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洁净煤带来的错觉

煤炭是制造污染最多的化石燃料,它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两倍,成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是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经济体都依赖于煤炭:美国和德国能源的50%几乎都来自煤炭,印度是70%,中国80%。全球有数百万人口依靠挖煤谋生。当世界经济形势动荡石油天然气出口商减少出口的时候,国内能源安全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很难指望政府拒绝如此廉价、可靠的燃料。

在燃煤和气候保护之间,的确能够找到中和的办法,这就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或者叫碳截存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实现从发电厂和其它工厂的烟囱排放中吸出二氧化碳,并将其安全地封存在地下而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而盐池和废弃的油田又提供了大量不错的封存空间。政治家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洁净煤上面安格拉.默克尔和巴拉克.奥巴马都很热衷于这个办法。

但是碳捕集和存贮技术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地实施却很难。至今还没有一家大型发电厂使用该技术,公共服务部门拒绝在这上面做更大规模的投资,因为建造并运营使用碳截存技术的发电厂所需的经费要比普通的发电厂昂贵很多,他们更倾向于投资其它低碳量的能源,比如核能、太阳能以及风能。与此同时,投资者和风险资本家正在努力开发各种形式的新能源技术,比如使用微生物做生物燃料、使用旋转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智能电网的等等,尽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以把二氧化碳直接从大气中而不是从烟囱里抽出去,却依然很少有人会在自己的车库里实验碳截存技术。一些环保主义者以及一些能源公司老板都认为这个办法行不通。

虽然只有一些私营部门使用碳截存技术,西方政府在这项技术上挥霍不少的津贴。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有34亿美元用来启动碳截存技术的应用;欧盟也公布了对去年使用碳截存技术相关部门进一步的鼓励措施;英国、澳大利亚和其它一些国家也都许诺要资助相关的项目,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认为这些私营部门因碳截存发电厂的高成本而有后顾之忧,但也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碳截存技术的应用成本定会下降。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煤炭虽然是制造污染最多的化石燃料,但因为它储量最多、价廉且可靠,所以至今是世界上一些大的经济体依赖的能源。

B.煤炭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它的使用和气候保护之间存在着对立,但人类已经找到了中和的办法,虽然其应用成本很高。

C.几乎所有大型发电厂都愿意投资于开发用微生物作燃料、使用旋转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因为它们成本较低。

D.由于碳截存技术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尚缺少应用经验,所以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对其应用给予扶植。

15.下列依据文意做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弃的盐池和油田为碳截存技术吸出的二氧化碳提供了大量不错的封存空间,这极大地增加了碳截存技术付诸实施的可行性。

B.尽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以把二氧化碳直接从大气中抽出去”,却很少有人会在自己的车库里抽取,费用昂贵是主要原因之一。

C.由于公共服务部门更倾向于投资核能、太阳能等低碳或无碳的能源,因此这些能源很快会取代煤,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工业能源。

D.政治家们把希望寄托在洁净煤上,是因为它既可以让国家继续使用安全廉价的煤炭能源,又可以解决煤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16.题目为什么说“洁净煤”带来的是“错觉”?(4分)

14.(3分)B(A项“储量最多”错,原文中无依据。C项“愿意投资”微生物燃料等新技术的,不是“大型发电厂”。D项“碳截存技术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错;全句错加因果。)

15.(3分)C(由“公共服务部门更倾向于投资……”的因,推出“这些能源很快会取代煤,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工业能源”的果,不合逻辑。)

16.(4分)用碳截存技术可以清除燃烧造成的污染,(1分)但因其成本太高,(1分)政府虽大力倡导;(1分)但很难真正普遍实施。(1分)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有志与力,而又不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 。(苏轼《石钟山记》)

(5)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近酒》)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__》)

(7)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千载谁堪伯仲间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余韵徐歇

(5)天生我材必有用   (6)一蓑烟雨任平生

(7)梧桐更兼细雨                       (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小题不得分)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分)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2)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分)

(3)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分)

(1)(2分)C(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

(2)(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各2分)

(3)(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1 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1分)(其它答法,答合诗意即可)

用斜线(/)给下面的额短文断句。(5分)

孟 子 曰 言 近 而 旨 远 者 善 言 也 守 约 而 施 博 者 善 道也 君 子 之言 也 不 下 带 而 道 存 焉 君 子 之 守 修 其 身 而 天 下 平 人 病 舍 其 田 而 芸 人 之 田 所求 于 人 者 重 而 所 以 自 任 者 轻。

【注】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震发生后,当大批子弟兵前往救援的同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灾区,帮助灾民恢复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 B:中航发动机公司主要致力于大型客机发动机的研制,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大型飞机配套产业的发展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C: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一座占地1243平方英里、由众多的山与湖组成的、包括红熊在内的近100种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D:为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未来3年里,不仅国家将修路以方便农民外出就医,同时还将修建两千个县级医院。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希腊和罗马毁灭之后,西方文明陷于中世纪的__之中。“蛮族”入侵之后,用他们的巨手,满不在乎地就把希腊罗马的文明 进了海里,使之 入了冰冷的深渊。待到千年之后,人们从历史中 起那些希腊罗马时代的文明碎片,已很难再 出一个完整的原型。

A:扫 堕 捡 拼 B:扫 掉 拿 拼 C:赶 堕 拿 造 D:赶 掉 捡 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托翁的动手能力》(蒋子龙),完成17―20题。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去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有点过分,而且也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偌大一个雅司纳亚•波良纳庄园里的每一项农活,托尔斯泰都能拿得起来。俄国绘画大师列宾曾画过一幅闻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画,列宾为这幅画准备了3个月,每天躲在一条壕沟里,靠沟沿上的灌木遮挡着偷看托尔斯泰犁地。因为托翁不喜欢别人为他画像。

托尔斯泰一向都教导家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凡是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动手,他每天早晨都要自己拖着雪橇为楼里送水。他家的桌布、沙发垫也是他同为贵族出身的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亲手织的。

可当时已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未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当中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干活时戴的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十三卷”。此举在文化圈里立刻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托翁乘兴又做了一双半高牛皮靴,送给了好友、诗人费特。费特灵机一动,当即付给托尔斯泰6卢布,并开了一张收据:“《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按鄙人订货,制成皮靴一双,厚底,矮跟,圆。今年1月8日他将此靴送来我家,为此收到鄙人付费6卢布。从翌日起鄙人即开始穿用,足以说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无凭,立字为证。1885年1月15日。”后面还有费特的亲笔签名,并加盖了印章。

手艺是精神的标记,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掌握一门手艺,不管喜欢不喜欢读书,读得好和读不好书的人,都一窝蜂地往上大学一条道上挤,正应了俄罗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诃夫的话:“大学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

而托尔斯泰,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况且又是出身贵族,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个令现代人无比羡慕的“精神贵族”。

而最让托翁深恶痛绝的也正是这个。

列宁称“在这位伯爵以前的其他人的文学里,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

他比国家废除农奴制早4年就解放了自己庄园里的农奴,还一直想把属于自己的土地转赠给农民,让自己的作品自由地无报偿地任由想出版它们的人去出版,为此不惜跟家人一次次闹僵。到82岁时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劳动者中间度过残年。他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有一次托翁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妇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妇人搬运完箱子还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许多人围过来向他问好,那位贵妇人无地自容,想讨回那让她含羞的5戈比,却被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有多少。”

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作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本是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

(有删节)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一句,透着自信,也说明托尔斯泰对手艺劳动由衷地喜爱。

B.费特付给托尔斯泰6卢布,并立下字据,开始穿用,目的是对嘲讽托尔斯泰的那个朋友给予有力的回击。

C.本文在行文中间揭示出了写作意图:批评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掌握一门手艺的想法和做法,教育他们向托翁学习。

D.现代人无比羡慕的“精神贵族”是指像托翁那样的人,崇尚劳动,精神富有,受人尊敬,而且地位高贵,足可以养尊处优。

E.“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一句道出了劳动的价值所在:劳动缔造着人类的幸福。

18.删去第二和第三段,文章仍然衔接自如。请分析作者写第二、三段的用意。(4分)

19.从文中或文外选取关于托尔斯泰的两个事迹,说说你对“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这句话的理解。(6分)

20.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价中包含着哪几层意思?(4分)

列宁的评价:“在这位伯爵以前的其他人的文学里,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

17. B  D  评分:4分。答对一个给2分。

18.第二段写俄国绘画大师列宾偷画“托翁犁地”,意在侧面反映出托翁非常热爱劳动;(1分)第三段写托翁每天早晨拖着雪橇为楼里送水,他妻子亲手织桌布、沙发垫,一个正面事例,一个侧面事例,目的是引出托翁的劳动教育观念: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自己能干的自己动手;(1分)这两段插叙,呼应文章题目,也用事实说明开头这句玩笑话说得有点过分。(2分)

评分:共4分。共3个要点,第一、二个要点1分,第三个要点2分。

19.示例:托翁亲手制作精致的手艺品(高牛皮靴)送给女婿一事,无声地回应了朋友的嘲讽,体现了托翁宽广的胸怀,也成就了一段文学佳话。(3分)托尔斯泰乐意当搬运工的行为,反映了他对体力劳动的热爱和尊重。(3分)

    评分:共6分。共两个方面,每个方面3分。意对即可。

20.示例:以前的文学写过农民,但这样的农民只是停留在文学形象层面;(1分)托尔斯泰与农民贴得很近,在托尔斯泰的文学里有真正的农民。(1分)列宁的这句话既是对托尔斯泰文学水平的高度评价,(1分)也是对托尔斯泰热爱体力劳动的可贵精神的高度赞扬。(1分)

    评分:共4分。共4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①高新技术的发展,应包括健全其抗御“灾害”的功能。但迄今为止,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因此,频频出现难以预料的尴尬局面。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并不是100%,美军启用的高新技术武器竟然演出过误伤多国__的“悲剧”。80年代初日本地铁总线ATS自动停车装置因失控机率不为零而发生撞车事故,之后又有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直到一位患关节炎的病人在接受微波治疗时,因干扰使他的心脏起搏器程序出现问题而致死,更迫使人们正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②这种负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注化”上。附加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上的许多理想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

③高新技术的“绿色化”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高新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化极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同步缩小了宝贵的有限空间,“极值”再也不是想象中的数值了。诚如人言:“以马达和电子线路为武器的‘灰色技术’指挥人类向地球宣战,地球报以干旱和酸雨;只有当‘绿色技术’升帐后,才可能中和酸雨时代。”

④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残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界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

(取材于《高新技术带来的负效应》)

注:①巴洛克:是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具有杂乱、奇异、不规则、流于装饰的特点。

14.从第一段看,对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新技术竟然匹配不上工艺、监控、管理系统,让科学家们觉得很尴尬。

B.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

C.战争、交通事故及医疗事故的发生,高新技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当今高新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危害。

15.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B.只有提高可靠性,减少产品机能开发,降低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

C.文中所说的“巴洛克化”指的是各类高新技术产品的许多机能缺乏实用价值。

D.克服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①高新技术带来负效应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②高新技术带来的负效应必须改变,最主要的一个理由是什么?(2分)

14.D(3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做“正视”的宾语。A项“尴尬”非常规义,应与“局面”搭配解释为各种风险事故;B项谈的是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不属于“高新技术的负效应”;C项各类事故的发生与高新技术没有必然联系)

15.B(3分。“减少产品机能开发”不对)

16.①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②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4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已矣乎! ,曷不委心任去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④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⑥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⑦碧云天, ,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长亭送别》)

①寓形宇内复几时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周公吐哺                    ④与尔同销万古愁

⑤艰难苦恨繁霜鬓              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⑦黄花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