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小令,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唐)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成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

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双调]拨不断

(元) 马致远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宫名。公元589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

(1)《金陵怀古》描绘了哪些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同为怀古,从抒情角度看,二者有什么不同?

(1)选用松楸荒冢、禾黍残宫、石燕拂云、江豚吹浪等画面,抒发了对风云变幻、王朝兴替的感慨。(4分)

(2)许作以事入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2分)马作则直接从吊古之情出发,语迫情急,直抒胸臆。(2分)

8.C(勒:刻)

9.A

10.C(“多次请求宝应”错误)

11、(1)衡阳王认为虞荔有高尚的志向,很钦敬器重他。回到郡中,就征召他为主簿。(5分。“以”“雅”“辟”各1分,译出大意2分)

(2)不久城被攻陷,哀情孝礼不能表达,从此终身吃素食穿粗衣,不听音乐。(5分。“寻”“申”“蔬食布衣”各1分,译出大意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上下求索”的文化哲学

邹广文

“文化”与“哲学”这两种不同概念的嫁接,体现出了文化哲学的独特学科定位。文化哲学是一种将哲学的形而上思考奠基于现实文化之上的当代哲学发展的新形态,是一种打通理性与经验、“形上”与“形下”两种思维运思屏障的新的哲学态度和研究方法。显然,文化哲学的探求带来了当代哲学变革的契机,文化哲学是一种“上下求索”的哲学,它是从哲学形而上的价值理想预设出发,去审视和研究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从中探求人们的生存本性、行为根据、存在价值、生活意义乃至前途命运,去求解人的现实文化实践背后的人文精神,并展示个体生命存在的多样化特征。

但是,从这一视角反观当下的文化哲学研究,我们由于对其学科定位、价值诉求或学科品性问题的认识模糊,使得文化哲学在其研究范式上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导入纯学理的体系建构上,而迷失了文化哲学直面现实文化实践的真精神。众所周知,作为西方文化哲学异军突起标志的法兰克福学派,其文化哲学建树突出表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文化批判方面。他们基于一种文化理想价值,去审视批判大众文化。在其、文化批判视野中,大众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现象,而且是经济现象、政治统治现象,还是人的一种特定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他们以异常鲜明的态度批判和指责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齐一性、标准化以及娱乐化、媚俗化倾向。法兰克福学派在文化上的基本立场是维护文化、艺术的自律性本质,捍卫文化艺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意义,进而批判文化的经济化、商品化,反对文化与政治统治的同一关系,坚决否定和批判大众文化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状态。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存在诸多观点的差异性,但是这种文化批判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由此反观我们的文化哲学研究,似乎缺少这种文化自觉意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诸多文化矛盾,当代文化哲学尚没有寻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途径。虽然文化哲学的理论视角为21世纪人类走出文明危机展示了希望,但是在一系列具体方法的操作上并没有给人们指出确切的答案。文明失去了伦理的价值,人生失去诗意和意义感,真正摆脱这种危机也许尚需一段艰辛的努力。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如理性与非理性、文化普遍价值与文化个性发展等等,这均有待于文化哲学做出合理的解答。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建立新的社会文化实践范式,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当下中国文化哲学深化的重要目标。

(节选自2007年10月31日《光明日报》)

5.下列关于“文化哲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将哲学的形而上思考奠基于现实文化之上,从而成为当代哲学发展的新形态。

B.它贯通理性与经验、“形上”与“形下”两种思维方式,成为新的哲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C.它以求解现实文化实践背后的人文精神,展示个体生命多样化特征为价值诉求。

D.它通过审视和研究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来预设其形而上的价值理想。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下的文化哲学缺乏直面现实文化实践的真精神,是因为我们对其学科定位、价值诉求等问题的认识模糊。

B.对社会生活的文化批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卓有成效,是法兰克福学派成为一种“标志”的重要原因。

C.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对文化与政治统治的关系的认知存在分歧,但该学派对大众文化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状态的批判态度却一以贯之。

D.维护文化、艺术的自律性本质,捍卫文化艺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意义是法兰克福学派在文化上的基本立场。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视野中,大众文化也是经济现象、政治统治现象,因此文化、经济、政治统治有同一的关系。

B.文化哲学已经为21世纪人类走出文明危机展示了希望,而人们何时把这种希望变成现实,还只能是一个未知数。

C.由于我们的文化哲学研究缺乏文化自觉意识,因此文明失去了伦理的价值,人生也失去诗意和意义感,文化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突出。

D.只要建立新的社会文化实践范式,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就能真正觉醒,社会就能全面进步,就能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

5.D(把出发点当成了目的)

6.C(文中对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存在的差异性并没有指明;)

7.B(A因果关系不成立;C强加因果关系;D夸大了前提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你怎样理解“看得见”和“看不见”?如何看待它们之间奇妙而辩证的关系?请认真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将下面一则报道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中新网11月15日电继纺织品和鞋类之后,普通话已经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广受欢迎的出口商品。在世界各地,教授汉语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

  本月9日,教育部下属的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与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达成了共建孔子学院的协议。这将是黎巴嫩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这项新的合作计划将使孔子学院的总数达到120多个,分布在50多个国家。国家汉办正在围绕另外40个项目与不同国家的多个合作伙伴展开磋商。

答:

普通话成广受欢迎的“出口商品”(或“中国普通话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出口商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边 关

郭 岚

对于长期蜗居内地的人来说,边关就永远是一片苍凉和冷漠。事实上,在你未见到真正的边关之前,任何一种想象,任何一种描述,都是苍白和无力的。

在认识和了解边关之前,你必须有这样的体验:穿越林莽,听到的不是松涛奏出的委婉与和谐,而是山崩地裂时流泻的激越和酣畅;兀立荒原,感受的不是如蝇如蚁般的背负沉重,而是穹宇六合包容在胸的伟大气度。在雪域你想到的不是心速加剧以至窒息的__,而是超度生死之后的冷静与平和;在海边你看到的不是大海潮汐,孤帆远影,而是少女优美的身躯此起彼伏。在有了这样一番体验之后,边关已经向你走来。

边关是历史筑起的一道门坎,它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岁月悠悠,湮没了多少昔日边关的雄姿,使它成为现在内地的一道风景;又筑起了威严,使它公作昨日边关的继续。边关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被这道门坎阻隔着,犹如一本书中挟着的白纸。在边关,同一座山可以种植不同的风俗,同一条河可以载承不同的语言,同一棵树可以遮掩不同的信仰。在边关,有形的是界碑,无形的是理念。有时,有形的界碑挡不住无形的理念,无形的理念却是忠诚者坚守的界碑。站在边关这道门坎上,你既有一种出门远行的悲壮,也有一种漂零归来时的动情,这都让你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尽管你是个不爱落泪的汉子。

边关还是一着诗,一幅画。它可以让诗人从渺小变得伟大,也可以让诗人由伟大变得渺小;它可以让画家充满灵感,也可以让画家感到呆滞。这么说吧,边关有山,山清秀嵯峨,却透着冷漠;边关有河,河浑厚湍急,但充满温柔;边关的风雨肆虐无忌,可不乏几分亲近;边关的日月皓皎洁,就总是那么遥远。在现在文明把都市变得愈发狭隘,把人们变得愈发猥琐了的今天,边关就以它的美丽自然,就以它的雄大磅礴,就以它的纯朴厚重,牢牢地吸引着你。在这里,你不用附庸风雅,不用察颜观色,你就是你,你可以随意地扯开喉咙唱歌骂娘,可以尽情地裸露身躯接受大自然的沐浴。当你想从尘世中解脱,让心境得到一份安宁,边关就是最好的去处。

边关在令你为它迷恋痴醉的同时,又不能不让你生出许多的感伤。对任何美好的东西,你都会有这样的感伤。裸体是艺术的美,但你会感伤禽兽的目光时时在玷污它;文物是历史的美,但你会感伤强盗的魔爪处处想撕裂它。事实上,这种感伤绝对不是多余。边关就遭受了太多的摧残和蹂躏,留下了太多的创作和痛苦,以至每一阵轻风吹过,你都能听到如泣如诉的故事;每一道闪电划过,你都能看到刀光剑影的厮杀。边关的土地被炮火燃烧过,河水被鲜血染红过,就连每一块石头,也记着刀戳的斑痕。

这一页实在太沉重了,沉重得如同搬动自己的头颅。那一天我来到位于广西边关的金鸡山上,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金鸡山炮台于光绪十年(一八八五年)建,至光绪二十一年竣工,历时十年。……每个炮台分别有一门德国克鲁伯厂于十九世纪制造的一二○毫米要塞炮,全钢,重约数万斤,当时由三四百人拉,每日数寸,历时九个月才拖到山顶。……今镇南之炮大部分完整,弹头尚未出口……”

我站在那门弹头尚未出口的古炮前,举目远眺,远处是叠嶂的群山;低头近看,近处是祥和的气氛。这一切都告诉我身边的古炮与之相去甚远,可又告诉我这古炮想对它们诉说什么。可惜那枚尚未出口的弹头梗塞在炮膛里的时间太久了,没有人能取得出它,它只能默默无语。它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民族的强盛与衰败,光荣与耻辱,悲壮与痛苦,都埋在了它那锈蚀的炮膛。据说别处还有好几门这样沉得的古炮,沉重的弹头卡在沉重的炮膛内,把它们变得更加沉重。我实在不敢再去看望它们。在我看来,那弹头不是卡在炮膛,而是卡在了我的喉咙。

这些年我走过许许多多的边关,许许多多的边关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教育。我真的应该好好写一篇关于边关的文字,不是为了回报,不是为了感激,而是它就在你心口激荡着,叫你不能不写它――

哦,边关!

14.统观全文,“边关”带给作者哪些感受,请概括作答。(8分)

答:

15.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强调了什么?(4分)

答:

16.文中特别引述了广西边关金鸡山上读到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告诉人们什么?为什么要引述它?(4分)

答: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2)在对边关的吟咏中,作者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出深挚的感情。请从③④段任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

14.(8分)①边关是庄严的。(边关联系着过去和现在,需要忠诚的理念守卫)。

②边关是美丽的。(边关如诗如画,牢牢吸引你)

③边关是神奇的。(边关带给人放松和安宁)

④边关是沉重的、让人感伤的。(边关过去遭受过太多的摧残和蹂躏、创伤和痛苦)。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含义:边关是历史形成的,它过去和现在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段文字强调了边关的作用和坚守它需要的忠诚。含义、强调内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文字告诉人们炮台建成历时久、费功大,但未发挥保卫边关的作用。引述这段文字丰富了内容,让人们了解到昨日的沉重和屈辱;深化了文章中心,让人们感受到守卫边关的责任。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1)(2分)强调的种种体验,是为了突出边关的雄浑、阔大以及带给人们的感受,对下文起引领和铺垫的作用。内容作用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例:第三段中的“同一座山……信仰”。用排比突出边关的分隔作用,引发人们对边关的敬慕。再例:第四段中的“边关有山……温柔。”用顶真强调边关山河的美与别处不同,兼有柔美和壮美的特点。举例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文学常识、名句填空(任选一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从中国古代戏曲分类讲,《西厢记》属于 ,《牡丹亭》属于 ; 默写杜甫《旅夜书怀》的颔联: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2)从我国小说发展的阶段说,《柳毅传》属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属于

默写李煜《虞美人》的最后两句: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1)元杂剧,明清传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疾痛惨怛。

  (2)唐传奇,拟话本,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1)这首山水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⑵ 你认为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谈谈你的理解。(4分)

⑴王安石这首山水词写出了景物恬静的美,从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4分)

⑵“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写出了水色的清碧,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答成“抱”也可,只要言之成理)(4分)

8. C(应是“最终”)

9.A(“让官员们都保持友好的关系”有误,应是“把官员之间的关系很好地理顺”。)

10.(10分)

(1)(是因为)常常想要巩固根本,使边境平静国家安宁,又哪里是为了私利呢!(5分)

(2)闲时陪坐,也已经大略地陈述了心里所考虑的,不知道究竟将用什么方法来处理?(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戏曲与社会经济生活

戏曲在宋代的形成,是和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进入商品化的市场密切相关的。而在这之前,它尚未进入商品化的市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大约在人类产生不久,原始的表演艺术就产生了。现有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已无可争辩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例如,和戏曲表演密切有关的音乐和舞蹈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就开始了。这种原始乐舞大多是人们在劳动或生存之余的自娱自乐。参加者往往是氏族或部落内部的人,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与商品化和经济生活完全无关。另外,在原始社会中还有一种乐舞是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参与者一般是氏族中有较高地位的人员。这类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其时,在氏族内部还没有商品的流通。自然和商品经济也谈不上挂钩。

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这种原始的乐舞也开始出现变化。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如迎神、赛会时,乡民们常要进行祭神等活动,同时还表演一些舞蹈等。这类表演不为统治者重视,在史籍中的具体记载不多。但有一点则可肯定,民众系自愿参加,而且都是本乡本土者,依然是自娱自乐为主,基本上是一种民间zōng jiāo 活动,而不是以经济活动为主。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这在史书上记载很多。古代中国崇尚礼乐,每当有重大活动,例如祭祀、燕飨、乡射等,都离不开乐舞的表演。为此,统治者还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的培养和演出活动。这些人一般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以后虽有不少奴隶和平民子弟进入演艺队伍,但他们吃的是皇粮,而非卖艺人,因此和商品经济也无多大关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代,虽然演艺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基本上仍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没有太多的关系。以民间出现的歌舞戏《踏谣娘》而言,虽说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时也有角色的分工,形式上歌、舞结合,有表、唱和音乐的伴奏,已初具戏曲的雏型,然而它的演出仍然是民众的一种娱乐活动,从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抒发人们心中郁积的情绪,与社会的经济生活关系不大。至于宫廷内的演出,是唐代表演艺术的主要方式。统治者在朝廷中设立了庞大的乐舞机构,并从全国各地挑选大量艺术人才进入“教坊”,以满足他们精神享受的需要。艺人的演出在宫廷进行,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广大的民众没有关系,也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无关。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戏曲等演艺活动的发展离不开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宋王朝在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进程中,加强思想和文化统治,尤其是在它与辽、金的连年征战中损兵折将后,更实行崇文轻武的治国方略。自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歌舞升平,戏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正式形成了。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战争硝烟的消散,社会经济也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城市商品经济,更呈现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广大农民在土地的买卖中,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这种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为戏曲的兴起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5.下列各项不属于“戏曲在宋代形成”的原因的―项是

A.宋王朝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建设,加强了思想和文化的__。

B.宋代营造了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C.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歌舞升平。

D.北宋中期以后,广大农民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原始的表演艺术就发生在人类产生不久。

B.原始社会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乐舞,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

C.统治者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都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

D.迎神、赛会时,乡民们举行祭神活动还表演的一些舞蹈等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民间zōng jiāo 活动,而不是经济活动。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是一种表演艺术,只要社会稳定,有了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就能产生戏曲。

B.在宋以前的阶级社会里,主要有两类表演艺术,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它们和商品经济并无多大关系。

C.唐代表演艺术主要在宫廷内演出,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的经济活动。这就是中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原因。

D.宋以后的戏曲因为需要和商品化的市场紧密相连,因此也就不会再有专门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了。

5、B(戏曲的产生需要较为宽松、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6.B(原文中有“大约”,只是表示推测)

7.B(A项中戏曲的产生还有如政治环境等其他条件,C项中只是原因之一,D项强加因果)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