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3分)
答: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D“挫”应释为“压制”
4.C (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然后”;②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而且”。A项:都为副词,表反诘,可译为“难道”;B项:都为动词,可译为“做”“干”;D项:都为连词,表顺承,可译为“于是”,“就”。)
5.B赵绰认为对盗贼不应加重刑法,其主要原因是:法律是天下最大的凭证,是不能随便更改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个东西,而不是表现着别的东西的东西。艺术眼光就是能够不去思考作品与别的东西是否有相似性,而能够看到作品所制造的世界的“别样性”。相似性是一个知识的要求。
为什么总看不到作品已经是个东西,而要看成是个影子?总想对照着某种东西去看,这种坏的眼光甚至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搞得艺术家刻意去寻找一些古怪的观念和变态的心理来表现。其实表现什么相对来说不太重要,关键是作品的做法。艺术家当然应该能够把芝麻粒大的事情和划时代的事情都同样写成艺术作品。
确实有许多人不会看作品,就拿文学作品来说(以文学为例是因为人人都觉得至少能够看懂文学作品),作家在构成一个作品时会使用各种手法,一般人看到的是故事或者情节,以为手法是辅助的,其实手法是一个作品的存在本身,它决定了这个作品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如果我们把故事或情节误以为是“存在”,就会以看实际事物的方式把作家千方百计构造出来的存在还原为我们认为它“应该是”的存在,这样,作品就不存在了。假如不管什么样的解读或解构都是合理的阅读,还需要什么样的创作?反正无论作品怎样构成,它都要被看成别的样子,那么,随便怎么写作都无所谓了。以一种简单的手法为例,作家有时候打乱自然时间和场面给予重组,现在很可能会有一些人悄悄在心里把它还原为比较“真实的”状态去理解。更别提那些复杂的手法。假如一样一样的都还原回去了,剩下的当然不是作品,而只不过是故事了。
别说看作品,许多人甚至连看一棵树都不会看。把一棵树看成是我的各种表情,这是娱乐,是社戏,不是艺术。要让那棵树把自我踢一边去,自然而然地生长着,长成一个世界。和一般的想法相反,真正的艺术最讨厌自我。如果不是按照自我去解释作品,而是能够让作品横行霸道走过来改变自己的感觉,就差不多有了艺术感觉。想象我们真的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比如说一个不同时空概念的世界或者一个由不同物质构成的世界――我们会去批评它吗?会抱怨它的天空是黄色的、有3 个月亮、树都长得跟刺球似的吗?不会的,不同寻常的感觉让我们忙不过来,那些新的感觉改写了我们的感觉方式。不管是聪明人还是蠢人,其“基因图”有百分之九十是一样的,即使人与低级生物的基因图也是大部分相似,而却是非常不同的存在。在科学上它们是相似的,但在生活中在感觉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我听到过一段精彩的评论,有人解释为什么不看电视剧时说:许多电视剧跟周围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如果把那些无聊的事情再看一遍,岂不是跟受“二茬罪”似的?
1.根据作者的看法,下列属于“坏眼光”的一项是 ( )
A.我们应该知道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个东西,而不是表现着别的东西的东西。
B.艺术作品内容来源于生活,因而我们要看到它与生活的相似之处。
C.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看到作品所制造的世界的“别样性”。
D.我们不能认为因为某作品表现了某种观念或心理才说它是有意义的。
2.结合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对“要让那棵树把自我踢一边去,自然而然地生长着,长成一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树是有生命的东西,如果会欣赏一棵树,就不要把一棵树看成是我的各种表情。
B.欣赏作品不能按照自我去解释作品,而是要让作品走过来改变自己的感觉。
C.作家如果写一棵树,哪怕是把树都写成刺球一样的东西,都应该是自然的合理的。
D.只有抛开原有的艺术感觉,新作品的艺术感觉才能走过来改变原有的艺术感觉。
1.B(其他三项强调的是看作品不应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应看出作品的独特性)
2.B(A、C两项说的是树本身,D项前一句与本文文意不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在生活中,很多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表面上看去像关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自去推一推,哪怕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很多人因此走了许多弯路,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
仿照下面句子中“当XX说……”的形式续写两句话,与上下文连贯统一。(2分)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塑造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时,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尊严;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时,我懂得了作为人的
价值; , ;
, 。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参考示例: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日时我懂得了人应该具有__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片坟墓”时,我懂得了作为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4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倒①:“悟”――用“吾”之“心”去思索,方能有所“悟”。 示例②:“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吗? 示例③:“旧”――旧的东西。过了“一日”就变成“旧”的了。 示倒④:“跌”――人一“失足”就会“跌”倒。 示倒⑤:“臭”――“自大”多了“一点”,这种人只会“臭”名远扬。 必须对字进行合乎逻辑的拆分解说,且必须思想健康。每点2分。(不加引号不减分)
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①呼出废气吸进新鲜空气,生命就是在这种呼吸中保持与延续,这是近于废话的常识,然而,宇宙万物都以其不同方式,在做着生命的大呼吸,只是一般人没有如此理解罢了。举其大者,有日升月落的白天和黑夜,天体的运行才会保持平衡,那是宇宙的大呼吸;天有阴晴云雨,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取得养料繁衍生命,这是大自然的大呼吸;有平原与峡谷,高山与河川,而后才有山河之雄壮秀丽,这是大地的大呼吸;有潮涨潮落,才有大海丰富恒久的生命与多变的性格,这难道不是大海的呼吸?有涨有跌,股市才具有吸引亿万投资者不怕风险的魅力,经济运行就靠这一呼吸而保持社会的活力……文化巨人司马迁以及他所列举出来的这许多巨人,他们都在人生的大起大伏大悲大苦中,打磨出他们非凡的意志,人格的魅力,坚韧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独有的理解与思考,而后成就其大业,功垂后代。
②其实,这种人生大呼吸,一般人都有可能遭遇到,只是未必能够把它作为超越生理的精神呼吸,从中去获取生命的养料,并在逆境中完善人生成就其自身。孔子、孙子、屈原、司马迁、左丘明等等,他们的大呼吸,是被迫的,为此付出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巨大代价,他们是从高位堕入尘埃,从天堂打入地狱的巨大的生命落差中,完成了这种大呼吸,其中包括像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和《石头记》的作者曹雪芹那样,是富贵乡的被放逐者,在破落之家中遭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但还有另外一种,生于底层,从苦难的污浊泥潭里走向高山之巅,像英国狄更斯、苏联高尔基、美国杰克・伦敦等等,苦难的童年让他们直接从经济生活的贫困、出身的低贱、世道的不公等残酷__的人生大波动中,感受人生,体验生命,并学会了这种大呼吸,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养料而后显示了非凡的生命价值。
③不管他们以何种形式接受了这种人生大呼吸,都说明这种精神呼吸,对于生命的升华,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在世,生活的道路不可能平坦。事业上的得失,人际关系上的处理,健康状况,战争的伤害,自然灾害的突发等等无不在伺机向我们发出袭击。不同的是,有的人,当这种袭击临头的时候,把它看作生命大呼吸的开始,接受它,并变被动为主动,沉潜下来,从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生存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反复反观自省,体察民情,透视社会,解剖人生,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吐故纳新,补缺堵漏,工其事,利其器,转害为利,避短扬长,忍辱含垢,毅然地让精神站起来,而且稳稳地站到一个新的生命台阶上去,不为眼前之利,而是为了千秋万代;有的人却不是这样,灾难一旦降临或偶遇挫折,就垂头丧气,眼前一片__,悲天悯人,诅咒人生,以致自暴自弃自残自戕,一蹶不振而自甘沉沦。
(1)第②段列举古今中外文化巨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答:
(2)第③段“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吐故纳新”一句中,“纳新”在文中其实是指“吸取”(4个字)
(3分)
(1)这种精神呼吸,对于生命的升华,都是不可或缺的(或答:人都可能遭遇到大苦大悲的生命大呼吸,但应从中去获取生命的养料,在逆境中完善人生并成就其自身)(2)精神养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4)落红不是无情物,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谨庠序之教,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楼船夜雪瓜洲渡(2)日月忽其不淹兮 (3)杨柳岸晓风残月(4)化作春泥更护花(5)雕栏玉砌应犹在(6)申之以孝悌之义(6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越调]天净沙・春(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春山暖日和风”三幅画面展开想象,用文字把它们勾画出来。(3分)
答:
(2)这首曲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
(1)“春山”可以想象为山花烂漫,新竹满山,草盛林秀,崖青瀑白;“暖日”可以想象为和煦的、艳丽的、温柔的;“和风”可以想象为微醺的,使人血脉和畅,筋骨舒展。(2)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两字一景,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3.D(任:能够)
4.C(A①那么②就;B①被②成为;C①②都是“的”;D①表连接②表转折)
5.B(综观全文,作者写木之生长不易,是为了隐喻人才成长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