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断,诗句中“杨妃”喻指的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 )

A: 林黛玉 B: 薛宝钗 C: 王熙凤 D: 贾探春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④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⑤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河内:黄河以北  山东:崤山以东  西河:黄河以西  关西:函谷关以西 江表: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淮左:淮水东面

【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

22.翻译课内文言语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家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将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推知句子大意,然后找出句子中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逐一落实,最后调整答案,达到词达句顺即可。本题需要重点落实的词语有:“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亲戚”古今异义词,父母兄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徒”,只是,只不过。

11.翻译下列句子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小聪明比不了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2)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向朝廷申诉又得不到允许。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及、以、告诉。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阅读下面这首英语诗的译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我以前来过这里

但何时或如何我不知道

我知道那门外的绿草

香甜的味道,叹息声,还有岸边的灯火

[附] 英语原诗:I have been here before/But when or how I cannot tell/I know the grass beyond the door/The sweet keen smell/The sighing sound, the lights around the shore

有人以古诗的形式将译诗的前两句进行了改写,请参考这两句改写后两句。

此地恍若旧曾谙,

不晓谁遣是何年。

17.答案示例①:尚识苔痕上阶绿,浓香岸灯一声叹

②:门前草青唯我晓,幽香叹息灯照岸

③:只见门外草又绿,轻叹灯隐幽香淡

(句式1分,内容1分,文采1分,押韵1分)

9.翻译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分)

9.(1)所以无论地位尊贵还是卑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是故”、“无”、判断句式、大意各一分)

(2)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长江黄河。(“假”“水”“绝”大意各一分)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17.翻译: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八百多人,当夜突围从南面冲出,纵马奔逃。(得分点:上:跨上,壮士骑从者:定语后置,直:当……时候,走:逃跑)

21.(5分)(前2空每空1分,后6空每空0.5分)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节气申遗成功!你真的了解24节气吗?这首节气歌,儿时反复吟诵,却老是背不全:

春雨惊春清谷天,( ),(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也是二十四节气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在三月,( )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 )接秋分,寒露( )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4分)这“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科技的深厚结晶,是农耕文明的闪亮成果,在国际上有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美誉,关于二十四节气,古代诗人们说:

【立夏】

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夏至】

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大暑】

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请你选择二十四节气之一,赋七言绝句一首。要求所赋七绝,体现相关节气的特点。仄起首句押韵,按照“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的格式赋诗。

21.

(1)(5分)

(每空1分,错误不给分。)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每空0.5分,错误不给分。)

惊蛰、春分)在三月              (清明、谷雨)四月天

九月(白露)接秋分                  寒露(霜降)十月全

(2)(4分)要求:诗歌内容要体现相关节气的特点(2分);符合格律诗特点,考察平仄(1分)和押韵(1分)。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