现了人人拥有平等的人文价值。(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5点得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四项任选三项)(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官舍竹
王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
(1)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五、六句中“拂”和“侵”字在运用上的特点或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答:绘声绘色、托物言志、托物抒怀皆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每答对一问得1分)
(2)(3分)“拂”和“侵”字都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使人感受到竹的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每分析一个得1分,对两个字的分析都合理的可得3分)
5.A.(寻:不久)
6.D
7.C(“受到弹劾和中伤,被罢免了尚书的官职”不符合文意。)
8.(9分)(1)(3分)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材议/不尽行/勋益怒。(说明:每错2处扣1分;错一处不扣分)
(2)(6)①郭勋登记出不到的人,责令(要求)供给(交付)银两雇工,同班军一样供给口粮(3分“藉”、“视”1分,句意2分)②大臣中有的阿谀媚上以邀宠,唯独梁材正直不屈,因此终究不被朝廷所容。(3分;“阿”、“挠”1分,句意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国内游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B:这所希望学校不仅免收学生就读的所有费用,还为部分特困生提供教材、作业本、笔、校服等学习用品. C: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它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的普通价值观,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共同追求人类美好的未来. D: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厅厅长宣布,凡是毕业后到山区任教不少于规定年限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都可以按在大学就读的年限,获得返还三年或四年学费的奖励.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语句,与实现问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3分)不只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他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人生比喻为运动会,把抱有不同生活目的、不同追求的人比喻成四种人:竞赛者、喝彩者、观看者和经商者。对此你有哪些启示?
要求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1题。
马云的江湖(节选) 上善若水
1964年,马云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儿时的他是个顽童,对学习不上心,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逃课高手。那个时候他痴迷于武侠,尤其是金庸的小说。他梦想里的偶像是《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他觉得“无招胜有招”是一件最拉风的事情。
他的转变是在进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从那个时候开始,马云拼命地学起英文来。他想知道,在大洋彼岸究竟有些什么自己不了解的新奇的东西。然后他在学校当了7年的教师。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曾经是顽童的他开始“改邪归正”,会从事一份稳妥而平淡的工作直到老去,可是,马云心里依旧不能遗忘自己的那个关于“江湖”的梦想。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投入经商和创业的浪潮里去,他的心里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自己要不要去走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生活之路。他知道,那条路正是他所喜爱的路,尽管险象环生,却无比有趣。
为此,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开始接一些翻译的工作,并且在西湖发起了第一个英语角。不过,起初因为名气的原因,翻译社的生意并不是太好。为了能坚持下去,把自己这条江湖路走好,马云不得不到义乌去背一些小商品回来卖,依靠这个利润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那段日子是最艰辛的,稍微犹豫,就可能放弃,可他从未想过回到原来的路上去,哪怕一秒。
1995年,翻译社终于渐渐做出名气,有人慕名来雇用马云去做一件事――单枪匹马到美国去收账。收帐之行,除了惊险外,马云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在西雅图他第一次登录了国际互联网。好奇的马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Chinese”的关键词,但是搜索结果却是一片空白。
那个时候电脑正在中国慢慢普及,这个没有任何资料一片空白的“Chinese”的网络市场会有多大?马云几乎掩饰不住自己这种发现后的快乐。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他开始飞快地在脑子里构建自己在这个江湖上的行走蓝图,他似乎都能看到自己最终博得侠士名声时的样子。他找到了自己新的江湖,他想自己可以在这里做到无招胜有招。
回到中国后,他开办了自己的网站――中国黄页。他选择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他觉得,互联网的便捷性会让它成为企业最好的展示平台。当时公司每个月的利润是700元,费用是200元,马云又一次沦落到了要砸锅卖铁的地步。这个国内第一企业信息网引起了当时浙江省委书记__的注意,他来过玫瑰园小区,对着几台电脑和十几个人,问马云:“你估计这个公司会做到多大?”
马云认真地说:“我想,起码市值50亿美元。”
马云如今回忆起来说:“张书记当时没有笑,估计是憋住了。但我是绝对有信心的,因为我做的事情我自己清楚,一定会有潜力,有市场!”
1997年,是中国互联网大热的一年。马云受到邀请,到北方去做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当时不少人要他也去做门户网站。
马云说:“门户现在是有样可模仿,有迹可循,所以大家比拼相当激烈,而我做B.2B是无迹可循,是无招胜有招啊!”阿里巴巴时代的马云,是激情而霸气的。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出自于他,意思是,就算面对四十大盗,最后胜利得到宝藏的还是我。
到现在为止,马云都觉得激情是最重要的东西。他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被琐碎的事情磨灭了创业的激情,干脆把自己儿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在他的公司里,有丐帮,有少林,有武当,有黑木崖,这些一个个有着江湖气息的名称让他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一段江湖经历。在保证了自己激情的同时,马云给所有员工的环境也都是一个江湖的环境。阿里巴巴当时给其团队带来的就是愉悦的心情和奋斗的动力。
不过,互联网很快迎来了一个低潮期,所有媒体都在报道――互联网是个大泡沫。“江湖”上一时间开始风雨飘摇,员工们或多或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了信心。这时只见马云端上一杯啤酒,坐在会议室里对大家说:“(1)最好喝的啤酒,就是要带着泡沫去喝!”
好喝的啤酒果然被能坚持的马云尝到,他的阿里巴巴逐渐得到了全球商业机构的认可,一大批名牌企业在他那里做广告,做主页。在国内,许多原材料企业甚至把阿里巴巴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供货窗口。
2003年,将B.2B(英文Business-to-Business的缩写,指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已经做到炉火纯青的马云投资开设了C.2C(英文Consumer-to-Consumer的缩写,指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的业务,他把这个新的网站叫做淘宝。如果说过去的阿里巴巴针对的是商业企业,而这次淘宝的客户群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络使用者。从B.2B到C.2C,马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无招却创造了他在江湖上的神话。
公司里有人说:“我们做大了,干脆淘宝开始收费吧,凭着交易的费用,我们就能成富翁。”马云的理由是:“(2)要当伟大的淘金者,就不要光看到山边零碎的金子,等你捡满了口袋,那么就等于你放弃了山顶的金矿。”
(摘自《读者》2008年第3期)
19.马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锋人物,他的语言却非常有文学色彩。请分别简析文中划横线两个句子的意思及对表现传主个性的作用。(4分)
20.作者在文中把马云的互联网事业称为“马云的江湖”,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5分)
21.马云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请概括原因,并就其中你最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句(1)的意思是尽管互联网有泡沫,但我们也要看到其诱人的前景。这句话反映了马云有独到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句(2)的意思是只有懂得舍弃小的利益,才能有大的收获。这句话突出了马云懂得取舍的性格。
20.(1)马云喜欢看武侠小说,小说中险象环生却无比有趣的江湖带给马云创业的激情;(2)马云给公司的员工创设了江湖的环境,把武侠小说中的梦想和激情映射在他的公司里。
(3)借鉴江湖中“无招胜有招”的法则,马云在互联网各个发展阶段中都能超越别人,取得突破。
21.马云成功的原因有:(1)永远想办法保持自己的激情;(2)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不放弃;(3)有独到的眼光,“无招胜有招”;(4)懂得取舍。
看法:结合其中的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8题。
最后一趟生意
这是一个战火和硝烟密布的国家,有一次轰炸结束以后,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出现在沙漠上空。
哈伊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这天正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使,道路的两旁,处处可见坐满外国士兵的坦克车。哈伊边开车边在心里咒骂:“该死的战争!”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集市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哈伊转头看看驾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让他感到欣慰,他自言自语的说:“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我把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旁停着不少坦克,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旁。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哈伊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剩下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来?到哪里去?”
哈伊笑了笑,用那士兵能听懂的语言,不太流利的回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
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问道:“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很快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神情挺满意,他看到了车里的相框,问:“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大。”
哈伊看了看那外国士兵,仍然微笑的回答说:“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了,我不想干了。”
那个士兵大概是很久都没遇上对他微笑的本地居民了,所以他的心情不错,靠在车窗上,说:“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__者,你就可以放心的回来开车了。”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士兵摇摇头,说:“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他忽然想起什么,问:“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哈伊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士兵,还有他身后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哈伊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因为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哈伊按下了引爆炸弹的按钮。
注:故事背景为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期。
16.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 “最后一趟生意”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4分)
17.相框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8.你如何看待哈伊的自杀性袭击行动与外国士兵对哈伊的亲切态度?(6分)
16.一是实指,因为这的确是哈伊作为出租车司机做的最后一笔生意;二是虚指,他是哈伊在人世间最后与入侵的外国士兵同归于尽的行动。
17.文中三次写到相框,第一次写相框碎了,暗示哈伊的妻子、儿女在战争中被杀;第二次是外国士兵留意到了那相框并提到自己的小孩,说明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疼爱自己的儿女的;第三次写哈伊“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说明哈伊为替妻儿报仇,已决心赴死。从内容上看,对相框的几次描写,主要是突出哈伊采取自杀性袭击的原因及战争的残酷;从结构上看,是起到线索的作用。
18.哈伊被迫采取战争的方式来对抗战争,是十分无奈的行为,而个体的力量在战争中也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但当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时,爱的精神支撑他成为复仇的使者时,这种力量也不容忽略。外国士兵由于很久都没遇上对他们微笑的本地居民,再加上他们一直以为他们所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所以他们也向哈伊表达好感,但最终却送了命。这正说明战争对两国无辜百姓的伤害有多重,他们面对的都是一场悲剧!热爱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