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使日本成为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军事大国,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多年的愿望,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B:湖北省荆州中学“红五月”歌咏会在荆州人民剧院于2007年5月1日隆重举行,参加演出的有全校30多个班级的代表队和教师合唱团,长江大学的部分学生也应邀表演了节目。 C: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国旅游业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发挥旅游在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 D: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下列各组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荫庇 别出新裁 冒失 阪上走丸 B:脉博 不稂不莠 模仿 按部就班 C:诙谐 略见一斑 好像 仗义直言 D:跋涉 名副其实 戳穿 利害得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曾有一种信念:“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他屈居在6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

一位业余攀登爱好者这样感慨道:“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其实最难攀登的是我们自己。有时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本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虽然简述的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值得深思和品味的重点却是那位业余攀登爱好者的感慨:“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其实最难攀登的是我们自己”说的是确立志向;“有时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说的是定准目标;“做最好的自己,我能”说的是增强自信。这三个方面都是―个人取得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也与目前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有着较紧密的联系。考生可根据各自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评分说明】依据《2007年语文高考(湖北卷)作文评分标准》

①基础等级评分(50分,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10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依文论文,沿坡溯源,顺着学生的思路找分。若是诗歌文体,按等级标准评分,主要看立意、看内容、看情感,不看字数。

    ④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请分别另用一个恰当的词语置换它(每处不超过4个字)。 (4分)

①在夏天里把汽水、啤酒等饮料雪藏一下再喝,你会觉得更惬意。

②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③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④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答: ①

①冷藏(冰镇)        ②搁置不用        ③有意隐瞒         ④隐没无闻

   (以上类似的词语皆可,但每处所置换的词语必须与语境相符,每处1分,共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溪 水

李汉荣

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如果你认定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此刻你会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 比起我,小溪

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更没学过美学。可是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当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那么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

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原载2005年5月28 日《人民日报》第8版,略有删节)

16.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前后文,有条理地说明一下为什么“此刻你会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6分)

答:

17.联系全文,简要说明“溪水”所具有的“智慧”和“品性”各是什么?(4分)

答:其“智慧”是

其“品性”是

18.本文以“溪水”为题,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溪水”的? (4分)

答:

19.本文重点是写“溪水”,但文中的“我”却始终与“溪水”如影随形。请指出这样写“我”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16.答题要点:①“此刻你会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说明只要“你”善于用眼观察、善于用心感受就能被大自然的美所感动;

②从“忧伤的泪水”来看,说明“你”已经意识到自然之美的不可穷尽;

③从“喜悦的泪水”来看,说明“你”已经懂得美无处不在、无需刻意寻找的道理。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17.其“智慧”是:顺乎自然,走它该走的路,不错走一步;说它该说的话,不多说一句。

其“品性”是:单纯坦荡,心仪、欣赏一切美而不据为己有。

(每点概括说明2分,共4分)

18.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作者分别是从四个方面来写溪水的:一是说明溪水无处不在的源头;二是描写溪水流淌所显示出的大自然的智慧;三是介绍溪水丰富的经历;四是赞美溪水纯洁美好的品性。(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9.写“我”的作用是:①与溪水形成对比,突出溪水的美好,赞美溪水具有清澈的情感和思想;②突出文章主题,通过“我”羡慕和渴望做溪水,表现人们应该像溪水一样追求美好境界:清亮、坦荡,而不自私。(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也可酌情给分,共4分)

填空。(6分)

(1)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编印的“三言”之一《》。英国女作家在《墙上的斑点》一文中用意识流动的形式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态度。

(1)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弊在赂秦/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⑤《警世通言》/⑥弗吉尼亚・伍尔夫(只写“伍尔夫”也可)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授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上面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渔家傲》写于早期,其中的“绿蚁”是一种美酒。《清平乐》写于晚年,其中的“风势”既指自然的“风势”,也寓国家的形势。

(1) 李清照在她这两首观赏‘‘雪里梅花”的词作中,虽然都写到了“醉”,但“醉”在两首词中所起的作用却不相同。请说说你的鉴赏见解。(4分)

答:

(2) 品析“共赏金尊沉绿蚁”中的‘‘赏’’和“故应难看梅花”中的“难”,说说两首闻在意境上各有什么不同? (4分)

答:

(1)作者在《渔家傲》中是以“醉”写乐。一方面欣喜春信、赞美雪里寒梅。因美景而“陶醉”;另一方面,在与人共赏梅花、劝人饮醉中,表现了主人公的热情和喜悦。(2分)

作者在《清平乐》中足以“醉”写哀。一方面通过触景生情,感伤世事动荡变化、物是人非};另一方面借醉消愁,排遣自己飘零沦落、衰老孤苦、饱经磨难的忧郁。(2分)(另有言之成理的鉴赏见解也可给分,共4分)

(2)前词的意境十分清丽、明艳;一个“赏”字,就表现出了作者在这种意境中的一种由衷喜悦、兴奋之情。(2分)

后词的意境十分冷寂、沉郁;一个“难”字,就表现出了作者在这种意境中的一种无限凄楚、愁苦之情。(2分) (另有言之成理的鉴赏品析也可给分,共4分)

 

10.D(此句中的“计”应解释为“盘算”或“考虑”。)

11.A(B项上句表现的是封建士人的寡廉鲜耻,而下旬则表现的是作者的一种清高气节。c项上句表现的是封建士人的寡廉鲜耻,下旬表现的是封建士人的奴颜婢膝相,但不是表现奴才的敲诈勒索。D项上句表现的是封建士人巴结上司的急切心情,属于寡廉鲜耻的行为;下旬虽然表现的是奴才的言行,但从原文语境来看则不属于敲诈勒索行为。只有A项的上下旬分别表现的是封建士人的寡廉鲜耻和奴才的敲诈勒索。)

12.C(此项的分析和概括除了在观点上不够稳妥外,也与文中所述的事实有很大出入。如原文中写的是“主者故不受”、“主者故固不受”,这其中的两个“故”显然是故意装样子,而不是“坚决不接受”;再如“当他遇到真正的人才时常常高兴地对别人说‘某人是贤才,某人是贤才…也不是原文所说的情况。)

13.参考译文:

(1)我的才学水平与自己的道德观念不相称(或:“我的才德跟自己的职位不相称”),本来我是知道自己这点的;至于不能讨得上司信任的毛病,那我就更严重。(每句1分,共4分)

(2)有时偶尔路过他家门口,就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策马急跑过去,就像霜逸有什么在追我似的。(每句1分,共4分)

(3)您老人家听了我这样说,该不会讨厌这是迂腐吧!(每句1分,共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虽然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化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

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6.下列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能使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B.网络社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爱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个瞬间展开。

D.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交往因面对面的接触,使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

7.下列对“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的经济活动更为高速高效,人们更加独立自由,个人能力得到更大发挥。

B.网络社会提升了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并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广泛。

C.网络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方便快捷,加强了人际关系纽带。

D.网络社会使人丧失了历史的深度和地区认同,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

8.下列不属于文中提出的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一项是

A.突破时空限制,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使人际交往更具体。

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C.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D.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强化文化认同和信仰。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项是

A.网络社会空间是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可见网络社会的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B.经济活动高速有效,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这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

C.文章有较多篇幅分析网络卒十会的负面影响,可见作者对网络社会是持否定态度的。

D.文章提出了应对网络社会珧战的多种方式,表明人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

6.D(根据第1自然段原文“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一句,可知“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交往”并非是“面对面的接触”。)

7.C(“加强了人际关系纽带”错。原文第2自然段指出: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接着在原文第3段中明确指出:网络社会“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

8.A(原文最后一自然段集中谈了应对网络社会挑战的一些方式,但其中没有“突破时空限制”的意思。)

9.D(A项中“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的说法太绝对,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中“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的说法也太绝对,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C项“作者对网络社会是持否定态度的”与全文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不相符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汉老雕塑家杨林最近起诉孝感、武汉等地20家麻糖厂商“侵权”使用他创作的《董永与七仙女》雕像图案,向武汉市中级法院要求索赔88万元。 B:为方便市民晚上“方便”,武汉市城管局近期在许多主次干道上安装了夜光指示牌,醒目地指示公厕方位。 C:在第八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湖北赛区海选现场,一群平均年龄达到63岁的12位精神矍铄的婆婆也要求上台表演集体时装秀,或许对她们而言,选秀的意义不在“选”而在“秀”。 D:对我省一些县市在一两年前就被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企业违法排污案件至今没有什么进展,老百姓戏称这是只挂牌、不督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