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提 醒 幸 福

毕淑敏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你需要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据科学家研究,有意注意的结果比无意注意要好得多。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选自《毕淑敏散文》有删节)

12、纵观全文,文章共有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答:

14、为什么说“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

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回答。(4分)

答:

15、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提醒幸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文题的理解。(6分)

答:

12、(1)幸福是什么。(2)幸福有些什么特点。 (3)当幸福到来的时刻,要激情地享受幸福,珍惜幸福,幸福就在你身边。

13、标本是我们见过的东西,毫无生命活力,而未制成标本之前,却是生动、灵活、色香俱全的。作家用“回忆幸福标本”的说法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忽略:当“鲜活”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时,不知道感受,不知道珍惜;而当幸福离我们而去了,幸福已不再像原先那样充满生命活力了,却去回味、追寻,念念不忘。

14、作者认为,“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机遇、友情、成功、团圆……”这些东西很多时候确实会带来幸福.但许多时候也会带来不幸;再说,难道没有那些东西,我们就不能幸福吗?显然不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发现幸福,所以并不一定要有那些东西才是幸福的。

15、①人生充满坎坷和未知,但是对于未知的明天我们仅仅是“忧”,能化解灾难吗?其实我们不必总是惶恐不安的,毕淑敏睿智地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要提醒幸福。②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因此,幸福是需要我们时时提醒的。③作者写这篇文章,实际上也是提醒我们什么是幸福,提醒我们当幸福到来的时刻,要珍惜幸福,激情地享受幸福。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日星隐曜,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5)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述而》)

(8)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1)①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或者写“故乡邈远”也可以),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2分)②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或写游子在外漂泊的伤感基调也可。)(2分)

(2)①运用设问的手法。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或引出下文的借景抒情也可

②借景抒情。借猿啼的清亮而凄婉,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阅读名著活动,请你从《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哈姆莱特》《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中选择一部,仿照示例,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紧扣名著的内容,能够反映自我的阅读体验,语言优美,最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20内。(5分)

示例:《论语》是智慧的宝库,温温而雅的孔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做人呢?他告诉我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何学习呢?他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何追求真理呢?“朝闻道,夕死可矣”。

答: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纪念希腊士兵斐迪辟从马拉松跑到雅典报捷后死去的事迹,在雅典举行的近代第一届奥运会中,用这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定名为马拉松赛跑。 B:彩陶保留着几千年来人类生活变化的痕迹,呈现出人类生活的特点,因而彩陶也被称作一种浓缩的史书。 C:当然,任何大胆的革新行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但是误解和攻击终究是不可避免的。 D: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不靠奢华的外表和强行的推广就能深受广大民众所喜爱。

微澜,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欢歌;微澜,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逆水坎坷。微澜,风行水上;微澜,荡漾心中。

请以“微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根据“树”的特性,仿照下面《树之韵》的格式,写一组句子。(5分)

树之韵

每一处被撕裂的肌肤,

都流过痛苦的血泪;

断肢缺臂的地方,

总有簇新的生命昂然挺立。

示例:每一个成长的步伐,都画上完美的句号;枝繁叶茂的身躯,总有崭新的年轮不屈扩展。(符合树的特性,内容合理,2分;句式相同,使用比喻或拟人手法,2分;语言通顺,1分)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报道的主要信息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2008年1月1日,全球著名搜索网站“谷歌(Google)”列出2007年国内和国际的公众关注事件。在国内事件中,“十七大”、“嫦娥一号”、“台风”、“奥运会门票”、“2008北京倒计时”、“死了都不卖”、“央行调息”、“华南虎”、“九江大桥”、“重庆钉子户”等关键词分别排在第一到第十位。国际事件中,“韩国人质”、“海底光缆中断”、“美国校园枪击案”等关键词分别列前3位。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股票”、“基金”以及与此相关的金融术语,也成了中国网民2007年热衷搜索的词汇。

“谷歌”发布2007年热门搜索关键词。(答成“谷歌列出2007年国内和国际事件”得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海外华人的努力,中国的春节被很多的亚洲国家和欧美城市所接受,甚至还把春节作为公共假日写入法规,显示出中国春节越来越浓重的国际化色彩。 B:今年南通籍毕业生已突破4.2万人,按半数返通就业估算,加上积淀下来的往届生,来通就业的异地毕业生等因素,我市未就业毕业生“蓄水”总量不断增加。 C:最近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D: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承担着同样的救助患者的使命,也面临着程度相当的医疗费拖欠问题,却享受不到国家的优惠政策,这就增加了民营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难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莫名。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节选自2007年11月20日《东莞日报》)

15.下列对《走到人生边上》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

B.《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

C.《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是因为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她把自己平生所见的、读者所少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

D.《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心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16.下列不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注释”部分,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B.“注释”部分,是感性的、具体的从容大气的散文。

C.“注释”部分,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是先生“人生边上,还有更远”的主要体现。

D.“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与非的人和事。

17.“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阅读全文,说说老人思考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观点。(6分)

18.“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6分)

15.(3分)B(A项,混淆了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观点。C项,强加因果。D项,“是至情之作”错,应为“至理之作”)

16.(3分)C(“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不是注释部分的内容)

17.(6分)老人思考的根本问题:人生的价值(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2分)  思考的方式:探索追问(答出“追问”即可)(2分)  具体的观点:①人生实苦;②锻炼自己的灵魂;③人生有悲欢离合。(答出两点即可)(2分)

18.(6分)①阅历丰富,且注意“平时不在意的地方”(或:注意人生的细微之处);②思考深刻,“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③心态坦然,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④摆脱一切成见,抛开“角色”与“形式”的束缚,进入新的思想领域;⑤热爱生命和生活,追求至爱、至真、至善。(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大意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