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分析说,何其芳《画梦录》里的意象可分为两种,一类是“()”,如黄昏、黑夜等,一类是“空间意象”,如坟墓、古宅等。

自我意象

自我意识分为三种成分,分别为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

A:自我态度 B:自我领悟 C:自我理想 D:自我意象

哪一项不是自我意识的成分()

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 C:自我行为 D:自我意象

商业银行以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为经营原则,实行( )。

A:自我管理 B:自担风险 C:自负盈亏 D:自我约束 E:自主经营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却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

A: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B: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C: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D: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给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

A: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B: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C: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D: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览照[1]

【北宋】苏舜钦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2]岂见明!

【注释】

[1]览照:以镜自照。苏舜钦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集团,范仲淹被贬官以后,苏舜钦也被革职为平民

[2]顽铜:不成材之铜,谓铜镜。

13.本诗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4.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13.本诗刻画了一位虽有报国雄心却无人赏识、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诗歌开头,诗人摸镜自照,刻画出虽面貌苍老丑陋却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颔联由绘形转入绘神,慨叹自己虽有杀敌平掳的雄心壮志,可是生不逢时,只好退隐归耕;颈联以自谦之语抒发内心苦闷,自言虽不配舞文弄墨,却写写文章,聊以__;尾联表明自己一片赤胆忠心,却无人赏识。

14.尾联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的满腔怒愤。诗人嗟尔顽铜,埋怨镜子,说它只能照出自己苍老、怪异的貌状,却照不出自己的一片赤胆忠心,表达出无人理解、赏识的一腔怨愤。在诗中,铜镜比喻当朝统治者,诗人虽是览镜自语,但实际上是对当朝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的满腔怨愤。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鉴赏诗歌的形象,解答时首先明确形象,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本诗刻画了一位虽有报国雄心却无人赏识、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慨叹自己虽有杀敌平掳的雄心壮志,可是生不逢时,只好退隐归耕,尾联表明自己一片赤胆忠心,却无人赏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解题步骤:先明确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尾联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的满腔怒愤。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生活经验的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如对镜自照。二者之中不但有差异而且有天然跨越的鸿沟。由主观的情趣如何能克服这鸿沟而达到可观的意象,是诗和其它艺术所必征服的困难。如略加思索,这困难终于被征服,真是一大奇迹。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可以说是这种困难的征服史。宇宙与人类生命,像叔本华所分析的,含有意志与意象两个要素。有意志即有需求,有情感,需求与情感为一切苦恼悲哀之源。人永远不能由自我与其所带生命意志中拔出,所以生命永远是一种痛苦。生命苦痛的救星即为意象。意象是意志的外化或对象化,有意象则人取得超然地位,凭高俯视意志的挣扎,恍然彻悟这幅光怪陆离的形相大可以娱目赏心。尼采根据书本华的这种悲观哲学,发挥为“由形相得解脱”之说,他用两个希腊神名来象征意志与意象的冲突。意志为酒神狄奥尼索斯,赋有时时刻刻都在蠢蠢欲动的活力与狂热,同时又感到变化无常的痛苦,于是沉一切痛苦于酣醉,酣醉于醇酒妇人,酣醉于狂歌曼舞。苦痛是狄奥尼索斯的基本精神,歌舞是狄奥尼索斯精神所表现的艺术。意象如日神阿波罗。凭高普照,世界一切事物藉他的光辉而显现形相,他怡然泰然地像做甜蜜梦似地在那里静观自得,一切“变化”在取得形相之中就注定成了“真如”(being)。静穆是阿波罗的基本精神,造型的绘画与雕像是阿波罗精神所表现的艺术。这两种精神本是绝对相反相冲突的,而希腊人的智慧却成就了打破了这冲突的奇迹。他们转移阿波罗的明镜来照临狄奥尼索斯的痛苦挣扎,于是意志外射于形象,痛苦赋形于庄严优美,结果乃有希腊悲剧的产生。悲剧是希腊人“由形相得解脱”的一条路径。人生世相充满着缺陷,灾祸,罪孽;从道德观点看,它是恶的;从艺术观点看,它可以是美的,悲剧是希腊人从艺术观点在缺陷灾祸中所看到的美形相。

——朱光潜:《诗论》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本华认为人有了由意志外射或对象化而成的意象就可以取得超然的地位,就可以凭高俯视意志的挣扎。

B.尼采的“由形相得解脱”之说是在叔本华的悲观哲学的基础上发挥得出的。

C.苦痛是酒神的基本精神,静穆是日神的基本精神。希腊悲剧通过转移阿波罗的明镜来照临狄奥尼索斯的痛苦挣扎,于是意志外射于形象,痛苦赋形于庄严优美,由此可以看出在希腊人那里酒神精神是一种需要迫切摆脱的痛苦状态。

D.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造型的绘画与雕塑是典型的日神艺术,希腊雕塑中的奥林匹斯众神形象就属于日神艺术。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们虽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转化为诗,因为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

B.诗人感受情趣之后,却能跳到旁边来,把它当作意象来观照玩索。

C.尼采指出了主观的情趣与客观的意象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同时也说明了这种冲突的调和。

D.人的需求与情感是人一切苦恼悲哀的来源,所以人只要无欲无求,清心寡欲,即可消除掉苦恼和悲哀,达到一种圆融的境界。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小题1】C(C“由此可以看出在希腊人那里酒神精神是一种需要迫切摆脱的痛苦状态”不符合原文)

【小题2】D(D“人只要无欲无求,清心寡欲,即可消除掉苦恼和悲哀,达到一种圆融的境界”无法推断出来,原文说的是“人永远不能由自我与其所带生命意志中拔出,所以生命永远是一种痛苦。生命苦痛的救星即为意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