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C 9.D 10.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极端气候事件的全球责任 尚前名
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
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从气象来说,气候变暖意味着蒸发量要加大,大量的水汽融到空气当中;此外,全球变暖,地面和海洋的温度也升高了,就使大气当中不稳定的能量也在增加,这种不稳定能量越大,台风的强度就会越强,强对流天气也会越强,甚至连大气中的电场强度也会增强。而无论是大气里面所含的水汽量、不稳定能量还是电场强度,一旦都比以往来得更大,就极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和极端天气事件。
IPCC报告表示,全球气温本世纪末可能上升1.1~6.4摄氏度,海平面上升18~59厘米。如果气温上升幅度超过1.5摄氏度,全球20%~30%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如果气温上升3.5摄氏度以上,40%~7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
乐施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南亚、非洲和墨西哥都遭遇洪灾,导致2.5亿多人受灾。这不是反常的一年,而是遵循一种模式,即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和更加极端的自然灾害正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所谓受人类活动影响,说白了就是人类的活动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科学家麦克洛克伍德与瑞士的克劳斯弗洛里斯共同分析了20多年来太阳活动及其释放出的能量、宇宙辐射强度等可能影响地球温度的因素,并与同一段期间地球平均气温变化作比较。结果发现,近20年来,在地球气温不断上升的同时,太阳释放的能量是呈现衰减的。
因此‘减排’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之所以十分关心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想把‘减排’作为各国的一项义务,决不仅仅是因为气候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是想主导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想借此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某些规则,并且在新一轮规则的制订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减排”或者是依靠技术进步,或者是依靠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或生产规模。如果是依靠技术,则涉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新技术节能减排的效果虽好,但实际应用的范围很有限。如果国际上将‘减排’通过某种安排确定下来,则必然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技术实力存在巨大差异,大部分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因此无疑有利于发达国家主导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并为它们的相关产业提供稳定的市场。
如果是依靠后者,则必然导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恰恰是主要依靠‘双高’产业,一旦承担‘减排’的强制性义务,则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此类产业的依赖度较低,因此‘减排’不会对其经济产生太大影响。
(节选自《生态环境与保护》2008年第2期)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大部分“减排”节能高新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如果全球依靠技术进步‘减排’,将有利于发达国家主导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并为它们的相关产业提供稳定的市场。
B.如果全球依靠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或生产规模“减排”,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将受到影响,而西方发达国家不会受到影响。
C.把“减排”作为各国的一项义务,将有利于一些国家借此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某些规则,并且在新一轮规则的制订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D.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之所以十分关心温室气体排放,是因为不管以何种方式“减排”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的活动使温室气体排放大量增加,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活动异常频繁。
B.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地面和海洋的温度升高,很多物种将面临灭绝。
C.近年自然灾害非常频繁、反复无常,也毫无规律可循,因而难以预测。
D.英国科学家麦克洛克伍德与瑞士的克劳斯弗洛里斯的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实际上过去20多年里太阳活动在起着相反的作用。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灾害更加普遍,但随着降水量增大,全球将与干旱无缘。
B.即使各国政府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控制住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也只能延缓,根本不可能有降温的趋势。
C.地球气候冷暖就是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太阳释放的能量,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和太阳释放能量的衰减能保持一种平衡,那么地球气候就能保持恒定不变状态。
D.改变能源结构,征收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税、制定更高的排放标准和更严格排放限制等,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5.B 6.C 7.D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两个行人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结伴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两人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其中一人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挑起两个箱子上路。两人反倒都觉得轻松了很多。
读完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有何启发,有何评论,请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认真阅读下面文字,再仿写一句。(5分)
守住文化的根
平安夜,同学们手捧苹果东奔西走相送时,谁还会想起大年三十的鞭炮?
情人节,情侣们怀抱玫瑰开怀说笑时,谁还会记得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
答:
文化周里,学者们争先恐后评论《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时,谁还能领悟到八大山人那白眼秃鹫的深邃? 仿写句式整齐、表达流畅2分,正确理解内容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拾叶者言 李国文
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数,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
14.文章第2段主要写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作者在“拾叶”中都获得了哪些乐趣?请加以简要概括。(6分)
答:
16.请结合有关文意,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请指出文章所运用的某一艺术手法,进行简要说明。(3分)
答:
(2)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3分)
答:
17.作者从“拾叶”中都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6分)
答:
14.(4分)主要是对银杏树的果实有关情况进行介绍,(2分)作用是引出下文对“拾叶”的描写。(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5.(6分)(1)感受到银杏树叶有一种特别的风格;(2)感觉到风景更加好看;(3)留作纪念,帮助记忆,引发回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6.(6分)(1)(3分)运用了象征(比喻)手法,(1分)比如用银可树干象征伟岸的人,用银杏树叶象征寻常的人,既贴切又形象。(2分)(或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用香山红叶和银杏的黄叶,相互衬托,形象地说明了各种颜色相互搭配世界才美,风景才好或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将“别人”与“我”到香山不同目的加以对比,用以突出作者“拾叶”的特有情趣)(2)(3分)不重复。(1分)两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相同: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突出其庄严高洁;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意在表现其平凡。(2分)
17.(6分)(1)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省得许多烦恼,也就有了尊严;(2)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3)人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或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两个小题任选一个小题)(5分)
(1)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荀子《劝学》)
“ ”指的是唐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元曲”包括散曲和 。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很多伟大的作家作品,其中有《神曲》的作者
、英国的 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创作了《 》。 ,西班牙的 等伟大作家。
(1)故不积跬步 驽马十驾 金石可镂 唐传奇 杂剧
(2)可以横绝峨嵋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但丁 莎士比亚 堂・吉诃德
只给一个小题评分,每小题五空,补写出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注】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本诗是肃宗至德年间(756一758)诗人避乱南游期间晚泊鄂州时作。
(1)首联中“犹是”一词透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
(2)尾联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分)“犹是”意为“还是、仍旧有”,(1分)写出诗人急不可待(或归心似箭)(2分)的归乡(1分)之情 (2)(4分)抒发了感时伤乱的情怀,(2分)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深广的社会意义。(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低温与长寿 秋 水
除了遗传,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寿命的长短。而长寿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现在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在得到研究的验证。而且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今天,人类进化的最终结果是,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37 摄氏度,而体温过高和过低人都不能承受,因此人属于恒温动物。但是,有人怀疑37 摄氏度是否就是人的最佳温度,尤其是在寿命与体温的关系上。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37 摄氏度也许不是最佳温度,而36.5 摄氏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0.5 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了7~8年的寿命。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与此同时,饮食少(主要是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0.5 摄氏度或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简单地导致了低体温呢?要弄清直接的因果关系是比较难的,因为无论环境温度怎样,哺乳动物维持着恒温。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康蒂的研究小组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使用一种称为分离蛋白2 的基因,这种基因能把通常细胞线粒体制造化学能的任务转化为促使线粒体释放能量,并以散热的方式体现。
把这种基因植入小鼠大脑下丘脑和靠近该区域感知和控制体温的一群脑细胞中,这些细胞群类似于自动调温器。植入的基因能有效加热自动调温器。结果,就让大脑误以为身体温度较高而发出降温指令,使得小鼠的身体降温0.3~0.5 摄氏度。
而这种降温对雌鼠和雄鼠的寿命影响是不一样的。降温后雌鼠的预期寿命延长20%,而雄鼠只延长12%,而且小鼠似乎生活得很健康,直到它们死亡。因为,它们并非只是简单地延长了衰弱的老年时期,而是过着有质量的健康生活。
这个研究证明,限制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第4期下)
5.下列关于“人体温度与寿命”关系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关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人的寿命的长短,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自身血液温度的高低。
B.人的正常体温平均是37摄氏度,如果人体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就会明显减少自身寿命。
C.适度降低体温有利于人的长寿这一结论,是通过遗传工程的方法才初步得到权威证实的。
D.对追求长寿的人而言,最佳体温是36.5摄氏度,这已被有关动物的实验结果所证实。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37摄氏度是人类生存的最佳体温这一说法,最近以来受到了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挑战。
B.科研人员发现,饮食的多少与人的寿命长短密切相关,在同样条件下,饭量小的人要比饭量大的人长寿。
C.有关科研成果证明,低热量饮食有助于长寿,是通过降低身体温度起作用的。
D.细胞线粒体的本来功能本来是为动物体制造能量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起释放能量的作用。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人的寿命的相关研究中,科学家对饮食与寿命关系的研究要早于体温与寿命关系的研究。
B.通过降低热量摄入可以有益于长寿,但是这样会对人的饮食习惯乃至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C.由降低体温有益于长寿的原理可知,人类亦可通过加快自身新陈代谢的速度的办法延长寿命
D.既然人体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并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那么也可以通过研制清除自由基药物的办法来延长寿命。
5.C(A项表述片面,人的寿命长短还有遗传等许多因素;B项原文是“过低”或“过高”,与“低于”或“高于”意思不等同,且原文下文说的是“难于承受”,也不等同于“减少寿命”;D项“最佳体温应是36.5摄氏度“的表述过于肯定,原文用的是或然性表述)
6.B(原文是说摄入热量少的相对长寿,而饭量大小与热量多少并非等比例关系)
7.C(“新陈代谢”速度太快,会使人加速衰亡)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①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②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③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④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④②①⑤③ B:①⑤③④② C:②④③⑤① D:④①⑤③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上班时间到了,职工小李还没来公司,经理说:“他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B: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基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C:民工因说了一句实话,引出一段当地县长为民工讨工钱的佳话,也使自己无意中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 D:有的外国人在赞誉中国美术片独特风格的同时,也提出过“习惯于完整的故事和懒洋洋的叙述”、“很难捕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等批评意见。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