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词人采用通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着词人落寞的心境。
(2)上阙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下阙主要采用直接抒情的手法。抒发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遗的忧愁别恨和悲凉寂寞的内心情感。

9. C(壮,为动,为……而壮)
10.A(都是助词,起提宾作用)
11.D(③句是讲趋炎附势之人,④句是讲隐居之人)
12.D(没有想像)
13.(10分)
(1)译文:到了外地,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供应服侍的人,拿着各自的东西,夹道奔驰。(4分)
(2)译文:要是在草野之间过穷困的隐居生活,登高可以望远,一天到晚坐在茂盛的树林里悠然自得,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洁净。(3分)
(3)译文:注意饮食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啊又有什么奢望?(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北京奥运会火炬灵感来自“祥云”纸卷
中新网4月26日电 4月26日晚,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联合宣布了北京2008奥运会的火炬。据悉,北京奥运会火炬为“祥云”。该方案经历北京奥组委三轮遴选,在全球388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
北京奥运会火炬揭晓后,火炬设计师――联想创新事业中心责任设计师章骏及联想创意事业中心负责人姚映佳在接受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访谈时说,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祥云是很祥和、很和谐的形象,跟中国的哲学及整个奥林匹克精神,都能够很好的吻合,而且又能够非常好的表现出中国人自信、向上的精神状态。”章骏说,祥云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火炬要表达的主题上,也体现在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祥云模样的造型及火炬的下半部分,我们都做了很深入的设计。”
姚映佳认为,云纹这样的一个符号或者这样一个纹样,已经从象征精神的符号落入寻常百姓家了,不管是建筑业、服饰、日用品等等,“而今天它出现的这种频繁几乎让我们忽略了它所具有的强大感染力。”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对此,章骏说,“纸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是传承文明或者传递文明的载体,刚好和我们的火炬要传递的精神相符合,所以我们选择了它作为传达和谐主题的载体。”
章骏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科技含量达到了新的高度: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
章骏说,“祥云”设计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祥云”图案来表达和谐主题;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等方面,都体现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
章骏还表示,“祥云”设计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他说,“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除了适合各个火炬手使用,适合媒体拍摄及饱含科技含量外,“祥云”的设计还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祥云”使用燃料为丙烷,这种燃料除了价格低廉外,这种燃料还有一好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除此之外,火炬外形的制作材料也都是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6.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的一项是
A.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B.祥云是很祥和、很和谐的形象,跟中国的哲学及整个奥林匹克精神都能够很好地吻合。
C.祥云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火炬要表达的主题上,也体现在设计的各个环节。
D.纸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是传承文明或者传递文明的载体,刚好和火炬要传递的精神
相符合。
7.下面对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的表述中,与祥云无关的一项是
A.云纹这样一个纹样,已经从象征精神的符号落入寻常百姓家了,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B.火炬的火焰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
C.火炬十分轻盈,手感舒适不易滑落;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
D.火炬使用的燃料不但价格低廉,燃烧后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除此之外,火炬外形的制作材料也都是可回收的环保材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8.下面有关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祥云”火炬的设计方案,从来自全球的388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下子就被北京奥组会选中。
B.设计者把“祥云”这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纸纹引入奥运火炬设计以后,便赋予了它“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新的文化内涵。
C.由于“祥云”的科技含量很高,它的重量轻,燃烧时间为15分钟,无论多强的风都吹不灭,无论多大的雨都淋不熄。
D.“祥云”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原因是,燃料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外形的制作材料也都是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6.C(此项内容不是说关于奥运火炬设计灵感来源,而是说祥云理念的体现。)
7.B(此项内容是从火炬设计的高科技含量而言的,与“祥云”没有直接关系。)
8.D(A项中说“一下子”被选中有错,是在三次遴选中选中的;B项中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并非火炬制作赋予祥云的内涵,而是它固有的文化内涵,奥运火炬正是从中得到的灵感;C项,祥云火炬并非吹不灭淋不熄,而是“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校园招聘会中,综合大型招聘会是为企业展示形象,专场小型招聘会则是为企业选拔人才。 B:南昌市交通局正式启动了对九百余名在岗出租汽车驾驶员奥运培训,奥运服务基础知识是培训的主要内容。 C:据统计,截至昨天傍晚,各条高速路进出车辆总数为28万多辆,比平时上升约15%左右。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
为下列各句横线处选择一组最恰当的词语 ⑴税务部门出售的发票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执行的,价格由国家物价部门统一 。 ⑵由于北方没有明显的冷空气南下,我市受地面暖低压 ,气温不会明显下降。 ⑶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归根,那 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啊!”
A:商定 限制 作客 B:核定 控制 作客 C:核定 控制 做客 D:商定 限制 做客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阵 关注 惯用语 亟需纠正 暗渡陈仓 B:端倪 宫阙 捅娄子 各行其是 挑肥拣瘦 C:喝彩 揖拿 挖墙角 礼尚往来 名声鹊起 D:宣泄 分账 打圆场 食不裹腹 彬彬有理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60分)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受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请完整理解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另外选择一组相关的意象,为下面的小诗续写一段文字,要求内容与诗题吻合,句式与第一节保持一致。(5分)
美的形式
枫树,以叶子的色彩
垂柳,以柔媚的朦胧
松树,以品德
胡松,以精神
乡村少女羞怯地一笑
田野的小黄花就开放了
前四句,写出一组相关的意象,与“美的形式”的标题吻合,并能使用排比句式,后两句,能紧承前四句,描写一组相关的“人”与“物”》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为一个单句,可以适当增删个别词语,要求保留全部信息。(4分)
从广陵村返回,仰望天空,隐隐约约地从云缝里看见一只苍鹰,于烟水苍茫处飞翔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沉、鸣叫之哀,就都留在我的心里,我相信那定然是嵇康弹奏的那曲心爱的《广陵散》的意境。
我相信,当我从广陵村返回,仰望天空,隐隐约约地从云缝里看见一只苍鹰,于烟水苍茫处飞翔起舞时,留在我心里的大的舞台、远的背景、沉的翅膀、哀的鸣叫,定然是嵇康弹奏的那曲心爱的《广陵散》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雪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的声音。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人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 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 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我的喜欢有如四十年来第―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但是,和老年的福建人一样,我回想着过去下雪时候的生活,现在的喜悦就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似的,渐渐融化, 而且立刻消失了。
记得某年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上海的朋友们都像走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正像我在福建的时候,对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可骄傲的我在呢。这个我,是有过更快乐的生活的,在故乡:地上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毡,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我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我把它当作糖,放在口里……
“没有意思!你这老年人!”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那些我这样说了。正如过去的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和现在的喜悦是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的幼年时候快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又如何呢?这个他对着这个我,不也在说着“没有意思!” 的话吗?
天呵,我们能再想了。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世界无终极之点,人类亦无末日之时。我既生为今日的我,为什么要追求或留念今日的我外的我呢?今日的我虽说是寂寞地孤单地看守着永没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但既可以安逸地躲在房子里烤着火,避免风雪的寒冷;又可以隔着玻璃,诗人―般的静默地鉴赏着雪花飞舞的美的世界,不也是足以自满的吗?
抓住现实。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
眼前雪花飞舞着的世界,就是最现实的现实。
看呵!美丽的雪花在飞舞着呢。这就是我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
(选自鲁彦《雪》,有删改)
16.文章具体描写了许多地方的雪,请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条列出。作者认为哪个地方的雪景最美?为什么?(5分)
17.文章第三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写上海的雪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8.作者反复说“没有意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写“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表现了作者对眼前雪花的喜爱之情,给全文奠定了一种感情基调。
B.文章所表现的感情跌宕起伏,作者回想福建下雪时候的生活,觉得现在的喜悦就像渐渐融化的雪花一样,立刻就要消失了。
C.文章通篇使用对比的手法,和上海下雪时的生活所表现出的欣喜之情相比,北京下雪时的生活让作者感到惘然。
D.对于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来说,即便是再美的雪花,也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
E.本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作者紧扣一“雪”字在回忆和现实中穿梭,使我们既欣赏到雪的那份清韵,又了解到生活的一种哲理。
16. 故乡的雪,北京的雪,福建的雪,上海的雪。作者认为上海的雪最美,因为上海的雪花是作者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是作者眼前的最美丽的最现实的雪花,足以让作者自满。
17. 视觉,听觉,嗅觉,(从形、声、色、味角度答也可给分)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了上海雪花的美丽、轻灵和青苔,表达了作者对于上海雪花的欣喜之情,突现现实的美才是最宝贵的观点。
18. 通过不同的“我”以及别人和我对快乐的不同认识的对比,说明“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的道理,表现“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观点。这样写,将文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水到渠成地表现出文章的主旨。
19. B、C(B项,“作者回想福建下雪时候的生活”错;C项,“北京下雪时的生活”也是令作者欣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