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海 旅 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因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荔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这首诗以什么为结构线索?是怎样表达作者感情的?(4分)

⑵最后一联哪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4分)

(1)作者以翻腾起伏的思绪(归思)作为全诗的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乡思)。

(2)“催”字用得好。“催”为催促,这里是春风催促花儿开放的意思。诗人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予抑制状态的归心,进面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那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竟相怒放,不由自主。比喻出人意表,生动贴切.表现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制。(意思对,分析合理即可)

8.A(始:才)  

9.C(A中昌言表现是说二人的亲近;B中一说昌言举进士后的名气影响,一说苏洵进京游学与昌言相见后的情景;D中“虽日为文……”言苏洵很晚才求学,虽每天写文,但心中自惭)

10.B(没有反感之意,作者认为石昌言的富贵是情理之中的事)

11.①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石昌言,互相慰问如同平常一样高兴。(游、相与、劳问各1分,大意1分)

    ②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生、使各1分,大意1分)

    ③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所以、中国各1分,大意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论文,证实咖喱可以帮助降低餐后胰岛素反应,还能促进能量代谢,使人消耗更多的热量,促进脂肪氧化,从而有利于预防肥胖。

僧侣阶层的印度人甘心放弃鱼肉的美味,却无不贪啖咖喱;崇尚清淡的日本人害怕辣椒和花椒,却也热衷于咖喱;一向追求口味享受的美国人,厌倦于味精,平淡于酱油,对辣椒、花椒、茴香、肉桂、丁香、孜然、芥末等浓味调料习以为常,一旦遇到咖喱,却也会眼前一亮。

咖喱,总要配着米饭才够美味、过瘾。因为咖喱卤汁,不知多少人意犹未尽,多吃了一碗米饭。却也带来了女子们的烦恼:如何控制体重?那些担心血糖上升的人们,也有同样的担忧:多吃米饭,是否会升高血糖?

美国研究者把36名中年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吃味道温和的食物,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吃50克的辣味咖喱。4周之后,两组志愿者对调膳食,到第8周结束。在实验开始4周后和8周后分别测定志愿者们的血胰岛素、C.肽和能量消耗。结果发现,食用辣味咖喱者血胰岛素曲线明显降低,能量消耗曲线则上升。研究者们由此得出结论,食用咖喱有利于减少餐后的胰岛素分泌,增加了身体的能量消耗,这便减少了合成脂肪的机会。

不过,虽然已有不止一项实验数据证实,咖喱食物对降低肥胖风险有一定作用,但这些实验都建立在等能量膳食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吃同样数量食物的时候,吃咖喱的人比不吃咖喱的人很可能更瘦一些。但是,如果因为吃咖喱而多吃了一碗米饭呢?研究者并没有给出答案。我相信,咖喱的瘦身效果,不太可能抵消一碗米饭的增肥效果。

制作咖喱菜肴的时候,国人总会毫不吝惜地加入油脂,让金黄色的油滴将那迷人的咖喱气息散发得香彻天外。这两勺油脂,所含的300千卡能量,又该让谁接受才好?大约,它们还是会悄悄地攀附在腹部和腰部吧。所以,咖喱固然能瘦身,饭量更是要紧,调料尽情抛洒,油脂决不多放……如此,咖喱的美味,以及苗条的身材,当可兼得了。

(选自《健康时报》2007年7月27日)

5.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咖喱有利于预防肥胖的证明的一项是

A.咖喱可以帮助降低餐后胰岛素反应。

B.僧侣阶层的印度人甘心放弃鱼肉的美味,却无不贪啖咖喱。

C.咖喱能促进能量代谢,使人消耗更多的热量。

D.食用辣味咖喱者血胰岛素曲线明显降低,能量消耗曲线则上升。

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般情况下,吃咖喱的人比不吃咖喱的人很可能更瘦一些。

B.实验数据证实,咖喱食物对消除肥胖风险有一定作用。

C.日本人害怕辣椒和花椒,却热衷于咖喱,是因为咖喱有助于减肥。

D.咖喱能减少餐后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减少合成脂肪的机会。

7.根据本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食用咖喱时,若不能控制食量和油脂的摄人,将不利于减肥。

B.咖喱是一种辛辣食品,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C.咖喱主要是通过加快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的合成机会,达到瘦身效果的。

D.一碗米饭的增肥效果超过咖喱的瘦身效果,所以带来了女子们的烦恼。

5.B(僧侣们喜欢咖喱并不知道咖喱具有减肥的作用,而是美味使然)

6.D(A项属表述不周.应是“吃同样数量食物的时候”的前提下;B项偷换概念,“消除”应为“降低”;C项强加因果)

7.D(少女们的烦恼是因为食量的增多,屑强加因果;另外,从“不太可能抵消一碗米饭的增肥效果”处可知,“减肥”与“增肥”的比较尚不确定)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驱车从五家渠市出发,沿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一路向东,经吉木萨尔和奇台,仍然是满眼单调的长着低矮植被的茫茫戈壁。 。我们正赶上秋收的季节,农田呈现大片成熟的秋收黄, ,我们就穿行在这魔幻的世界里。 ,许多羊只散落其中,绿色代替了黄色,茫茫草场中间居然建着几间白墙红屋顶的欧式小屋,真会让人误以为到了以“绿草红屋”著称 的爱尔兰牧场。①从平地向山坡上缓缓地爬上去,一层高过一层,配上天山宽阔的天空,颇有与《魔戒》中的新西兰相似的感觉②象征兵团的方正防护林和大片的农田毫无征兆地跃入眼帘③地形也挣脱了戈壁④当我们折向南行,向天山深处进发时⑤快到山顶时,⑥大片的农田后展开的是大片的草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④②⑥①⑤③ D:①②④⑤⑥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经使得世界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原来位于全球化高端并受益匪浅的发达国家开始出现抵制全球化。 B:12月23日,“南海一号”离开“生活”了800多年的海域,驶向28海里外的新家――海上广东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C:在区域经济中,天津港降低了各种资源运输成本、物流成本,同时降低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交易成本,形成良好发展环境,从而增强了区域的竞争优势。 D:英特尔公司宣布推出四核处理器产品,与该公司上一代双核处理器产品相比,四核处理器的性能提高了50%到80%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自然界的草木荣枯常引起人们的诸多感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曼舞的黄叶展示着秋的衰飒。“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荒野的草显示着无尽的生命力。“无边落木萧萧下”,“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树叶,一株小草,短暂一生,令人感慨系之。请以“一草一木总关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④不得抄袭 ⑤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鸟 巢

肖凤

①水泥浇筑成的塔楼和板楼,鳞次栉比,远远望去,仿佛是陡峭垂直的群山,构成了大城市的独特风景线。然而它们的造型,僵硬呆板,不像大自然的山峦,鬼斧神工,有着美妙的线条,蕴含着迷人的神韵。不过,生活在北京市的平民百姓,如果能够在这灰色的或者绿色的,或者别的什么颜色的高楼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论是大是小,只要它是独立的,能够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也就满足了。

  ②有时走在马路上,仰首遥望居住的那座楼宇,找到第17层那几扇属于自己和自己亲人的窗户,就觉得那个叫作“家”的地方,其实更像一个“鸟巢”。因为它方方正正,像一个匣子,虽然它被夹在第16层与第18层之间,却总是觉得它好像是被高高地吊在半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作为人类的家园,它似乎是太高了一点儿。

  ③因此常常羡慕鸟儿,它们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如果它们把巢筑在第17层上面,也能舒展开自己的双翼,款款地飞回去。而且还能站在自己的巢里,优哉游哉地鸟瞰人群。可是我没有翅膀,如果我要回到自己的“鸟巢”,必须借助楼里的电梯。而电梯又受制于电的有无,或有没有故障(它常有故障),以及开电梯的小姐是否坐在岗位上。不像鸟儿那般自由,一切由它自己做主,想要出门就出门,想要归巢就归巢。

  ④坐在窗前的写字台前伏案工作,会忽然听见“咕,咕,咕”的悦耳声音,抬头一望,原来是两只白色的鸽子站在窗外的窗沿上,正在亲昵地对话。我不愿惊扰它们,便静静地坐在那里,欣赏它们的漂亮形体与温柔姿态。待它们亲热地谈得够了,就会转过小巧的头颅,用它们那双明亮的小眼睛,与我对视。每逢这时,我就很想告诉它们,我是多么地喜欢鸽子,毕加索笔下的那只名鸽,其实远不如真实的鸽子美丽。我还会产生错觉,不知是这对鸽子还是自己,正住在“鸟巢”里,也不知我与它们是否同类。它们的小脑袋里想些什么,我一无所知,反正是等到它们留连得够了,就展翅飞翔,飞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巢里,那个鸟巢比我的“鸟巢”平方米略少,不过也是悬在半空,悬在对面那座塔楼的一家住户的阳台上。

  ⑤除了鸽子之外,也有麻雀造访我的窗台。或者一只,或者两只,或者更多。它们叽叽喳喳,跳跳蹦蹦,全然不顾有人正从窗户的另一面望着它们,很像一群喜爱游玩的活泼孩子。它们的家不知筑在何处,好像比鸽子的家距离远些。

  ⑥这些客人光顾我的“鸟巢”,让第17层的高空有了魅力。有时站在窗户里面向外望去,常常看见鸟儿们在窗外飞翔,这种景象使自己几乎忘记了是被围困在水泥筑成的方格子里。

  ⑦可是,只要俯首下望,大城市的单调景色就会一目了然――马路很像一条灰色的带子,形形色色的汽车和无轨电车像大大小小的甲壳虫,慢慢地向前蠕动,很久才能走到视线之外。近处是深灰色的屋顶,远处是层层叠叠的楼群。

  ⑧绿色的树木像珍宝,令人爱不释“目”,使人更加向往大自然。很想变成一只鸟,从这座“鸟巢”中飞出去,飞到森林中去,飞到大海边去,飞到崇山峻岭中去,飞到一切有花有草有树有水,唯独没有水泥和汽车尾气的地方去,去享受一下没有污染的清新空气,去享受一下没有噪音的宁静氛围,去享受一下没有撒过漂白粉的清澈溪水,去寻找一个没有是非,没有烦扰,没有摩擦,没有争权夺利,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的干净去处。

14.结合全文,解说“鸟巢”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理解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概括文章第⑧段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简要评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17.“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思路就具有曲折起伏之美,结合全文简要赏析。(100字左右。)(6分)

14.(4分)①“鸟巢”既指鸟儿的巢穴,又指文中“我”的蜗居小屋。(2分)②“鸟巢”还象征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世俗环境,束缚着人的自由、独立的现代都市(2分)

15.(6分)①鸽子的到来,让第17层的高空宁静、祥和而和谐。②麻雀的造房让第17层的高空活泼而灵动。③鸟儿们的光顾使“我”捐弃拘束、孤独、压抑、忘形忘我,与鸟同化(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16.(6分)抒发了作者对当下都市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反感,(1分)对大自然、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1分)

评价提示:①表现了人的本性――对自由的向往。②完全否定了现代都市文明――有失偏颇。

(4分。评分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观点、语言各14分,分析2分)

17.(6分)要点:大城市面上的楼群都是独特的风景线,但造型僵硬呆板。不过,拥有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也就满足了。(2分)可是,我的“鸟巢”既不独立,也不自由(受制于人)而鸟儿的鸟巢却可以自己做主,自由出入。(2分)因而,我渴望变成一只鸟,飞向大自然。(2分)

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记・屈原列传》)

陶潜在《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中分别自己比作“倦鸟”“羁鸟”,借以表达对官场、俗世的厌倦和对田转用、自由的渴慕之情。这些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雁”是寄托相思的;而《声声慢》中的“雁”是寄托哀思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剪梅》)

________________,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1)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尽而知还   羁马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挟飞仙以遨游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每处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词描绘了这样的画面;边塞将刁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2分)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1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1分)

 (2)“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1分)“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1分)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1分)渲染了“愁绝”的气氛。(1分) 

8.A(进:使……上进) 

9.D(均为介词“在”A介词“因”/介词“与”。B连词/名词,“车盖”。C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 

10.C(“其靠可恕”错)

11.(10分)(1)(徐元庆的)父亲徐爽被县吏赵师韫杀害,(为报父仇)元庆卖身为奴,最终亲手杀死了县吏,(然后)捆起自己,投案自首。(5分。大意1分,“为……所”“鬻”“刃”“归”各1分)(2)现在如果认定元庆的孝道是正义的,(而)废除国家的刑法,(将此)作为将来的法规,国农业用地必然多灾多难,那么元庆所犯的罪行就不可免除了。(5分,大意1分,“义”“图”“则”“废”各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