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从整首诗看,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衬托。前两句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突出了白牡丹的高洁。(2)表达了作者追求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生活的感情。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在对白牡丹的赞美中寄托了无限的情思。

3、B 4、D 5、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文化发展需要健全的版权保护制度
版权也称“著作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所享有的与自己的作品有关的权利。版权制度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如何看待版权保护推进文化发展呢?
首先,版权的激励功能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文化强调个体的灵感和创造力,作品是作者生命的体验,是激情创造,是智力的结晶。而版权保护制度正是一种对这种创造活动从产权角度进行激励的制度,它以激励创新、保护智力创造性劳动成果为基本出发点,以维护作者的权益为基本目标,其实质是通过保护权利人,激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使公众最大限度地受益。对创作者而言,创作作品既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同时也是其赖以谋生的手段。智力成果的使用应当遵循一定的市场交换原则和规则,使创造者能够得到回报,只有这样,创作者才能进行新的创作活动。版权保护充分体现了对智力创作的尊重和肯定,目的是激励创作者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其次,版权的规范功能为文化的表达与传播提供了广泛的途径。为了使大众更广泛地享受文化,版权制度通过给予作者适当的权利,允许作者让度权利,以及对权利进行必要的限制,以此来促进作品更有序更广泛地传播。而作品的广泛传播不仅使公众更多地享有获得知识和文化的权利,与此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作品的产业化。
再者,版权的经济属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版权作为“智力成果权”本身就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作品的制作与传播,具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特征。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这种以智力成果为资源,以知识创新为动力,建立并依赖于受版权保护作品的创新、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之上的产业形态,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方面的关注。现在国际社会不仅重视版权的经济特性,而且在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定量地描述版权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1、下列对“版权的激励功能”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重和肯定创作者的热情,使创作者具有了灵感和创造力。
B.维护智力创造性劳动者权益,为文化的发展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C.激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使公众在最大程度上享受优秀文化。
D.维护文化市场的公正性,使创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作者有权力对自己的作品权益进行转让或者授权。
B.未证得作者同意,就任意传播作品,属于违反版权保护制度的行为。
C.版权保护制度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复苏和繁荣。
D.版权激励创新、规范市场和推动产业发展,是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1、A版权激励能够让创作者的热情得到尊重和肯定,但不能够使创作者具有灵感和创造力,因为作者灵感和创作力的有无是个人素质的问题,与版权的激励功能无直接的关系。
2、C文化的复苏是针对文化的衰落而言的,文中并未谈及文化的衰落和复苏问题,显然“版权保护制度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复苏和繁荣”不符合文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档“感动年度人物”电视节目中,有一个小伙子,是一个打工仔,在众人的围观中,三次到汹涌的海水中救人。事迹本身已经感人。发奖现场,主持人问“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小伙子有点木讷,稍一楞神才说:“有工做,做好工。”――小伙子是个木匠。
几秒钟的停顿后,全场观众为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或侧面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以“我心有主”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示例:狐皮愈美,对人越有__力;狐皮剥下了,光泽就没有了
下面一段话中,有五处用词不恰当或不得体,请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校举办了一次大型“青春颂”演讲会,各班都选派代表参加,校长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大会。会上,同学们一拥而上,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演讲,博得了全场一片哗然。会后大家感到欣幸,但是更多的是感到责任重大。
(1) 应改为
(2) 应改为
(3) 应改为
(4) 应改为
(5) 应改为
(1)“很荣幸地”应删去,或将“荣幸”改为“高兴”;
(2)“一拥而上”应改为“按着顺序”;
(3)“抛砖引玉”应改为“幽默风趣”或“语重心长”之类;
(4)“哗然”应改为“掌声”;
(5)“欣幸”应改为“欣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邂逅黄姚
王 惟
①邂逅黄姚,如同邂逅时间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遗忘了这座古镇,同时也成就了它的魅力。
②藏于深山之中的黄姚古镇,陆路交通是非常不便的。因此,水,才是黄姚传奇的起点和终点。通达三江的姚水,便古镇在明清两朝成为出海通衢的商业中心,到了民国时代,随着姚江水位的下降,古镇也失去了旧日的繁华,重新与世隔绝。当姚水退去之时,时间吻别了这座古镇,悄然而去。此后的草长莺飞、年华暗换,又有谁人知晓呢?即使战争也没有打破这里的宁静,古镇对于战争的记忆,只是几位历史名人来去飘然的雪泥鸿爪的倩影。
③百年之后,与时间一同归来的,是异乡人的惊艳。当那些来自尘嚣的人们终于到达了神话的彼岸,他们的第一感觉早已题写在古镇一幅斑驳的楹联之上――“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明清风格的岭南民居、以九宫八卦阵式布局的街道,更有一方痴山醉水,重重古木参天。昔日商号云集的桂东名镇,今日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仿佛绝代名姝洗尽铅华,那般的风情,是令人难以抵挡的。
④古镇的街道,全部是由黑色石板镶嵌而成,年深日久,已被先人的双足琢磨得漆亮如玉。漫步其上,仿佛漫步于岁月一声悠长的叹息。那淳厚的质感,令我甘心在这古镇的青石街上做一缕幽魂,看岁月如何无情,又如何任是无情也动人。
⑤四处弥漫的宁静是黄姚的外表,幽幽散发的文气是黄姚的内涵。传说,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间,黄姚就出过11名举人。举子们当年的书生意气、诗酒的风流早已浑然内敛,如今的黄姚依然君子如玉,触手也温。这里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一块块牌匾如同一张张泛黄的古镇的名片,所谓温柔敦厚,所谓骨感峥嵘,昨日种种,尽在不言之中。
⑥黄姚依然是任运而恬淡的。这里的人们乐山,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仁者;这里的人们乐水,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智者。信步走去,但见逐闹嬉戏的童颜稚子,皆有三分灵气,枯坐檐下的鹤发老者,尚带七分古风。便是柴门犬吠、舍里鸡啼,梁间黍香,但凡此间风物,皆有一段洒脱悠然的风流态度。
⑦黄姚依然是一卷尘缘未了的浮世会。斜晕晚照中,袅袅上升炊烟是古镇的呼吸,捶衣舂米的闷响是古镇的脉搏,而阡陌闾巷间的生息歌哭,是古镇的灵魂。青石街上的木门常常是厚重而细节丰盈的,推开来是“吱呀”一声,仿佛苍凉的记忆由沉睡中醒来,慵懒地打了个哈欠,迈进去便有一脚踏空的晕眩,如同穿越时光的隧道,恍然若失而不知今夕何年。
⑧黄姚依然是时间的迷宫。当你凝望那琉璃彩瓦、画栋雕梁,仿佛你凝望的是历史,其实你凝望的是时尚,五百年前的时尚;当你走过一条条静谧幽深的青石老街,仿佛你穿越的是寂寞,其实你穿越的是繁华,康乾盛世的繁华;当你抚摸那褪色的门楣、模糊的雕像,仿佛你感受的是粗朴,其实你感受的是精致,是流年镌刻、风描雨绘的精致。
⑨这就是黄姚,千年一梦的黄姚,多少异乡人远道而来,只为见证今时的雨滴敲打万历年的窗棂,只为猜测古祠深宅背后所隐藏的几许红尘无奈,只为聆听那一江碧水缓缓讲述黄姚古镇的前世今生。
14.黄姚的美的本质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5.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6分)
(1)一个美丽的错误。
(2)黄姚依然是时间的迷宫。
16.从全文看,作者在描述黄姚时,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怀?(4分)
17.根据第⑧段文字,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6分)
14.(6分)原始、古朴、宁静、文气。体现在:明清风格的岭南民居,以九宫八卦阵式布局的街道,一方痴山醉水,重重古木参天,一块块匾牌。
(答出本质给3分,体现的方面3分,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1)由于姚江水位下降,黄姚重新与世隔绝,但黄姚保留了历史文化风情,成为一个让人惊艳的世外桃源。
(2)因为现在看到黄姚的那些陈旧、粗朴和寂寞,实际是历史上的时尚、精制和繁华。所以,黄姚的时间,就如同一座迷宫。
(每小题3分,意思答对即可)
16.(4分)作者始终怀着一种膜拜、敬仰、小心翼翼的情怀来描写黄姚。
(意思答对即可)
17.(6分)本文语言优雅、古朴、精致,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内涵丰富,气韵流动。
(概括出语言特点给4分,答出修辞效果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歌曰:“桂棹兮兰桨, 。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佘音袅袅, 。 ,泣孤舟之嫠妇。(苏试《赤壁赋》)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论语》)
, ,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1)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情 如怨如慕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2)思无邪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观 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陈与义:南北宋之交杰出诗人,后期写有不少痛恨金人侵扰,感怀家国的诗篇。
(1)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3分)
(2)尾联化用杜甫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的两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洗兵马》中“床头屋漏无干处”“净洗甲兵长不用”两句,但却赋予不同含义,请作简要分析。(5分)
(1)(3分)分别是“通”和“送”。这两字逼真地描摹了诗人所见的闻的景象与声势:前江的水气与后岭的阴云相互通连,浑为一体;万道沟壑、千顷林木传送来隆隆雷声。
(答出两个字给1分,能进行具体分析给2分)
(2)(5分)杜诗反映了战乱给自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希望尽快平定叛乱,然后濯甲洗兵,置于不用的愿望。(2分,意思对即可)陈诗则写的是:如果此雨能洗刷甲兵,助宋军作战,那么即使房屋渗漏,漉漉满地,也在所不惜。诗人因雨寄怀,表达了他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答出杜诗含义给2分,答出陈诗含义给3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