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天外星球播种地球生命
科学家们表示,陨石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恐怕已让反抛至太空的地球细菌抵达了遥远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
这项说法恰好颠覆了胚种论。根据该理论,地球生命起源于外来的彗星或陨石上的微生物。任职加州莫非特田市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科学家摩尔表示,上述两种理论皆认为,生物在太阳系中散布的方式,非常类似细菌在一间拥挤的教室内相互追赶,他说:“只要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所有的行星都会出现生命。”
我们已知,火星与月球上发生的撞击足以将岩石抛掷到太空中,最后掉落在地球表面,成为小型陨石;地球岩石要飞散至太阳系边缘则较不容易,因为这些物体必须先摆脱强大的太阳引力。
为了要找出6500万年前造成齐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大撞击,有多少岩石能抵达外太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后追踪数百万碎片弹射的路径。发现类似规模的撞击事件,曾在地球历史上出现过数次。
研究团队同时观察,有多少地球碎片能抵达公认较适合生命生长的环境,例如土星的卫星泰坦星、木星的卫星欧罗巴星。“我以前认为机率微乎其微。”领导该研究团队且任职于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的行星科学家葛雷德曼表示。
但是研究的结果却让葛雷德曼相当惊讶。在500万年内,约有100个左右的物体抵达欧罗巴星,且约有30个抵达泰坦星。2006年3月16日,他在得州联盟市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研讨会中,发表了这项模拟结果。
然而,经历了突发的高温环境,以及抛入太空后的加速度作用,细菌还能存活下来吗?
研讨会中诸多研究学者对上述问题持肯定的立场。佛罗里达大学微生物专家尼克森
即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姆斯研究中心内,利用房子大小的喷射器进行相关测试。
为了模拟陨石的撞击力,他与同事们将弹珠大小的弹丸,以每秒5公里的速度发射至带有细菌孢子的水盘,再以泡沫塑料承接向上飞散的破瓦残碟。该研究团队发现,约有万分之一的细菌得以存活下来,摩尔表示:“这项实验结果是建立在相当精准的计算之上的。”
许多天文学家相信,细菌在太空中经历宇宙辐射的曝晒旅程后,依旧能存活,其上
依附的细菌几乎一定会因落地的撞击力而相继死亡。
“但是在泰坦星上则是不同的结果。”葛雷德曼如此表示。该卫星外围浓厚的大气层会使陨石破碎成块,同时减缓碎块下降的速度,葛雷德曼说:“这形成了相当良好的安全网。”他补充说,“着陆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还会融化冰层,制造出一个为时不久但能让这些天外访客栖居的水池。”
在研讨会上,有人询问葛雷德曼:假设少数细菌真能安全抵达泰坦星的陆面,在该卫星大约零下170摄氏度的酷寒环境中,细菌是否能生存?“这就有劳诸位来解答了,”葛雷德曼告诉听众们,“我只不过是一个送货的‘小弟弟’。”
(选自《海外文摘》2007年第2期)
5.下列关于“胚种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胚种论”认为外来的彗星或陨石上的微生物是地球生命的起源。
B.“胚种论”认为生物在太阳系中散布的方式,非常类似细菌在一间拥挤的教室内相互追赶。
C.只要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所有的行星都会出现生命。
D.陨石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已让反抛至太空的地球细菌抵达了遥远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相信,细菌在太空中经历宇宙辐射的曝晒旅程后,依旧能存活。
B.研究证实,经历了突发的高温环境,以及抛入太空后的加速度作用,约有万分之一的细菌得以存活下来。
C.因为卫星外围浓厚的大气层会使陨石破碎成块,同时减缓碎块下降的速度,所以这将有的于陨石上依附的细菌到达卫星后存活。
D.少数细菌能安全抵达泰坦星的陆面,只是细菌是否能生存还是个未知数。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表示,在天外星球播种地球生命完全是有可能的。
B.地球细菌要想达到天外星球需要克服突发高温、加速度、宇宙辐射、落地撞击力等一系列的考验。
C.2006年3月16日,葛雷德曼在得州联盟市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研讨会中,发表的模拟结果因其科学性,将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
D.虽然人们相信细菌可以从地球到达遥远的天外星球,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弄不明白。
5.D(其他选项是对文章前两段内容的转述,D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本句所表述的正是颠覆胚种论的认识。)
6.B(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注重分析原文的意思,理解各选项的内容和原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A项原文是“许多天文学家相信”在此为“科学家们相信”,不符合文意。C项表述错误,文中说“该卫星”是指“在泰坦星上”,不等于“因为卫星外围浓厚的大气层会……”。D项原文为“有人询问葛雷德曼:假设少数细菌真能安全抵达泰坦星的陆面……”,这是混淆了已然与未然。)
7.C(推断和想像题是根据原文体现出的端倪得出一定的结论。以文章内容为前提,推断过程合乎逻辑,结论体现合理客观。推断不能想当然,不能武断,要符合客观实际。C项表述正是犯了这一错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 B: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三角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 C: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D:能不能正视历史,能不能反思自己,是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关键。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干涸 兴高采烈 寒喧 哄堂大笑 B:睿智 绵里藏针 池塘 世外桃园 C:暴躁 怨天尤人 楹联 变本加厉 D:矫情 走头无路 证券 川流不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社会学系的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周杰伦会创作、会演戏、会唱歌、会给妈妈作曲。这么有能力有孝心,孩子怎么会不喜欢呢?但是做父母的却往往看不到这方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略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格,将下列小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补写完整。(要求押韵)(4分)
嫦娥一号
很小很小
在太空中犹如一粒流沙;
很大很大
你的心将亿万万个心思装下;
很远很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近很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很远很远
梦想在瞬间绽放成火花
很近很近
嫦娥的笑声飘回娘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怀 霜
许俊文
在我的记忆里,霜总是和生活的艰难紧紧连在一起。
幼时家境贫寒,常为衣食发愁。秋夜里,只要一听到大雁的叫声,母亲的脸上就会浮起一层愁云。大雁嘎咕一叫,霜就随着到来了。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最听不得雁叫,寒雁一叫,她就没有了睡眠,倚着床头轻轻叹息。尽管她的叹息声压得很低,但熟睡中的父亲还是感觉到了,他心事烦乱地翻着身,然后兀自坐在__中,一口接着一口把烟锅抽得直响。母亲有些于心不忍,悄悄掀开草帘的一角,朝窗外看了.看,外边黑得像一口古井。她缩回了身子,温温地说,再迷盹一会儿,到时辰我叫你。嗯。父亲含糊地应着,然而他还是摸黑下了床。不一会儿,院子里便响起嚓嚓的磨镰声。这时,母亲摸索着燃起油灯,从油漆斑驳的柜子里翻出一件破旧的棉衣,借着微弱的光亮,一针一线地缝补着。
好静好长的“白露为霜”之夜哟,父亲嚓嚓的磨镰声总是在寅时响起,母亲昏黄的小油灯总是伴着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那过客似的雁声总是轮番给我的梦投下一片片阴影。忽一夜,诉愁的雁声消失了,我蜷曲在土炕上,一觉醒来,但见母亲的小油灯依然亮着,而疲惫的母亲却靠着床头已打起了微鼾,长长的麻线仍缠绕在手上。在她的枕边,摆着几双新做的棉鞋和几顶红色绒帽。绒帽是带有焐耳的那一种,想必是父亲卖山草为他的儿女买回的。我悄悄地从被窝里抽出一只手,抓一顶扣在头上,一种少有的激动折磨着我脆弱、敏感的神经,我第一回失眠了。
万籁俱寂的寒夜里,一缕游丝般的鸡鸣起自远处,亦逝之远处,然而母亲还是听得十分真切,她轻轻掀起窗上的草帘,一股寒光注满了屋子,那光白中泛青,像是从刀刃上发出的,自然有了某种逼人的硬度。月亮好亮啊!我意识模糊的咕哝了一声。母亲没有理会我,她垂手立在窗前,好像在埋怨谁,又好像是自责,这么浓的霜,怎么就穿一双草鞋呢?我猛然想起梦中的磨镰声,想起踏霜进山的父亲,在这霜天霜地里,他手中挥舞的那柄草镰,此时又不知响在哪一个山坡?
草帘垂落,屋子里复归于__,艾篙的苦香和烟气从灶膛里窜出来,在老屋里四处弥漫。那是母亲在为她的儿女准备早餐。此时,我小小的心里,盛满了说不清是贫寒的温馨,还是温馨的贫寒,仿佛有一簇烛焰投射在冰块上,有一种凄凉的暖意在我的心中摇曳,并将我的身心紧紧地包裹着。这种来自阴阳两极的气息,在我的身上悄悄地融合,调和出一种平实、冲淡的品性。我在日后漫长的人生之旅中,含辛而不觉其苦、啖饴犹思世道之艰可能就来自它吧。
那条布着霜痕的毛道,从我的豆村通往二十里外的一座古镇去,我在这条毛道上整整走过了五年的求学时光。关于这条毛道的许多际遇和感触,大都已被岁月的积尘深深地掩埋了,唯独那银霜,至今依然留在我的记忆里。一个人踏霜而行,呼吸着芒刺般冷凝的空气,心是异常明净的。此时,天上银河一抹,七星低垂,一如贫妇的霜月纤纤瘦瘦,不知是操劳过度,还是愁绪萦怀,它没有夏月的润朗,秋月的圆融,刚走出地平线就衰老了,单薄的身影使人担心它能否走完这铺满寒霜的旅程。霜月仿佛并不介意自己衰微的生命,它将仅有的一点光投洒在我的身上,而且丝毫没有希图报答之意。这纤瘦、衰微的月儿,多像我那“白发望霜天”的慈母,她总是在每一个寒彻的霜晨默默地为我弄炊,默默地把家中最好的食物装进我的饭囊,然后默默地把我送到村外,默默地立在霜痕斑驳的石桥上,目送着我踏着那条通往古镇、通往希望所在的毛道……
有一天,我顶着纤瘦的霜月,走过溜滑的霜桥,踏着寒霜闪烁的毛道走向梦幻般的远方。此一去行踪飘忽,山高水远,故乡遂成了梦中的幻影;此一去所求多多,所得了了,每一步都走得十分沉重,走得十分艰难。这时,我望一眼苍穹的霜月,闻几声远山的寒樵,胸中便袭来一股温温的情愫。也许我的寻觅一无所获,也许我的期冀无法捕捉,但是,我不能停下越走越沉的脚步,尽管我的身后没有鞭子。
只有孜孜地追寻。
背负着纤纤霜月,聆听着悠悠樵声……
(节选自《散文》)
14.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怀霜”的?请加以归纳。(6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种来自阴阳两极的气息,在我的身上悄悄地融合,调和出一种平实、冲淡的品性。
(2)我不能停下越走越沉的脚步,尽管我的身后没有鞭子。
16.文中刻画的“霜月”和“母亲”两个形象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表达了
什么样的感情? (6分)
17.总览全文,完成下面问题。(6分)
(1)第二、三段在记叙中运用了多处细节描写,试举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结尾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①父母在霜天为家庭操劳;②我踏霜求学。
每条3分,意思对即可。
15.⑴十分贫寒的物质生活和极其温馨的家庭亲情结合在一起影响着作者,使他形成朴素、淡定的思想性格。
⑵人生困苦、追求艰难,但故乡和亲情鼓励支撑作者永不放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6.相同特点:纤瘦单薄、倾力付出、默默关爱、不图回报。
表达感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对母爱的依恋、感激、赞颂。
特点4分,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17.⑴例:“他心事烦乱地翻着身,然后兀自坐在__中,一口接着一口把烟锅抽得直响。”将父亲为全家衣食发愁的心境真切描摹出来,为下面连夜磨镰、踏霜进山打草作铺垫,表现父爱的深沉。(或例:“但见母亲的小油灯依然亮着,而疲惫的母亲却靠着床头已打起了微鼾,长长的麻线仍缠绕在手上。”将母亲为儿女日夜操劳、疲惫至极的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与上文的叹息和下文的弄炊送行呼应,表现母爱的深挚。)
4分,举例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⑵结尾段照应前文,点明中心,表达对亲情的依恋,引发读者联想。
2分,意思对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有志矣,
__________________,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古人常借助外物来抒发情感。比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____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不随以止也 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杨柳依依 羁鸟恋旧林 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时茫茫江浸月 羡长江之无穷
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小令,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唐) 许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成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
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双调]拨不断
(元) 马致远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宫名。公元589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
(1)《金陵怀古》描绘了哪些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同为怀古,从抒情角度看,二者有什么不同?
(1)选用松楸荒冢、禾黍残宫、石燕拂云、江豚吹浪等画面,抒发了对风云变幻、王朝兴替的感慨。(4分)
(2)许作以事入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2分)马作则直接从吊古之情出发,语迫情急,直抒胸臆。(2分)

8.C(勒:刻)
9.A
10.C(“多次请求宝应”错误)
11、(1)衡阳王认为虞荔有高尚的志向,很钦敬器重他。回到郡中,就征召他为主簿。(5分。“以”“雅”“辟”各1分,译出大意2分)
(2)不久城被攻陷,哀情孝礼不能表达,从此终身吃素食穿粗衣,不听音乐。(5分。“寻”“申”“蔬食布衣”各1分,译出大意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上下求索”的文化哲学
邹广文
“文化”与“哲学”这两种不同概念的嫁接,体现出了文化哲学的独特学科定位。文化哲学是一种将哲学的形而上思考奠基于现实文化之上的当代哲学发展的新形态,是一种打通理性与经验、“形上”与“形下”两种思维运思屏障的新的哲学态度和研究方法。显然,文化哲学的探求带来了当代哲学变革的契机,文化哲学是一种“上下求索”的哲学,它是从哲学形而上的价值理想预设出发,去审视和研究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从中探求人们的生存本性、行为根据、存在价值、生活意义乃至前途命运,去求解人的现实文化实践背后的人文精神,并展示个体生命存在的多样化特征。
但是,从这一视角反观当下的文化哲学研究,我们由于对其学科定位、价值诉求或学科品性问题的认识模糊,使得文化哲学在其研究范式上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导入纯学理的体系建构上,而迷失了文化哲学直面现实文化实践的真精神。众所周知,作为西方文化哲学异军突起标志的法兰克福学派,其文化哲学建树突出表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文化批判方面。他们基于一种文化理想价值,去审视批判大众文化。在其、文化批判视野中,大众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现象,而且是经济现象、政治统治现象,还是人的一种特定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他们以异常鲜明的态度批判和指责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齐一性、标准化以及娱乐化、媚俗化倾向。法兰克福学派在文化上的基本立场是维护文化、艺术的自律性本质,捍卫文化艺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意义,进而批判文化的经济化、商品化,反对文化与政治统治的同一关系,坚决否定和批判大众文化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状态。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存在诸多观点的差异性,但是这种文化批判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由此反观我们的文化哲学研究,似乎缺少这种文化自觉意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诸多文化矛盾,当代文化哲学尚没有寻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途径。虽然文化哲学的理论视角为21世纪人类走出文明危机展示了希望,但是在一系列具体方法的操作上并没有给人们指出确切的答案。文明失去了伦理的价值,人生失去诗意和意义感,真正摆脱这种危机也许尚需一段艰辛的努力。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如理性与非理性、文化普遍价值与文化个性发展等等,这均有待于文化哲学做出合理的解答。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建立新的社会文化实践范式,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当下中国文化哲学深化的重要目标。
(节选自2007年10月31日《光明日报》)
5.下列关于“文化哲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将哲学的形而上思考奠基于现实文化之上,从而成为当代哲学发展的新形态。
B.它贯通理性与经验、“形上”与“形下”两种思维方式,成为新的哲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C.它以求解现实文化实践背后的人文精神,展示个体生命多样化特征为价值诉求。
D.它通过审视和研究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来预设其形而上的价值理想。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下的文化哲学缺乏直面现实文化实践的真精神,是因为我们对其学科定位、价值诉求等问题的认识模糊。
B.对社会生活的文化批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卓有成效,是法兰克福学派成为一种“标志”的重要原因。
C.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对文化与政治统治的关系的认知存在分歧,但该学派对大众文化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状态的批判态度却一以贯之。
D.维护文化、艺术的自律性本质,捍卫文化艺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意义是法兰克福学派在文化上的基本立场。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视野中,大众文化也是经济现象、政治统治现象,因此文化、经济、政治统治有同一的关系。
B.文化哲学已经为21世纪人类走出文明危机展示了希望,而人们何时把这种希望变成现实,还只能是一个未知数。
C.由于我们的文化哲学研究缺乏文化自觉意识,因此文明失去了伦理的价值,人生也失去诗意和意义感,文化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突出。
D.只要建立新的社会文化实践范式,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就能真正觉醒,社会就能全面进步,就能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
5.D(把出发点当成了目的)
6.C(文中对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存在的差异性并没有指明;)
7.B(A因果关系不成立;C强加因果关系;D夸大了前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