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游石钟山记

季羡林

幼时读苏东坡《石钟山记》,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敢梦想,自己能够亲履其地。今天竟能于无意中来到这里,真正像做梦一般,用金圣叹的笔调来表达,就是“岂不快哉!”

石钟山海拔只有五十多米,摆在巍峨的庐山旁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山上建筑却很有特点,在非常有限的地面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今天又修饰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从山下向上爬,显得十分复杂。从怀苏亭起,步步高升,层楼重阁,小院回廊,花圃清池,佛殿明堂,绿树奇花,翠竹修篁,通幽曲径,花木禅房,处处逸致可掬,令人难忘。

这里的碑刻特别多,几乎所有的石头上都镌刻着大小不同字体不同的字。苏轼、黄庭坚、郑板桥、彭玉麟等等,还有不知多少书法家或非名家都在这里留下手迹。名人的题咏更是多得惊人,从南北朝至清代,名人咏石钟山之诗多达七百多首。从陶渊明、谢灵运起直至孟浩然、李白、钱起、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文天祥、朱元璋、刘基、王守仁、王渔洋、袁子才、蒋土铨、彭玉麟等等都有题咏。到了此地,回忆起将近二千年来的文人学士,在此流连忘返,流风余韵,真想发思古之幽情。

此地据鄱阳湖与长江的汇流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几次激烈鏖兵。一晃眼,仿佛就能看到舳舻蔽天,烟尘匝地的情景。然而如今战火久熄,只余下山色湖光辉耀祖国大地了。

我站在临水的绝壁上,下临不测,碧波茫茫。抬眼能够看到赣、皖、鄂三个省份,云山迷蒙,一片锦绣山河。低头能够看到江湖汇流,扬子江之黄与鄱阳湖之绿,泾渭分明,界线清晰,并肩齐流,一泻无余,各自保持着自己的颜色,决不相混,长达数十里。“楚江万顷庭阶下,庐阜诸峰几席间”,难道不能算是宇宙奇迹?我于此时此地极目楚天,心旷神怡,仿佛能与天地共长久,与宇宙共呼吸。不由得心潮澎湃,浮想不已。我想到自己的祖国,想到自己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勤奋劳动,繁殖生息,如今创造了这样的锦绣山河万里。不管我们目前还有多少困难与问题,终究会一一解决,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真有点手舞足蹈,不知老之将至了。这一段经历我将永远记忆。

我游石钟山时,根本没想写什么东西。有东坡传流千古的名篇在,我是何人,敢在江边卖水,圣人门前卖字!但是在游览过程中,心情激动,不能自已,必欲一吐为快,就顺手写了这一篇东西。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没有能在这里住上一夜,像苏东坡那样,在月明之际,亲乘一叶扁舟,到万丈绝壁下,亲眼看一看“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亲耳听一听“噌吆如钟鼓不绝”的声音。我就是抱着这种遗憾的心情,一步三回首,离开了石钟山。我嘴里低低地念着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我心中吟成的两句诗:“待到耄耋日,再来拜名山”,我看到石钟山的影子渐小渐淡,终于隐没在江湖混茫的雾气中。

1986年8月6日七十五周岁生日,写于庐山九奇峰下

19、石钟山的建筑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意,分两点作答。(4分)

20、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碑刻和名人题咏?(4分)

21、文章最后,作者说“七十五周岁生日,写于庐山九奇峰下”,意在抒发怎样的感情?(4分)

2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有深意,试从内容和结构上加以分析。(6分)

19、建筑很多,十分复杂(2)建筑很美,逸态可掬

20、显示了石钟山对人们巨大的吸引力,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使石钟山积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独具魅力。

21、意在抒发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所见所感,抒发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期待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良好愿望。

22、在内容上,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苏轼的《石钟山记》,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开头几句渲染了梦中境界成为现实的快乐,显示了在作者心目中,石钟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结尾描写了作者遗憾离开石钟山的心情,缘由是苏轼当年月夜山脚下所见的奇景,吸引着他 “再来拜名山”,显示了石钟山的无穷魅力和它的文化渊源的力量。

在结构上,首尾遥相呼应,结构严谨。

中国传统节日,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请指出下面三句古诗中,涉及到的传统节日。(3分)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写出1个得1分,共3分)

补充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坎坎伐檀兮, 。(《诗经・伐檀》)

(2)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4)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1)伐檀坎坎伐檀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②凤阙:皇宫。

(1) 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句从视觉出发,写天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第二句从听觉出发,写出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

(2)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以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

9.B(挑选)

10.D(连词,那么,就。A项,介词,拿;因为。B项,副词,竟然、却;才。C项,介词,替、给;被)

11.C(②表现寇准镇定,有谋;④⑥寇准奏言很讲策略)

12.D(鼓舞士气而并未亲自指挥战斗)

13.(1)不这样,(那就)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使敌人困乏疲惫。从疲劳和安逸的(敌我)形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

(2)高琼随即抬头奏道:“寇准说的是对的。”寇准说:“机会不可错过,应当赶快起驾出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赤壁今何在

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县西赤壁山、黄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又名石头口)和武汉市武昌西南赤矶山,都被认为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山。赵、王二人文后点评:前二说,混赤壁与乌林为一地,又皆远离长江,且在江北;黄州说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对岸的江北,皆与“赤壁之战”形势不合。赵、王明确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关于赤壁市赤壁山之说,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明确肯定:“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此说后被赵彦卫否定:“指今石头口为其地,然石头口初未尝以赤壁名。”

李吉甫的蒲圻赤壁说,确实经不起推敲。曹操初战败后,以乌林为大本营,陈兵于江北沿岸,孙、刘联军则于赤壁上下的南岸。周瑜采用黄盖溯江西上诈降、中流放火烧连营、精锐继后追击这“三段之计”而大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之间,应有一定的上、下游间距,绝不可能是南北隔江相对。

另据《三国志》载,其时曹操数十万大军已沿江东下,双方兵力悬殊,孙、刘联军只能在重兵保卫大本营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适量人马至夏口的前哨及数十里之内的大、小军山一带游弋设防,再远之处就属分散兵力,更不用说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主张“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带的,主要是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为江南诸水作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与南朝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的《荆州记》。

《水经注》“乌林―赤壁”河段中记载“江水又东径下乌林南”,郦道元即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水经注》又载,江水又东径陆口、蒲圻洲、蒲圻县等地后,“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百人山,马征麟《长江图说》指出,即今武汉市西南长江左岸的纱帽山。和百人山隔江相对的“赤壁”,便是《云麓漫钞》中最终确定的今武昌西南长江右岸的赤矶山了。当地村民至今仍能在附近山上、田内、江边捡到箭镞等战争遗物。而盛弘之《荆州记》中说:“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乌林,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可见,“赤壁与乌林相对”于长江断面上,不符合此次战役的逻辑。

但郦、盛二人的记述,何以屡遭否定?关键是,长江“乌林―赤矶山”河段,长度已达260里,超出南朝时100里。南朝以前,该河段属顺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变为弯曲分汊河型。洲湾弯道的形成,使长江河道延长将近100里。由此,赵、王二人引用《水经注》关于乌林、赤壁的记载后即说:“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虽认同郦、盛二人的结论,但不解长江长度之变化,而据乌林以东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虽较为接近史实,但也是错误的。

6.“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A.“蒲圻赤壁”位于长江北岸,其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大战”形势不符。

B.赵彦卫以石头口起初没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为“赤壁”。

C.孙、刘联军分三个阶段击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存在上下游距离。

D.从双方大本营的位置,可见“赤壁”在蒲圻也与当时兵力强弱形势不符。

7.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对古代某一地名的确定,既要依据相关的典籍,还应辅以必要的实物加以佐证,如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迹等。

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证说明: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才能在历史地理学方面得出正确结论。

C.从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间,在长江河道不断延长的影响下,乌林与赤壁两地间的距离也增加了至少40里。

D.如果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能够了解到古今长江河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选出对“赤壁今何在”这一问题的探究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郦道元提出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武汉市武昌西南长江沿岸,成为后世考证“赤壁今何在”的重要论据。

B.盛弘之以实地查勘和访问,提出赤壁、乌林同在长江南岸,二者东西相距一百六十里,证明了“赤壁与乌林相对”观点的谬误。

C.赵彦卫、王象之二人辨析了关于“赤壁今何在”的多种说法,最终得出“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这一确定的结论。

D.本文作者揭示了长江河道延长百余里的历史变化真相,对郦、盛二人“屡遭否定”作出解释,从而肯定了赵、王二人对“赤壁今何在”的正确判断。

6.A(不是依据)

7、C(“赤壁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这一结论是李吉甫得出的,并非赵、王二人)

8、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证说明: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赤壁与乌林不相对)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煤炭生产企业都要尽快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再发生。 B: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原则有利于鼓励青年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C:今年第15号热带风暴“利奇马”自9月30日中午进入南海中部海面以来继续西行,逐渐向海南逼近,在南海海域作业的2万多只海南渔船纷纷回港避风。 D:由于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使的哥的姐叫苦不迭,只能把车停在大街上,被动等客,再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街转悠主动邀客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8月17日,林丹以2:0的比分战胜了经验 的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获得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成为真正的羽坛大满贯选手。②各高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 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③10月14日,陈创天院士莅临沈阳市第二中学,师生们有幸 了陈院士的精彩报告。 投资股票比投资开放式基金风险大得多,还是有不少人选择股票。

A:老到 健全 聆听 尽管 B:老道 健全 倾听 虽然 C:老到 建立 倾听 虽然 D:老道 建立 聆听 尽管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凝练 沧桑 金刚钻 响誉中外 B:祛除 纹理 挖墙角 浮想联翩 C:窜改 福祉 紧箍咒 察颜观色 D:绿阴 辐射 照相馆 收官之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阿富汗诗人乌尔法特在一篇题为“生活”的文章中说:“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

评分参照标准(2008年辽宁考试说明)

 

 

50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体较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难辨

1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材料丰富

5、形象丰满

6、意境深远

7、用词贴切,句式灵活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9、文句有表现力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2、有个性色彩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