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作答)(6分)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王勃《滕王阁序》)

(2) 。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刘向)

(1)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人道寄奴曾住    气吞万里如虎(4)壮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罗敷歌

贺铸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①。目断书鸿②,平淡江山落照中。谁家水调③声声怨,黄叶西风。④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注:①丝桐:指美妙的音乐。②书鸿:传书的鸿雁。③水调:曲牌名。④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

(1)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秋风”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4分)

答:

(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答:

(1)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诗句所具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1分)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婉的意境,(1分)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2分)(2)前四句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四句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对前后四句的概括各2分)   

7.C(领兵前往)   

8.A(均为介词“在”;B连词“因为”/介词“用”;C代词“他”/代词“他们”;D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A(①写两人成名;③写安国被起用;④写安国行贿;⑥写他人反对和亲)

10.D(韩安国关于土地和人口的观点是对汉军攻打匈奴是否有利的分析,不是叙述匈奴目前的状况)

11.(1) 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率”“复”“背”各1分,全句意思1分)(2)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罢”“全”“制”“敝” 各1分,全句意思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形具快乐生

张保振

一个时期以来,谈论快乐的话题愈来愈多。工作上有“快乐工作”说,生活上有“快乐生活”说,竞技场上有“快乐足球”说,学校有“快乐学习”说,研究领域有“快乐经济学”说,等等。

人生来具有趋乐避苦的本性。追求快乐,享受快乐,为人之常情。问题是什么叫快乐,怎样才能求得快乐。快乐是感觉,如何求之呢?马克思主义者对快乐有着自己的感受。谢觉哉在谈到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时说,“不可能有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快乐来给你享受”,“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就告诉我们,形具快乐才生。

形具快乐生,首要在“形”。形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形体。无“形”,快乐就成了无本之木。毫无疑问,凡变化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无形难变,更难转化为快乐。这种形,具体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这些工作,或决策,或管理,或科研,或操作等,都是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对创造新生活的奉献。这些工作,因我参与、我奉献而快乐。因为说到底,形为快乐之质,快乐为形器之用。形与快乐,犹如刀之刃、山之峰,形存快乐存,形谢快乐灭。

形具快乐生,重要在“具”。具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潜台词叫“足”,同义语为“办”。一件事情与工作之“形”,做起来会有难易,论起会有高下,但不论是非凡或是平凡,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困难脚下踩,快乐心头生。如果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事不“具”不“办”,或是三心二意,少“具”缺“足”,东一榔头西一棒,又怎么能享受经过劳作、奋斗、拼搏而取得成功后的快乐呢?

形具快乐生,关键在“生”。生是一种过程,既有出生之意,又有发生之状,更有化生之态。这种有“形”且“具”而“生”发出来的快乐,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这种愉悦,既有诸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在接受外部刺激后的外部感觉,又有诸如运动觉、肌体觉、平衡觉等接受肌体内部刺激后,反映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不同状况的内部感觉。这种感觉属精神层面,只要不止于一步地实践、实践、再实践,进取、进取、再进取,就能使快乐陪伴终生。

形具快乐生,生生会不息。这种生生不息引起的变化,会使大量的新东西产生,并带来源源不断的快乐,使人“一笑失百忧”,精气神更足。生生不息的快乐会使人如神人,似天人,进入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成为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进而吐纳珠玉接千载,卷舒风云通万里。

选自2007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4.下面是关于“形具快乐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所认为的能够产生快乐的“形”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具有参与和奉献的特点。

B.“形”是快乐的载体,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工作,它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

C.“具”指的是做工作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并获得快乐。

D.“生”指的是劳作、奋斗、拼搏后所获得的快乐,它既指外部感觉,也指内部感觉。

5.下面各项中对“快乐”产生的必要条件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无论是决策、管理、科研、操作,只要是对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新生活有利的工作,就有产生快乐的可能。

B.如果在工作中说得多,做得少,缺少“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的精神,也不能享受到快乐。

C.要想让快乐源源不断,陪伴终生,就得实践、实践、再实践,进取、进取、再进取。

D.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才能精气神更足,获得生生不息的快乐。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这篇议论文先阐述了快乐的含义,然后分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最后指出为什么需要快乐。

B.快乐是感觉,不同的人对快乐有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所指的快乐,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快乐,主要指精神层面。

C.世界上的工作有千千万万,但是本文所指的工作,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具体工作。

D.在议论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时,作者先从正面分析怎样才能获得快乐,接着又从方面概括不可能取得快乐的种种表现。

4.B(“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是“快乐”的特点)   

5.D(“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是快乐的结果,不是快乐的条件)   

6.C(指“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对创造新生活的奉献”的所有工作)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此次亚艺节晚会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劲,韩国小天王Rain、神话成员金东万、乐坛教父申圣勋,日本著名歌手西城秀树,以及萧亚轩、陶吉吉、费玉清等都位列其中。 B:当时郑钧正和工作人员一起讨论新专辑MV的拍摄问题,结果突然感到心脏非常疼,马上就去医院检查。因为是家人陪着去的,公司方面所以一直没有联系上人,不清楚他的检查情况。” C:斯琴高娃在读过剧本之后就对海盗一角爱不释手,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女主角梁桂凤杀富济贫,当地人都称她为‘海上女侠’,她因生活所迫而同上海黑帮老大顾四爷展开各种较量,显示了女性特有的机智与英勇。” D:本来大家都要上班,要送和收只能到晚上,而将大小官员都放假了,说不定使那些还在“偷偷摸摸”转悠的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了更多冠冕堂皇的“跑”和“要”的机会。

以“收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关于绿色设计与绿色产品的思考

绿色设计是目前国际设计的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环境以及生态问题的反思。何谓绿色设计呢?所谓绿色设计(GD),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等。绿色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以绿色技术为原则所进行的产品设计。所谓绿色技术(EST)在西方被称之为“环境友善技术”,是减少环境污染或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使用技术、工艺、产品的总称。

对于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尽可能的回收并再循环或重复利用。因此设计师的绿色设计可以遵循“获取最小值”这一创新原则,并建议采取以下五种策略来获取更多更理性的创源。

环保专家都深知设置“不可能的…”作为设计目标的重要性,他们大胆提出的环境保护口号“零浪费”和“零浪费产品”,推动设计师们去创造更先进和更适合于环境的产品[3]例如,某公司开发的为复印机生产重新设计的流水线闭合回路系统已经节约了价值35亿美元的材料和零件。最近IBM公司宣布,为了减少电脑设备对环境的污染,该公司制造中央处理器的塑料将可以百分之百的回收。

设计师作为产品的主要策划者和创造者,对产品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都会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往往由他们决定产品所选用的主要材料,产品如何制造?采用何种特殊的表面处理方式以达到最终的表面效果?产品如何使用?用后的废弃物如何处理?是否使用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设计师对众多问题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社会绿色与消费系统,重新审视现代设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

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满足顾客的需要,在这种实现思想的引导下产生了象浓缩清洁剂类的浓缩产品和传真、打印、复印等多种功能组合的多功能产品。类似的设想还有如用太阳能板材用在房子的侧面和顶部来积聚能量,满足住户的热水和室内温度调节的需要。

非物质化方式是“获取最小值”这一设计原则的升华。它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变的更具现实意义。同时它给现代设计师们以新的启示,使绿色设计的这片天空更加广阔。

从设计开发的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可有传统产品生命周期和绿色产品生命周期之分。传统设计的产品生命周期始于提取原材料的投入,经过产品生产加工;止于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之后。而绿色设计的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原材料生产,产品生产制造、装配、包装运输、销售、使用、直到回收、重新利用等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都会有物料的输入和输出,有时可以进入人为的循环,即再利用,有时则要进入自然界的循环,造成环境、生态问题。

现代设计师要关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并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

20.下列对“绿色设计”内涵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绿色设计是目前国际设计的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环境以及生态问题的反思。

B.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

C.绿色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它要求设计的产品尽可能的回收并能循环利用,做到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D.绿色设计是以以人为本为原则所进行的产品设计。这是一种追求减少环境污染因而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创新型设计。

21.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绿色设计因为能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自然资源使用,尽可能少用原材料,所以所以在西方被称之为“环境友善技术”。

B.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对社会绿色与消费系统关系的认识决定了产品选用的主要材料,是否使用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

C.IBM公司,为了减少电脑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在制造中央处理器时,选用可以百分之百回收的塑料。

D.为了使用热水和室内温度调节的方便,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不少家庭已经将太阳能板材用在房子的侧面和顶部来积聚能量。

22.文章第六段说,“非物质化方式是‘获取最小值’这一设计原则的升华”。结合全文来概括说明“获取最小值”的含义。(6分)

答:

23.这篇文章提出了哪些符合绿色设计思路的策略?请根据文意进行归纳。(6分)

答:

20.色设计的核心是: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利用充分)

21.D(原文信息只是一种设想,并未变成现实)

22.在尽可能满足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同时,使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到最少,(3分)而且通过尽可能回收并再循环或重复利用产品,使浪费趋向于零。(3分)(照抄原文“不仅要减少……或重复利用”得3分)

23.⑴以“不可能的……”作为设计目标推动设计师创造更先进和更适合环境的产品;⑵设计师要研究社会绿色与消费系统,重新审视现代设计;⑶尽可能地采用非物质化方式;⑷尽可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人为循环。(每点2分,对三点满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软实力”产生于文化吸引力

丁元竹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主要包括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我国的文化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适应,另一方面要着力实施文化创新、产业拉动和“走出去”的基本战略,使文化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国家实力有许多表现,“软实力”并不表明软弱。“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必须把“软实力”纳入到国家战略中。

“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该国的“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追随;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制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

在我国,我们谈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当然,软与硬都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就拿文化来说,虽然一般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文化产业就是美国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可以说,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也有文化,很难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其实,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互补的。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使用得当,二者相得益彰。目前有人认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确实,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有竞争力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有增大趋势。

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增加公共投入,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发展。要重点扶持重要新闻媒体、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国有经营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批能够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企业集团。推进制播分离和影视动漫产业,改革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对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实行分类管理,经过努力,把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成国家重要的“软实力”。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当前,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

16.下面关于“软实力”的理解,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只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可以提升该国的“软实力”。

B.“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政策以及国内生产总值。

C.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算什么。

D.发展“软实力”目的在于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适应。

17.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硬实力”是相对于“软实力”而言,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综合实力。

B.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有增大趋势,表明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所以政府必须确保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

C.目前,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图来规范世界的秩序。

D.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失去许多发展机遇。

18.如何理解文中“软与硬都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这个观点?作者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6分)

答:

19.作者认为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分条归纳。(6分)

答:

16.C (A只有国家的文化合理合法,具有吸引力,才能提升“软实力”。B国内生产总值属于综合国力中的“硬实力”。D发展“软实力”目的在于提升国力。)

17.C(原文中信息是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无法规范世界秩序)

18.“硬实力”和“软实力”有一定的区别,但两者又是包容和转化的,很难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来。(3分意思对即给分)作者以文化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也有文化,证明了很难把“硬实力”和“软实力”机械地分割开来。(3分意思对即给分)

19.“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2分)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可以用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或: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可以扩大国际影响,具有感召力);(2分)“软实力”的发展关系到国家自身发展的潜力。(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飞人刘翔自从为救助华南师范大学患白血病的在读研究生发出呼吁之后,社会各界反应相当积极,纷纷踊跃捐款帮助这位患病的学生。 B: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都不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C: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苏绣,以其图案秀丽、色彩典雅,线条明快、绣工精细的特色闻名于世,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D:面对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细细品读,让学生设身处地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丰富情感,从而得出性的陶冶。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⑶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⑷呜呼!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⑸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⑴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十死   ⑵别有幽愁暗恨生 

⑶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⑸达则兼济(善)天下         ⑹疏影横斜水清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