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3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答:

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每点各1分)

概括下面的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但不得出现“素质”一词,字数不超过26个。(6分)

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素质密切相关。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埋藏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应有浓烈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分,也不管他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着多么强烈的兴趣,如果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他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要作出创造性思维是很困难的。

①创造性思维取决于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②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密切相关。/③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决定(影响)创造性思维。评分标准:素质的三个方面各2分,出现“素质”一词扣3分,将“天赋”的三种表现(即“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与“兴趣”“意志力”直接并列,扣2分:

筛选下面一段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将其概括成一段文字,不超过50个字。(5分)

诗歌是什么?它是散文的语言无法转述的部分。那么,试图解释它,肯定是一种主动寻求困境的行为!何况我们要鉴赏的这些“探索诗”又大都是不易读懂的现代倾向的诗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智慧的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大家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悖,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每一个读者就是另一首诗”(帕斯语),每一种全新的进入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这种永无止境的多元态势,这种对诗歌审美空间的不断“发现”,本身就是“探索诗”所最为需要的阅读态度。

答:

 “探索诗”的鉴赏是很困难的,需要各方读者共同参与,永无止境地“发现”它多元的审美空间。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三甲运载火箭送入绕地轨道,然后要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约7天,做三次大的轨道运动,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飞行114小时后到达近月点。此时,卫星要进行减速制动,以让月球捕获探测器。随后要进行三次近月制动,让“嫦娥一号”最终变为环月飞行的圆轨道卫星。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

(3)第三阶段:(不超过15个字)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1)在绕地轨道不断加速   (2)沿奔月轨道飞向月球   (3)制动减速后入轨绕月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

试题解析: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准确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题目要求概括奔月过程。材料中也清晰出现标志时间性的词语,“随后”“此时”。据此把材料分为三个层次,然后抓住相关的动词,即可得出答案。

根据下面的文字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5个字,6分)。

这里所讲的“社会福利”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的。社会福利是指采取一定的社会措施,包括增加就业机会,保障劳动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提供医疗保健、提供社会服务、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等,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使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

 (6分)社会福利是改善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措施。(找准中心词)

提取下列材料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国学”加以解说。(50字内)(4分)

“国学”一说,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大盛于二十年代,九十年代再掀热潮。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都曾对“国学”进行过自己的阐述。现在,许多人认为,对“国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阐释。而“传统文化与学术”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外,当然也少不了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东西,它应该是一个“干立枝繁”的庞大体系。按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zōng jiāo 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国学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等,以儒家为主导;依《四库全书》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尤其是经部为重。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包括儒学、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或:“国学”是指……中国文化体系。)(4分)

(解说中若缺“‘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意思的扣1分,若缺漏“儒学为主体”“包括儒学、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在内”限定信息点,缺一个扣1分,非单句扣1分)

阅读下面几句话,给“微小说”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3分)

①微小说一般指以微博的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

②微小说已成为微博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

③微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40字以内,语言简洁,短小精悍,可随时随地有感而发。

④微小说选材精、结构巧、含义深,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⑤微小说随时与读者互动,读者可以随时参与讨论,作者也可以随时回复读者并与读者讨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考查的实质是:把若干个短句整合成一个长单句。解题提示:先确定句句子的主干,再提取各个短句的信息要点,再次,按照一定的语言表达的逻辑顺序拟写符合要求的给“微小说‘下定义的长单句。

参考示例:微小说一般是以微博的形式发表的140字以内的短小精悍、选材精巧、结局出人意料、互动性强的微型小说。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实现2012年经济发展目标的措施。(3分)

2012年经济发展要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GDP增长目标,就要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下大力气来调整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比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比如进一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等等。此外,对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给予细致关照。

答:————,————,————

稳定运行  调整结构  保障民生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近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据民政部一位官员透露,本次修订有一大亮点:子女“常回家看看”已写入修正草案。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材料二:面对“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不少市民有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这样好,说明对孝老敬老的重视。”市民李家才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常回家看看也纳入进去,给老人一份法律权利,给儿女一份法律义务,这是法治精神的升华。 “ ‘常回家看看’还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强制规定,感觉有些怪怪的。”年轻人周芸说,现实生活中,很多子女不是不愿意常回家看看,而是不能常回家看看,譬如,身在外地,受地域、时间限制等,如路途远,假期少,加班等等,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自己能干一点,买上大一点的房子,把父母接在身边,这样最理想。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 “常回家看看”入法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150字左右)(7分)

17.(1)人们对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法有不同看法。

(2)A: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法符合中国传统的人伦道德。首先,这是对老年人权利的维护和保障,老年人不但需要得到物质赡养,还应该得到精神慰藉;其次,子女本来就有“常回家看看”的义务,将其入法,能引起子女在这方面的重视,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对孝道的弘扬,对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有积极作用。

B:父母子女之间的纽带是感情,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没有意义。首先,子女“常回家看看”,对父母尽孝是道德行为,应靠社会宣传引导来提高,而不应该靠法律来强制;其次,子女对父母尽孝应出自真心,把本来应该是出自自愿、出自情感、出自肺腑的事情都变成被动、受法律约束的事,它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和人情味。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近日,中国教育部公布了将于今年秋季新学期正式启用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要去学生9年内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

材料二:日本著名教育家阴山英男列出要求中小学生背诵的书目,其中包括《老子》《孟子》等。在德国和法国,从小学到中学都有背诵诗歌的要求。犹太孩子们也从小就一点点地学习民族经典文字希伯来文,从对文字的记忆开始直到可以背诵。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内容。(3分)

(2)上述材料中关于背诵经典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答案:

中外多个国家都重视中小学生对经典文章的背诵。

( 2 ) ( 7 分)

示例一:我认为应加强对中小学生背诵经典诗文的要求。首先,背诵经典诗文是传承文化精华、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语言水平的必要手段;其次,通过背诵经典诗文,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文化和审美素养,陶冶美好的情操;再次,背诵经典诗文终身受用,可以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赞成增加中小学生背诵的篇目。

示例二:我认为不必过分强调背诵经典诗文。首先,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虽然有用,但过分强调对使学生增加负担,减少对社会的关注;其次,简单机械重复别人的东西会使自己的思维受限制,而导致创造力丧失。而孩子将来面对的是多元的社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所以,我不赞成增加中小学生背诵的篇目。(看法明确2 分,理由充分4 分,语言表达连贯l 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