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能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吗?”

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奇怪而不屑地回答:“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给你讲一个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靠着树干。这时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落落在树枝上时,枝条折断了。那么一片雪花的重量是微不足道的吗?”说完知更鸟飞走了,野鸽陷入了沉思。

显然,这个故事,对我们做人、做事都是有启发的。请根据你对这个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全国旅游景区徽标、门票、宣传口号展评大赛”评奖中,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获得唯一一个徽标一等奖。九寨沟徽标图案由雪山和云朵组成,形似眼睛,简单的图形却表达了深刻的意义。请你从赞美九寨沟自然风光和保护九寨沟自然环境两个角度分别为这个徽标配上了一句宣传口号。(6分)

答:①

参考示例:①九寨沟,一眼可以看尽世间美景。(3分)

②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九寨沟。(3 分)

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4分)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参考示例: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4分)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弄清正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然后用反问形式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扁担颤悠悠

①扁担,无论来自深山野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溪涧的翠竹,就其外形特征来说,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直溜溜的一根,不枝不蔓,没有任何刻意的装扮与修饰,如同那个最简单的“一”宇。

②然而,一根优秀的扁担却得之不易。并不是世上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制作成扁担的,坚韧、轻巧、弹力强,是它最基本的品质。扁担身上的每一条木纹,每一个劲节,不光要受冰雪磨砺风雨敲打,更离不开烈火的烘烤,热扑扑汗水的浇淬,方能屹立于天地之间,去承栽千钧重压而不摧不折。也正因为如此,扁担才会成为我们这个崇尚简朴、勇于忍辱负重的民族的“国粹”,成为人生一座恒久的标高。

③在“伐木丁丁”的古老歌谣里,在唷唷嗬嗬震天撼地的号子声中,扁担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头挑着汗水淋漓的喘息和呻吟,一头挂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尽管小扁担不过三尺三,却历经了千万年的时光,一步一移地挑走了挡道的王屋山,劈开了千帆竞发的古运河,筑高了一片片巍峨瑰丽的皇宫庙宇,挑落了数不清的日月星辰,挑矮了望不断的盘山险道。

④质朴的扁担也曾经挑过陶渊明的秋菊、素月和豆苗,挑过这位归隐诗人的田园风光和陶然自乐的心境。凝结在扁担上那种清贫自守的贞操,熔融成世世代代文人的傲骨和向往。

⑤而__的扁担却深含着另一种意义,“铁肩担道义”。总司令的扁担挑出了伟人的精神与风范。他的扁担上闪烁的是对革命忠贞不渝的品格,以及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信念。尽管在那荒唐年代,有人曾偷梁换拄,企图刮摔那根扁担上的名字,但铸入人心铸入岁月的名字是刮不掉的,这正像铸就的历史永远无法抹掉一样。“__的扁担”,其独特的风姿,竖立在红色井冈山,增添了中国革命史的厚度和力度,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⑥其实,使用扁担最多的当然是农民。那些面向黄土背朝蓝天的农民,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身无分文,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自立于荒原,就因为手中有一根挺直刚毅的扁担。有了扁担就有了主心骨;他们就敢于上天揽月下海擒龙,身背扁担闯荡天下,让稻麦的清香和鸡犬的欢声驱散饥谨。常常,扁担还是农民自卫和__恶势力的武器。你看,当杨白劳高高举起愤怒的扁担,呼啸着向逼债的黄世仁头上砍去,那不可一世的恶魔不也抱头鼠窜了吗?

⑦当我挑着沉甸甸的禾苗稻谷,挑着臭气熏天的粪便土灰,跟随在母亲身后,沿弯弯山道,走向那一层层陡峭的梯田,那一闪一闪的扁担常常利刃般勒进我稚嫩的肩膀,得我气喘如牛,腿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步。那一刻,我是多么的恨扁担啊!一气之下,竟把它扔得远远的。母亲发觉后,总是默默把扁担拣回来,用她那被汗水打湿的衣袖小翼翼拭去扁担上的泥土、草屑,一边抚摸着我血肉模糊的肩膀,一边含着眼泪说:孩子,别怪扁担,山里人的命就是靠它压大压硬的呀!

⑧望着母亲的眼神,我羞愧了,后悔了。母亲的扁担不单挑过一家人的生活,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还挑着我们兄弟姐妹,冒着纷飞的炮火死里逃生。母亲是那样珍爱自己的扁担,从不轻易丢掷,甚至不肯当歇息的坐垫,每天用完之后总是擦拭得一尘不染,高高挂在墙壁上……

⑨如今,扁担在一天天离我们远去,许多人已渐渐从扁担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也似乎随之淡化、软化。在追名逐利的滚滚潮流中,投机钻营,豪取巧夺,正泛滥成一种时尚。也许,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常常怀想扁担,甚至常常抚摸肩上那消退的老茧,保持人格的清醒。 (选自《散文》)

14.文章第2段说“一根优秀的扁担却得之不易”,“优秀”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5.请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扁担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头挑着汗水淋漓的喘息和呻吟,一头挂着坚忍不拔的意志。

答:

16.作者在文章第4、5、6段阐述了扁担的哪些重要意义?请加以概括。(6分)

答:

17.第7、8段写我对扁担的亲身感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8.“也许,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常常怀想扁担。”作者在文章结尾为什么这样说?请综合全文作答。(4分)

答:

14.(4分)材料方面应具备坚韧、轻巧、弹力强的品质;要能经受冰雪磨砺风雨敲打烈火烘烤热汗浇淬;承载千钧重压而不摧不折。

15.(4分)扁担一方面承载着民族(民众)的苦难和艰辛,(2分)一方面又体现了我们民族勇于忍辱负重的意志和精神。(2分)

16.(6分)凝结着古代文人(陶渊明)清贫自守的贞操以及世代文人的傲骨和向往;(2分)写出了革命者(__)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信念;(2分)是农民生活的依靠和自卫及__恶势力的武器。(2分)

17.(4分)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2分)这样写一方面突出扁担对于我的成长及我们一家生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扁担的由恨到爱,突出了我对扁担的珍惜。(2分)

18.(4分)因为扁担寄托了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秀品质和精神(2分)告诫人们在追名逐利的世俗潮流中保持人格的清醒。(2分)

名句填空(4分,两小题任选一题)

(1)写出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③忧劳可以兴国, 。(《伶官传序》)

④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这次第, ?(《声声慢》)

(2)云销雨霁,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长使英雄泪满襟   逸豫可以亡身       怎一个愁字了得

(2)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彻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阅读下面这首七律,回答问题(8分)

春日郊行

袁枚

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

杂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从旧处生。

小鸟啼咽催布谷,老牛牵犊学春耕。

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日送迎。

①诗歌首句说“二月郊行最有情”,结合全诗,试分析有哪些事物让诗人感到有情。(4分)

――――――――――――――――――――――――――――――――――――――。

――――――――――――――――――――――――――――――――――――――。

②比较“野草根从旧处生”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揭示的不同哲理。(4分)

――――――――――――――――――――――――――――――――――――――

――――――――――――――――――――――――――――――――――――――。

(1)(4分)答:一是自然界的景致,二是乡村春耕的忙碌景致,三是作者为官每天忙碌不已的劳苦。(2)(4分)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揭示的是野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根从旧处生”揭示的是一切复活的事情都是借助了旧的基础。

8.C(购,不是一般的“购买”,而是“悬赏征求”)

9.C(①表现田畴的心计。与“义”无关。⑤表现的是田畴的政治才能,也与“义”无关。其他4项都表现了田畴的“义”。②不就三府之“辟”是为了回报刘虞;③谒祭刘虞之墓,表现了不畏公孙瓒之权势而一心向刘之情义;④与众人盟,是为了给刘虞报仇;⑥吊祭袁尚,是违了曹操之命的,而之所以冒死吊祭,仅仅是因为袁尚曾经想征他为官,这是典型的“义”举)

10.B(拒绝征召,并非是出于“政治远见”)

11.(1)现在我想派使者去朝见皇帝,以表达我效忠朝廷的节操,可怎样才能找到出使不辱使命的壮士呢。

   (2)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将军来说未必是美言,这也恐怕不是你所乐意听到的,所以章表没有呈进给你。

   (3)选取一处幽深险要而又平坦宽敞的地方居住下来,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

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

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高考资源 网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

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节选自《百科知识)

5.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6.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也不例外。

B.我国正处在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C.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逐步蓄积,对社会结构的巨大冲击,无序的社会力量必然爆发出来。

D.十几年来,我国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忽视公平。

7.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即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5、A   6、D   7、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古城的灯饰从“亮起来”变为“美起来”后,目前正在实施让灯饰“动起来”的目标。 B: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该寺门票价格偏低,不能有效利用价格杠杆控制超负荷的客流量――这对保护文物是十分不利的。 C:两江巡抚侵吞防洪银两的罪恶行径,对于饱洪灾肆虐的沿岸百姓是不能容忍的。 D:“饭不热了。”他把视线从电视上收回,扭头对厨房里的妻子说道。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社会没有训练家长怎样培养孩子,”他为此痛心疾首:“这或许是个悲剧。” B:“斧由檀木镶柄而成,斧形优美流畅,取名为‘断水斧’(初名‘惊天斧’),霸王爱之若命,即成西楚之珍器――国宝。”(《西楚探秘》351页) C:一年来,学校先后开设《图书发行学概论》《图书发行企业管理》《图市市场信息学》等十几门课程,培养了各类学生2900余名。 D:一个认真的作者总是要弄清楚,他所引用的事实材料是否可靠?他所引用的文献材料是不是恰如原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