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一)
①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②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③二十四史“前四史”分别是《史记》(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它们全部是 体史书。
(二)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陶潜《归去来兮辞》)
②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
③《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 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1)上阙写采药、饮酒以及眼前所见实景,侧重叙事和描写;下阙以心理活动为主,侧重抒情。(4分)
(2)前文以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
“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4分)

8.C(乘机、根据)9.C 10.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神奇的“人体光”
1911年一位叫基尔纳的英国医生发现:一名裸体病人的体表出现了15毫米厚的模糊光圈。后来,基尔纳又多次看到了这种情景,于是他宣称:人体能放射出类似月晕和日晕的光圈,并把它称为“人体辉光”。
20世纪40年代,苏联科学家基利安夫妇在一次电学实验中,惊奇地发现了人体的各部位发出的光有不同的颜色:手臂是蓝色,心脏是深蓝,而臂部是绿色。更有趣的是,人体相对发光比较明显的一些部位,恰好与中国人发现的700多个穴位相对应。在拍摄饮用烈性酒的人的手指时,他们发现,随着不断饮酒,饮酒人的手周围的光晕会变得越来越亮,颜色逐渐接近玫瑰色。而当人喝醉时,手指头所发出的光就会变得模糊,并失去正常色彩。
近些年,科学家利用专门的仪器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进行了数万次测试,结果无一例外地测出了每个人体表的每个部位都在发出极其微弱的可见光。这种光不是红外线,也和人的体温无关,而是一种蓝色的类似萤火虫发出的超微弱冷光。研究证实,人体体表各部位发出的冷光强弱不同。比如,手指尖发出的光比虎口强,虎口发出的光又比手心强。伴随人的年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饥饿、睡眠等生理变化,冷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一般来说,青年人发出的光强度比中老年要强,体质强壮的人发光强度也大于体质较弱的人。更值得一提的是,人体有经穴的地方,比没有经穴的地方发光强度要大。
科学家认为,人体散发冷光,很可能是由于人体内藏有发光细胞的缘故。最近,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经多年研究,初步揭示了“人体光”的奥秘。根据大量实验证实:人的细胞能够发光,并可以被仪器所接收;人体细胞发光是细胞活性氧自由基在细胞中运动的结果,它体现了细胞的氧化功能和活性,因此人的细胞发光的强弱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科学家认为,“人体辉光”很可能是人体发出的二次辐射与空气电离产生的荧光现象。因为温度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能发射辐射波,只不过是这种辐射波极其微弱,并且它们的波长不能被肉眼识别而已。人在发出辐射波的同时,也在接受包括来自宇宙空间的可见光、紫外线,以及来自地球本身的X射线等辐射。
研究发现,人、动物、植物等有机物,甚至矿物、岩石等无机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能量吸收带,该吸收带一旦在比较特殊的电磁场里受到电磁能量的激发,就会产生比原来所吸收的辐射波波长更长的二次辐射。这种二次辐射的辐射波能使空气发生电离,形成有色离子,大量有色离子的汇聚就会发出可见光。也正因为如此,“人体辉光”的发出需要比较特殊的环境和苛刻的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看到“人体辉光”。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试图将对“人体光”的研究应用到健康保健、疾病治疗、体育竞技、刑事侦查等众多领域。比如人体不同部分“辉光”的强弱变化可表明该部分器官是否患有疾病;在审问犯人时,犯人的“辉光”闪耀跳动出现斑点,说明他在说谎。
科学家坚信,如果人类能完全揭开“人体光”之谜,那将会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
摘自《知识窗》
5.下面对“人体冷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活性氧自由基在细胞中运动而使细胞发光是其产生的原因。
B.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呈现的颜色不同。
C.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强弱不同,以手指最强。
D.它的强弱与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关系。
6.对科学家推测“人体辉光”产生的过程分阶段表述不够具体准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阶段:人体接受来自外界的可见光、紫外线以及X.射线等辐射。
B.第二阶段:人体在特殊的电磁场里受电磁能量的激发产生波长强大的二次辐射。
C.第三阶段:人体二次辐射的辐射波使空气发生电离,形成有色离子。
D.第四阶段:有色离子大量汇聚在人体表面,形成可见光。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可能对“人体光”产生影响。
B.“人体冷光”产生的原因来自人体之外,“人体辉光”产生的原因来自人体内部。
C.人体发光较明显的部位同古代中国人发现的人体经穴相对应,说明我国的古人早已发现“人体光”。
D.“人体光”之迷的完全揭开之日就是人类完全认识自身之时,“我是谁”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了。
5.C 6.B 7.A
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人,这世界上最具灵性的动物,也离不开水的滋润。 ,让人具有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巍峨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波涛,而汹涌的波涛却摧不折人类精神鼓起的风帆, ,我也看到了人类所具有的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①水渗入了人的灵魂,合成人的血肉之驱, ②水在合成人血肉之驱的同时,也渗入了人的灵魂, ③在大海的背景下,我听见了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的呐喊, ④听吧,在大海的背景下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在呐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从1月27日广西发生第一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到3月16日最后两个疫区解除,在蔓延亚洲的禽流感疫情中,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50天。 B: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特区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和国际组织均无权干涉,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也是国际法的准则。 C: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当选后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明确表示,新政府将调整对美国和欧盟的外交政策,抛弃现在的“亲美疏欧”政策,恢复并加强与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亲密传统友好关系”。 D: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 2007年央视中秋晚会结束后,晚会举办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散落着各种垃圾,一片狼藉。观众席上烟盒、月饼渣、水果皮、报纸等垃圾遍地,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临时休息的烟雨楼内随意丢弃的白色饭盒和剩饭剩菜堆积成山。中秋晚会垃圾遍地的新闻播出后,有网友评论道:“你收了我们的门票,就该为我们服务,我们丢一些垃圾怎么了?”
其实,举办大型活动之后垃圾遍地,已经算不得什么新闻了。每到黄金周,一些著名旅游景点,也是如此。即使如__广场这样神圣的地方,也要留下动辄上百吨的垃圾。该带走的被扔下,不该带走的却被顺手牵羊,城市广场摆放的节日鲜花总逃不脱被哄抢的命运。
(2) 湖北省武汉市38路公交车队推出“让座有奖”活动。凡给上车的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都发给“爱心回馈卡”,累计让座50次的,就能得到30元的公交IC卡一张。此举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也有人表示出不同的意见。
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略

8.B 9.D 10.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西方哲学的影响,使西方烹调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方法论的形而上学痕迹。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但不管怎样豪华高级,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毫无艺术可言。而且作为莱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在炸牛排旁放两块山芋,也绝不是牛排烧山芋,而只是分别烧好后放到一起而已。而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模糊、不可捉摸。这给中国烹调的指导意义是非同一般的。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它的原料是一种或多种,它的调料可以是一样或多样,它的步骤可以是一步或多步,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的滋味。这一切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色香味形触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之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的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在中国烹调的体系中,不仅讲究菜肴的整体性,而且餐具、餐厅、摆台、上菜顺序,乃至天气、政治形势、食客等的不同,婚宴、丧宴、寿宴等的区别,都能纳入烹调的整体考虑之中。可以说这种对客观事物整体性的把握就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
西方烹调以营养为目的,其享用过程就是吃食物。在西方,中小学都有营养师,以保证食堂饭菜的营养平衡。但对于味道,他们是不大研究的。而中国烹调,不仅吃食物,更重要的是“吃味”。对于某些非家常的烹调来说,食物甚至只是味道的载体。人们享用的是味道,即欣赏的是一种抽象的感觉。俗话说“少吃多滋味”,一般家庭主人待客时,自谦时都说“莱烧得不好”,而不会说“菜不够吃”。西方烹调不以吃味为目的,而且有些吃法极不利于吃味。如美国人每餐必食的冰水和冰激凌,其低温会极大地抑制味蕾的活力,影响味觉的灵敏度。
西方烹调倾向于科学性,这种倾向使其日趋机械、规范。中国烹调倾向于艺术性,它的特点就是随意性。比如同一道菜,一个优秀的厨师就要根据冬天和夏天,煤火和炭火,铝锅和铁锅,这些情况随机而化,这是操作的随意性。再说原料的随意性,许多西方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再如技巧,一个优秀的厨师,固然要能做复杂繁琐的大菜,但就是面对简单的原料和佐料也往往能信手制出可口的美味,这就是技巧的随意性。
在西方,人们有意无意地受到机械的两分法影响,信奉“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的原则,再加上其烹调的机械性,工作便成了纯粹的机械的工作。顿顿牛排土豆,单调的工作甚至会导致工人对工作理解的异化,自然不会有兴趣。可以说,在西方,食客的目的宽容了烹调的停滞,而厨师工作情趣的缺乏维持了这种停滞。中国则不然,“游戏中有工作,工作中有游戏”。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就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趣味。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工作才会有积极意义,才会富有创造性,才会有中国菜的不断创造,推陈出新。
5.关于西方与东的饮食文化,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都要受到哲学的重要影响,烹调亦不例外。哲学思想的不同使西方烹调倾向于科学,中曰烹调倾向于艺术。
B.烹调充分发展之后,西方重营养学上的考虑显示出其先进性,东方对味的讲究显示出饮食观的落后。
C.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喝酒,而酒是极影响口味的;他们还爱吃那些带血的牛排,不加作料的生菜或熟菜。这些都表现了西方对味的忽视。
D.西方人因鸡脚食之无肉,故将其与鸡骨、鸡毛视为同列而弃之,而中国,鸡脚则为鸡身上相当贵重的部位。
6.对“这一切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厨师讲究食物的味道、口感、形状,讲究食物的彼此搭配,可以说中国的烹饪注重整体效果。
B.中国烹凋还讲究餐具、餐厅、摆台、上菜顺序,乃至天气、政治形势、食客等的不同,婚宴、丧宴、寿宴等的区别,这些也是烹调整体配合的体现。
C.东方饮食特别强调菜肴的整体性,强调事物的配合,强调整体滋味,不可突出某类食物,食物彼此间有着度与量的关系。
D.我国烹调中对整体配合的注重与古代政治体制中对君臣佐使、相辅相成的注重都体现了中罔哲学重视客观事物整体性的特点。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烧饼的师傅,揉面时喜欢用擀面杖有节奏地敲打案板;厨师炒菜时,敲打铲勺,注意烹炒的节奏感,这此都是增加工作趣味的表现。
B.烹调在中国早已摆脱了维持生存的作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肉体的存在,而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对于陕感的需求。
C.烹调只有在中国才是一种文化,它是中国人积极地充实人生的表现,和美术、音乐等等有着同样的提高人生境界的意义。
D.团团围坐一席,共享厨师烹调的食品,是我们民族喜爱的方式,它主要体现了人们对食物随意性的要求。
5.B 6.C 7.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个性化的高科技产品,新科移动DVD以其小巧便捷、功能强大,开创了现代人户外随身娱乐的新潮流。 B:有节奏的运动比随意的运动对身体更有益处。专家说,当我们的身体按照音乐的节奏运动时,心跳和呼吸的频率也能在优美的旋律中得到统一。 C:目前,南岗区海城社区举办了送法进社区活动,邀请10位司法人员和法学专业的大学生现场讲解法律常识,答疑解惑,吸引来了500多名居民参加。 D:哈尔滨市烟草专卖局去年查缴假烟20.1万条。据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介绍说,许多伪造、倒卖假炯者为暴利所驱使,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