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贾谊《过秦论》)

(2)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其为惑也, 。(韩愈《师说》)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绝句,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 诗

范云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1)本诗题为“别诗”,但后人评价这首诗“不是一个‘别’字概括得了的”,即此诗不仅写离别及离别的情感,还写了其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全诗阐述理由。(4分)

答:

(2)诗的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

    (1) 同意。(1分)这首诗虽然前面三句描写了离别,突出了“别”的情感,(1分)可是末句“今来花似雪”,描写的是回来时鲜花盛开的春天场景,抒发了快乐之情。(1分)所以说,这首诗不是一个“别”字概括得了的。

(1) 不同意。(1分)这首诗前三句写离别,末句表面写归来,但联系第三句看,实际上委婉的抒发了离家时间之长,时光飞逝的伤感。(1分 )此诗句句写离别,“别”字可统摄全诗。(1分)

(2)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昔去雪如花”,点明了离别时天寒地冻的隆冬,抒发了离别的伤感;而“今来花似雪”,描写的是归来时春天的美景,抒发了快乐之情。(答比喻手法的运用亦可)(指出艺术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作用1分,下同。)

(2)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此诗末两句写冬春之景,冬景含离别之悲伤,春景岁鲜花烂漫,但传达的是离别的久苦,景中有情,都委婉的抒发了离别的悲伤。(或,无论是写冬雪如花,还是写春花烂漫,都是以乐景写哀情,抒发离别之悲。)

8.B(阅:经过。)

9.C(①句表现方克勤执政诚实守信,可排除A、B;⑥句表现他为人宽厚仁爱,可排除B、D;②③句表现他正直为民;④⑤句表现他为官廉洁。)

10.B(“按照法令用船运送”不对。)

11.(1)百姓如有不满的事,任凭到官府自己诉说,禁止衙役盘问百姓。(采分点:即、不乐、听、诣、谁何之。其中“听”可译为“听凭”“听任”,译为“允许”也可得分,但不如其它答案更好。“诣”不能翻译成“去”,但可翻译为“到……去”。“谁何之”也可翻译成“呵问”。)                                        

(2)区分田地为九等,按照等级征用(税务和物资),官吏不得做坏事(或:干扰之事),田野因此一天天地得以被开垦。(采分点:区、差等、以、日、辟。其中“日”还可翻译为“日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油水混合技术为新药铺路

针剂药物中许多具有疗效的成分都是脂溶性化学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或充分混合。为了把它们制成药品,通常将其溶解于一种“载体”油中,随后再利用清洁剂之类的添加剂将溶液分散到水中。另一种更为先进的方法是将药物裹在显微镜下可见的水溶性微粒中。但是,载体油和添加剂有令人不适的副作用、引发过敏反应并且注射时非常痛苦。而使用水溶性微粒的办法需要复杂的生产工艺。

澳大利亚大学的里克・帕什利已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两年前他发现,与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相反,假如先把溶解于油和水中的一切气体去除,这两种液体就能混合。

尽管化学家们依然困惑于个中的奥妙,但帕什利现在已经证明,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将脂溶性药物与水混合,从而告别添加剂及其副作用,同时简化药物的生产过程。这种技术也能使大豆油(它经常用来溶解脂溶性药物)和多种不同的油溶于水。而且,油滴的大小――直径约为0.6微米――很适合静脉注射。而且这样“你不用分散剂就能将油滴最小化。”他说,这种技术有可能“为生产更多无需复杂配方的注射用药铺平了道路”。

不过,这一切还不会马上发生。任何配制药物的新方法都需经过多年的试验,以满足严格的管理规定。不过,药物试验过程本身却因帕什利的技术而加快。大约40%的新型配方药都是脂溶性的,因此在试验之前必须找到让它们溶于溶剂之中的办法。目前,新药可能因为“太难”溶于溶剂而被搁置。这项技术则意味着你可以径直将药溶于水中并开始试验。

另外,改进现有的药物也成为可能。例如,重病特护区患者在长期使用溶于大豆油的镇静剂异丙酚之后,血脂可能高到十分危险的程度。如果能利用帕什利的技术将异丙酚溶于水中,这种副作用将会消除。马瑟说,这种技术甚至还能用来生产新的大麻类止痛制剂。他说,大麻含油量极高,导致人们难以生产出剂量准确的配方药。

(选自《参考消息》2005年4月10日 略有删改)

5.对帕什利新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技术能解决药物中脂溶性成分不溶于水的难题。

B.这种技术可以在使用添加剂时不产生副作用。

C.这种技术与以往技术相比具有简化药物生产过程的优点。

D.这种技术可以缩短某些新药物的试验时间。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比“载体油法”,在当前情况下更适合使用“水溶性微粒法”来生产含有脂溶性化学物质的药物。

B.利用目前的方法制成的药品因为没有解决脂溶性成份不溶于水的问题,使用时会出现人体不适、引发过敏反应的副作用。

C.澳大利亚大学的帕什利研究的新技术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已成熟,一旦投入使用,可能为制药带来可喜的变化。

D.大麻具有止痛作用。因为大麻含油量极高,所以,在利用大麻制备配方药时,准确的剂量很难控制。

7.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油和水是不能混合在一起的。

B.脂溶性药物的某种特性与大豆油具有相似性。

C.常规条件下如果不用分散剂就很难将油滴最小化。

D.镇定剂异丙酚很可能导致血脂高到十分危险的程度。

5.B (克服不了使用添加剂带来的副作用,是避免了使用这种添加剂)

6.D (A.原文只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并未说那种方法更适合生产药物;B.扩大范围,应把常规方法改为“载体油法”C.理论上还没有搞清)

7.D (是大豆油可能引起血脂增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邯郸分行特大盗库案涉案金额巨大,对正处于改制关键时期的农行产生了极坏影响,也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B:此次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挖掘爱心人物和事件,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宣传,来倡导人们发扬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 C:美宇航局科学家6日表示,他们发现在寒冷的火星表面上偶尔有液态水流过,这使得火星适宜生命生存环境的可能性大增。 D:由于新加坡是双语教学,为中国学生提供了语言方面的便利,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陌生感。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插科打浑 喝倒采 愤世疾俗 识实务者为俊杰 B:焕然冰释 雇用兵 疾恶如仇 陪了夫人又折兵 C:优柔寡断 撒手锏 嘻笑怒骂 万变不离其综 D:磨拳擦掌 座佑铭 循规导矩 惶惶不可终日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傍晚,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旁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上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他的橡木桶边,他惊奇地发现,没有一个橡木桶被风吹倒,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小男孩高兴地笑了,他对父亲说:“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己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笑了。

给自己加重,这是一个人不被打翻的唯一方法。

阅读上面的文段,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笼红

牛汉

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普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晚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在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而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了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我连曾祖母的姓氏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颗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餐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

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快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14.本文是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表现了祖孙之情,文章主要回忆曾祖母的哪些小事?请分条概括。(6分)

15.结合上下文,解释文末画线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

(2)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能力。

16.结合全文,归纳出曾祖母的性格特征。(4分)

17.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曾祖母对自己的爱,而题目却取作“灯笼红”,有何含义与作用?

(6分)

14.为了表现“我”和曾祖母之间的感情,作者主要写到了三件事:(1)曾祖母无疾而终;(2)曾祖母叫“我”“汉子”,给我掏寄藏的香瓜吃;(3)曾祖母用干涩的手抚我入睡。(答对一件事给2分,共6分)

15.(1)这句话含蓄地表现了曾祖母的去逝,同时表明正是大自然滋养了曾祖母的朴实、平凡,并让她宁静而安详地走完了她一生,了无遗憾与挂碍。(意近即可,3分)

   (2)曾祖母像“灯笼红”香瓜一样,经过时间的历练,拥有灵秀而美好的心灵,而世界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又红又甜”的美好心灵而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并且生生不息。这句话赞美了和曾祖母一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世界因他们而精彩。(意近即可,3分)

16.①历尽艰难,心灵却“又红又甜”。

②对晚辈充满了无限的慈爱。

③平凡淳朴善良。

④年轻时刚烈,晚年却异常温厚、仁慈、安静。(意近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4分)

17.因为“灯笼红”香瓜和曾祖母有共同的特点:“灯笼红”香瓜外表粗糙,可瓜瓤经历一段时间后会被酿得又红又甜,同样,曾祖母外表黧黑苍老,可经历艰难的她却拥有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文章以此为题,是以物喻人,借“灯笼红”象征曾祖母美好的心灵。(答到“灯笼红”香瓜与曾祖母的相似点给4分,揭示出题目的象征义给2分,共6分)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杜牧《阿房宫赋》)

(2)① ,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长桥卧波/复道行空/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2)花径不曾缘客扫/不畏浮云遮望眼/野渡无人舟自横/唯草木之零落兮/梧桐更兼细雨(任选一题作答,一句1分,错字漏字整句不得分,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

(2)“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

(1)答: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1分)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3分)

( 2)答:“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言之成理即可,4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