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不超过30个字。(5分)
材料:据史料记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
1935年1月,中国政府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并作为中沙群岛一部分列入中国版图。1947年10月,中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
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
结论:中国对黄岩岛拥有领土主权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就要弄清所供材料的有关内容。所提供的材料由三段构成,第一段介绍黄岩岛最早由中国人发现,第二段说黄岩岛最早由中国命名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第三段说黄岩岛一直由中国实施主权管辖。这三段的内容可以说都是中国对黄岩岛拥有领土主权的依据,再将这些依据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新京报》记者对即将重登“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易中天采访的片段实录,请根据问答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易中天以儒家为主线进行讲座的缘由。(15字以内)(5分)
新京报: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儒家文化只是百家中的一家,影响绝对没有后来那么大,为什么你的讲座计划中前面都以儒家文化为主线?
易中天:儒家那时是不受重视的,但是放在3000年文化史的角度去看,主线就是儒家。我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汉武帝以后在思想文化界,儒家文化基本是执政党,法家是隐蔽的执政党,道家是参政的在野党,墨家是地下党。所以线索还是应该以儒家为主线,何况有墨、道、法是因为先有儒。
汉武帝后儒家文化占据统治地位。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概括压缩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儒家文化基本是执政党”和“线索还是应该以儒家为主线”,这是两个比喻句,其意思都是强调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文字,请概括安徽茶叶发展的三大优势。(每条不超过8字)(6分)
安徽茶叶具有先天和后发的发展优势:长江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特别是以黄山为中心的皖浙赣产区是我国两大“绿茶金三角”之一。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因而茶叶品质优异。全国十大名茶出于此产区的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4种。此产区另有霍山黄芽等89种名优茶被列入《中国名茶》榜。此产区拥有全国最早科研所之一的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全国最早茶学专业的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全国两所中等茶业专科学校之一的屯溪茶业学校,并建有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优势:① ;② ;③ 。
〔示例〕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名茶种类众多;③科教力量雄厚。(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提取关键词。可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提取要素、中心、分层提炼的方法。 该题根据提干可知,再提炼时,要围绕安徽茶叶发展的三大优势来提取,然后稍加概括整理。前三句围绕茶叶的生长条件介绍,故可从自然条件优越的角度概括;第四句中的十大名茶所占的名额多,表明名茶种类多;后面的语句都是从科研方面介绍的,故可从科教力量雄厚的角度概括。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5分)
中国社会早期的自然环境是相对恶劣的。北温带的适宜气候既利于人类生殖,① ,以至于形成“人民少而禽兽众”的险恶局面。同时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加之土质松软,② ,更是经常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繁衍。洪水猛兽的逼迫,需要人类更自觉地联合起来,③ 。因此,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现实社会自身内部的凝聚、稳定、平衡、和谐。
①更利于禽兽繁殖;②所以洪水不断泛滥;③更加协调一致地同自然界作斗争(每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补写语言连贯题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要与前后文都能联系起来。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弄懂语体特点。结合前后语句,抓住语句之间的联系,注意题干字数要求。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对人生的启发。(6分)
一只狐狸想钻过墙洞去吃院子里的葡萄。墙洞很小,狐狸钻不过去,只好在洞外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钻过墙洞。狐狸吃够了葡萄,身体长肥了,想钻出墙洞却钻不出去,只好又饿了七天,把身体再瘦下来,才钻了出去。
从肯定的角度写(20字内):
答:
从否定的角度写(20字内):
答:
示例:(1)生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人生重在经历。(2)人不能有贪欲,贪婪的人最终还是会两手空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的能力。解答写启发类的题目,首先要把握文段主题。文段中狐狸为吃葡萄(得),先“瘦身”(失);吃肥后要钻出来,再次“瘦身”(失)。两次“瘦身”的结果(人生收获) 在于:品尝到了葡萄的美味。得失的主题非常鲜明。然后,就可根据要求和文段内容组织答案了。解答类似题目,语言一定简洁明了,要把事件交待清楚,同时注意措辞要得体,另外因为有字数限制,一定不能超过规定字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要求:不超过20字。(4分)
面 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不被__。
龙 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蜘 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答:
(1)反映生活,(2)充满睿智,(3)词语新解,(4)巧用修辞,(5)幽默生动,(6)短小精炼。(4分。答对四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可从其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手法、语言的特色等方面去抽象概括其特点。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用排比的形式,为下面这段话写一个结论句,不超过30字。(3分)
当诺亚在方舟中熬过绝望的四十九天后,鸽子带回了希望,那是一抹绿色,一枝鲜翠的橄榄枝。他明白:洪水退了,新生活开始了。当哥伦布陷于茫茫大海孤独无助时,他看到了一丛漂浮的树枝,鲜活的绿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大陆就在前方,新发现近在咫尺。当二十世纪中叶一群伤痕累累的士兵走出掩体时,一场大雨冲净了整个世界,连作伪装的树叶也焕发出迷人的绿色。他们知道:战争结束了,和平到来了。
结论句:
绿色是绝望中的希望,是无助中的新生,是让战争走远的和平。
【解析】
试题分析:应该抓住材料中关键词语“绿色”“希望”“新生”“和平”来组织语言,得出恰当的结论。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
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教育部2013年8月22日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下面是部分朋友对“史上最严”的减负新规的评论,请你针对网友的评论,提炼出“减负”效果不理想的三条原因。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10个字。(6分)
@“踏雪寻镅75”:减负新规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首要原因是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压力带来的社会焦虑与急功近利心态,这个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渡西死亡”:建议真正取消重点校、重点班,严格就近入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肩负起责任。
@“ts10000”:现在课程改革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弄得一人上学,全家繁忙。我是大学毕业生,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他的作业有时我都辅导不了,比如成语接龙什么的。
@“长沙网友”: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学制,提倡全面发展,拒绝一考定终身。
@“向玉36158”:减负迟迟不能见效,和政府部门抓升学率息息相关。建议建立规章制度,严防地方片面抓升学率。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8月22日18版)
①就业压力大。②教育发展不均衡。③课程改革不合理。④一考定终身。⑤片面追求升学率。(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考生可将网友意见逐条梳理,找出每条信息的核心观点,根据题干要求列出四点即可。如“踏雪寻镅75”,“首要原因……就业、竞争压力”;“渡西死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ts10000”,“现在课程改革的一些不合理之处”;“长沙网友”,“拒绝一考定终身”; “向玉36158”,“严防地方片面抓升学率”。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
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啊!”
26.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7.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26.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
27.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①因为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②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穿着,而产生攀比心理,增加心理压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中学生不要染发。
【解析】
26.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是考查一句话新闻。根据“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可以归纳出答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7.
试题分析:要分析此题,需要结合平日对学生染发方面的知识积累,认识到: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比如: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造成很多影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