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 股票这个概念,对于许多中国人是不陌生的。但近来,股票指数大幅上升之后又连续下降,使不少刚入市的股民哭笑不得。 B: 孟加拉国红新月会官员18日称,目前强热带风暴已造成该国5000至10000人死亡。救灾部门警告称,随着救灾工作的进一步进行,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加。 C: 对于部分媒体有关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推迟了4.6秒的报道,火箭发射指挥员否认嫦娥没有延迟发射时间。 D: 10月21日,中国__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肩负的崇高使命,胜利闭幕。我们党将继续团结在____为核心的__周围,在复兴中华民族的大业上迈出新的一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造次 暇疵 无暇顾及 委曲求全 B:赧然 寒碜 两全其美 越俎代庖 C:陶醉 蛊惑 出言无状 凭心而论 D:详实 诛连 浑水摸鱼 一锤定音

(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垅,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__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8.A。A.两个“见”都表示被动。B.求取;冲。C.意动用法,以……为师;效法。 D.把……任命为;认为。
9.D。①是别人的见解,而非直接体现;③为理解方法和语言特色;⑥为齐国人对其他两位学者的评价。
10.A。A.孟子序《诗》、《书》,作《孟子》七篇不是为了引起诸侯的重视。
11.(1)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2)邹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尊敬和礼遇,这岂能与孔丘在陈国蔡国因断粮而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相同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思想界伸向传统文化的“橄榄枝”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__孔家店”为先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rú jiāo 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流。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90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国学热”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所称的“rú jiāo 自由主义社会”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rú jiāo 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21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儒家__主义”――“仁义礼智信的__主义”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但当与记者谈到儒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陈明和倡导“政治儒学”的“新儒家”蒋庆的很多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
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出了不同“药方”。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提出“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希望能够发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目标是,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zōng jiāo 。刘军宁则对“五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传统,把传统变成一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个世纪前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绪中走了出来。
5.下列对“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表征。
B.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打击。
C.进入21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中也时常发挥作用。
D.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
用。
6.下列不属于对“新兴思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亲和态度”进行阐述的一项是( )
A.rú jiāo 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破坏传统可能最终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B.传统文化虽然有价值,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来。
C.提倡文化“复古”,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要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D.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7.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反传统”的认知与需要。
B.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词语来形容。
C.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的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塑儒学的思想和主张。
D.传统的儒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哲学范畴,进入政治领域,参与到政策法令的制定中,成为了“政治儒学”。
5.C。原文说“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老子思想非儒家文化)
6.B。(原文中刘军宁是据此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接轨和融合是必要的)
7.D。(尚未成为“政治儒学”)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 B:詹姆斯・乔伊斯是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他的创作“宣告了19世纪的末日”,“标志着人类意识新阶段”。 C:“福娃妮妮”的造型创意来源于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妮妮在体操比赛中登场,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D: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群,否则无法传播流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联合国各成员国都有义务交纳会费,根据规定,美国资金必须负责联合国运行费用的20%。 B:80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在中国掀起高潮,现代派文学带来的影响不只是浮光掠影式的,而是深入到中国作家民族意识当中去的。 C:十一长假在即,有关部门就旅游景点门票是否提价一事作了听证,可是听证结果似乎很难让消费者满意。 D:走进长影世纪城,如同走进梦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体现着长影的魅力,体现着长春人的浪漫与热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杆跳沙皇”的美誉。他曾35次创造撑杆跳世界记录,所保持的两项世界纪录,迄今无人打破。在参加“国家勋章”的授勋典礼上,记者纷纷提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勃卡微笑着说:“很简单,每次撑杆跳之前,我先让自己的意念‘跳过’横杆。”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卡耐基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箴言就是“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我又赢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立意,文体自定,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7题。
西湖梦(节选)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来压抑我,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了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史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那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双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__,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14.第①段写道“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就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答:
15.结合原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4分)
这种自卫和__,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① “自卫”指的是
。(2分)
②“__”指的是
。(2分)
16.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梅瓣、鹤羽”、“书签”分别比喻什么?运用比喻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7.作者是如何认识林和靖式的“安贫乐道”的?结合学过的知识,举例谈谈你怎样看待我国传统文化中这类隐逸现象。(6分)
答:
14.这两条长堤是为了解决人民疾苦而修建的。(2分)它美得自然。(2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2分)
15.“自卫”指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碰壁受阻,急流勇退,隐居山林的行为。(2分)
“__”指的是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的行为。(2分)
16.“梅瓣”“鹤羽”比喻那些艺术水平很高,但缺乏硬朗的主体精神和天下意识的只能算是一种残缺的美丽的隐士作品(2分);“书签”比喻在传统文化中起到提示性(标志性)作用,但并不能进入(代表)民族精神的作品(2分)。作者采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指出了林和靖式的知识分子采用独善其身的做法对文明发展的危害,充满了忧患意识。(2分)
17.(1)林和靖和隐士逃避社会责任,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作者对此持惋惜、批评的态度(3分)
(2)答题要求:表明态度1分正确举例1分;分析阐述1分。
示例: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是中国文化人无奈的选择,它为知识分子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节操提供了可能。比如庄子,不能改变当时__的社会,但他拒绝了权势的媒聘,选择了在众人都昏睡时,独自看守着心灵的月亮,其高风亮节为后代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3分)
(以下态度均可:①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是中国传统文人一种较为普遍(无奈)的选择。②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为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节操提供了可能。③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的确是对个人才华和社会文明的极大浪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8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 兴
武元衡(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这两首诗都写了春,从时间上看有什么不同?请分别说明理由。(4分)
答:
(2)从诗歌表达的情感、主题看,两首诗有何不同?请分别陈述理由。(4分)
答:
(1)《城东早春》写初春之景。(1分)绿柳新萌,其色嫩黄,“才”字“半”字,用细节写出了早春之柳的风姿。(1分)《春兴》写暮春之景。(1分)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暗示春景即将消逝。(1分)
(2)《城东早春》重点写早春景色的清新可喜,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写芳春时喧嚷若市,是来反衬作者对于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2分)《春兴》不但透露出了深切的乡思,也流露了对美好梦境的欣悦。作者因暮春景象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不可抑制。诗人想象新奇,春风多情,能把乡梦送到故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