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三月八日是女士们的节日,为每一位女士送上祝福的“花篮”;有牡丹,一生平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红梅,永远年轻。 (2)当下战争题材影视热播,对此有人说战争具有破坏性,没什么好写的。其实,文艺有奖善惩恶的目的,而____________,为什么不可以写呢? ①有丹桂,幸福伴随;有芙蓉,冰雪聪明; ②有芙蓉,冰雪聪明;有丹桂,幸福伴随; ①战争也表现了善与恶的交锋 ②善与恶的交锋也表现在战争里
A:①② B:②② C:②① D:①①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节假期过后,“上班族”和“上学族”中不少人都有烦躁、失眠、精神不振甚至肠胃不适等感觉,这种不良反应被专家称为“节后综合症”。 B:针对洞庭湖沿岸地区的鼠灾,湖南省防疫部门最近开展了全面的防疫大检查活动,力求在这个活动中建立与完善疫情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C:2月25日,《中国体育报》写道:“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某些媒体和网站有关‘王治郅打人’事件的报道,记者不想评论谁是谁非。” D: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提供了某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参与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
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民工许霆利用银行ATM自动提款机的故障很轻松地提走了现金17.5万元,此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喧然大波,人们纷纷置疑银行的安全措施。 B:吕秀才眉头一皱记上心来,他把洋葱汁抹在眼上,然后眼泪涟涟地对郭芙蓉说:“郭小姐,皇天在上,厚土作证,我吕轻侯诚心向你道歉,让你受委曲都是我的不对。” C:莫砺锋教授指出,“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怀古诗句,既抒写思古的苍桑之感,也是作者在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其高屋建翎的讲析让听众获益非浅。 D:十年前,洛浦一带还是一汪浊水、衰草离离、垃圾遍地,而今却是清波粼粼、芳草如荫、垂柳依依,成了不少外地游客流恋忘返的旅游休闲场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文章。(60分)
秋天,葡萄熟了,高高的葡萄架下来了一只只馋嘴的狐狸。
每一只狐狸都在葡萄架下一次次跳起,又一次次重重地摔在地上。但第一只坚信“坚持就是胜利”,最终因体力衰竭而死。第二只狐狸具有林黛玉式的忧郁气质,它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找到一根藤条在葡萄架下自杀了。第三只是一只生性急躁的“张飞狐”,失败的耻辱让它怒火中烧继而破口大骂,结果这只骂街的狐狸被农民一锄头打死了。第四只狐狸是有名的乐天派,几次无功而返后,它咽下几口唾沫,自语道:“这一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酸葡萄。”于是它又唱着“鸡呀羊呀都到哪里去呀”的小曲走远了;第五只是一只精神脆弱的狐狸,这次的失败使它的精神分裂了,从此人们常可以见到一只蓬头垢面的狐狸,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个角度构思作文,但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章的中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目标的确定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崇高远大的理想固然令人神往,但不能脱离自己的自身条件,否则就只是好高骛远,落下笑柄。
2.在生活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根据自己的优势,努力实现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
3.生活中要学会放弃,要敢于放弃。放弃不合适的目标,不是怯弱的表示,而是理智的抉择。“半途而废”实际上并不是彻底放弃,而是在坚持寻觅。
4.失败是人生中难免的。没有失败的人生是缺憾的人生。面对失败,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只有这样,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会成为人生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6分)
头渡小镇精巧 ① 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② 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 ③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 ④ 风吹雨打, ⑤ 世事变迁, ⑥ 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答:(请将答案填入下表)
(如有其他答案。所答关联词只要能够准确贯通原文意思也可)
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请参照下面提供的示例,再仿写两个句子(不能再用“眉睫”)。(4分)
示例:一摸考试已经迫在“眉睫”。
句中“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极紧急的关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儿子是妈妈的“心肝”。句中的“心肝”,取心肝是身体极重要的器官之义,比喻儿子是妈妈最亲近、最疼爱的人。(2)高考复习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句中的“眉目”取眉目于人体头部最上面之义,喻指事情开始有头绪了。(3)刘备视孔明为“股肱”之臣,军国大计悉由其出。句中的“股肱”,取股肱为人体四肢重要部位之义,喻指孔明是刘备身边重要的辅助者。(4)凭着他高明的“手腕”,终于平息了这场股市__。句中的“手腕”,取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极灵活的部位之义,喻其手段、本事。(4分,每条答案2分。注意正确选取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造句,写出“所取之义”,写出所喻之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叶子时期的梅
晨 义
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伫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可爱的你呀,藏在了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忽略。
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束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漠不相识。
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荚。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寻问:“你认识它吗?”
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14.文章第3段说“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我的心事”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叶子时期的梅?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使分析文章引用叶芝的诗的目的和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是特意来看无花的腊梅的,看看它的长久与佳美。(4分)(只答看梅1分)
15.①最安宁的阶段②最年轻富有的辰景③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④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答出①、②、③、④得6分,漏掉①或②各扣2分)
16.意在阐明自己看重的不是腊梅独艳天下的显露的一面,而是它作为一种花木最本质极普通的一面。(3分)引用诗文增添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有文采,使作者对梅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更富有情韵。(3分)
17.本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喻人。(2分)这句话字面上是说梅,开花时期的“显露”气叶子时期的“隐藏”,都是“别人”的感觉,对于梅自身来说,它无非是自然界一棵普通的植物。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告诫人们,我们每个人也如同这样一丛腊梅,也应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列无所谓显露,无所谓隐藏。(答出画线的部分文字大意可得满分)(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_,威振四海。
(2)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云无心以出岫 (3)齐彭殇为妄作 (4)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阳春曲・春曲
胡祗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1)“一春能得几晴明?”一句,在内容上起什么作用?(1分)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月景,宜醉不宜醒。”一句赞美的是什么景色?从中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审美
情趣和心情?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借景抒情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内容上点题:春,突出本曲的重点内容:晴(晴明)。
在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之间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意思答对即可)
(2)是赞美阳春三月的醉人景色。流露了作者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和悠然满足的心情。(意思答对即可)
(3)主要运用了对偶(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比喻(借喻)(红雪,“红雪”意思是红杏如雪,)、反语(反问)(一春能得几晴明?)的修辞手法。(意思答对即可)
将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弈秋》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讲)。译出大意给2分;“使”、“诲”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惟……之为……”给2分。
(2)(4分)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学得)不如前一个。或:虽然他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但是,学习效果)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虽”、“之”、“俱”、“弗若”,每译对一处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