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层见错出 / 敛赀财以送其行 B:扈江离与辟芷兮 / 来吾道夫先路 C:不敢复有株治 /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臣死有余僇 /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颜色不少变 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国事遂不可收拾
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B:几以不纳死如土石何,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吾社之行为之先 佯狂不知所之者为之声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赖天之灵 赖:依靠 天高地迥 迥:远 B:视五人之死 视:与……作比较 以旌其所为 旌:表扬 C:又重之以修能 修:美好的 日月忽其不淹 淹:久留 D: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迫:危急 汩余若将不及兮 及:等到
请根据示例,把另外两处句中改动的理由说出来。(6分)
示例:原文: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决定它究竟适宜于种什么谷物和蔬菜。
修改: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什么谷物和蔬菜。
理由:“鉴定”有鉴别确定的意思。首先要鉴别土壤的性质、特点,然后才能从实际出发,决定种植。“决定”则是主观地对土地种植作判断,不准确。
①原文: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
修改: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已知道的共有十三种。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文: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修改:婵娟骂宋玉说:“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共有十三种”,这种说法很绝对,而加上“现在知道的”就比较客观。因为“十三种”仅是从目前发现的来判断,将来也许还有新的发现,修改后更符合客观事实。(2分)
②更能表现出极端憎恶的情感。(2分)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南方都市报》3月14日)
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
(《潇湘晨报》3月14日)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引发社会热议
(2)示例一:小学生学习繁体字是历史的倒退。当初简化文字,倡导写简化字就是为了提高书写效率,使汉字学习、掌握更加容易,现在重提小学开始学习繁体字会使汉字的发展“开倒车”,是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
示例二: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有助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繁体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繁体字可以让大家从小知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由来,进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光大。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失去民众的拥护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得分点:者、的。1分;之:提宾作用。2分)
(2)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用它来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一定是想要换取民心。(得分点:非恶:并不是讨厌。1分;以为:以之为,用它来替。1分;必欲:一定想要。1分)
(3)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同吴国决一死战。(得分点:苦:以为……苦,意动用法。1分;必死于吴:同吴国决一死战,状语后置。2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
(2)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1)颍川郡有原、褚两个大姓家族,横行不法,其门客做强盗(残害百姓),前任太守没有一个能捉拿和制裁他们。(2)长安城有几个年轻人聚集在偏僻小巷的空屋内,商量共同去劫持他人,他们坐下话还没说完,赵广汉派来的官吏已将他们捉拿,(他们)都承认有罪。
《不自由,毋宁死》第四段中演讲者说道:“先生们,如果我们能妥善利用自然之神赐予我们的有利条件,我们就不弱小。”演讲者认为“我们”不弱小的条件有哪些?
(2分)
(1)妥善利用自然之神赐予的有利条件;(2)把300万人民武装起来;(3)得道多助。
在《奥林匹克精神》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对纽约和伦敦举办奥运会的现实可能性作出评估后,我为这一意外的合成物向不朽的希腊祈求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这一“意外的合成物”指什么? (2分)
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开辟奥林匹克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