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己看重自己,是最牢靠的脱离诸多烦恼的通途。 。①靠观测他人脸色的阴阳睛雨活着 ②靠品味环境与他人的赏赐活着 ③是最可怕的精神胃肠的罪孽 ④但决不可以太看重 ⑤是最可怕的神经疲劳轰炸 ⑥周围的反应尽管可以稍予“参考”

A:②③①⑤⑥④ B:①③②⑤⑥④ C:①⑤②③⑥④ D:⑥④①⑤②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大自然给人类提出了许许多多“哥德巴赫猜想”,这些动植物神奇的生命现象只好留给后人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了。 B:作为民俗学家,他一直想搞清“鼓掌”的来历,但实在无稽可查,于是就想是否纯属一种情不自禁的心态流露呢? C:老寿星告诉人们她长寿的两个“不可”:不可追名逐利,不可气量狭小。 D:在粉丝群体身人们证明他们积极、健康的同时,也无法掩盖一部分青少年粉丝让偶像成为了梦想的“__者”。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座标 芥子气 赡养 怅然若失 B:道歉 剪刀差 讴歌 狗苟蝇营 C:竞赛 拨浪鼓 赔偿 顷刻之间 D:犒劳 高材生 挛生 休养生息

读下边几段话,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番盛开怒放之后,一片片鲜艳的桃花随风飘落到地上。

蹁跹飞舞的蝴蝶看到这情景黯然伤神,对桃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那花儿呢?难道你不知道,没有了花儿你就没有了美?”

“这个我当然知道。”桃树平静地说,“不过,为了秋天的满枝硕果,我必须放弃现在的美丽。”

这个寓言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呢?请以“放弃与追求”为话题写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仿照下边的例句另写两个句子。

例句: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海面上翱翔的海燕,任风吹浪打。

第(1)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自由;自由就像高空中飞行的小鸟,任天南天北。

(2)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放达;放达就像赤壁下泛舟的苏子,任顺境逆境。

(评分时要考虑到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介绍下边一幅漫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幅漫画,题目叫“愚公新传”。画的是:愚公感冒了,到一家卫生院开药,医生开的药堆了满满一桌子。面对这么多药,愚公吓得帽子都掉了,医生却说:“你吃不了还有你儿子,儿子吃不了还有孙子嘛!”漫画讽刺了当前一些医生为了个人利益而给患者大量开药的不良现象。(介绍画面和指明寓意各2分。画面介绍要点:漫画题目,愚公感冒,医生开药多,愚公吃惊,医生说的话。)

排列下边六个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

(1)个人的知识是极有限的,只是知识大海中的一滴。

(2)也只有这种虚怀若谷的人,才能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攀上一座又一座新的高峰。

(3)谦虚是人类的美德,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4)愈是有知识的人,愈是觉得未知的领域还极多,愈是没有满足的时候。

(5)唯有谦虚,才能不断地吸取知识营养,不断地前进。

(6)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着的,人类的认识永远没有终结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6)(1)(4)(2)

读下面一篇文章,做16~19题。

生命的节日 季栋梁

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七月为我设置了一个赌场,我就如同一个把所有赌资都押上的赌徒,等待着开牌。那种痛苦的折磨,使我就像一个被长期关押的囚犯渴望着大赦。尤其像我这样的赌徒,已经不止一次地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更让我感到痛苦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深的痛苦的折磨。

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约而来,父亲一大早就将我叫起来。他没有言语,只是用一种目光笼罩着我。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父亲从他贴胸的衣袋里摸出十元钱来,在递给我的时候,手有些发抖。我在接那带着父亲体温和汗味的十元钱时,手抖得更加厉害。我努力表现得自信些,结果越是这样手反而越发地颤抖。我遁逃似地离开了那双眼睛,但内心无法排除对这双眼睛的恐惧。我再也输不起了。

第一年的七月,好容易挨到了“开牌”的日子,父亲递给我十元钱说:“如果中了,打十元钱的酒回来;没有中,别糟蹋钱。”可因为差了区区两分,我没有给父亲打上酒,带着全家人渴望花掉的十元钱回来了。父亲没有责备我,然而他越是不责备我,我内心的痛苦越沉重。新学期开学时,父亲说:“再去念吧,差两分,一年咋整都会弄够的。我在生产队哪一年不比别人多挣三五百个工分!”我无法对父亲讲清学习和劳动的不同,我只好加倍地努力。

第二年七月“开牌”,我又输了十二分。当我再次把钱递到父亲面前时,他火了。父亲一辈子好强,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打理种田以外的事啊。开学了,父亲说:再读!他亲自送我到四十多里以外的学校上学。父亲走在我前面,拉着驴,驮着我的铺盖。他的步履显得有些疲乏,背已经驼了。他是年过花甲的人,应该歇息享福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我为什么要继续赌下去呢?我的同学不大多输了个精光回去了么?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父亲回过头来瞪着我,仿佛一只被激怒的豹子,甩手抽了我一鞭子,之后便默默无言,继续赶他的路。

第三年的七月,不争气的我又输了。

父亲一转身走向了山顶。夕阳将父亲的身影扯得很长。我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以为父亲会转过身来挖我一烟锅。然而父亲没有。到了山顶,父亲掏出烟袋,吸了一锅又一锅。我说:“爹,再给我一年时间!”

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吸着烟,凝视着远处。

开学了,父亲再次拉着毛驴送我上学。一路上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像听到了更多的无法表达的话语。父亲仍走在我前面,他的背驼得越发厉害了,让我想起贫瘠而又干旱的后山上那棵歪脖子老榆树来。

后来我终于用那十元钱打回酒来了。那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散酒,用黑缸盛着,舀酒的勺子有一斤的,有半斤的,因此买那种酒叫“打”。可它也是酒啊,它代表着喜庆与欢乐啊。除过年、婚娶能喝到酒外,再是难喝到酒的。用家乡人的话说,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家乡人没有闲钱,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父亲醉了,弄得我也醉意朦胧的。我想我不是个好儿子,让他跟着受了四年的折磨。

父亲要在村里为我举办最丰盛的宴席,我说算了,这几年把家里拖累的。可父亲说:“这是啥事?能轻易让过去?这是咱们最大的节日,砸锅卖铁也得过大它!”

参加工作后,我买了两瓶上好的酒送回乡下,可那酒至今仍在家里的枣木老柜中放着。父亲觉得,这么贵的酒,无论自己喝还是待客,都太奢侈。

16.赏析下边两个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乡人没有闲钱,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两次写到“父亲”的“驼背”,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说“那个七月”是“我生命的节日”,是“咱们最大的节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父亲”期望“我”考上大学,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父亲”这种期望的殷切,同时也表现了这期望给予“我”的压力。

   (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当时家乡人处在贫困的生活境地。(每小题,指出表现的手法和表达的内容都正确,各1分。)

17.(1)表现了“父亲”劳动生活的艰辛;

(2)“父亲”在背已经驼了的情况下仍不放弃追求,足见其意志坚强;

(3)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怜悯与感激。(三层含意,少答一层扣1分。)

18.“父亲”“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打理种田以外的事”,可他一次次失败。但他并没有被失败击倒,而是在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送儿子去复读。经过苦苦奋斗,他最终实现了梦想。这是一个在失败面前不服输、不低头,敢于同艰难拼搏、敢于同命运抗争的老人。(对“父亲”有关情况的介绍简洁清楚,2分;对“父亲”的评价正确中肯,3分。)

19.“那个七月”是“父亲”和“我”一次次失败、受尽煎熬的七月,“那个七月”又是“父亲”和“我”反复抗争、顽强拼搏的七月,“那个七月”还是“父亲”和“我”实现梦想、取得胜利的七月。它在“父亲”和“我”的人生经历中最难忘怀,所以说它是“我生命的节日”,是“咱们最大的节日”。(如果只答因为“我”考上了大学,给2分。)

填空。(6分,每空1分)

(1)雨果是法国伟大作家,他在《______________》中塑造了敲钟人加西莫多这样一个外表丑陋却内心美好的人物形象。

(2)人们根据诗歌内容和创作风格,把古代诗人分成许多流派,如高适、岑参、王昌龄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王维、孟浩然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__。

(3)“月”在古代诗歌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巴黎圣母院》、边塞诗人(边旅诗人)、田园诗人(山水诗人)、明月松间照、唯见江心秋月白、淮水东边旧时月。

读下边两首诗,做后边的题目。(8分)

菊 (唐)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瓦松:生长在屋面瓦缝中的一种矮小植物,外形像松。

(1)填空。唐诗中的“九日”是指农历每年的_____________。宋诗说菊花是生长在“疏篱”之下,是因为陶渊明在《饮酒(五)》中有这样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这两首咏菊诗在表现手法上除都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外,还有两点共同之处,请指出这两点共同处并作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九月初九(重阳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一是都把菊花人格化了:说“由来不羡瓦松高”,说“宁可枝头抱香死”,这都是把菊拟作人。唐诗借咏菊赞扬了不求高位、不慕名利的品格,宋诗借咏菊歌颂了宁死不屈、忠贞不渝的节操。二是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唐诗将菊花和瓦松对比,宋诗将菊花和百花对比。通过对比,将菊的品格、节操更鲜明地突现出来。(指出的共同处是正确的,各2分;说明是正确的,各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