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D. 牍:案卷、公文
10. C(A.反问语气 / 推测语气 B.根据 介词 / 于是 连词 C代词 代…的人 D.反问语气 / 代词 指鸡 )
11.C.
12.A.(B.“被处决后”错 C.是邻人向太守告发 D.“吃了数百斤鳝鱼”错 )
13.(1)(4分)得情则天下没有冤情的百姓;诘奸则天下没有狡诈的恶人,这才是明察智慧的善用。
(2)(3分)夫妇相守,是人生最大的心愿;而用毒杀人,是一种严密的计划。
(3)(3分)邻长说是妻子毒死丈夫,将她捉起来送到官府,拷打审问,她都不认罪,讼案一直不能解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嫦娥一号”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
欧阳自远
嫦娥一号卫星要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需要在地面上有一个“管家”,告诉她怎样使用各种科学探测仪器;当探测的信息源源不断从天外发回地球时,地面上的这个“管家”还要接收、处理和管理这些信息。
这个连接着“天”与“地”的“管家”,就是探月工程中的地面应用系统。
地面应用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进行数据处理。以数据为纽带,地面应用系统分为五个分系统,即运行管理分系统、数据接收分系统、数据预处理分系统、科学应用和研究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运行管理分系统负责指挥调度数据采集。通俗地讲,运行管理分系统就像地面应用系统这位“管家”的“大脑”。嫦娥一号卫星上的很多探测仪器就如各种“器官”听从“大脑”调度。研究人员通过运行管理分系统,协调测控系统和整个地面应用系统,完成预定的科学探测与实时数据接收、处理和各种探测产品的生成等任务,以及负责天地对接试验和月球探测的在轨测试。
数据接收分系统负责数据收集。在运行管理分系统的调度下,探测仪器采集的数据经过数据传输天线发回地面。嫦娥一号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建设了两座大口径天线(射电望远镜)用于接收数据,这两座天线把从嫦娥一号卫星传送来的信息全部收集起来,通过与天线配套的接收系统,送到落地存储系统中保存。
数据预处理分系统负责数据预处理。通过天线接收的数据是二进制的,不是广大科学家能使用的图像、谱线等,还需要进行数据的预先处理。这个系统最大特点是实现全自动化作业,像流水线作业一样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生产出合格的数据产品。这些产品就像工厂里的标准件一样,称为标准数据产品。
科学应用和研究分系统负责数据深加工。通过预处理的数据是广大科学家都能识别的标准数据,但还不能为公众所理解。需要对这些数据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直观地反映月球表面各种特征的图。这个系统是整个探月工程数据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把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信息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生动的图件和文章。
数据管理分系统负责数据管理。从数据接收开始,到数据预处理和深加工,每一小工序都将产生大量的数据文件,数据管理分系统负责存储海量数据以便随时调用和长期保存。经过“数据编目”和“数据储存”后,“数据取出”是数据管理中更为核心的内容。在“取”的过程中涉及“身份认证”,用户只要通过身份认证,确认登记,就能根据自己的权限,获得相应的数据。
――《新华文摘》2008.4
6.下列有关“地面应用系统”的理解,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
A.地面上负责接收、处理并管理嫦娥一号卫星探取的有关月亮宝贵信息的控制系统。
B.地面上控制嫦娥一号卫星探测仪器并负责对卫星探取的信息进行接收、处理以及管理的数据系统。
C.地面上控制嫦娥一号卫星探取月球信息并对卫星运行情况进行预处理和深加工的数据系统。
D.地面上对嫦娥一号卫星探取的月球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机器。
7.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管理范围的一项是 ( )
A.指挥调度嫦娥一号卫星的探测仪器,负责天地对接试验和月球探测的在轨测试。
B.接收嫦娥一号卫星传送来的信息,在落地存储系统中保存,对接收数据进行预处理,转换成标准数据产品。
C.把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信息转换成形象生动的图形、文章,并进行相应的注释说明,使之为公众所理解。
D.存储探月工程中各项数据,并负责管理这些数据,确认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提供相应资料备查。
8.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嫦娥一号卫星需要自行使用携带的各种科学探测仪器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
B.地面应用系统的五个分系统之间分工合作又自成体系,各个独立又相互依赖。
C.地面应用系统处理数据信息的过程是完全自动化的,不需要科学家们参与。
D.嫦娥一号卫星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需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处理过程才能应用。
6.B
7. C(“修复各种科学探测仪器”属于无中生有)
8.D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运火炬首次在澳门传递,受到澳门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火炬传递赞叹不已。 B: 我们如果不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否则,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 C:拉萨打砸抢烧事件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境内外“__”分裂分子相互勾结形成的。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产生重大影响。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莫高窟可以 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② 一切为zōng jiāo 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zōng jiāo 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 。 ③文人的魔力,竟能把 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A:傲视 蕴藏 偌大 B:蔑视 保存 巨大 C:傲视 保存 偌大 D:蔑视 蕴藏 巨大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蛰居 一炷香 泛善可陈 革故鼎新 B:扫描 笑眯眯 蜂拥而入 提要钩玄 C:通牒 易拉罐 搬师回朝 死心塌地 D:文眉 气烘烘 里应外和 盘根错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度。待人处世要不要讲究“度”?有人说,讲究“度”是中庸、是圆滑,有人说,讲究“度”是智慧、是艺术;有人说,讲究“度”会影响效率,有人说,讲究“度”可促进和谐……
请以“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把下面这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3分)
本报综合消息:俄罗斯战略导弹__近期内将得到30枚崭新的洲际弹道导弹。它们将被部署到萨拉托夫市和卡卢加市附近的两个导弹师。这种被北约称之为“SS―19”的导弹可飞行1万公里,携带6个核弹头,可打到纽约、开普敦。这处导弹虽是上个世纪70年代装备__的,但就技术性能而言,至今仍然是最好的导弹之一,能够突破反导弹防御系统。
普京总统不久前“解密”的这批导弹是俄从乌克兰购买的。关于买价众说纷纭。有人说俄花了5000万美元,有人说用了数亿美元,有人说这30枚导弹比1颗“白杨―M.”导弹还便宜,还有人说俄没花一点儿“活钱”,是用国债买的。
答:
俄将部署30枚洲际导弹。
(1)请将下面这些语句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段流畅清新的话。(只填序号)(2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持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依次填入的序号是
⑤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6―19题。(18分)
蓝印花布
王全吉
我忽然听见有一种呼唤,亲切,又有些遥远。在杭州城郊的宋城,那条简单的仿古小巷里,我似乎听见了蓝印花布在清风里细语的声音,声音里充满了初夏阳光的味道。那家挂满蓝印花布的小店里,我梦中的蓝印花布成为一种饰物,一件件旅游纪念品,装饰在这个叫宋城的地方。蓝色的织物在一瞬间,让我联想起乡间织土布的机子月夜里的吟唱,大片大片的蓝靛草在夏日的薰风中起伏的波浪,以及雕花的被板里蓝色的液体欢快流动的声音。
我盖过蓝印花布做被面的棉被。小时候,在外婆家我见过颜色朴素清爽的蓝印花布被,在寒冷的冬天,那来自乡间植物的温柔和暖意,严严实实地捂着我的童年。那时候,我很小,到现在我还是记不起来那床蓝印花布上的图案,是百子图,还是龙凤呈祥,抑或是别的什么图案?
蓝印花布,有扎染、蜡染和夹染之分。夹染起源于隋代,盛行于唐代。唐时的夹染色彩艳丽,丝、帛的织物上,浸染了大唐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宋代时,彩色的夹染织物出现在皇家的宫殿,不允许民间有着华丽的夹缬,两次下令禁止夹缬的流行。离开了民间的夹染,就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植物,成为无辜的浮萍,在历史的河流里沉浮漂流。在我的印象里,现在它漂泊在温州苍南一个僻远的村落,在夏天的早晨,给我们惊鸿一瞥的欣喜和绵长的伤感。那富贵华丽的色彩,这时已在岁月的风雨中洗去了铅华,成为清纯沉稳的蓝色,
这个曾经盛行于民间的一种手工染色工艺,它有个古典而文雅的名字:“夹缬”,以有花纹图案的“夹板”来染色,印染图案形态单纯,像淡雅的蓝色花朵,盛开在大地深处。它靛蓝的色彩,美妙的构图,以及它所散发出来的古老历史和文化的醇浓的韵味,让我身不由己地背向城市,走进隐没在寻常巷陌的乡间作坊。
纯粹的蓝色,来自土地上生长的蓝靛草。只要把它的草茎插入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泥土里,它就如春天的柳枝一般,抽枝长叶,长成一片葱茏蓊郁的绿色。我吃惊的是,在那苍翠的绿色植物里,竟然藏着深蓝深蓝的秘密。在遥远的年代,是谁第一个读懂土地里深藏的秘密?
秋天,蓝靛草的茂叶和嫩枝被采摘来,在大土坑里浸泡一周,加了石灰,开始搅浆、打靛花,竹棍和木杷在满坑的蓝靛里拍打着,那是一种绿色植物对另一种绿色植物别样的亲热方式,它们以一种神秘的语言,交流着对色彩的见解。在竹棍和木杷亲切的拍打里,蓝靛草开始呈现出梦幻般的蓝色,仿佛秋日里高远的蓝天浓缩成这里浓稠的深蓝。打靛花人的瞳仁,便有了深海般的沉静和喜悦。
这些蓝色的液体,最后沿着雕花的被板上浅浅的河床,流向土织布,流向一个预先设想好的图案:可爱的孩子、妩媚的花朵、吉祥的凤凰……它们宛如大地上的花朵,纯朴自然,美丽茁壮。
在昔日的蓝印花布作坊里,应该有个偌大的院子,高高支起的竹架上,刚卸下来的蓝印花布沾着靛花浓郁的芳香,在河里漂洗后,从半空里悬挂下来,在初春的杨柳风里婆娑地曼舞着,印着百子或者龙凤图案的布匹,在阳光里飘扬着乡间生活的宁静和诗意。
田园的诗意总是出现在遥远的年代,出现在山歌悠扬小巷深处拨浪鼓叮咚的岁月里。我不知道这是时间别有用心,还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在关注民间艺术的日子里,我的心情或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或是沉浸在无边的惆怅和失落里。在苍南八岱村,我看见乡间夹缬艺人眉宇间隐隐的忧郁,像一滴墨汁落在我生宣一般的心上,慢慢地洇开来,浓浓淡淡地晕着。在黄昏的斜阳里,他孤独的身影很长很长。不久的将来,这个中国南方的蓝印花布作坊,也许将消逝在烟雨迷蒙的远方。
我没有理由要求乡间的艺人以一种文化的自觉,继续从事这活化石一般的夹缬手艺。他已经在充满蓝草气息的作坊里,十余年间默默地劳作着。他艰难中默默的坚持和努力,使古老的夹缬艺术重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就像古老的醇醪,虽逾千年,漱齿犹香。
16.“我忽然听见有一种呼唤,亲切,又有些遥远。”从文中看,是什么让这来自蓝印花布的呼唤显得“亲切”和“遥远”?(5分)
17.文章第三段划线句“离开了民间的夹染,就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植物”的含义是什么?(4分)
18.阅读倒数第二段划线内容,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惊喜”,为什么“惆怅、失落”。(5分)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一段中作者说蓝印花布成为“一种饰物,一种旅游纪念品”,暗示蓝印花布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仅仅是一种装饰物。
B.作者认为,夹缬艺术之所以即将消失,是因为宋代时被禁止在民间流行。
C.本文语言充满了诗意,这诗意来自作者对蓝印花布的诗意的理解,来自他对民间艺术的挚爱。
D.文章结尾的“虽逾千年,濑齿犹香”说明作者认为民间艺术尽管现在不太盛行,但在将来必将发扬光大。
E.本文以“蓝印花布”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民间艺术的关注,这份关注充满了感情,也倾注着作者深沉的思索。
16.(5分)亲切:它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童年盖过蓝印花布做被面的棉被;它散发着文化的醇浓的韵味。
遥远:它有着古老的历史;它来自民间,远离城市;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到,它已经日趋消亡。
17.(4分)夹染在宋朝两次被禁止在民间流行,它因而失去了得以滋养的土壤,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
18.(5分)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在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失。在对民间艺术的关注中,作者因为能够偶然发现民间艺术的优秀作品而欣喜,也因为民间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日渐式微而感到惆怅和失落。
19.CE(4分)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1)用动词“飘…‘附…“点”“粘”等,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动态;(1分),用飘落数量的多(“多莫数”)和落得很惨(“乱点莓苔”“迁客过岭…‘骚人赴湘”)(1分)来写落梅飘零的遭遇之惨。(1 分)
(2)诗歌主要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写梅又似写人,(1分)传达了落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梅高沽品格的赞美,(1分)流露出了诗人的自我情感,寄寓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和对嫉贤妒能者的憎恶,对压制人才的悲愤。(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