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参加“梦·飞翔”夏令营,要说一说自己的特长,我是唱歌、跳舞、打球全不好,算是身无长物了,怎么介绍自己啊? ②莱斯之所以能敏捷地抓住机会并打开成功之门,是因为他平日早就厝火积薪,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③这个家伙原想着独吞这两千块钱,没成想给当面抖搂出来,只得三一三十一,和那两个,每人六百六十六地平分。 ④这部片子真实还原了那个如火如荼的英雄年代,抓住并回答了有关那场战争的三个核心问题,让观众荡气回肠。 ⑤窗外,夜色朦胧,春风化雨,融化了我的清梦,柔美了我的心海,淡淡的墨香在小屋四处飘散,尽释了我满腹惆怅。 ⑥通俗并不等于低俗,也就是说,只要运用得当,弘扬“下里巴人”式的文艺,同样可以为时代带来更多的精粹。
A: ①②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传统文化,我们过去经历过一个否定的过程,将 ② 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置于流行文化的反面。 ③ 从来没有“无根”的流行文化。所谓流行文化, ④ 是在对现代流行元素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与扬弃基础上所形成的, ⑤ 是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界限, ⑥ 越来越模糊。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关于 | 它 | 可 | 也仅仅 | 尤其 | 将会 |
B: | 对于 | 之 | 而 | 不仅仅 | 甚至 | 一定 |
C: | 对于 | 其 | 但 | 也不过 | 特别 | 已经 |
D: | 关于 | 此 | 然 | 只不过 | 以至 | 也许 |
A. A. B. B. C. C. D. D.
13.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问征夫以前路 B: 其正色邪 C: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D: 尝试语于众曰
12.下列两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 奚以知其然也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2) 门虽设而长关
吾尝跂而望矣
A.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B.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C.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D.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B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 奚以知其然也(代词)、其国家可几而理欤(语气词)。(2) 门虽设而长关(转折连词)、吾尝跂而望矣(修饰连词)。
1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 汤之问棘也是已 B: 彼且恶乎待哉 C: 君子生非异也 D: 强者必说于言
9.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组是
A: 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顺从 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奋勉 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D: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用:才用,才能
8.下列语句中“行”的意义与“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中的“行”相同的一项是
A: 感吾生之行休 B: 此虽免乎行 C: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连降了一个月雨,他不由得杞人忧天,暗暗担心着今年的收成。 B: 进入高三之后,爸爸监督我的学习,妈妈负责我的后勤保障,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 C: 就业求职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高校许多即将毕业的中文系研究生眼里,大学对外汉语教师这一职位炙手可热。 D: 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够建造房子,这道理是很浅显的,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简单的道理。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________,并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自然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当然,文化趋向并不像风尚那样没有定向,它会________某个阶层的文化追求,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认同,________凝聚起整个民族的情感。
A: 耳濡目染 呈现 甚至 B: 耳闻目睹 呈现 所以 C: 耳濡目染 实现 所以 D: 耳闻目睹 实现 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