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70分)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例如辨色、辨音、辨味、辨高低、辨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假、辨虚实、还要辨方向……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辨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西南北。

请认真揣摩上述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按下列要求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请以“谦卑”为话题,仿照例句,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

例句:春很谦卑,它总是在凌厉的冬后悄然而至,可它却催开了花朵,温暖了生命。

答:

答案示例:(4分)

秋很谦卑,它总是在喧闹的夏后静静到来,可它却奉献了果实,带来了收获。

月亮很谦卑,它总是在耀眼的太阳后冉冉升起,可它却洒下了清辉,营造了祥和。

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的雪线高度引起我的兴趣。它的雪线高度达到了海拔6200米,是全世界雪线最高的地方。

所谓雪线,就是永久性积雪的下限。用术语说,就是冰雪积累和消融相抵,平衡了的地方。按道理,雪线应该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所以,雪线最高的地方,应该在赤道地区的雪山上,如乞力马扎罗雪山,但我们知道,乞力马扎罗雪山的高度才是5895米,雪线大约在5000米的地方,其它地区的雪线按理只能低于这个高度。

在东绒布冰川上,我们已经爬过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的5895米的高度,但这里仍然没有冰雪。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想想看,在非洲赤道那么热的地方,5000米左右的地方就已经白雪皑皑了,可是在北纬28度的珠穆朗玛峰峰区,6000多米的东绒布冰川旁的高山上竟还留不住冰雪。

最先注意到这一现象并给予解释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洪堡。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我们知道一地的温度,并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光,而是由地面先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再将热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出来。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之上,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因此导致青藏高原上雪山的雪线比同纬度甚至赤道上的高山的雪线还高。

关于雪线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按道理,雪山南坡的雪线应该高于北坡,因为南坡向阳,纬度更低,但事实是喜马拉雅山北坡的雪线比南坡高得多。其南坡雪线虽然各有差异,但大体在海拔4500-5000米范围,北坡雪线大体在海拔5500-6000米之间。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南坡正对着印度洋,从印度洋上涌来的水汽被喜马拉雅山高大的山体所截,在南坡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南坡冰川冰雪补给充分,补给和融化的平衡线即雪线大大降低。而水汽越过喜马拉雅山脊到达北坡,已成强弩之末,以致北坡的冰川无法获得丰富的冰雪补给,融化的力量大于冰川向下运动的力量,因此雪线上移。

(1)请给这则材料的1-3段提取三个关键词: (2分)

(2)整合本文全部信息,请问:喜马拉雅山地区雪线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简要回答。(4分)

答:

(1)东绒布冰川、雪线(雪线高度)、冰雪

(2)热岛效应;南北坡由于喜马拉雅山本身高大山体影响而得到的来自印度洋水汽补给量的不同;纬度;向阳与背阳。(4分。每点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花篮里花儿香

聂兰锋

查房的时候,曹医生又提着一篮鲜花,跟前几天一样,顺手放在窗台上。这时候,早晨的阳光正好透过窗纱照过来,照得花枝微颤。

曹医生将手插进白大褂的衣兜里,摸出听诊器挂在脖子上,笑盈盈地弓着腰伏在我爸爸耳边问:“聂大爷,今天感觉怎样?”一直闭着眼睛的爸爸浅浅地睁一条缝,稍后说了两个字:难受。接着又把眼睛闭上。

曹医生将听诊器塞到耳朵里,另一端在爸爸的肚皮上移动,问这儿疼不那儿疼不,爸爸的回答均是两个字:难受。

曹医生走后,爸爸依旧闭着眼,斩钉截铁地说了两个字:拿走。

我心领神会,将花篮挪出爸爸的视线。

爸爸不喜欢鲜花。平日里爸爸在花盆里栽种的是韭菜菠菜之类,他甚至用花盆种地瓜也不养花。他说养花最浪费人的感情,浇一季的水看不两天就没了,是最不中用的事儿。爸爸还说鲜花最没个性,恋爱结婚生孩子生病都送鲜花,人死了还得被花包围着,从不讲究个喜怒哀乐,一幅同样的面孔出现在迥然不同的场合。

从爸爸生病,病房里就没断过鲜花。光那些宾朋好友就够受的了,偏偏碰上个曹医生,执著地每天送一篮鲜花。

刚把花安置在角落里,护士端着小盘子进来了,是那个态度和长相都甜美的小刘护士。该挂吊瓶了。我一边询问今天用的什么药,一边看着纤纤玉手熟练地操作。接着一位穿淡蓝色衣服的护士进来送每日清单,这是昨天的支出:4080.32元。我扫了一眼顺手将清单塞进床头柜的抽屉里。反正花多少钱不用我这个当儿子的掏。爸爸是离休老革命,药费全报。所有我能做的除了服侍吃喝拉撒就是每天将那些鲜花处理掉。

小刘护士调好了点滴的速度,用大眼睛递过来一个微笑,我刚打算把花篮送给她作为回报,曹医生又到。

曹医生依旧笑盈盈的,依旧弓着腰伏在爸爸耳边:“聂大爷,根据您老人家的情况,今天给您换个方儿。” 这时候护士长进来了,满脸的无奈:“曹主任,14床的老太太没药了,让她续费,他儿子问能不能先用药,钱他回家筹备。”曹主任的脸“呱嗒”一下拉下来,将护士长叫到门口压低嗓音说:“废话!出院!”

曾主任只用四个字就处理了护士长看来很棘手的事。

护士长走了,笑容重新回到曹医生的脸上,曹医生竖起她修长的食指:“聂大爷,今天给您换个方儿,加一个血浆。这东西缺着呢。”爸爸无语,只有花篮里的花儿独自吐着芬芳。

我盯着那些花,康乃馨,百合,非洲菊,富贵竹,中间一朵红牡丹争奇斗艳,艳得失真,用手摸摸,果然,被众鲜花包围着的是朵绢牡丹!我说呢,深秋里怎会有自然开放的牡丹花,有也是花妖。

待到小刘护士来换瓶的时候,不等她递给我微笑,我就让她把花篮提走了。可那只绢做的红牡丹被我留了下来,刚好插在窗台上空着的石膏花瓶里。

寂寞的空花瓶一天天热闹起来,爸爸的病却不见一丝儿好转。

……

阳光依旧,花儿依旧。

爸爸的生命长度却敌不过一朵绢做的牡丹。

当曹医生踩着崭新的阳光提着花篮笑盈盈地来到病房时,爸爸已经奄奄一息,他努力地睁了一下眼,然后闭上,离开了这个满是鲜花的世界。

曹医生尽情挥洒她的悲伤的时候,我在医院门口的花店里打公用电话。付费时听见老板娘吩咐正在剪花的小姑娘:“记住了,小刘再来送花,少给她十块钱。好好一篮花,把个牡丹给留下。本来这些人买花就不花自己的钱,人情白赚半道上还有小动作,下作……”

在老板娘的骂声中,我明白了这些鲜花每天都有个周转。但我还搞不清“下作”的含义以及买花不花自己的钱花谁的钱。

回到病房,曾医生早已不在。

花谁的钱?我问爸爸,爸爸无语,只有花篮里的花儿吐着芬芳。

因为有担保,过了些日子我才去结算。在护士站遇着护士长,她告诉我曹主任调走了。本来因业务量完成得好已经提了副院长,结果因账目上的事情被人举报,她才不情愿地走了。

停了一会儿,我才说:噢。

(选自《天池》2007年第12期)

11.结合小说,探究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爸爸的生命长度却敌不过一朵绢做的牡丹。(2分)

答:

(2)在老板娘的骂声中,我明白了这些鲜花每天都有个周转。(3分)

答:

12.曹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3.小说一直描写花篮里的鲜花,最后笔锋一转,写“我”在付费时听见老板娘对剪花的小姑娘的吩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1、(1)作者借父亲朴实无华的生命却敌不过虚伪、艳丽、没有生命力的绢花,来讽刺当今社会人性扭曲的现实。(2分)(2)周转过程:花店――医生(或医院)――病人――护士――花店(3分)

12、(1)曹医生是一个虚伪、以权谋私的势利小人。(2分)(2)可具体分析语言、行为、情态描写的作用;(手法只要能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各得2分)也可以分析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对爸爸和14床的老太太的不同态度上以及与爸爸对花的不同态度上;映衬手法:以争奇斗艳,艳得失真的红牡丹来映衬曹医生的性格。

13、(1)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2分)(2)刻画人物:借揭露曹医生的周转鲜花的真相,充分揭示人物虚伪、势利、贪欲的性格。(2分)(3)揭示主题:争奇斗艳,艳得失真的红牡丹已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人性也已被金钱私利所扭曲。(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苏洵《六国论》)

(4)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明道德之广崇, ,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

(1)三顾频烦天下计(2)泣孤舟之嫠妇(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沧海月明珠有泪(5)渌水荡漾清猿啼(6)治乱之条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惆怅东栏一株雪”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3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运用比喻,把梨花比喻雪,写出梨花不妖艳,不轻狂,洁白无瑕,使梨花更具神韵。同时把咏花与自咏结合起来,表达诗人一生正道直行,清白坦荡的志向。(2)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3、C(购,不是一般的“购买”,而是“悬赏征求”)

4、B(①“遂”意为“终于”,是强调田畴完成使命之艰难。②“遂”意为“于是”,只是顺承语意。A项的两个“乃”。都表转折,相当于“却”;C项的两个“以”都为目的连词,相当于“来”、“用来”;D项的两个“为”都表被动,区别只在于①句“为”与“所”相配。②句中单用“为”字)

5、B(拒绝征召,并非是出于“政治远见”,而是出于一个“义”字,上题答案已有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说:“科学包括3个部分:正确地探究自然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所获取的知识;由于人们获得新的知识,增加了做新事情的能力。”科学发现通过发明家的活动,使这种潜在的能力转化为造福人类的技术。发明是人类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善于利用科学发现,则是发明的艺术。

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常常成为发明家灵感的源泉,使他们能够超越经验和常识,完成重大发明。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发现慢中子能有效地使铀235产生链式反应之后,1942年在芝加哥大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控铀核裂变反应堆,揭开了人类从原子核获取能量的序幕。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巴丁等在固体物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了具有电信号放大功能的晶体三极管,为信息时代提供了核心电子元件。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在受激辐射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使古老的光学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上个世纪的这3项最引人注目的原创性发明,都源于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是新发明的摇篮,是科学为发明家搭建的巨大舞台。

漠视科学发现为发明活动创造的机会,曾使许多本可早早出现的重大发明延误了上百年,乃至数千年。西周时期,中国古代学者已能成功地用6位二进制数表示64种不同事物,但直到1829年法国发明家布莱叶才赋予不同的6点集合以64种不同的含义,从而创造了世界通用的盲文。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发现了大气压力的存在,但直到1959年英国人柯克瑞尔才利用这种自然现象发明了不需要桨而在陆地、水面航行的气垫船。16世纪中期,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发现静止流体压强均衡原理,但直到1796年英国木工布拉默才依据这一原理发明了液压千斤顶、水压机。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家指那些探索自然规律的人,发明家指那些创造新技术的人,似乎前者不用关心发明,后者不用关注科学。其实,古往今来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发明家。近代科学奠基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曾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温度计,为热力学研究和人类工程技术活动提供了重要测量仪器。与伽利略同时代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不仅提出了光的波动性理论,还发明了等时摆,显著提高了钟表的走时精度,被誉为现代计时仪器的鼻祖。牛顿不仅发现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还发明反射式望远镜,解决了天文望远镜透镜色散引起的像差问题。这些杰出人物都恪守这样的信念:科学有双重使命――扩展人类的知识,增长人类的能力。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可能完全没有发明。他们只关注如何解释世界,不重视如何帮助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共同体没有成为我国发明创新活动的主力军,是造成我国原创性发明稀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二段中“三项最引人注目的原创性发明”的一项是

A. 慢中子能有效地使铀235产生链式反应 B. 世界上第一个可控铀核裂变反应堆

C. 具有电信号放大功能的晶体三极管 D. 红宝石激光器

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将“创造发明”列为“科学”的第三大部分,因此,发明是人

类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经验和常识常常成为创造发明的障碍,很多重大发明的问世,取决于在自然科学重

大发现的启发下,成功地超越了经验和常识。

C. 只要当时高度重视了科学发现为发明活动创造机会,中国古代学者在西周时期就能

创造出世界通用的盲文。

D. 如果能多一些恪守“科学有双重使命扩展人类的知识,增长人类的能力”信念的杰出人物,我国原创性发明稀缺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扭转。

1、 A(A项所述,属于“重大发现”,而非“重大发明”。)

2、B(从第二段首句可推知B正确。A项前提有误,美国物理学家费曼并未将“创造发明”列为“科学”的第三大部分;C项将必要条件误会为充分条件,推断不合情理;D项中的“杰出人物”不一定是“科学共同体”,“将得到根本扭转”失于武断。)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怎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活常常是这样,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桥梁。

请以“心灵的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注意与前文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相一致。(4分)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冬天的雪,

示例:(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共4分,每句2分,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前文不一致不得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