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强国社区推出《一语惊坛》栏目,旨在收集当日论坛或睿智深刻、或生动有趣的短评快语。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并期待各位网友踊跃跟帖。 B:不到西藏,不知天空有多蓝,不到拉萨,不知空气有多鲜,不到大昭寺,不知信仰有多诚,不到八廓街,不知逛街有多爽。 C:.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人生在世。”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抱着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 D:挑战纷至沓来:灾难、事故、危机……这一年始终让人揪心。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进步也显而易见:民族精神在凝聚、升华,以人为本深入人心,公民意识正在觉醒。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我们只要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B: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发展及产业提升为主题展开探讨,或对以往的经济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望。 C:.贾平凹的《秦腔》用细腻平实的语言,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着对故乡的一腔深情。 D: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评价。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更叠 发祥地 以老卖老 放之四海而皆准 B:蝉联 发牢骚 有案可稽 有过之而无不及 C:名分 付食店 形迹可疑 解铃还需系铃人 D:欠收 肇事者 藏污纳垢 识世务者为俊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以上是季羡林老先生对人生的一些感悟,读完之后你有何感想?
请围绕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略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象和气质,“城市名片”正是这种文化、形象和气质的最佳载体。“城市名片”是能代表城市形象或者代表城市标志的事物。如在武汉市民心中“黄鹤楼”就是武汉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之一。
请你写一段解说性的文字介绍你心目中所在城市的“城市名片”。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示例:①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 楼的各层排檐形如黄鹤,展翅欲飞。登楼远眺,武汉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②位于宜昌市境内的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具有发电、防洪和航运功能。它犹如一位钢铁巨人守护着宜昌城。
中国的方块字构造独特,奥妙无穷。结合个人的感情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自选两个汉字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4分)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例: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舒――舍予即忘我,这是一种何等舒畅的境界。
起――走自己的路,就能够崛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流逝的古典
黄 晖
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④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__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⑤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⑥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__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⑦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12版)
16.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听“老教授的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7.简析第5段划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4分)
18.第6段作者为什么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4分)
19.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摇曳多姿、鲜活形象,请举例赏析本文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至少三种,6分)
16.(1)起引出下文的作用。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2分)。 (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午后的阳光” “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正在慢慢消逝(2分)。
【解析】本题理清作者思路的能力。一般来说,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另外,“午后的阳光” “渐行渐远的诗句”带有强烈的暗示,照应了标题中的“流逝”。
17.质朴、厚重的古典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能超越时空 (2分),渐入我们(读者)的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指引人类穿越历史(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理解“厚实的脊梁”的含义,关键在于抓住其所在句子在本段中的作用。这一句是文段的中心句,后面内容就是对本句话的阐释。
18.古典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与古人水__融(2分)。但在汽车、电脑等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物欲横流的浮躁的今天,人类已远离了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远离了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时把握文中“远”与“近”,便不难知道作者在这里所说的是现代的人们已经远离了真实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__融,再也无法体会到生命自然的和谐统一。
19.(1)比喻。如“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把古典比作“墨金”,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2)拟人。如“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运用拟人的手法,阳光如人一样会跑会爬,形象写出了阳光的穿透力,营造了教授朗读时动人的氛围。
(3)通感。如“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用感觉来写听觉的感受,表达了听教授朗读时心里的感动和“幸福的感觉”。
(4)排比。如第五段中“没有……,没有……,没有……”,层层铺排,集中表现了古典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
(5)对比。如“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远”与“近”强烈的对比,鲜明地强调了文学、生命、自然的水__融。
(6)引用。文中众多的引用,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7)反问。如第四段中“为什么……?怎会……?”,作者连续运用两个反问,语气强烈,发人深思,突出了古典无穷的魅力。
(此题6分。准确赏析其中一种手法给2分,给满6分为止。)
【解析】本题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此题难度不大,主要在于答题模式,应是“手法+举例+分析”。应注意修辞手法与举例的吻合,不一致者不能得分;其次,分析表达效果时,言之有理即可。另,“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这一句比喻兼有拟人,作者想象飞驰,展现了古典营造的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填空。(6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名句表达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的感叹,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___①_____,去日苦多”;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②___________ ”;杜甫《登高》“______③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苏轼《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_____④___________ ”。
(2)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是欧阳修《生查子》中的名句,“元夜”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⑤ ;每逢夏历三月三日,文人雅士聚会,“流觞曲水”,在 ⑥ (作者)的《兰亭集序》中有记载。
(1)①譬如朝露;②镜中衰鬓已先斑;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一尊还酹江月。(2)①元宵节;②王羲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采 桑 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就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4分)
(1)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陈反,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①虫出:这里用齐桓公死不能下葬以至尸体生蛆的典故表达死而不能下葬之意。②髡kūn:剃掉头发;钳:颈上带着刑具。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长者,不倍德。 倍:违背、背叛
B.、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 服:使…臣服,收服
C.、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坐:因为
D.、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没有
11、下列各组语句中,能体现田叔“廉直”的一项是
①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②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之哉!
③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
④王长者,不倍德。
⑤孟舒岂故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
⑥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由于为人廉直,喜任侠,而被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赵王很欣赏他的才能。
B.刘邦无礼谩骂赵王张敖,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私下密谋刺杀刘邦,事情被发现,赵王受到牵连,田叔等人自愿陪赵王到长安。
C.孟舒主动率疲惫的士兵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虽然失败了,部下死了数百人,田叔认为责任不在他。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2)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3)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10、C 坐:犯罪
11、D ①表明田叔的忠义;④与田叔无关。
12、C 孟舒并没有主动率士兵抵御,而是士兵主动登城御敌的。
13、(1)恰好事情被发现觉察了,汉朝下诏书逮捕赵王以及参与谋反的所有臣子,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逮捕。(“会”、“发觉”、“群臣反者”定语后置、“就系”各1分,共4分)
(2)(皇上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说”、“出……右”、“拜”各1分,共3分)
(3)这时孟舒因为抵御匈奴犯边抢劫不力、云中郡遭侵犯抢劫尤为严重而犯法获罪,被免职。(“是”、“坐”、“免”各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