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4分)
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曾一度引起不小恐慌。在国内一些地方发生的抢盐事件,可以说是这种影响的延续。在这起事件中,网络谣言起了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报道,这次抢盐事件源于浙江网民陈某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该谣言经过网民的不断加工和转发,最终引发了抢盐事件。类似的事件之前已经有过。
抢盐事件再次提醒我们,① ,② 。
①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②对待网络信息要理智。(或不要轻信网络谣言。)
62岁的张景和是江苏徐州的环卫工人,其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孙女由他和老伴带着。上幼儿园的孙女放学早,他需要边工作边照看孙女。下面的照片是他在工作间隙抱孙女鼻吻的情景,被以《幸福》为题发到网上,引发了热议。
对这一问题,你的看法怎样?请结合照片内容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80字左右)(4分)
体现了中国百姓最朴素、最本质的幸福,幸福和物质条件有时不一定成正比;同时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所谓的幸福背后的辛酸,社会应该关注并改善贫困民众的生活状况。
评分标准:4分。意思对即可。只答一个方面得2分,两方面兼顾得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诗词教育”已成为某小学的办学特色。走进校园,不仅处处可见学生的诗词作品,就连平时搞活动,也和诗词分不开。为了营造诗词创作的氛围,学校把诗词创作和班级考评挂钩,每周检查反馈。
对学校的这种做法,有的反对,有的赞成。请以赞成者的身份,仿照反对者的句式写一句话。
反对者说:实行功利色彩的考评,助长形式主义的风气,岂不是与诗教的初衷相悖吗?
赞成者说: ▲
参考示例: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倡导诗意栖居的生活,不该从小学开始吗?
评分标准:句式2分,其中对偶1分,反问1分;内容2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4分)
(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3分)
(3)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3分)
(1)常梦锡就苦口婆心规劝他改正,从不屈服,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规”“挠”“多”各1分,旬意通顺1分,共4分)
(2)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去”“恨”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
(3)但是常梦锡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既”“没”“许”各1分,共3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3分)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3分)
(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4分)
(1)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生命呢?(3分,“所图”“奈何”“轻”各1分)
(2)等我们这些人骑上马离开,就把您释放了。(3分,“俟” “党”“释”各1分)
(3)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就”“竞”“间”“走”各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成千上万的蜂儿携带着它们的尖刺气势汹汹地杀来。可漫山遍野的植物却绽开了它们的“笑脸”——用一簇簇娇艳的鲜花来迎接这些不速之客。结果,一副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出现了:蜂儿在植物间忙忙碌碌,替它们采花授粉,而植物又提供芳香的花蕊,让辛勤的蜂儿酿蜜。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0字左右)(4分)
穿越剧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类型,国产穿越剧在近几年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魔幻手机》、《神话》、《寻秦记》《步步惊心》等。2012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基本以“穿越”为话题,对穿越剧进行了讽刺和批评。穿越剧的最大噱头,无非是利用现代人对过往历史的熟悉和掌握现代文明的优越,用一只现代打火机让成吉思汗敬若神明的“古今反差”来制造娱乐,让部分感觉生活“太枯燥”的观众开心解颐。
“穿越剧走红”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热点,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讨论,请你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1)穿越要有度。对历史应怀有敬畏之心,“戏说”和“重写”历史都要尊重历史,如果一味“篡改历史”,丧失了最基本的历史底线,最终穿越剧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被人们抛弃。
答案示例:(2)穿越剧要接受公众的检验。既要规范创作,不随意篡改历史,不断进行文化反思;也要听公众的议论,在不出大格没有硬伤的情况下,不妨视作一种娱乐现象,不必有过多的忧思。
(共4分,观点鲜明、准确,2分。能针对观点进行合理阐释,2分)
答题情况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探究、审美能力及对社会重大事件与热点问题的态度。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越剧走红”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大多数同学都能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这说明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已经成熟。
在答题形式方面,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把观点融入整个答句当中,而缺少了一个简短的观点陈述,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下一步在复习训练中需要规范的地方。【观点句+阐释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 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4分)
(2) 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3分)
(3) 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3分)
( l )徐石麒两次上疏坚决推辞,并举荐郑三俊代替自己,没有被允许。( 4 分。“再”“举””自代”“不允”各 l分)
(2 )现在国耻未雪,大臣们就请求封官赐爵增加自己的荣耀,难道不愧对杨廷和等人吗? ( 3 分。“遽”“列土”“愧”各 l 分)
(3 )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或:不能像平民百姓那样死),应当与城池共存亡。( 3 分。“我大臣”“野死”“俱”各 1 分)
2010年,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北京、江苏、湖北等13个省市自治区招收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有人认为,这种制度能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各重点学府栽培的人才,同时,为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条件。请你针对此观点提出反驳观点及理由。
答:
推荐制的“弊”端在于不公平,太过片面化,犹如一块田地中,只在肥力丰富的一处耕作,而荒凉处则放置不理。这也映射出“人情味”太浓的现象,体现了“推荐制”的不公平性!而且这种制度选出来的学生真的是各个重点中学的最顶尖学生吗?这些学生真的比其他学生都优秀吗?他们的入选是不是会影响一些偏才、怪才进入北大这个中国最高学府的机会呢?
《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出版的儿童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书写并绘插图。课本于初版后印行40余版次。近两年来,此书再次受到关注,尤其受到广大家长和小学生的欢迎,成为热销书。下图为该书的封面和两篇课文,请据此说出两条该书受欢迎的原因。(4分)

答案示例:(1)文字简单,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容易被儿童接受 (2)精心绘制插图,形式活泼隽趣,贴近儿童口语 (3)内容富有童心,它给孩子提供了发散性思考的空间 (4)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评分标准:答出两条即可;每条2分,共4分。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4分)
(2)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3分)
(3)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3分)
(1)士祯主掌四川省考试,因母丧归家,服丧期满,重新被任命为户部郎中。(4分,“典”“母忧”“服阙”“起”各1分) (2)按照旧例,裁断案件应该交付九卿评议。(3分,“故事”“断狱”“下”各1分) (3)明末文学衰微,诗家学习袁宗道兄弟,却不免粗俗;(3分,“季”“敝”“失之俚俗”一意为“过失在于鄙俗”。意思对即可;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