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6―19题。(18分)
蓝印花布
王全吉
我忽然听见有一种呼唤,亲切,又有些遥远。在杭州城郊的宋城,那条简单的仿古小巷里,我似乎听见了蓝印花布在清风里细语的声音,声音里充满了初夏阳光的味道。那家挂满蓝印花布的小店里,我梦中的蓝印花布成为一种饰物,一件件旅游纪念品,装饰在这个叫宋城的地方。蓝色的织物在一瞬间,让我联想起乡间织土布的机子月夜里的吟唱,大片大片的蓝靛草在夏日的薰风中起伏的波浪,以及雕花的被板里蓝色的液体欢快流动的声音。
我盖过蓝印花布做被面的棉被。小时候,在外婆家我见过颜色朴素清爽的蓝印花布被,在寒冷的冬天,那来自乡间植物的温柔和暖意,严严实实地捂着我的童年。那时候,我很小,到现在我还是记不起来那床蓝印花布上的图案,是百子图,还是龙凤呈祥,抑或是别的什么图案?
蓝印花布,有扎染、蜡染和夹染之分。夹染起源于隋代,盛行于唐代。唐时的夹染色彩艳丽,丝、帛的织物上,浸染了大唐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宋代时,彩色的夹染织物出现在皇家的宫殿,不允许民间有着华丽的夹缬,两次下令禁止夹缬的流行。离开了民间的夹染,就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植物,成为无辜的浮萍,在历史的河流里沉浮漂流。在我的印象里,现在它漂泊在温州苍南一个僻远的村落,在夏天的早晨,给我们惊鸿一瞥的欣喜和绵长的伤感。那富贵华丽的色彩,这时已在岁月的风雨中洗去了铅华,成为清纯沉稳的蓝色,
这个曾经盛行于民间的一种手工染色工艺,它有个古典而文雅的名字:“夹缬”,以有花纹图案的“夹板”来染色,印染图案形态单纯,像淡雅的蓝色花朵,盛开在大地深处。它靛蓝的色彩,美妙的构图,以及它所散发出来的古老历史和文化的醇浓的韵味,让我身不由己地背向城市,走进隐没在寻常巷陌的乡间作坊。
纯粹的蓝色,来自土地上生长的蓝靛草。只要把它的草茎插入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泥土里,它就如春天的柳枝一般,抽枝长叶,长成一片葱茏蓊郁的绿色。我吃惊的是,在那苍翠的绿色植物里,竟然藏着深蓝深蓝的秘密。在遥远的年代,是谁第一个读懂土地里深藏的秘密?
秋天,蓝靛草的茂叶和嫩枝被采摘来,在大土坑里浸泡一周,加了石灰,开始搅浆、打靛花,竹棍和木杷在满坑的蓝靛里拍打着,那是一种绿色植物对另一种绿色植物别样的亲热方式,它们以一种神秘的语言,交流着对色彩的见解。在竹棍和木杷亲切的拍打里,蓝靛草开始呈现出梦幻般的蓝色,仿佛秋日里高远的蓝天浓缩成这里浓稠的深蓝。打靛花人的瞳仁,便有了深海般的沉静和喜悦。
这些蓝色的液体,最后沿着雕花的被板上浅浅的河床,流向土织布,流向一个预先设想好的图案:可爱的孩子、妩媚的花朵、吉祥的凤凰……它们宛如大地上的花朵,纯朴自然,美丽茁壮。
在昔日的蓝印花布作坊里,应该有个偌大的院子,高高支起的竹架上,刚卸下来的蓝印花布沾着靛花浓郁的芳香,在河里漂洗后,从半空里悬挂下来,在初春的杨柳风里婆娑地曼舞着,印着百子或者龙凤图案的布匹,在阳光里飘扬着乡间生活的宁静和诗意。
田园的诗意总是出现在遥远的年代,出现在山歌悠扬小巷深处拨浪鼓叮咚的岁月里。我不知道这是时间别有用心,还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在关注民间艺术的日子里,我的心情或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或是沉浸在无边的惆怅和失落里。在苍南八岱村,我看见乡间夹缬艺人眉宇间隐隐的忧郁,像一滴墨汁落在我生宣一般的心上,慢慢地洇开来,浓浓淡淡地晕着。在黄昏的斜阳里,他孤独的身影很长很长。不久的将来,这个中国南方的蓝印花布作坊,也许将消逝在烟雨迷蒙的远方。
我没有理由要求乡间的艺人以一种文化的自觉,继续从事这活化石一般的夹缬手艺。他已经在充满蓝草气息的作坊里,十余年间默默地劳作着。他艰难中默默的坚持和努力,使古老的夹缬艺术重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就像古老的醇醪,虽逾千年,漱齿犹香。
16.“我忽然听见有一种呼唤,亲切,又有些遥远。”从文中看,是什么让这来自蓝印花布的呼唤显得“亲切”和“遥远”?(5分)
17.文章第三段划线句“离开了民间的夹染,就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植物”的含义是什么?(4分)
18.阅读倒数第二段划线内容,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惊喜”,为什么“惆怅、失落”。(5分)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一段中作者说蓝印花布成为“一种饰物,一种旅游纪念品”,暗示蓝印花布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仅仅是一种装饰物。
B.作者认为,夹缬艺术之所以即将消失,是因为宋代时被禁止在民间流行。
C.本文语言充满了诗意,这诗意来自作者对蓝印花布的诗意的理解,来自他对民间艺术的挚爱。
D.文章结尾的“虽逾千年,濑齿犹香”说明作者认为民间艺术尽管现在不太盛行,但在将来必将发扬光大。
E.本文以“蓝印花布”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民间艺术的关注,这份关注充满了感情,也倾注着作者深沉的思索。
16.(5分)亲切:它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童年盖过蓝印花布做被面的棉被;它散发着文化的醇浓的韵味。
遥远:它有着古老的历史;它来自民间,远离城市;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到,它已经日趋消亡。
17.(4分)夹染在宋朝两次被禁止在民间流行,它因而失去了得以滋养的土壤,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
18.(5分)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在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失。在对民间艺术的关注中,作者因为能够偶然发现民间艺术的优秀作品而欣喜,也因为民间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日渐式微而感到惆怅和失落。
19.CE(4分)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1)用动词“飘…‘附…“点”“粘”等,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动态;(1分),用飘落数量的多(“多莫数”)和落得很惨(“乱点莓苔”“迁客过岭…‘骚人赴湘”)(1分)来写落梅飘零的遭遇之惨。(1 分)
(2)诗歌主要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写梅又似写人,(1分)传达了落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梅高沽品格的赞美,(1分)流露出了诗人的自我情感,寄寓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和对嫉贤妒能者的憎恶,对压制人才的悲愤。(1分)
将下面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诗。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和美国作家欧・享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司马迁《屈原列传》)
(3)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
。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陆游《书愤》)
(5)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 ,
。”
(1)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契诃夫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义远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9. C 典:掌管
10.D D项两句都是介词,译为“从”;A项,表并列/表转折;B项,代词,对向/代词,
您,您的;C项,代词,怎么/副词,多么
11.A ①写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突出办事之奇;②写朱博从监狱出来后,又改变姓名,替陈咸验证,被打了几百下,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突出办事之奇;⑤写朱博召见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装病官员的空缺,突出办事之谲
12.B “解散投诉者”在先,“斩杀组织者”在后
13.关键词语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关键词翻译正确,但句子译得不通顺,酌情扣分。
(1)朱博伪称是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知道了他所犯的罪。(关键词“诈”“具”“坐”)(3分)。
(2)按照先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要译出“故事”“存问”“致意”等关键词)(3分)x
(3)所到之处总是像这样来显出变幻莫测,以明确地告诉下属长官自己是不可以欺瞒的。(要补足第二分句省略部分,译出“所”字结构,调整“奇谲如此”的语序)(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泡泡”是怎么形成的?
不规则的浅蓝色“泡泡”排列在外表面,这状如结晶体的巨大方盒子,是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并正在修建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是个极具创意的建筑,它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就是其外观设计。
最初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泡泡”,如蜂巢、水晶的矿物结构,肥皂沫的天然构造。
设计方之一的ARUP公司建立了“6个14面体+2个12面体”的“泡泡”基本组合模型,由这一基本组合构成了“水立方”的外表面。
“泡泡”要用什么材料来实现呢?被戏称为“泡泡墙”的ETFE膜在此时进入另一设计方PTW的视线,因为它足够坚硬,非常适用于环境苛刻、温度敏感的游泳场馆,同时又是透明的,满足了“水立方”高度透明的设计原则。ETFE在欧洲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做成“膜”用于建筑只有30多年,多数应用于温室外立面,如英国的伊甸园。而上届世界杯主场――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德国慕尼黑安联体育场也选用了ETFE。这些建筑的每一个“泡泡”都是一模一样的规则图形,建起来难度要小得多。
用于温室的东西可否用于大型场馆?ARUP构建的双层膜结构“泡泡墙”消耗恰好与温室类似:冬日光线照进来,可以保证室内温度;而夏天可以通过双层结构引入通风系统,并在建筑下部安装1米多高的百叶通风口,原理类似于呼吸幕墙。冬天关闭,夏天开启,保证冬暖夏凉。
“水立方”的“泡泡墙”由3000多个平均长度7.2米的“泡泡”组成,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展开面积达26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用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ARUP公司在对许多材料进行一系列实验后,最终判定这种膜是最适合“水立方”的。
然而,针对ETFE膜材料的质疑声从未断过,特别是2004年珠海晶艺玻璃工程有限技术总监罗忆指出,他在“伊甸园”现场看到膜“发霉”的情况。曾去伊甸园考察过的郑方解释说这是青苔。ARUP随后对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了膜的设计。通过事先安装在钢架上的充气管线对膜充气,整个过程由电脑智能监控,根据当时的气压、光照等条件使“泡泡”保持最佳状态。据PTW设计师保林介绍,“水立方”顶部的膜层数达4层,而墙体的膜则在2至3层之间。若顶层只有两层膜,下雨天“水立方”内的人就会有头上“打鼓”的感觉,在增加膜之后,雨点敲击顶部薄膜的声音就不会再对室内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而ETFE的强度也被反复检测,确保即使在冰雹天气使用也没有问题。
(选自2007年第2期《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6.下面关于“水立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水立方”的设计是对自然界中某些物体的“泡泡”结构的模仿
B.“水立方”的每一个“泡泡”均由“6个14面体+2个12面体”构成,平均长度7.2米
C.“水立方”与英国伊甸园和慕尼黑安联体育场一样,外立面和顶部都使用了ETFE。
D.“水立方”将会是个冬暖夏凉、有较好隔音效果的体育场馆。
7.不属于设计者最终选择了ETFE作为“泡泡”材料的理由的一项是 ( )
A.ETFE有足够的强度,非常适用于环境苛刻、温度敏感的游泳场馆,而且是透明的。
B.ETFE在欧洲已有上百年历史,用于建筑已有30多年。
C.ETFE做成的双层膜结构“泡泡墙”效果恰好与温室类似。
D.ETFE在目前供选择的材料中是最适合的。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立方”比英国的伊甸园、德国的慕尼黑安联体育场建筑难度都大。
B.“水立方”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且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
C.英国伊甸园的ETFE膜出现了长青苔的现象,“水立方”将不能避免这一问题。
D.“水立方”顶部膜增加到4层后,室内就不会听到雨点和冰雹敲击顶部膜发出的声音。
6. D[解析]从第四段“保证冬暖夏凉”和第六段“在增加膜之后,雨点敲击顶部膜的声音就不会再对室内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可知D项正确。A,原文中说“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泡泡”如蜂巢,水晶的矿物质结构,肥皂沫的天然构造”,而非“模仿”。B从“6个14面体+2个12面体”看出,这是“泡泡”的基本组合模型,而非1个“泡泡”。 C第五段说水立方是 “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用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并没有说英国伊甸园和慕尼黑安联体育场在外立面和顶部都使用ETFE。
7. C只提作用未涉及材料。
8. A[解析]从第三段“这些建筑(英国的伊甸园、德国的慕尼黑安联体育场)的每一个“泡泡”都是一模一样的规则图形,建起来难度要小很多可推知A项正确。B从第五段看,只说了“泡泡”的覆盖面积和展开面积很大,不能推出是世界最大;“完全封闭”指的是“膜结构”。C从“ARUP随后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了膜的设计”的相关内容看,应该推出相反的结论。D原文说,“在增加膜之后,雨点敲击顶部膜的声音就不会再对室内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并不意味着“室内就不人听到雨点和冰雹敲击顶部膜发了的声音”;此外,文中提到“冰雹”是为了强调ETFE有足够的强度。)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10年来,每逢“六一”,这家饭点的工会领导总要组织员工前往市盲聋哑学校,给那些需要特别关爱的孩子送来慰问金和学习用品。 B:六方会谈达成的这个协议,表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实质性阶段。但朝鲜的无核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C:3月31日中午开始,受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影响,地处华东的山东省出现了今年以来第一次大范围浮尘天气,鲁北、鲁南、山东半岛等部分地区均出现浮尘。 D:退役运动员近80%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失业、伤病、贫困等生存问题的困扰,两会期间,体育组委员们纷纷就这一问题献计献策。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郎咸平说:“购买者在某些场合下,会把下岗职工推向社会,而改革结果是他们得到了国有资产。这就是经济学家一针见血指出的‘改革利益属于少数人,而改革的成本由社会承担’(12月5日《北京现代商报》)。” B:郑筱萸案最暴露出国家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的缺陷――即审批权力配置不科学、制约不合理、运行不公开、监督不到位。 C:川剧的变被誉为“中国一绝,世界一绝”,但它到底是什么时期出现?谁是最先的发明者?已经无法考证,更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 D:山东花生油、优质豆油……价格均有小幅上涨,原因有三个:一是油菜籽涨价影响了食用油价格;二是民工返城、学校返校增加了食用油需求;三是铁路货运提价增加了运输成本。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 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 ②这些,老兄,倒没什么,我跟他不论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 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 ③ 在__再次向我袭来之时,我 感到丢下了多少东西没有见到。然而,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 ④并非说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会 ,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法。
A:凝视 振荡 只要/就 涣然冰释 B:注视 振荡 只有/才 烟消云散 C:注视 震荡 只要/就 涣然冰释 D:凝视 震荡 只有/才 烟消云散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猪肉涨价引发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喜笑颜开,让消费者摇头愧叹。 B: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唤起了国人的自豪感,当宇航员成了许多青年学子的梦。 C:在哲学这片领域里,康德象是一片宁静的湖,因为浩瀚,所以即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被人们忽略了。 D:太湖蓝藻爆发引发的公共水危机,刺痛了环太湖沿岸各方的神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命运”,辞书解释说,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有人说,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也有人说,命运是生来注定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无疑,这是消极的认命。生活中,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也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便把握好了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你对“命运”又有何认识呢?请以“ 与命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可不局限于上文引号中所提供的词语),并以此为题。(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4)不少于800字。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